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使人变美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小故事,加深了我对欣赏的理解。
  (一)我听到的小故事
  在朋友那,我听到这样两个小故事。
  有一天,他去一个朋友家,一进门,发现客厅墙上贴着一张新奖状,就好奇地上前观看。这时,朋友的孩子满脸激动地凑了上来,“叔叔,这是我刚得的奖状,优秀作业奖,你看,这是我的名字——”说着,孩子眼里闪着幸福的亮光。他刚想趁机鼓励孩子几句,没想到孩子的父亲走了过来,指着孩子一顿训斥,“去,回房写作业去,别的奖状拿不回来,只拿这个,不够丢人现眼”,瞬间,孩子的眼睛黯然失色。朋友还说,这个总被父亲训斥的孩子越来越差。
  还有一个是朋友自己孩子的事。
  有天中午放学回家,一向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兴致勃勃。一进门就高兴地说:“今天,化学老师让我给他捎了一壶水回家。”没想到妈妈下午回到家,她又把这件事给妈妈再说了一遍,眉宇间写满了自豪。朋友说,他的孩子现在很喜欢化学老师,也很爱学化学。
  看来,赏识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总被父亲训斥的孩子会自暴自弃,越来越差,一个无意被老师重视了的学生会喜欢这个老师,这个学科,变得越来越好。
  看来,赏识其实很简单。几句赞美的话,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是帮忙提一壶水,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鼓励,快乐,信心和力量。
  (二)我看过的小故事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餐馆吃饭,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里。文章感叹到:“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看来,欣赏的力量多么厉害,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赶上正路,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如果我们的老师以自己崇高的责任和使命,以自己博大的爱心和热情,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真诚的鼓励和赞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完美。
  (三)我经历的小故事
  这学期,我担任班主任。开学初,学校分来一名差生。入学成绩极差,更令人头疼的是这个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我当时真想给学校退回去,可学校又不允许,只好硬着头皮收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孩子爱劳动,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我就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干事。结果,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热情很高,把班级的卫生搞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孩子的家长很高兴。
  还有一名同学,成绩差,而且作业本也做的极潦草,无意中我发现他有绘画才能,就让他负责出板报。结果,他对工作很负责,板报出的非常好,我就多次在班里表扬他,他的学习进步很大,这次数学月考竟然得了110分。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来,如果我们认真观察,细心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我们肯定赏识的地方。
  这些小故事加深了我对欣赏的理解,它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关注、关爱和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我还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欣赏是教师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我们欣赏学生,学生也会欣赏老师,教学因欣赏而和谐,生活因欣赏而美丽。
其他文献
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差生不是天生就差,往往是因为别的孩子轻而易举能学会的东西,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我们老师没有等到或没有创造机会让这些孩子付出自己的努力时就给他们下了定论——他是差生。实际上,这些孩子是最需要爱和帮助的。  后进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非观念模糊  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无知、是非不分。如有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
期刊
传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详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讲解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鉴于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正确而流畅的朗读和悦耳动听的吟诵艺术相结合,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    一、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在总结传统语文教学时,曾强调过朗读的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
期刊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语文学习更是大有裨益。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    1.造成气氛,激发兴趣。课前1
期刊
在高考考场上,如何打造高分作文呢?方法有很多,依据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五个一工程”,把写作当成一件工程来对待,一个好的工程,能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写作也是这样,一篇成功的作品,也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所以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一”,有一个好标题。什么样的标题才算得上一个好标题呢?高考考场上一般写议论文,议论文的标题要明确,除了命题作文以外,虽然有时候要求自定题目,但这题目一定要明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容的学科。它的工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又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     一、寻找问题的结症    从我目前所任高二两个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只是停留于消遣的表面上,只有少数学生“想通过阅读学一点知识”,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毫无疑问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背景,创设研习情境,师生合作交往,学生互相感悟,最终获得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关注阅读对象对文本内涵的心理感受、言语形式的读解把握,要求阅读对象通过个体独特体验来领悟言语、生成情感、调整心境、丰富个性、完善人格。为此笔者尝试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文本内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个人人生经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智慧,
期刊
《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师生心灵的诗意栖息地,优良的语文素养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但随着高考的压力增大,很多老师的目光已经被分数锁定,导致语文的课堂整体评价庸俗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考场杀手——生活低能”的应试型学生。分数上去了,但没有人在乎语文素养的提高了。课堂成了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死气沉沉。语文教学如果继续走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如何改善这种
期刊
高考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浅易的古代诗歌”是指唐诗、宋词、元曲中那些具有生命力,高中生读来能体味出诗情画意的篇章,一般来说篇幅都较短小,以写景、记事诗为主。古诗阅读鉴赏自2002年以来从第1卷放到了第11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无疑增加了答题的难度。要准确地把握诗意,读懂古诗,首先要确切了解古诗的词义,因为词是构建古诗大厦的语言材料。古诗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一般意义上有其继承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