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是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都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面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现实,我们需要跨越的障碍还有很多。但却不能因为有困难而停滞不前,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改善的方向是明确的。只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够予以支持并付出努力,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我们能一起迎来语文课堂评价的“春天”!
一、让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努力做到:
(1)热切的激励性。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礎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
(2)诚挚的情感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讲的是《湖心亭看雪》,在讨论作者情感时,一位学生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生同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评价说“你真是一个清雅脱俗之人,是作者的知音啊!”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二、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三、实现“内化”,让学生自评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行“内化”,促进自己的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2)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体验乐趣,乐于自我评价。实施自我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能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四、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教育评价行为中
关注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思维发展。切切实实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如果没有这些认识的转变,实施新的语文课堂评价,出现了问题和错误时我们未必能够意识得到。
五、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实践评价标准的多向性和多元化
语文教育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是多元的,它符合语文学习个性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阅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实践活动,不同的读者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所以,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精彩纷呈,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一、让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努力做到:
(1)热切的激励性。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礎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
(2)诚挚的情感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讲的是《湖心亭看雪》,在讨论作者情感时,一位学生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生同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评价说“你真是一个清雅脱俗之人,是作者的知音啊!”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二、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三、实现“内化”,让学生自评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行“内化”,促进自己的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2)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体验乐趣,乐于自我评价。实施自我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能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四、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教育评价行为中
关注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思维发展。切切实实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如果没有这些认识的转变,实施新的语文课堂评价,出现了问题和错误时我们未必能够意识得到。
五、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实践评价标准的多向性和多元化
语文教育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是多元的,它符合语文学习个性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阅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实践活动,不同的读者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所以,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精彩纷呈,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