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风暴中规划人生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近期的报纸杂志,有关金融危机的报道几乎垄断了媒体的头条,这场瘟疫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一直声名显赫的华尔街,如果没有这场风暴,从美国到中国,它依然会是光环笼罩的金字招牌。然而,今天的华尔街却满目萧条。随着危机的蔓延,不仅金融界,其他各行业都将受到影响 同时,随着金融海啸的进一步加剧,许多在海外的留学人才以及华裔人才都会受到影响。
  
  一、“海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业一直是留学生中比较热门的行业,不少人怀揣着梦想去海外留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在华尔街上一显身手。有数据显示,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后,今年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余个职位,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金融业前景愈发模糊。在这场海啸中,就职于金融业的留学生到底该何去何从?回国?留在美国?很多人决定回到祖国发展,也有很多人在观望局势的进一步演变,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在危机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难免会遭到冲击,但中国的情况并没有美国那么恶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金融环境和行业机制已初具规模,如果中国能够借此逆流而上,加强国际人才竞争,必然能够打消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观望情绪,进而将全球金融危机变成中国的机遇一批业界精英的回流,也将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内就业市场紧张,但过剩的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般性人才,高层次人才永远短缺,尤其那些能够提升整个行业实力的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可以为本土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型人才。
  对于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来说,找工作不容易,对于在国外打拼多年的华人来说同样不容易。多名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工作的人士曾表示,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工作的华人从事核心业务的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础的岗位,比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仅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名华裔雇员 实际上,近年来已陆续有华人进入华尔街巨头的高层,这些被称作精英的华人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同样面临着窘境,也迫切需要转向新的市场。而中国,无疑是片热土,近期猎头市场明显变得繁忙起来,有媒体称次贷危机一个月后,咨询回国就业的海外人士就比以前增加了两成。很多大公司并不根据职位来找人,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非常欢迎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因为他们不但有海外的市场背景,还有很好的渠道,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所以,在危机中,我们也应看到机遇,高端人才的引进无疑会给国内的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最大机遇是高端人才的引进,但同时也给国内的就业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在本来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里还要与“海归”们分一杯羹,毕业生们确实要费一番脑筋了。
  除了毕业生以外,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或多或少受到牵连。房地产、金融证券、进出口行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目前,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准和盈利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二、内需拉动政策下的机遇
  
  抛开这些负面因素,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机遇。外向型经济受到影响,我们可以转向内需市场。30年来,中国市场吸引了全球主要国家的资金、技术,拉动了全球2/3以上的贸易总量,现在则是全面开发内需市场的最佳时机。当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改革重点再次转向农村时,就已经表明了政府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心。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再造也是一个重点。此外,内需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也会密集增长。
  
  三、多元化人才从容应对风暴
  
  这场危机告诫我们,在扁平的地球上,我们要活得有声有色,就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多元化的人才。每个人都要做到“一颗红心,多手准备”,才不至于在风暴来临时束手无策。所以大学生要成才而且要成为多元化人才,因为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只属于某个行业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可以轻易改变,必须专业对口,才能取得成功,结果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如果一个人只会做一种工作,那么他就是最怕下岗也最可能下岗的人。就算我们的天赋、兴趣、条件,决定我们可以在某个行业某个专业“从一而终”,这当然值得赞赏,但是,多元的才能和爱好对我们并没有坏处,正所谓“技不压身”,只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这个世界上没有彻彻底底的好事,也没有彻彻底底的坏事,事物的两面性迫使我们要睁大眼睛,避开不利影响,寻找有利机会。金融危机有利有弊,在风暴中审时度势,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才不至于成为受害者。
  
  摘编自《国际航空报》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就本次会议主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优先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风格,秉持“谋人之道,攻心为上”,强调“灵活、权变和艺术”;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风格,则恪守“公平和制度”,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前者深得人心,但失之无序;后者秩序井然,但有失人情。那么,在提高士气、改善企业绩效方面,究竟哪一种管理风格能更胜一筹?作为管理者,您是否也常常有此困惑——    案例:管理风格迥异的两位老总,谁更出色?    乐于沟通,用人不疑,但无视程序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规模到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教书育人,培养出了无数人才,然而,整个社会唯考试是举,导致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令作者困惑,仅以此文进行探讨——    首先,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教育历程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还是传授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陈旧知识。我们上学是为什么?仅仅为学知识而学习吗?    咱们先定义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作为人才测评中形式比较新颖的考核方式,它对传统的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形成了一种改进和超越。近些年来,随着各类专业人才测评机构的成立,作为一种情境模拟测评技术,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各种选拔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测评方法的使用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人事测评活动所实施的无领导小组测试,在操
俄罗斯人总是独特的,他们的崇拜多于渴望、烦躁多于闲趣、怀旧多于时尚、孤寂多于微笑……于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些精明的弄潮儿创办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情感机构”,把赚钱的市场与产业对准人的思想、愿望及情结。    破坏公司    雷诺夫曾经是一位白领,他在莫斯科开办了一家“破坏公司”。他说,人人都有赚钱之道,但我可能是受了上帝的启发,也可能是出自我天才的想象,这都不重要。我现在赚了很多钱,这就
猎头犹如都市猎人,穿着便装,搜寻着四面八方的人才信号,声东击西,行踪诡秘。  猎头犹如蒙面杀手,幽灵般遍布才市,潜伏于“猎物”周围,伺机出动。  猎头会把整个行业的相关职位或稍低一些的职位全都搜寻遍,然后很有底气地对客户说:“我们给你找到的已是最好的人选。”  猎头在猎才时“不择手段”,刁钻的招数层出不穷,用他们的话讲,就是“非常项目,必须找到非常关键,使用非常手段”。    第一招:惯用电话,兵
内容摘要:李淑琴的日记体散文《又逢教师节》让我深受感动,作者将崇高寓于平凡。李淑琴在文章中通过记述了几件小事,就把自己那种乐教敬业的精神和廉洁高尚的人格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又逢教师节》 崇高 平凡 人格  “要让别人感动,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这句俗话我从不认为“俗”!读完小学语文老师李淑琴写的一篇日记体散文《又逢教师节》,我再次感受到了这一点。先请大家赏读原文——  又逢教师节  文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即碳金融这一新名词也随之孕育而生。自2005年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可交易以来,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碳交易的参与度不断深化,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虽然巨大的碳减排潜力使中国碳市场具可持续发展性,但碳金融的发展却明显滞后。    什么是碳金融    什么是碳金融,它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建立起国际排放贸易(
唐斌 译    一家澳洲大型金融服务公司,近日聘请睿仕管理顾问公司进行了项调查,试图找到企业中高绩效者的与众不同之处。调查以创造赢利、团队协作、客户服务满意度和其它关键绩效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结果发现:高绩效的经理,往往是那些花更多时间和员工进行沟通,并和员工一同分析工作进展的人,而他们都有个有趣的特点:爱聊天。  这个发现让人力资源专家颇感意外,也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那些总是跑出去喝咖啡、聊天的经理
集团企业HR管理难题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万科、海尔、联想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迅速崛起,从单体企业发展扩张成为大型集团化企业,并逐步走出国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些成果都与其自身成功地进行了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由于集团企业与一般单体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业务运营复杂程度完全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过程中,集团企业也必将面临系列特殊的管理难点和困惑,例如:集团企业在管理中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