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人对自然与自身的责任感,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道德生活。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像华科大的“根叔”一样要求学生要大胆“质疑”,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我非常赞赏日本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转变教学方式,体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让学生阅读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并自己来解答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三、增加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生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如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情景再现、看视频等,因为学生的各种素养的发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提升的,学生可通过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体验丰富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政治素养。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的平等性、合作的乐趣、合作的成功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体验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要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要让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
五、要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如在学习《思想品德》七上“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时,举例:在发生地震及煤矿发生爆炸时,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宁愿喝自己的尿,或者砍掉自己的腿、胳膊,也不放弃生的希望。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重“自尊”,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如: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打架斗殴,社会上出现的醉驾逃逸案等,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告诉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要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要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质上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像华科大的“根叔”一样要求学生要大胆“质疑”,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我非常赞赏日本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转变教学方式,体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让学生阅读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并自己来解答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三、增加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生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如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情景再现、看视频等,因为学生的各种素养的发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提升的,学生可通过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体验丰富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政治素养。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的平等性、合作的乐趣、合作的成功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体验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要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要让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
五、要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如在学习《思想品德》七上“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时,举例:在发生地震及煤矿发生爆炸时,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宁愿喝自己的尿,或者砍掉自己的腿、胳膊,也不放弃生的希望。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重“自尊”,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如: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打架斗殴,社会上出现的醉驾逃逸案等,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告诉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要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要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质上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