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二战英国第一招贴女郎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笑非 王斐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简”这个连环画人物在英国军队中无人不晓。这个金发美女不仅被印在年历、打火机上,还被印在飞机、军舰、坦克上,作为幸运的标志。她的影响之大,丘吉尔曾把她比作盟军用来对抗德国的秘密武器。
  
  英国的“美女炸弹”
  
  1932年12日,“简”出现在一部名为《简的日记:一个聪明伶俐年轻女孩的日记》(“Jane’s Journal——the Diary of a Bright Young Thing”)的连环画中,登载于《每日镜报》(Daily Mirror)。 她被设计为一个单纯性感的金发女郎,还有只小狗叫做Fritz(德国佬)。
  “简”和她的小狗每天都会参加一个轻松的小冒险,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最后简总会落得衣服全掉光。比如一次她从一辆大棚车顶上掉下来,腰卡在棚顶,裙子则留在大棚车外,棚内的人则可以欣赏她的美妙身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连环画“脱衣秀”成为二战士兵的精神食粮。
  丘吉尔总统有一次开玩笑称要授予“简”“英国秘密武器”称号,以感谢她在鼓舞和保持士气方面的工作。
  
  有个故事最能够体现“简”在英国军队中的作用:一艘英国潜水艇被击中,敌舰随时可能突然袭击,所有的船员都做好了葬身船中的准备,他们向船长提出的最后要求是,希望船长把他保险柜里的“简”的图片拿出来,大家一边欣赏着美丽女郎,一边等待氧气耗尽,度过最后时光。这是当时战场上流传的关于美丽的“简”对军队有帮助的数十个例子之一。
  “简”其实是英国的第一个“美女炸弹”,她通过迷人微笑和优美曲线来鼓舞军队士气。在与法西斯作战之时,“简”对英国军队如此重要,一个退役军人甚至认为:“简”顶得上两个装甲师,而一名英国下议院议员称英军队为“简的战士们”。
  
  士兵的安慰
  
  随着连环画的热销,《每日镜报》还让“简”的真人模特克丽斯特贝尔(Christabel Leighton Porter)出镜,她1919年出生于汉普郡,是一对双胞胎的一个,被称作美丽的“汉普郡金发女郎”。刊登了她的照片后,《每日镜报》收到了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
  克丽斯特贝尔还开始出演有关“简”的舞台剧,冒着炮火和炸弹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去一个地方,她都会被无数热情的士兵包围。克丽斯特贝尔回忆到,有一次她在一个军队演出,她的出现使得整个团都惊呆了,那一天演出结束后,她接到62封求婚信。
  和漫画中的“简”一样,克丽斯特贝尔也总会上演一点小“脱衣秀”。但在1944年之前,她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而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之前,为了盟军的荣誉,为了鼓励士气,克丽斯特贝尔特别照了第一张全裸的照片,登在《每日镜报》上。几天后这期报纸由飞机运到法国,盘旋的飞机从空中将大捆的报纸扔给准备突击的盟军士兵。
  “简”的裸体照片公布一周后,英国第36师向敌人的领地推进了6英里,这也许是个巧合,但大家却对此津津乐道,将之归于简的魅力。1944年6月6日诺曼第登陆时,第一辆登陆的英国装甲车带着一幅巨大的“简”的裸体画,让伴随他们度过艰难时刻的“简”一起见证欢乐的大反攻。
  二战后,克丽斯特贝尔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到:年轻人无法理解这一切的狂热是为什么。但在战争时期,气氛是不同的,人们的感受也是,因此“简”有一帮忠实追随者,这对那些男孩们很重要。我喜欢这种因我而起的狂热,但是我总是会惊奇于这个连环画受欢迎的程度。人们常常对我说:“你知道简对我意味着什么吗?”
  事实上,“简”对士兵意味着战时生活的心理安慰。当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战斗,脱离了战前的日常生活,没有亲人、没有熟悉的景色,面对着战斗以及死亡带来的心理压力时,“简”让他们回忆起战前美好生活。因此每当疲惫而伤痕累累的士兵回英国休假时,他们最想要的不是温暖的床铺和一个热水澡,而是一份《每日镜报》,可以让他们看到“简”的最新情况。
  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老兵集会上,克丽斯特贝尔也到场了,她尽管不是战斗人员,对于二战士兵们却如同曾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时她已经将近80岁,白发苍苍,而那些曾经的年轻人也满头白发。老兵们深情地凝望着她历尽沧桑的容颜,绅士地向她要签名,共同回忆着与她一起度过的战火纷飞的年代。
  
