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泼了老师一身水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外地回来的那个周末,女儿的家长联系本上有一段老师长长的留言,还有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以及描过两遍的黑黑的字体,表达着他的愤怒。母亲着急地拿给我看,问我怎么办?女儿怯怯地看着我,不说话,没有了以往看见妈妈的惊喜和叽叽喳喳。看来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的女儿已经有过一番“说教”了。
  家长联系本上写着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外语课时,坐在女儿前面的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挡住了她的视线,于是女儿伸手推了那个小朋友一把。外语老师前来制止。也许孩子的直线思维使她感到自己没有错,也许一向喜欢表扬的她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总之,当时她一定是感到气愤了,而表达气愤的方式也着实令人气愤。她伸手拿过老师端着的一杯水,泼了老师一身。
  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为什么这次我从外地回来她不像以前那样缠着要我送她去幼儿园了。她总是乖巧地说:“妈妈的身体不好,让姥姥送吧。”我还为女儿的懂事、体贴感动和高兴呢!敢情她是怕老师向我告状。
  看过老师写的话,一团怒火在我心中升起来,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想立即把她叫到跟前,狠狠地训斥一番,甚至在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并警告她如果再有这样恶劣的行为一定要怎样怎样……
  当我怒气冲冲地走到客厅里时,女儿正在安静、专心地看《大风车》节目。她看见我,立即一声不吭地将脸转到一边。满脑子斥责的话就要冲出嘴边,突然一个直觉蹦了出来“你在做什么?”我强压住心中的火气,又悄悄退回书房,想起了德国老师曾举过的一个例子:一个8岁的男孩数学考试只得了2分,老师认为这是个严重问题,便写信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母亲也认为问题严重,便告诉了丈夫,并和自己的女友讨论这个问题。女友介绍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又建议他们去看儿科和神经科大夫……就像滚雪球一样,孩子的问题所牵涉的面越来越大,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问题系统”。按照系统治疗的理论,当你把一件事或一个人当做问题对待时,这件事或这个人就会牵涉到其他人,而这些人的反应和行为对这个问题又会产生影响,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系统。就好比将一粒珍珠穿进一串项链,当你牵动项链中的任何一粒珍珠时,这粒珍珠都会随之运动,反之亦然。
  如果我现在去对女儿发火,甚至打她一顿,就说明我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至少在她幼小的心里会这么感觉。而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一次偶然的失控是个多大的问题呢?况且,看来她是明白自己做得不对的。假如我先训斥女儿一顿,再和母亲讨论这个问题,向丈夫抱怨,请教儿童行为专家,制定行为矫正计划,然后和老师讨论,听取老师的反馈……就会形成一个“问题系统”,女儿的“不良行为”也许会在被大家的重视过程中变得愈加顽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消除儿童不良行为的最好方法也是忽视不良行为,同时强化好的替代行为。
  于是,我决定做一次试验。我走过去和她一起看《大风车》。看我没有什么反应,紧张渐渐消除了。她慢慢地蹭到我身边,讨好地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好喜欢你呀。”
  第二天,我特地带她到公园练习溜冰。当她累得满头大汗,坐在石凳上休息时,我指着几个在那里玩耍的两三岁的小朋友说:“你知道吗?做大姐姐就要爱护小弟弟和小妹妹,小心别碰着他们。”
  女儿说:“我知道。”
  “当学生呢,就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知道,知道!”
  “那么,星期一给英语老师道歉好吗?”
