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大兴诵读之风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你们好!时隔九个月又跟大家见面了,心里十分高兴。
  昨天一整天,聆听了各位选手精彩的诵读,很兴奋。我感到整体水平比上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听了曹灿、雅坤等专家的点评,感到获益匪浅。各位专家是从诵读的技巧谈的,今天我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诵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诵读的提法,诵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来的。什么是诵读?诵读是不是等同于朗读?我们说,诵读是朗读,但又跟朗读有所不同。首先,诵读强调的是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三遍五遍,而是说要反复地读,读到滚瓜烂熟,所谓“熟读成诵”。其次,诵读更强调读时情感的投入,也就是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昨天雅坤老师诵读的《声声慢》非常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晚年的李清照那种孤独、凄凉、忧愁的生活场景,就是因为她在诵读的时候,感情非常投入,雅坤老师的心灵已经跟当年李清照的心灵融汇在一起了。诵读要求学生在念课文的同时,头脑里要有相应的形象思维活动。比如你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头脑里就要出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枝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这样的画面,这就叫做“声像同步”。第三,诵读时语调要抑扬顿挫,要以语调为画笔,来描绘作者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景。诵读尤其适合于学习美文,如诗歌、写景散文或抒情散文。美文总是有内在的韵律的,不去诵读,文章的音韵美就难以体现得出来。
  什么是阅读教学?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认识: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如果这个看法能成立,阅读课堂就应当以学生自主的读书活动为主。现在的阅读课堂,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是存在着一个老问题,就是讲的还比较多,多媒体的使用还比较多,学生跟文本之间似乎还有那么一层隔膜,没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没有做到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主。至于诵读的运用就更显得不够到位,不够得法。
  我以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体现八个字:前四个字是“扣读导悟”,就是说要紧紧地扣着读书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后四个字是“读中见悟”,学生对课文感悟了没有,你一听他诵读,就知道了。20世纪50年代我教书的时候,教过这么一首民歌:“口唱山歌手插秧,汗珠滴尽谷满仓。牛出力来牛吃草,东家吃米我吃糠。”不少孩子读得像唱歌谣,虽有节奏,但没有情感,说明他们对这首民歌所表达的情感并没有体会。有的孩子读的时候,情感投入了,好像他就是那个正在插秧的农民,这从他读的声调里就能反映出来。比如他把那个“我”字读得很强调,就把劳动者内心的不平表达出来了,说明他对这首民歌的情感领悟了。
  为什么要“扣读导悟”?道理很简单。一是要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受到课文的感染,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读书,所谓“披文以入情”。二是阅读教学还要积淀学生的语感经验。你不让学生去诵读,哪里会形成学生的语感呢?三是通过阅读还要积累语言材料。学生学习语文,实际上是范文语言的内化,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好办法就是熟读乃至背诵课文。
  打铁还得自身硬。老师本人的诵读基本功就不过关,怎么去指导孩子、影响孩子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诵读美文的大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我们老师大练诵读基本功,让每个老师都能读得有声有色。自己有了底气,就能很好地指导孩子。我们提倡,要在阅读教学中大兴诵读之风,将诵读这种领悟课文的方法运用得更好,运用得更到位。要让儿童清脆而有韵味的诵读之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2007年12月)
其他文献
本期的凤凰视点,我们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作为关键词讨论,即在明晰三者的概念内涵、习得的途径、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和运用,又旨在让教者更加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理念转变,从而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扩大阅读量,掌握终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 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    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是充分理
期刊
春光若流水,翰墨比芳蘭。2010年4月1日,在“全国写字(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实验学校”靖江市城东小学隆重举行了“写字教学观摩研讨会”。  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首席顾问、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七彩语文》杂志总编辑朱家珑先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七彩语文写字》主编李亮先生,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孙景华副理事长、
期刊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绘本这种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已经逐步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老师欣喜地发现了这种为孩子十分喜爱的儿童文学读物,开始将它引入小学生习作,言其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兴趣,解决了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然而,绘本作文的意义应该远不仅于此。  加拿大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伟
期刊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识字过程充满童趣。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乐趣    编儿歌猜字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常常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这样做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也高。如“吞”字,上天下口合起来就是“吞”
期刊
教师研究教材文本是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文本解读需要我们从课标的角度、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等多种维度去践行。本文以《理想的风筝》一文为例,就如何站在作者的角度,谈谈研读文本的体会。    一、 诵读文本,走近作者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熟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
期刊
口语交际是围绕一定的目的,交际双方(多方)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即“交际性”。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交际双方(多方)能不能围绕交际目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陈述是否精彩,是否切题,是否得体,交际目的能否达成等等。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明晰教学的表现要素,细化目标要求,找准教学梯度;再现并重
期刊
小学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  2010年4月8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徐晓华主任、周彦老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编辑部钱锡铭副主编来到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参加张明霞副校长主持的“小学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基础教育部主任许敏、无锡市教研室李莉主任、郑霞老师和学校课题组老师。  张明霞副校长首先对课题方案做了全面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
期刊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确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核心理念,挖掘写字教育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荣誉称号。为了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提高写字教学效率,我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写字校本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小学写字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一、 构建写字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期刊
年轻的妈妈眼看着自己最挚爱的宝贝,走进校园,融入成群的小伙伴,她默默地期盼:希望这小小的园地,能带给他快乐,成为他一生健康、向上的起点。然而,现实的压迫使得孩子们的脸上多了愁容,妈妈的心中升出了疑惑:难道这就是理想的教育?难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侵占孩子们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以提高所谓的“成绩”?难道理想的教育是自上而下、自校而家的层层高压?教育不应当是种心灵的交流吗?教育不是为了生命成长得更丰盈、完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润物无声的指导,将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怎样的评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撷取几个课堂评价片段,浅谈几点认识。  倾听——发展性评价之基础  镜头一 “你说……”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