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服用口服二甲双胍片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地黄汤加味加味口服;。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占53.3%,有效11例占36.7%,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占23.3%,有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3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在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旦肾脏受累,病变常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笔者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以参芪地黄汤加味为主,配合西医对症用药,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2岁;平均病程6.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l2例、合并糖尿病性心脏病者8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者5例、周围神经病变者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8岁;平均病程6.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l0例、糖尿病性心脏病者9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者6例、周围神经病变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为糖尿病确诊患者; (2)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尿蛋白阳性; (3)糖尿病按Mogensen分期标准均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0mg或24h尿蛋白>0.5g);(4)排除原发性肾病、泌尿系感染、药物性肾损害、酮症中毒、发热、心衰等所致蛋白尿;(5) 患者处于肾功能正常期或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177 ttmol/L)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适当运动,控制饮食,蛋白摄入量限制在0.8g/(kg.d)以内,口服二甲双胍片0.25g~0.5g/次,3次/日。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如控制不理想可改用注射胰岛素;降压治疗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次,2次/天,使血压控制在135/85mmHg,顽固性者加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人参10g, 、黄芪30g、生地黄12g、生山药30g、山萸肉12g、茯苓30g、、泽泻10g、丹皮6g、天花粉15g、五味子10g、丹参30g、桃仁10g、白茅根30g刘寄奴15g;水肿盛者酌加加桂枝、猪苓、车前子等温阳利水;高血压者酌加草决明、钩藤、地龙等平肝潜阳。尿蛋白久不消退者重用黄芪、山萸肉,酌加益智仁等益气补肾固涩。尿潜血阳性或血尿者酌加炒蒲黄、大小蓟、大黄炭等活血止血、凉血化瘀,顽固性血尿者加三七、琥珀末冲服。瘀血甚者酌加水蛭等破血逐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者加生大黄通腑泄浊,清热解毒。兼湿热者酌加苍术、黄柏、生薏米等清热利湿。水煎早晚2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3 观察方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于治疗前后检查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变化。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糖尿病)及水肿(慢性肾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实验室各项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占53.3%,有效11例占36.7%,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占23.3%,有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3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所致,其发病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血液黏度增高密切相关,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很多病人不能及早发现或不能坚持系统治疗,一旦进入临床期,缺少理想的治方法。故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本病属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标实为痰浊(湿)、湿阻、水停、瘀血等。验之临床多表现为气阴两虚兼瘀血内阻。故治疗过程中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方中人参、黄芪、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益气养阴、培元固本,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健脾利水、益肾涩精,丹皮、桃仁、丹参、白茅根、刘寄奴活血利水、凉血止血、清热利湿。配合西医治疗采用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稳定肾功能。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故能取得良效。笔者认为:以上诸药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肾脏血液微循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效抑制肾小动脉肾小球硬化和肾脏纤维化的发生,促进纤维组织的吸收,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使肾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因此,糖尿病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逆转或减慢其进展,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旦肾脏受累,病变常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笔者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以参芪地黄汤加味为主,配合西医对症用药,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2岁;平均病程6.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l2例、合并糖尿病性心脏病者8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者5例、周围神经病变者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8岁;平均病程6.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l0例、糖尿病性心脏病者9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者6例、周围神经病变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为糖尿病确诊患者; (2)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尿蛋白阳性; (3)糖尿病按Mogensen分期标准均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0mg或24h尿蛋白>0.5g);(4)排除原发性肾病、泌尿系感染、药物性肾损害、酮症中毒、发热、心衰等所致蛋白尿;(5) 患者处于肾功能正常期或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177 ttmol/L)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适当运动,控制饮食,蛋白摄入量限制在0.8g/(kg.d)以内,口服二甲双胍片0.25g~0.5g/次,3次/日。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如控制不理想可改用注射胰岛素;降压治疗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次,2次/天,使血压控制在135/85mmHg,顽固性者加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人参10g, 、黄芪30g、生地黄12g、生山药30g、山萸肉12g、茯苓30g、、泽泻10g、丹皮6g、天花粉15g、五味子10g、丹参30g、桃仁10g、白茅根30g刘寄奴15g;水肿盛者酌加加桂枝、猪苓、车前子等温阳利水;高血压者酌加草决明、钩藤、地龙等平肝潜阳。尿蛋白久不消退者重用黄芪、山萸肉,酌加益智仁等益气补肾固涩。尿潜血阳性或血尿者酌加炒蒲黄、大小蓟、大黄炭等活血止血、凉血化瘀,顽固性血尿者加三七、琥珀末冲服。瘀血甚者酌加水蛭等破血逐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者加生大黄通腑泄浊,清热解毒。兼湿热者酌加苍术、黄柏、生薏米等清热利湿。水煎早晚2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3 观察方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于治疗前后检查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变化。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糖尿病)及水肿(慢性肾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实验室各项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占53.3%,有效11例占36.7%,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占23.3%,有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3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所致,其发病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血液黏度增高密切相关,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很多病人不能及早发现或不能坚持系统治疗,一旦进入临床期,缺少理想的治方法。故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本病属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标实为痰浊(湿)、湿阻、水停、瘀血等。验之临床多表现为气阴两虚兼瘀血内阻。故治疗过程中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方中人参、黄芪、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益气养阴、培元固本,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健脾利水、益肾涩精,丹皮、桃仁、丹参、白茅根、刘寄奴活血利水、凉血止血、清热利湿。配合西医治疗采用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稳定肾功能。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故能取得良效。笔者认为:以上诸药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肾脏血液微循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效抑制肾小动脉肾小球硬化和肾脏纤维化的发生,促进纤维组织的吸收,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使肾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因此,糖尿病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逆转或减慢其进展,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