  “简”的成长史
  
  “简”出生于战前的平静时光, 她的创作者诺曼•培特(Norman Pett)是一个珠宝商的长子,1891年4月12日出生在伯明翰。在伦敦艺术学校修完了函授绘画课程后,他开始给一些出版社创作一些卡通人物,也包括一些小丑角色。他也曾在伯明翰的中央艺术学校任教,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他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连环画创作中。
  培特以他自己的妻子玛丽为原形,塑造了一个摩登的金发女郎,就是“简”。并以他自己的一条宠物狗为原形,塑造了一条身长腿短的猎犬,取名叫Fritz(德国佬),这个名字反应了当时英国人的反德情绪。他用简单的钢笔勾勒出卡通人物,和一战的卡通招贴美女雷内•吉菲(Rene Giffey)的画法很像。
  《简的日记》1932年12月5日开始在《每日镜报》上连载。最初6年中,“简”总是以各种各样清纯的形象,和她的猎犬一起出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在1938年弗里曼(Don Freeman)开始为连环画写故事,故事风格开始改变,“简”在历险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偶然情况,最后丢掉大部分衣服,春光外泄,而每次丢掉衣服的过程中,“简”却并非故意的,因而显得特别有吸引力。这一小伎俩让连环画在男性读者中大受欢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简”的连环画也随之加入战争情节,“简”成为伦敦一名粗暴陆军上校的司机兼秘书。也正是这段时间,培特在他以前就读学校的画室里看到正在为学生作模特的克丽斯特贝尔。“这就是简”,他忍不住脱口而出,于是这个美丽的“汉普郡金发女郎”成为“简”的新模特。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以“克丽斯特贝尔”为模特的“简”被派往英格兰南部前线 寻找德国间谍罗拉•佩格拉。在这里,她与乔治•波格相识,这是个有魅力的小伙子,开始是简的对手,后来则成为她的男朋友。
  《每日镜报》 在给士兵送去的连环画旁边附以文字:“无论你是在坦克上还是在飞机上,无论你是在战壕,还是营地,或是在军舰上,简给你们带来了最好的祝愿,同样也希望你们喜欢她的故事。”这部连环画同样也在一些军事刊物上登载,这些刊物甚至整版刊登图页,她还被士兵们画在坦克和飞机上。
  二战后“简”成了一名警察,继续与她的小狗及男友进行各种冒险。但因为战争结束,大众的口味也有所变化,因此该《每日镜报》将“简”的内容大幅度缩减,但是它仍继续到1948年,这年培特去了《每日镜报》竞争对手《星期日电讯报》(The Sunday Dispatch),并且开始创作另一个脱衣秀人物“苏茜”(Susie),他的助手迈克尔•哈巴德(Michael Hubbard)接着进行“简”的创作,并尝试采用现实主义画风,也较少运用幽默,因此他的创作没有原作受欢迎。
  1959年10月10日的连环画中,作者让简接受了乔治的求婚,两个人坐船并肩划入夕阳,整部连环画就此结束。后来还偶有试图复活“简”的形象的努力,但是都无法持久。比如1961年,镜报又开始一个栏目为“简的女儿”(Jane, Daughter of Jane),试图用“简的女儿”这个形象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但是因为女儿缺乏母亲的魅力和天真无邪,这个连载于1963年被迫停止。
  