  她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但十分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除了在家长联系本上稍微提了一下,也没有再当面和她的老师谈这件事。至于她是否真的已向英语老师道歉,我也没有进一步追问,希望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与小朋友和老师的冲突。
  由于这一段时间比较忙,平时都是母亲接送她。一天早上,我送女儿去幼儿园,老师一见她就亲昵地搂着她,对我说:“笛笛最近进步可大了,非常懂事,知道谦让小朋友,还帮老师做事。”英语老师的留言本上也再没出现黑黑的字体,而女儿每天快乐、开朗的笑脸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其他文献
记得还是我在读高一的时候,因为刚从普通中学转到省重点中学,心里不免有点惶惑。初中三年,我一直是稳坐年级第一把交椅的佼佼者,自视颇高。可就在到重点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我竟然被远远地抛在了20名之后,挫败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对学校的活动提不起兴趣,对学习更提不起劲,心中有一种被隔离在学校“主流圈”外的感觉。虽然那时候的情绪在现已成年的我看来显得很幼稚可笑,可当时总觉得失却了老师的宠爱,失却了同学
期刊
霉菌性阴道炎为何反复发作?    问:1998年8月的一天,我的阴道口开始瘙痒,白带也很多,医生说我得了霉性阴道炎,用了几天抗霉菌的药物,感觉好了就没有再用药。到现在每个月都要犯一次病。后来我又去看专家门诊也说是霉菌性阴道炎,用药一个星期就好了,可是到下个月又犯了。就这样,犯了就用药,好了又犯,直到现在。  我爱人没有瘙痒的症状,最近发现起了一点白皮,他在我得病前3个月时起过一次白皮,比现在多,也
期刊
小通通表达否定的语言非常有趣。当他想说“不好”时,开始,他说成“好,不要”;过了几天,他又会说“不要好”;今天他突然会说“不好”了。有时他还能主动地表示否定。如妈妈说:“让我看看。”他会说:“不要看看。”可以看出,他的讲话已不再限于简单的模仿了。  现在小通通说三四个字的短句已经没有障碍。如“奶奶再见”、“爸爸起来”、“没有鞋子”等,其中包含着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意思清楚、准确。  另外前两天在爸
期刊
根据1~6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要有规律。  婴儿经过了新生儿期对外界生活环境的适应,根据他的生理活动规律,形成了自身的饥、饱、醒、睡、活动、休息、哺喂、排泄的节律和秩序,这时就要在他的生活内容和顺序上给予科学的安排,形成一种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婴儿每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1)保证婴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婴儿一昼夜睡眠时间:第1
期刊
传统的断奶期喂养与问题      宝宝已4个月大了,听保健医生的建议,该为宝宝添加辅助食品了。妈妈们开始让宝宝尝试自制的面糊、烂面或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就让宝宝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可是去看保健医生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加缓慢甚至不增加。医生说,与宝宝吃的食物营养不够有关。家长们觉得很困惑,几百年沿袭的喂养宝宝的经验和方法,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单独为宝宝精心制作食物的必要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
期刊
喜欢“回头比”的现象在学龄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家长谈到这个问题都觉得很挠头,总觉得这是一种没有上进心的表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探究一下孩子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  每个孩子都期望得到大人的认可。当他考试不理想时,他会本能地害怕失去大人对自己的认可。他说:“还有比我差的呢!”其实是在说:“我还是好的呢。”这是孩子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形象。有时在成人身上也能见到这种心理。  另外,孩子是比较容易
期刊
刘女士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整50岁。巧的是,她25岁时生儿子,今年她25岁的儿子马上就要做爸爸。而她82岁的老母亲依然健在。她们家马上就要成为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了。  刘女士说:我妈一辈子一共生了11个孩子。那时候哪有什么计划生育,有了孩子想不要也没有办法。到后来她从菜窖上往下跳都不流产。那时候人们既重男轻女还特迷信。我大哥是属虎的,他下面的3个弟弟妹妹都死了,人家就说是他命中不招弟妹。所以等我大
期刊
说起来,假日的概念是这几年随着双休日的出现,随着几个大的节日假期的不断增加而强化起来的。父辈们总是感叹:我们年轻的时候,哪儿有什么假日的概念呀。平时早出晚归,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得一大早起来,赶紧料理一个星期一家老小攒下来的家务活:洗衣服、做顿像点儿样的饭菜、缝缝补补,还要买柴米油盐。稍微奢侈一点,上趟公园,还得带上个鞋底,走累了歇着时纳上两针……一个星期天下来,比平时上班还累。你们可赶上好时候了
期刊
到今年4月,《父母必读》就整整20岁了。作为创刊时期的编辑之一,回忆创业的艰难和读者反应热烈所带给我们的欢欣,真是百感交集。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家企盼子女健康成长,社会急需帮助中青年父母科学育儿的书刊,这就是我们办刊的依据。但万事开头难,好在有领导的支持。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刊名;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为创刊号著文,呼吁要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父母本人的教育,并把《父母必读》的出
期刊
我们现在三四十岁的父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我们都还记得,那时候,每到冬春季,爸爸妈妈就要带我们到居委会去打预防针或者是吃糖丸,糖丸色彩艳丽,放到嘴里不一会儿就化了,甜甜的……这就是“小儿麻痹糖丸”。大人们还告诉我们,吃了这种糖丸,就不会得一种可怕的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了。  为什么近年来我们再也听不到有人得“小儿麻痹症”,有哪个孩子“出麻疹”,哪个孩子得了“白喉”?为什么30岁以下的人群中不再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