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看图写话吗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owangz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诗歌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山上的流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依然争奇斗艳,人走到鸟旁边,鸟儿却没有被惊动。
  孙双金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诗歌亮点
  王维这首《画》,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是抓住了“画”的特点,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
  我们也经常看图写话,可往往抓不住图的特点,因此写的话也图文不对。
  王维不愧是绘画和写诗的高手,你看他是如何抓住画的特点的?
  第一句“远看山有色”,让我们知道画上有山,山上有色彩:可能是五彩缤纷,可能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可能是“可爱深红爱浅红”……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画面上有流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水呢,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活水呢,还是“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大江阔水呢?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吧。可是,不管是瀑布、活水,还是池水、江水,在此处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无声!这就点出了画上水的特点。
  第三句“春去花还在”,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开放,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古人说“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千朵万朵压枝低”,春天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可花是有花期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间四月芳菲尽”,春天一过,春花凋谢,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可是这里却“春去花还在”,什么地方才可能“春去花还在”呢?只有画当中!画中的花才可能永不凋谢。诗人王维又抓住了画中花的特点。
  第四句“人来鸟不惊”,鸟语花香是春天的特征,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我们爱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我们爱听“千里莺啼绿映红”,我们也爱听“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但是我们都知道鸟是非常警觉的,它们怕人走近,怕被人伤害,一旦发现有人走近它们,它们立刻就飞远了。可是这里的鸟却“人来鸟不惊”,只有画中鸟才可能,诗人又抓住了画中鸟的特点。
  这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诗人写得有色无声,花不谢,鸟不惊。这就是王维这首诗的高明之处。
  诗歌故事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诗写得好,而且画画得更好,他开创了文人山水画。他的画到底有多厉害呢?传说他的画能治病救人。
  秦观在《淮海集》中写过一件事。有一年,他在河南汝阳县任职,由于政务繁忙,他操劳过度,常常感到昏眩、胸闷。为此,他看过好几个名医,服下很多药物,可病却一直不见好。
  有一天,有个朋友拿着一幅王维的《辋川图》给他看,并说:“看了这幅画,你的病就会好,我曾用它治愈了好几个病人。”
  秦观听后半信半疑:一幅画怎么治病呢?但他忍不住好奇,展开画卷,眼前顿时呈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峦低谷,山峦间云飞水动,令人观之如临世外桃源,心旷神怡。
  秦观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画!好画!妙极了!”
  说完,他便命人把画挂在墙上,心想:不论它能不能治好我的病,只要能看着它,我就死而无憾了。
  从此,秦观病卧于床,每天细细观画。每当他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辋川图》,读着画中优美的诗句时,就好像自己已经离开了病床,走进那迷人的画中境界,呼吸着山谷中清新的空氣,聆听着森林深处传来的阵阵鸟鸣。他神清气爽、心境开朗,感到浑身充满了活力。
  经过多日的“画中游览”,秦观的病居然不药而愈。
  你说神奇不神奇?太神奇了!虽然此事真伪我们不得而知,但王维的画作确实名不虚传。
  诗歌拓展
  怎么抓住事物的特点,王维的《画》给我们以启示。
  抓住事物特点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选两首读一读。
  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很有特色: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如何写出春天柳树的特点呢?他别出心裁地用了三个比喻。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远看柳树,碧绿成荫,柳树在诗人的眼中不再是树木,而是碧玉,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翠碧绿,非常好看。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把千万条垂下的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在春风中轻轻飘动,婆娑起舞,写出了柳枝轻柔拂动的特点。如果说第一句写出了柳树静态之美,那么第二句就写出了柳枝飘动的动态之美。
  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无形的春风比作有形的剪刀,剪裁出柳树的一片片细叶。
  诗人想象奇妙,化无形为有形,言他人之不能言,想他人之不能想,真是神来之笔,天外之想。
  用三个比喻,描绘了春天柳树三大特点,这是诗人贺知章这首诗最为成功之处。
  我们再来欣赏唐朝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白居易抓住了傍晚江面色彩的特点——“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夕阳的映照下,江面一半是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多么奇妙的景观!对夜晚的露珠和月亮,诗人也采用了比喻手法,草丛上的露珠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天上的月亮像一把银弓高悬夜空,令人神往。
  从两首诗我们可以学到,用抓住特点打比方的方法,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其他文献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当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问题想出了眉目,那么,这个故事的“前因”也就有了。  “最后”——看来,那时候地球上的其他动物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消失呢?……把这些问题想出头绪来,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有了“背景”。  “一只动物”——这会是一只什么“动物”?当你确定好了动物后,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最后这一只动物在地
期刊
教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让学生的默读变得“有滋有味”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默读训练中落实好“教、学、做合一”。  一、 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默读训练应有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教学时,
期刊
“醉”在其中  《清平乐 村居》教学片段    《清平乐村居》中有这样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此句一个“醉”字,是辛弃疾画龙点睛之笔,如何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呢,教师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师: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对啊,他们刚刚喝了点酒,悠闲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哪个词让你看出他们刚刚喝了酒?  生:醉。  师: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可以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图片“活”起来、“开口说话”,发挥它特有的教学功能。    一、 模仿续接时使用    模仿续接,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而插图的使用,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创作的难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享受到创作的成功体验。  案例:《孔子游春》春景部分  内容: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
期刊
做学问,有疑则进。读教材,也是这个道理。  《蚕姑娘》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但,拿到这篇教材,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于是,希望在疑惑的追问中能向教学点漫溯。  一问:《蚕姑娘》为何要“驻”进春的单元  初读《蚕姑娘》,怎么也不解,为何要在写春景的单元中冒出这么长的一篇科普文来。“老师,快看,快看,柳树冒芽啦!”陈雨指着窗外的柳树喊道。“当然啦,春天,万物萌发的季节。”不自觉地说出“萌
期刊
何谓团队?团队是不是人多就可以?我们为什么而组成一个团队?这些问题要想清楚。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表达才会切中团队的精神实质。  完成了审题,接下来我们还要想一想打算写什么类型的文章。我的建议是记叙文。作为记叙文,这篇作文讲得应该就是团队故事,团队精神应该通过故事来表达,应该是在团队故事充分描写后的一点小小议论,点到即可。  “唉,真倒霉!丁小草居然也分到了我们这个组。”班主任宣布完名单,我就像泄
期刊
“为和平,心连心,我们同住地球村。”歌声绕梁骊,繁花争春容。2008年11月18日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学校、中国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隆重举行的“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友好学校合作组织南京论坛”活动,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上篇:为梦想千里行    在国家“汉办”的亲切指导下,游府西街小学被批准为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为实践“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
期刊
常有教师感叹:习作难教啊,不会教也教不好!试问,好习作是“教”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习作是学生写出来的,教师的“教”虽然发挥着引导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发挥关键作用的应是教师的“不教”。  但事实上,“不教”比“教”更难把握。    一、 分析“教”与“不教”    传统的习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文章的结构到词句的运用都要讲透。长此以往,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缺乏个
期刊
学校只是学习的中心起点,有效的语文学习,除了课堂,还应充分运用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发挥才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同样重要,是我国香港学校、教师的共识。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导是香港地区小学中文学与教的主要原则。    一、 课内    没有内地课堂教学的严密有序,没有内地教师的字斟句酌,香港教师的课堂显得比较自然和
期刊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把尺子。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区语文考试命题,谈几点认识。    一、 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语文是有用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考试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就评价而言,其实践性强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