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是学生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布置有效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本文从作业布置的现状谈起,探讨了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布置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分层作业;现状;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62-1
我校是一所乡村普通初级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少,后进生较多。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课听课不认真,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较为努力、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性、机械性做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布置的意义
新课程观点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质。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内容学习的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初中物理实施分层作业布置能符合新课程理念,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布置的策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那么,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把作业分多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围绕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而设计的较为简单的练习。提高性作业则要再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之上适当地提高作业的难度,增加作业的灵活性。而创新性作业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前两个作业层次的要求,同时还要针对这些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这样,相对较差的学生来完成较为简单的基础性的练习,让中等生完成提高性的练习,而优等生完成创新性的练习。这种分层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每个层次学生的潜能,且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课后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基础题:(本题一般是3个小题,这里只展示1个,其余的略)小华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減小接触面积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这个题型来源于教材上重要的分组实验,学生都分组做了这个实验,重在考查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个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并且还考查学生二力平衡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适合考查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又如,凸透镜成像教学中,把根据焦距——物距判断出凸透镜能成什么像作为基础性练习;将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求出焦距范围作为提高性练习;将凸透镜成像与社会中的一些应用和根据现象判断出规律作为创新性练习。如:判断一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几种方法;说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再如,在蒸发现象的教学中,将生活中存在的物态变化中区分出属于蒸发现象的作为基础性练习;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问题作为提高性练习;将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并能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作为创新性练习。前者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三个组必须全做。后二者可选择部分做,这样对他们提出质量较高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逐步提高要求,教学中可及时反馈、调整、对没有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补缺、矫正,力求人人有所得,争取全部达标。
这样做的好处有四个方面:一是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教师在精选习题时由于保证了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题中总结一类题的解题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二是可以使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三是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减少;四是为教师作业批改和研究留出了宝贵时间,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海斌.新课程中物理作业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J].文理导航,2012(02).
[2]潘晓云.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J].成功(教育版),2012(07).
关键词:物理教学;分层作业;现状;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62-1
我校是一所乡村普通初级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少,后进生较多。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课听课不认真,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较为努力、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性、机械性做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布置的意义
新课程观点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质。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内容学习的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初中物理实施分层作业布置能符合新课程理念,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布置的策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那么,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把作业分多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围绕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而设计的较为简单的练习。提高性作业则要再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之上适当地提高作业的难度,增加作业的灵活性。而创新性作业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前两个作业层次的要求,同时还要针对这些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这样,相对较差的学生来完成较为简单的基础性的练习,让中等生完成提高性的练习,而优等生完成创新性的练习。这种分层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每个层次学生的潜能,且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课后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基础题:(本题一般是3个小题,这里只展示1个,其余的略)小华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減小接触面积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这个题型来源于教材上重要的分组实验,学生都分组做了这个实验,重在考查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个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并且还考查学生二力平衡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适合考查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又如,凸透镜成像教学中,把根据焦距——物距判断出凸透镜能成什么像作为基础性练习;将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求出焦距范围作为提高性练习;将凸透镜成像与社会中的一些应用和根据现象判断出规律作为创新性练习。如:判断一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几种方法;说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再如,在蒸发现象的教学中,将生活中存在的物态变化中区分出属于蒸发现象的作为基础性练习;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问题作为提高性练习;将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并能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作为创新性练习。前者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三个组必须全做。后二者可选择部分做,这样对他们提出质量较高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逐步提高要求,教学中可及时反馈、调整、对没有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补缺、矫正,力求人人有所得,争取全部达标。
这样做的好处有四个方面:一是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教师在精选习题时由于保证了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题中总结一类题的解题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二是可以使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三是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减少;四是为教师作业批改和研究留出了宝贵时间,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海斌.新课程中物理作业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J].文理导航,2012(02).
[2]潘晓云.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J].成功(教育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