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基金不宜抄底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早前表示,金融海啸第二波似乎即将来临,相信第二波传染性相当大。并且凭《货币战争》一书扬名立万的宋鸿兵则预计,“垃圾”企业债券及信贷违约掉期(cDS)市场将发生违约危机,触发海啸第二波。而第二波的源头,很可能是东欧。那么在去年经历了大幅调整的东欧市场还得面临怎样的危机?东欧基金是否到了抄底的时候?
  
  去年九月雷曼兄弟倒闭。引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半年后的今日,环球经济持续恶化,欧美股市亦曾跌穿去年底的低点,唯信贷市场暂时回稳,表面上风暴已平息。可是,不少财经界名人均示警,海啸还未消退,投资者切勿掉以轻心。例如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早前表示,金融海啸第二波似乎即将来临,相信第二波传染性相当大。凭《货币战争》一书扬名立万的宋鸿兵则预计,“垃圾”企业债券及信贷违约掉期(cDS)市场将发生违约危机,触发海啸第二波。
  


  


  亚洲金融风暴会于东欧重演吗?第二波经济危机的源头,很可能是东欧地区。过去十多年,欧盟的版图扩张至东欧。东欧透过发展“单一市场”的理念,劳工、货品及资金于欧盟内可自由流动,以“高投资、高负债、高消费”经济模式发展,促进了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等东欧国家之经济。经济起飞,但风光背后,造成东欧政府赤字不断增加,而且外储规模非常小,也使得东欧各国在金融危机面前自救能力差。其实东欧的财力颇为脆弱,一直以来,东欧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十分小。
  
  高危机的东欧列国
  
  早在2006年全球经济扩张之时,国际基金会(IMF)已有一份报告题为《亚洲1996和东欧2006-似曾相识》,将东欧的状况与十年前之亚洲金融风暴相提并论。并且笔者还在报告中发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及塞尔维亚等国家于2006年底之财政状况比1996年金融风暴爆发前的亚洲更脆弱,包括经常账赤字高出一倍、外债较高及GDP增长较低。
  看表1“东欧国家财政危险指标表”所列的2008年底最新的数据,典型经济高危的国家有外汇储备相对GDP较低,如白俄罗斯及波兰只有10%左右,以及外债相对GDP高达130%左右的。如爱沙尼亚及保加利亚。回望1996年,正酝酿金融风暴的东南亚国家,平均对外债务额/GDP为49%,现在大部分东欧国家的比率都不止此数,比当年东南亚更加高危。
  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低外汇储备、高债务”这一东欧经济的弱点便表露无遗。何况还有拉脱维亚、匈牙利、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等国家已先后向IMF寻求协助。IMF总裁最近警告:将有第二批国家向IMF寻求协助。笔者预料这批国家很可能来自东欧。东欧的外债高达1.7万亿美元,其中本年到期的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区内本地生产总值(GDP)之三分之一,但目前银行收紧信贷,企业要寻求再融资殊为不易。全球市场又对东欧经济失去信心,诸国的货币成为抛售对象,例如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于不足一年间已贬值三分之一,纵使俄罗斯政府消耗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亦无法阻止卢布跌势;波兰货币兹罗提兑瑞郎已贬值一半;东欧区内其他国家情况亦大同小异。本币贬值已令债务更见沉重,而东欧诸国又有不少外币债务(主要是美元、欧罗、瑞郎),为本币更增添贬值压力,导致东欧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东欧危机恐传染至西欧
  


  


  
  如果第二波经济危机只局限在东欧,那倒也罢了,更严重的是目前东欧向邻居西欧银行借了巨款,总共1.3万亿欧元(约合1.635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瑞典的银行。西欧银行是新兴欧洲之主要债权人,倘若新兴欧洲违约,欧洲银行将遭受严重亏损,甚至危及国家财政及金融体系,此即所谓“传染性”。
  以奥地利为例。该国银行向东欧借出2300亿欧罗,主要集中于匈牙利、乌克兰及塞尔维亚(全部已向IMF求救),金额相当于该国GDP之70%,若东欧违约率飙升,奥地利将深受其害。
  除了借贷给予东欧地区外,欧洲银行亦大举向其他新兴市场放债:拉丁美洲之资金主要来自同声同气的西班牙银行,亚洲的资金则主要来自英国及瑞士。新兴国家之4.9万亿美元借贷中,竟有74%来自欧洲银行。新兴市场的危机往往易于互相传染,若东欧不幸爆发危机,拉美及亚洲等新兴市场亦难免被波及,进一步打击中西欧银行。
  欧洲银行本已饱受美国次贷按不良资产所累,现今还要面对正在酝酿的东欧危机,拥有的不良资产已比美国银行多,杠杆比率亦更高,恐怕会面临更多坏账、拨备及集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可能由于地理距离较远,英国较少贷款子东欧,其金融机构面对的危机因而较小。
  