  引领文化潮流
  
  尽管“简”的连环画不再继续,但作为一个漫画人物,她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标识,是各种流行文化的引领潮流者,无数连环画以其为样本进行模仿。最著名的是模仿者则是《辣妹侦探》连环画(Spicy Detective)中的侦探萨莉(Sally the Sleuth)。而二战时,这个极受士兵欢迎的连环画很快就有了美国版——密尔顿•卡尼夫(Milton Caniff)的蕾丝小姐(Miss Lace)。与“简”不同的是,“蕾丝小姐”只在军队内部传阅,而且很少进行脱衣秀。
  同时,经常出现作为《花花公子》封面的连环画人物安妮•法妮(Little Annie Fanny)画风也和“简”很相似,有一次其创作者被问道:安妮•法妮的灵感是否来自“简”,他虽然不愿承认抄袭创意,但说确实对“简”这部连环画很熟悉。很多电视剧和电影也学习“简”的脱衣秀,让女演员遭遇各种偶然事件,在荧屏上无比单纯地脱掉一件件衣服。
  “简”自己也成为不少电影、电视的主角。最初一部电影是1949年的《简的冒险旅程》(The Adventures of Jane),由克丽斯特贝尔主演,尽管是一部黑白电影,却无损“简”的魅力;1970年,“简”成为一个舞台剧主角;1982年到1984年,BBC做了一个“简”的真人秀,以格兰妮斯•巴伯(Glynis Barber)主演;1987年,特里•马塞尔(Terry Marcel)又拍摄了一部电影《简与失落之城》(Jane & The Lost City)。
  但不管怎样,在流行文化中没有谁能够取代“简”的位置。培特的书在不断的重印,全世界对“简”的关注也一直没有停止。2000年12月6日,“汉普郡金发女郎”克丽斯特贝尔去世时,不仅英国的报纸媒体有报道,美国的CNN都以“二战连环画人物‘简’扮演者去世”,回忆了她和“简”对于人们的意义。
  “简”作为英国第一招贴女郎,在经历过二战的人们的心里,是永远的回忆。
其他文献
就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的地质学家埃里克福尔斯认为,文明的发源地很可能与地震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  他是在将一份地质图和人类古文明发源地分布图进行对比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他发现,在15个著名的欧亚古文明发源地中,竟然有13个都是沿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分布的。需要指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正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只有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出现在了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以外的地区。 
期刊
《纽约每日时报》1851年10月3日    根据政治学角度的种种表现,我在上个月的那封信中就曾大胆地预测,广州的安全形势非常令人担忧;而在目前,尽管来自前方的消息还不能确定这个事实,但是现在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这个预测变得越来越贴近现实了。确实,叛乱没能被镇压下去,也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相反的越来越有一种威胁吞噬这个帝国政治重镇和经济大都会的迹象。为了平息叛乱,皇帝派了一个又一个的将领去镇压,但他
期刊
纵使今天来看,伫立在外滩12号上的汇丰银行大楼仍然是外滩上最耀眼的建筑之一。它那巨大的希腊式穹顶正对黄浦江,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历史就是简明的近现代上海史。    1923年6月23日正午,上海租界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涌向外滩,争睹新建成的汇丰银行大厦的风采。这一天,隆重的落成典礼上花篮遍地,礼炮轰鸣,吸引了政府和各界要人纷纷前来祝贺。   这栋耗资1000
期刊
编译:朱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广岛、长崎上空核爆炸的烟云还未散去,核武器仍具有至高无上的心理威力。美国最先试制出了氢弹后,前苏联紧追不舍,试爆亿吨级的超级氢弹。送给赫鲁晓夫的报告中,狂人们不仅想建造亿吨级核弹鱼雷舰,还主张制造十亿吨级以上氢弹,丢到大西洋某处。    1960年秋天,苏联首脑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了自己的皮鞋。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是,他手拿皮鞋猛击讲台,向全世界展示
期刊
我很喜欢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高凤池这段话:“我觉得社会中有三种事业非常重要。一种是银行,一种是报馆,一种是书业。这三种事业与国家社会民族极有关系,力足以移转国家社会的成败、兴衰,或进退。”陈光甫就是20 世纪中国银行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被誉为“中国的摩根”。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之所以派他前往美国借款,就是想借助他在美国金融界的影响力,他果然不辱使命,得到2500万美元可以循环使用的“桐油借款”。
期刊
张文祥刺马,是晚清第一号大案和奇案。说它大,是因为清朝分量最重的方面大员两江总督,当街被刺。说它奇,是因为凶手虽然当场遭擒,经反复审讯,案子其实并没有破,最后只得攀上莫须有的海盗,草草收场。  可有意思的是,案子出来不久,其实并不真的了解真相的老百姓,却给案子编出了一个故事,故事越编越像,最后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马新贻在参与平叛的过程中,被长毛的将领张文祥等人俘获,但是马新贻却成功地说服了张文祥他
期刊
1890年,日本设立在上海的间谍培训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因经费出现危机及对课程设置不满,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被骗来上海,冲突迅速演变成械斗,成为世界谍报只上罕见的间谍学潮。  经多方努力平息了学潮后,校方便开始在间谍技能之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首贯彻该校“兴亚”思想的校歌便应运而生:  日本少年向中国远航  一百五十人弦诵一堂  若问吾辈何所思  将见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  高歌着“东亚
期刊
编译:蒲娟    运动会在古代世界意义深远,但除了奥林匹克,我们对其他古代赛事仍所知甚少,比如为了纪念奥古斯都大帝而设立的“圣巴斯塔”运动会。那不勒斯地铁修建中发现的碑文提供了有关圣巴斯塔运动会的新信息,使得“仿奥运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自从一个多世纪前,考古学家在奥林匹亚发现了关于“圣巴斯塔”运动会(Sebasta)的描述以来,这个盛会就一直如同掩盖在迷雾之中。那不勒斯地铁修建工程中发现
期刊
地下之火,在火井蔓延千年,而华夏历史中,“火井”对文明的影响是几乎无法用“代”来计算的了。    2006年7月,我站在了邛崃市火井镇河北街的尾端,一幢当地人称为“海屋”的高大老宅院前,这就是火井镇上乃至整个邛崃西路,上世纪中叶最富丽堂皇的宅子。几位儿童拿着当地俗称“火井发饽饽”:一种由大米、糯米混杂蒸制而成的白糕,从我身旁一闪而过,消失在古街的深处。    “新”、“老”并存的古镇    火井镇
期刊
“更快、更高”,不仅是人们在赛场上的期望,也被深圳人用于对摩天大楼不断提高中。    对于那些初来乍到的游客,地王大厦是深圳最不容忽略一个标志,它是曾经的亚洲最高,“深圳速度”的最佳代言者。  离地王大厦不远,是深圳另一个最不容忽视的景致——邓小平画像。  从邓小平画像到地王大厦,走路不过五分钟。画像前的那个十字路口,几乎是最具深圳特色的留影地点。每一个到过深圳的人,都试图在这里摆个姿势,第一张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