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语文科自主阅读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给学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 能力 方法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10-01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张鸿苓曾指出这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想学。
  兴趣是任何认知活动的先导,也是认知活动得以持续的内驱力。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阅读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其途径很多,如视频、音频、故事、音乐、幻灯等。
  我在教《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就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儿跳井”一段的电视剧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很好地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二、教给学生方法,磨练自主阅读能力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的阅读量毕竟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高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较强”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的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为“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鼓励学生课堂讨论,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读;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陶先生上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有很多的好处:
  (1)在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这是一个深化思维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讨论是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教学。
  (3)课堂讨论涉及面广,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在《雷雨》一课中往往容易给剧中的周朴园贴上“虚伪、凶狠、人格卑下,无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的标签。我上该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观看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一段录相,然后出示一个讨论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组织学生争鸣,形成有价值的冲突,由于学生对该剧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竞相发言,纷纷从课文中找出能支撑自已观点的语段,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的;有人认为是有真情的;甚至有人认为周朴园也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他赶走侍萍是由于社会及家庭的压力。尽管学生的看法显得幼稚甚至过火,但勿庸置疑,这种讨论和争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留给学生思维余地,提供自主阅读的时空
  东西方教育观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东方批评过多,西方则重鼓励。为了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有益的,很愿意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兴趣盎然地阅读、思考,真正找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感觉,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活跃思维的阅读环境,课堂上多创设氛围,鼓励质疑。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思想,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知”。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动力,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新的需要;“疑”是刺激学生主动探求、振奋创新的兴奋点;“疑”往往也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只要学生带着“怀疑一切”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
  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引用别人的话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浣之趣”。吕淑湘先生說朗读“是讲文学作品的好方法”,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师要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有关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言道: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
  对于阅读方法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其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领悟阅读的真谛。理解这些内容并不难,但从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出的孙中山个性与他的政治理念和人生理想方向有联系,“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这则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教学活动就要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中国近现代的史料。学生通过查找,阅读史料,不仅感受到“甘于淡泊”是孙中山作为“布衣总统”的突出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并且,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新知,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这就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充分发挥出英语课程的作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经充满忧虑地说:“不要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地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快乐地成长.”读书,多读书,多好书,这已经是我们校园中每个
高校校园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汇集地,不仅传播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层次,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层次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制度经济学内容,高校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已经贯穿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非线性科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对社会的进步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全面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更合理的检测评价音乐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发挥检测评价的引导、改进和鼓励的作用,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检测评价;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11-02  前言  全面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探索检测评价方法的改革,
【摘要】词汇教学一直伴随着各个阶段的语言类学科的课堂之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字词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基本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性部分,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入地研究词汇的教学策略,从英语单词的输入、内化和输出三个方面入手,融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开展各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更准确、更高效、更全面
自1988年至2001年,哈罗德.夏普罗担任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在其任职期间,夏普罗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从宏观方面来看,他正确认识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芳甲酮以及二芳乙酮化合物是两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但到目前为止,一种通用、高效、环境友好且用廉价金属或者非金属催化制备这两类化合
本文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特色,给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目标,阐述了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针对普通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多元
教师作为高校的组织要素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长足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师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