  东欧基金同样面临跌势
  
  究竟酝酿中的海啸第二波是否会爆发。仍是未知之数,但投资者应做好准备,以趋吉避凶。股市表现与经济及资金流向关系极为密切,若东欧经济恶化,加上外来资金撤走,股市表现绝非好转。其实东欧股市现价已十分低廉,市盈率全都低于10倍,甚至有的只为5倍,而市净率亦普遍低于1,例如俄罗斯之市净率仅为0.62倍。另外该地货币仍有大跌的风险,就算股市不再探底,投资者仍有可能于汇价上吃亏。至于西欧股市,万一东欧危机爆发,西欧金融股将首当其冲,连带欧元亦会被抛,投资者于股价及汇价上均要承受风险。而欧洲以外的股市,恐怕亦难免受第二波冲击。
  去年东欧股市表现差劣,从东欧基金之平均表现便可见一斑。根据晨星的数据,新兴欧洲基金组别于2008年下跌68%(以美元计),比上证综合指数的63%跌幅还要惨烈。于2009年至今,东欧基金跌幅却相对不大,虽亦随环球下挫,但截至3月11日跌幅为15%,总算跑赢下跌了20%之MSCI世界指数。
  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东欧基金(或称新兴欧洲基金),有宏利新兴东欧基金、法兴东欧股票基金、景顺新兴欧洲股票基金、东方汇理新兴欧洲基金、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新兴欧洲等东欧基金,数目逾十只,而从规模来说,值得一提的是规模最大的霸菱东欧基金及贝莱德新兴欧洲基金,两者资产规模均逾10亿美元,还有约3亿美元资产的摩根东欧基金及邓普顿东欧基金。
  从近三年表现来看,霸菱东欧基金表现最佳,主要由于在2008年初东欧股市见顶前,其升幅较为明显,因此三年下来之累计跌幅为四只基金之中最小,而且还因为霸菱东欧基金投资俄罗斯股票占最大比重。截至2009年1月底,投资的俄罗斯股票占基金资产48.0%,其次为土耳其股票占22.1%,再其次为占12.5%的波兰股票,现金则为5.4%。基金经理近月提高了土耳其的比重,这策略于年初可见成功,因为1月份土耳其股市略为跑赢俄罗斯,但其后土耳其股市却大幅跑输,暂未知基金经理有否及时调低土耳其比重,否则难免会拖累表现。从图表4可见,摩根东欧基金与霸菱十分接近,其实前者也偏重投资俄罗斯,占57.5%,土耳其及波兰则分别占16.1%及11.2%。
  贝莱德新兴欧洲基金与霸菱同样规模庞大,表现相当接近,近三年总回报较霸菱仅差0.82%。两只基金的投资地区分布亦颇为相似,其中贝莱德的资产组合中,俄罗斯、土耳其及波兰分别占44.5%、18.2%及14.7%。而且霸菱及贝莱德基金,均属获奖较多或评级较高的东欧基金。霸菱东欧基金于2008年获理柏香港之10年期欧洲新兴市场股票最佳基金奖,而贝莱德新兴欧洲基金则被标准普尔基金管理评级为AAA之最高评级。
  而邓普顿东欧基金跌幅大。但波幅较低。这是由“新兴市场之父”美誉的麦朴思主管(投资新兴市场之先驱者之一)。但此东欧基金表现却令人失望,近三年跌幅达61.88%,单单以今年来看,邓普顿东欧基金已下跌了22.3%,跌幅较另外三只多出约10%,大幅跑输的原因,与投资偏重土耳其有关,其中投资土耳其占27%基金资产,排第二是投资21%基金资产于匈牙利,第三才是投资俄国,仅占20%。不幸的是,今年俄罗斯表现暂时远胜土耳其,MSCI俄罗斯指数微跌2.03%,MSCI土耳其指数却大跌24.8%。不过,邓普顿东欧基金仍有其好处。就是波幅较低。根据晨星的数据,其三年标准差(反映基金波幅为33.93%,是四只之中最低,其余三只的波幅介乎35.17%至38.88%。
  其实差不多所有东欧基金一般都以俄罗斯和土耳其股市为核心投资,均以俄罗斯股票占最大比重,其次是投资土耳其股市。因为俄罗斯是能源巨头,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股对俄国股市举足轻重,因此油价起跌往往影响俄股表现。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独特,位处欧洲、亚洲及中东的交汇处,于此三地的经贸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长远受惠于环球一体化。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股市之金融股比重最高,占逾四成。总括而言,东欧股市虽然价格低,但市场仍十分关注部分国家的财务危机,前景较为暗淡,未宜胡乱尝试抄底。
其他文献
“里程碑”的周年庆典    即便拥有辉煌的10年,PowerShares QQQ在本轮衰退中也不能幸免。  3月10日是PowerShares QQQ的十周年庆典。QQQ是一个追踪Nasdaq100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现在QQQ股价仅有10年第一个交易日结束时的一半。  九年前的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于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5048,62。而九年后的同一天,纳斯达克收于1268.64点,比2
期刊
这里有一些看起来无关投资的选择,请你不妨忘记本次调查的题目,静下心来看看下列情况是否存在于你身上:    本月调查结果  1 我们可以从第一幅图看到压力和情绪的相关性。压力存储越大,情绪高涨的值就越趋近于0;在低压情况下,情绪高涨指数的绝对值仍小于情绪低落的绝对值,可见现代社会压力的存在对情绪负面的影响之大。  2 我们在某银行的多个网点采取了抽样调查的结果,询问各项业务的接待人员是否能明显感知到
期刊
