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2
摘 要 父母是幼儿的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其次是母文化素质,改善其不良教育方式,对幼儿情绪等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我国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较强,在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倾向于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这一切可能会导致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就会感到愤怒,从而产生骂、踢等不良情绪攻击他人来发泄自己。儿童在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种种心理疾病乃至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父母在幼儿的教育上应该着重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良好的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等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与母亲在采用接纳、拒绝及鼓励成功等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性。研究显示,父亲与母亲采用接纳、拒绝和惩罚等教养方式存在差异性,且除母亲采用接纳的教养方式多于父亲外,其余均为父亲多于母亲;父母采用鼓励独立及探索、关注与保护及低压诱导等教育方式具一致性。分析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在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中的情境选择及父母社会角色不同所致。另外,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影响,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较少表现出溺爱、专制、忽视等行为,而更多地使用说理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二、建立密切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1.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父母与幼儿的交流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同时也帮助父母认识了解幼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师幼交流的质量,父母的态度主要在于亲切、和蔼、尊重、信任、鼓励、支持、个性、平等和积极回应。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与父母是平等的参与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接受者.因此,父母要提供一个安全、温馨、信任、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平等、安全、信赖、心情舒畅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能够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2.良好的語言环境。一是父母为孩子创造的环境要是直接能观察到的,并能接触到外界物体。通过观察能够使用幼儿积累感性认识、不断丰富词汇,拥有丰富生动的语言词汇。通过培养孩子注意的听,使孩子能够听准确,听懂,而后正确的模仿。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有话愿意说,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同父母进行交流,让孩子成为善于表达的人。父母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心声,深入地与孩子交流。二是激发孩子的说话的兴趣。鼓励孩子和同伴之间相互多说话、多交流。3~6岁的孩子经常会自言自语或者相互之间语言模仿。这种自发的谈话活动和同伴之间的模仿、相互交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家长可通过观看录像、轻松愉快的语言娱乐电视,听调频、故事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幼儿的娱乐项目,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在每天来离家及各种安静时间播放故事录音供幼儿听故事、学故事。另外,每日的睡前小故事活动,也是既温馨又实用的语言小活动,既可稳定幼儿的情绪,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面,又可增进父母与幼儿感情,并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注意心理和行为引导
1.改变幼儿抑制退缩行为的教育策略。当幼儿迫于父母惩罚的压力,不得不做出与自身意愿不相符合的行为,但又摆脱不掉内心的焦虑、怀疑和彷徨,只是唯唯诺诺地抑制自己的想法、顺从于父母的意愿,这时幼儿可能会变得抑制退缩。针对幼儿受罚后变得抑制退缩,父母可以采用耐心引导策略和游戏策略进行教育。
2.改变幼儿对抗发泄行为的策略。在遇到父母惩罚时,有的幼儿会大哭大闹与父母抗争。有意和父母对着干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采取消极的方式.以说谎来避免惩罚。如果他们意识到父母的权威不容挑战。就会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发泄到别的事物上.如偷偷损坏家里的东西,对别的小孩进行攻击等。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抗与发泄,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有所降低。幼儿受罚后的对抗发泄行为与父母采用压制、漠视等不当的惩罚方式分不开。可能是因为父母长期对幼儿比较严厉,或是对幼儿的情感表达比较淡漠.让幼儿感受不到温暖。此时父母可引导幼儿合理进行宣泄,也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变换角色来体验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3.为了避免幼儿尴尬和伤害自尊心。父母与孩子尽可能在家里进行沟通.避免让孩子觉得在外人面前受父母的批评而感到难为情。父母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解开孩子心里的疙瘩.幼儿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以便和幼儿及时进行沟通,使幼儿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从出生那天起,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成长主要受父母教育的影响。爱能改变孩子的观念,更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作为父母—孩子的启蒙老师,更要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满足幼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科学引导教育幼儿,帮助幼儿克服不良习惯。
