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与方法互相交织中洞察学生的思维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和讲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下,结果令人大跌眼睛,正确率居然不足10%,很多学生也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选择了不同的错误答案。
  题目如下:用边长1米的三根小棒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A、1平方米       B、比1平方米小,比0.5平方米大
  C、0.5平方米     D、比0.5平方米小
  E、不能确定
  因为计算的三角形面积学生刚刚学过,稍加思考就能做出选择。学生选择的答案统计如下:
  二、结果分析
  面对等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的学生忽略了寻找对应的底和高,第一反应用相邻两边相乘得到1,感觉挺简单、快捷,于是选择A;有的学生想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应该除以2,于是选择C;有的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知道了三角形的底,而高未知,没再深入思考而选择E;有的学生发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比边长为1的正方形面积要小(图1),没有辨别三角形面积与0.5平方米的大小关系,于是选择B。
  三、二次选择
  面对学生个性的思维差异,“掩耳盗铃”、“ 置之不理”都不可取。只有“泰然应对”,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的思路都有自己的思考,经历思维的洗涤后,第二次重新选择结果统计如下:
  四、对比分析
  对比两次结果发现选择A的学生几乎没有了,他们知道了自己第一次的选择毫无道理;选择C的学生也明白了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选择E的学生明显上升,这些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底虽然已知,但是底边上的高未知,所以面积不能确定。这样的分析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他们已经习惯在计算教学学习中,凡是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果需要具体的算式展现,并用准确的数据表示,而此题最后的結果是需要通过数学推理来确定范围的,是有些学生思维方式所不及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理解还存在模糊的地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缺乏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这道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求学生得具备问题思考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策略。要想正确地解答本题,需要具备的知识点有:三角形面积公式、从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最短(或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斜边最长);需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推理、比较。只有“知识”加“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具体分析思路如下: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如图2)。先假定三角形的高是1米,那么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1÷2=0.5平方米。再比较高和斜边的关系,高小于1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小于0.5平方米。(三角形的高小于1米的解释有两种:①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小于斜边。②直线外的一点到已知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五、教学反思
  1.正确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模糊,甚至错误。
  例:第一次去朋友家记得没错是九楼,按门铃0901;第二次去朋友家记得没错是九楼,按门铃0901;忽然第三次去朋友家却记得是八楼,按门铃0801,结果错了,矛盾冲突引起思维的碰撞,以后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人往往有时在自认为正确实则错误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获得发展。特级教师贲友林说:“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对了,并不意味着全班学生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在某位学生正确想法的旁边,可能还有其他学生存在或模糊或错误的想法;在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学生对这个问题或歧义或错误的想法。”所以第一次见到学生的作业写对了,第二次同样的问题又写对了,可能就在期中考试测试中写错了,这是正常的。一次、两次的正确,不一定是真正的掌握,起初可能是记忆成分在,也可能是机械的模仿。只有在实践练习中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卷入,逐渐抛离非本质因素的影响,让思维品质更加能经得起考验。
  (2)“交流好”才是“真的好”。通过不断的练习与讲解来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漏洞”,真可谓是教学上的“补胎”。而“补胎”的背后是课堂交流中存在着“隔靴挠痒”、“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是师生之间开展的思维“交流会”,思维敞亮,互通有无,是正面的、直接的,在思维上赤裸裸的接触,具有开放性和双向性。然而实际教学却更多的是带有“滞销”性质的“展示会”,教师将自己的思维展示给学生,其间也有学生发言,不过是对教师思维的理解或是教师思维的延续。长此以往,教师习惯于讲解,学生习惯于倾听,无意中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封锁线”,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犹如“夹生饭”,对知识的感悟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3)独立思维,生成智慧,才是课堂学习的“大道”。小学是创造性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期。任何问题解决的背后,都悄悄流淌着思维方法的潜流,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朦胧的思维清晰起来,明亮起来。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当我们用思维方法的杠杆去撬动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实现知识的力量,达到智慧的生成。直接教给学生算法和技巧得出结论,然后模仿套路去解题,那么这时儿童的经验就不是真正的经验,而仅仅是努力记住别人经验结果的叙述,发现与探索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一味追求解题技巧的“末”与“术”,就失去了思维方法的“本”与“源”。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以想象、敏感和好奇为酵母的世界,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思维的养成、发现的乐趣和探索的沉醉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读懂学生的个性思考,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课文就是指导你写作的最好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文,以及文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充分抓住并合理利用读写结合,通过仿写、续写、改写、以及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本教材 加强读写 写作能力 提高  笔者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经验,这得益于个人在小学阶段语文老师的熏陶,上世纪80年代初,山区学校课外读物很少
期刊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读“观众”,品《华南虎》——《华南虎》创新教学设想。  一、導入  鲁迅《〈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华南虎》中也有一群观众。  二、一群观众  (1)看谁?——华南虎(玩物)  (2)怎么看?——“砸”“呵斥”“劝诱”  (3)看的结果?——安详的卧在一个角落……/有人还苦苦
期刊
摘要:开发乡土美术,延伸教学,传承浓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地方术资源,如何开以高粱秆制作為主的美术活动,扩大美术课程的范围,增加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富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高梁秆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可塑性强,可作为美术课的线状材料、块状材料,运用于平面制作或立体制作,用于学生制作雕塑、编织和扎制。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期刊
一、注重诵读文本选择  (1)做好课文诵读篇目的选择。小学生的语言处于低级阶段,理解力弱,决定了诵读篇目要浅显易懂、短小精悍。这样的选文易读易记易懂,使得学生不至于感到困难,能够比较容易的完成任务。从而增加小学生诵读的信心。  (2)选择优质美文。优质美文的选择,不仅包括课内,更包括课外。与此同时,优质美文的文体也要多样化,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科技文等等。学生涉猎的越多,越有助于诵读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感情呢?我想从情感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做一个有情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文章(课文)又皆为有情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才气横溢的精品,他不可能完全从知识出发,单纯的从文章的思路、结构、线索、思想,它本身应该充满激情,像一把火,把学生的热情点
期刊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作为学校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我和同事们一起读书、交流,幸福地成长着!  我们首先阅读的是《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
期刊
当今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水平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要靠科学技术水平来支撑,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从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来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积极良好的创新意识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我们学校作为市直属学校,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面。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呢?以下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浅显认识。  “高效课堂
期刊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教育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
期刊
为了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科学化、目标化、高效化,需要政治老师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真正做到政治课程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用学科思想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让高中政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虽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联系生活实际,但教学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传统,无法达到增强学生积极性等目的,所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学效果较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