1979~2009,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在步入而立之年。婴儿潮、x世代为美国经济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人口红利,也为当代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积累机遇。而作为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未来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成人礼:独一代的新世界旅程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行30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有效地控制,全国育
期刊
“高送转”正在成为很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应该意识到,“高转送”也是藏在年报中的双刃剑。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上市公司都推出了不分配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高送转”就更显珍贵了。上市公司“高送转”题材也就更加受到追捧,一些上市公司股票仅仅只是因为有着“高送转”的传闻,股价就遭到市场的爆炒。市场对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的欢迎是不容置疑的。不过,投资者也应该看到,“高送转”其实是一把双刃
期刊
十大振兴计划更多是旧模式的延伸,振兴之后需求在哪里?需求振兴的出路在于分配,而分配取决于既有的经济增长路径和模式。    总理坦言今年保八有很大的难度,比保增长更难的是保就业。  五年前,实现8%左右的增长速度,就基本上能稳住就业,而现在我们GDP增长掉到10%以下似乎就过不了日子了,好像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了,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2%到3%的GDP增长就能保证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为什么?这意味着
期刊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在宁静中寄托一些平衡,也许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品种和更有把握的介入时机。    股市的事还是要客观看待行情、看待自己,顺势而为更具实战性。  当前参与者关注的只是什么时候构成了参与决策的依据,什么时候应该退守观望。既然都是平均利润,那就不要太相信多头市场末期的利好消息和空头市场末期的坏消息。一名理性的交易员或投资者未必相信昨天的阳线就意味着启动。震荡行情总会反复,
期刊
金融风暴卷走了很多美国人的“信用”,他们不得不申请个人破产。但是告别了透支的富庶生活,破产的生活还要继续。    对中国人而言,在财务状况较好的时候都要拿出收入的一部分储蓄,以应对不时之需。这几乎是存在于我们血液里面的观念。相反,很多美国年轻人是拿信用卡当银行,无度地借款消费。很多美国人通过不断申请新的信用卡,几乎是没有成本的顺延付款时间来维持。但这种循环得以维持的前提是全国经济状况良好,工作容易
期刊
龙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者——这是业内对他的评价。天生的交易者应该更为冷血、遵铁律而行,而他更偏好利用自己的分析判断市场,并不急于、也不限于当一个trader。龙飞是澳洲人,因此他所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里,主要以澳元分析为主,可能也是“不熟不投”的经典表现吧。  他在交易记录中写道:“在一些市场上交易犹如玩俄罗斯轮盘。就是在左轮手枪上一颗子弹,每人轮流扣动扳机。在南美,人们会押注在这非法的游戏上。胜
期刊
看现在的房市,还真像从6124点第一次回调到5500点的股市,有人看8000点,但绝对没人看到1600点。结果怎么样,还是等着瞧吧。    2月2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时表示,目前上海的房价确实偏高,政府不能刺激房价。2月23日,住房部长姜伟新直言,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催化了这个调整。事情总是那么怪,非要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去收拾摊子。有识之士大有人在,权威的经济学家向政府
期刊
北京的读者小云来信:  我有个幸福的家庭。老公有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年收入约20万元。我们的孩子也已经有7个月了,我一直在家照顾着。再过段时间,我打算重新上班。  目前我们拥有两套房,一套出租,另一套最近打算装修后自己住。我对投资了解的不多,只购买了30万元的基金。同时为了孩子的将来,我早早定存了30万元的教育金。另外还有18万元的闲钱存在银行。  我们希望能够在40岁的时候退休,充分享受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