摘 要 父母是幼儿的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其次是母文化素质,改善其不良教育方式,对幼儿情绪等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我国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较强,在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倾向于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这一切可能会导致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就会感到愤怒,从而产生骂、踢等不良情绪攻击他人来发泄自己。儿童在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种种心理疾病乃至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父母在幼儿的教育上应该着重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良好的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等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与母亲在采用接纳、拒绝及鼓励成功等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性。研究显示,父亲与母亲采用接纳、拒绝和惩罚等教养方式存在差异性,且除母亲采用接纳的教养方式多于父亲外,其余均为父亲多于母亲;父母采用鼓励独立及探索、关注与保护及低压诱导等教育方式具一致性。分析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在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中的情境选择及父母社会角色不同所致。另外,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影响,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较少表现出溺爱、专制、忽视等行为,而更多地使用说理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二、建立密切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1.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父母与幼儿的交流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同时也帮助父母认识了解幼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师幼交流的质量,父母的态度主要在于亲切、和蔼、尊重、信任、鼓励、支持、个性、平等和积极回应。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与父母是平等的参与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接受者.因此,父母要提供一个安全、温馨、信任、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平等、安全、信赖、心情舒畅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能够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2.良好的語言环境。一是父母为孩子创造的环境要是直接能观察到的,并能接触到外界物体。通过观察能够使用幼儿积累感性认识、不断丰富词汇,拥有丰富生动的语言词汇。通过培养孩子注意的听,使孩子能够听准确,听懂,而后正确的模仿。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有话愿意说,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同父母进行交流,让孩子成为善于表达的人。父母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心声,深入地与孩子交流。二是激发孩子的说话的兴趣。鼓励孩子和同伴之间相互多说话、多交流。3~6岁的孩子经常会自言自语或者相互之间语言模仿。这种自发的谈话活动和同伴之间的模仿、相互交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家长可通过观看录像、轻松愉快的语言娱乐电视,听调频、故事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幼儿的娱乐项目,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在每天来离家及各种安静时间播放故事录音供幼儿听故事、学故事。另外,每日的睡前小故事活动,也是既温馨又实用的语言小活动,既可稳定幼儿的情绪,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面,又可增进父母与幼儿感情,并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注意心理和行为引导
1.改变幼儿抑制退缩行为的教育策略。当幼儿迫于父母惩罚的压力,不得不做出与自身意愿不相符合的行为,但又摆脱不掉内心的焦虑、怀疑和彷徨,只是唯唯诺诺地抑制自己的想法、顺从于父母的意愿,这时幼儿可能会变得抑制退缩。针对幼儿受罚后变得抑制退缩,父母可以采用耐心引导策略和游戏策略进行教育。
2.改变幼儿对抗发泄行为的策略。在遇到父母惩罚时,有的幼儿会大哭大闹与父母抗争。有意和父母对着干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采取消极的方式.以说谎来避免惩罚。如果他们意识到父母的权威不容挑战。就会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发泄到别的事物上.如偷偷损坏家里的东西,对别的小孩进行攻击等。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抗与发泄,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有所降低。幼儿受罚后的对抗发泄行为与父母采用压制、漠视等不当的惩罚方式分不开。可能是因为父母长期对幼儿比较严厉,或是对幼儿的情感表达比较淡漠.让幼儿感受不到温暖。此时父母可引导幼儿合理进行宣泄,也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变换角色来体验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3.为了避免幼儿尴尬和伤害自尊心。父母与孩子尽可能在家里进行沟通.避免让孩子觉得在外人面前受父母的批评而感到难为情。父母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解开孩子心里的疙瘩.幼儿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以便和幼儿及时进行沟通,使幼儿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从出生那天起,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成长主要受父母教育的影响。爱能改变孩子的观念,更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作为父母—孩子的启蒙老师,更要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满足幼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科学引导教育幼儿,帮助幼儿克服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