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拍2012年新发现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艺术市场行情调整,促使国内各大拍卖公司加大艺术品拍卖新业务的开发力度。其中,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不约而同推出了设计专场,探索在设计作品的展示、收藏与拍卖这样一个设计文化推广的价值链上,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拍卖这个商业平台的功能,可圈可点。
  盘点这些设计专场不难发现:设计作品的收藏在中国内地只是刚刚起步,其专业领域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待梳理,而其收藏价值也有待设计师、收藏家与拍卖公司经由三者间的互动来发现,而拍卖这个商业平台的潜力更有待发掘。不过,当前的中国,正面临产业从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文化消费勃兴以及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阶段,设计文化在政府的政策推动、工商界大力开发下可谓方兴未艾,设计作品的拍卖前景看好。
  2010泓盛试水
  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
  国内的设计作品拍卖虽然十分罕见,但设计专场拍卖却并非从2012年才开始。早在2010年春拍,上海泓盛拍卖公司就首开先例,在国内推出了第一个设计专场,名叫“当代设计”。整个专场虽然只有28件拍品,但却精心印制了拍卖图录,详细介绍了相关的设计师及其作品。综观这28件拍品,在类别上主要包括家具设计和陶瓷设计两大部分。有趣的是家具设计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中常见的几案椅凳,仅各种椅子就有8件(组),超过拍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但那些作品在材料、造型与功能上都别出心裁,尤其是邵帆的作品“曲院风荷”以及李继伟的“概念椅”,令人耳目一新。
  上海泓盛拍卖公司的副总经理孙佩韶女士当年策划了这个专场。她对笔者表示,上海泓盛首次推出设计专场,是出于上海泓盛一贯的业务宗旨: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从2006到2010年,上海泓盛做了5年的当代艺术拍卖,总是在思考开发哪些新项目,发现设计最接近艺术,也最接近生活,介于艺术与生活之间。同时,她认为,中国本土的设计业刚刚起步,在中国大有前途,而在拍卖场上为设计开设专场,在国内还是首次。为此与设计师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他们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大胆、很新,在国际上也是新的业务。
  她说,当时的拍卖结果是一半拍品成交。事后检讨这个专场的拍卖纪录,发现拍品的比例不平衡:绝大部分都是本土设计师的作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国际设计大师与国内设计师的作品各占一半。此外,她发现一些具体问题:国内设计师的作品创意不错,从艺术的角度看也没问题,但作品的制作工艺不成熟,有待改善。因此,上海泓盛暂停了设计专拍。不过她强调,泓盛的团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引领时尚
  设计与当代艺术
  互动
  无处不在、无远弗届,如此描述设计在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作用当不为过。不过,设计如此重要却始于工业化的大生产,始于中产阶级的兴起。从生产的角度看,工业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开始大量生产;而从消费的角度看,工业化创造了大众消费,使那些昔日王公贵族与富豪的家居用品成为中产阶级买得起的商品,有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设计才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如19世纪的欧洲古典家具,以复古为能事,把从哥特风格到拿破仑时期的古典家具一一加以仿制,呈现百科全书式的多样风格,就是瞄准了欧洲新兴的中产阶级。在这股风靡一时的仿制风中,那些嵌有设计师大名的作品始终受到买家追捧,一些成功的设计师的作品直到今天仍是藏家关注的焦点。
  在20世纪,设计更因为飞速的技术进步和1920年代掀起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被赋予了超乎日常意义的神圣地位。设计与当代艺术在西方成为引领社会时尚的两个轮子。其间,设计的理念也经过了多次蜕变: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消费社会,设计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塑造着大众文化。其中,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1929年创建之初,就宣称“旨在鼓励和发展对现代艺术的研究,并将这种艺术运用到制造业和公共生活中”。1932年还设立了建筑与工业艺术部,对设计作品进行展览、收藏与研究,举办了一系列设计展来推广现代主义,其首展就是当年举办的“机器艺术展”,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美术馆举办的设计展。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两者的互动,直接影响着西方社会的流行文化。
  国际拍场
  设计专场还是新生事物
  尽管如此,设计作品的拍卖即便在欧美还是新业务。开设常规设计专场拍卖的,只有2006年成立的菲利普斯拍卖行。而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虽然时或有设计作品推出,但作为专场却往往与装饰艺术放在一起推出。如苏富比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伦敦、纽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地开设“20世纪装饰艺术和设计”和“重要20世纪设计”拍卖专场。佳士得则有“重要当代艺术及设计”往往与“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同期举行。
  欧美的拍卖场上,设计专场所推出的拍品以家居设计、陶艺、玻璃、雕塑和建筑设计作品为主。其中,菲利普斯的设计专场上,世界各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如北欧设计、维也纳分离派、法国现代主义等轮番上场。其中,曾在伦敦佳士得1999年春拍中上拍的工业设计大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1988年设计的《洛克希德躺椅》(Lockheed Lounge),在2009年4月30日的伦敦设计拍卖专场上以105万英镑成交,创造了在世设计师作品的拍卖纪录。法国雕塑家夫妇Francois-Xavier和Claude Lalanne则是常客:其中Francois的动物雕塑设计名闻遐迩,其青铜绵羊系列作品曾多次上拍,2011年11月其1979年设计的一群青铜羊在佳士得拍出750万美元的高价;其设计的雕塑《ET LA Manufacture National De Severs》2012年11月在佳士得巴黎拍出146.5万欧元;而Claude1972年设计的鳄鱼皮椅《出生1925》也在2012年苏富比春拍上拍出135万欧元的高价。值得注意的是,菲利普斯拍卖行的设计专场,从刚成立时一年一场、两场发展到现在每年6场,每场成交总额也逐年上升,从200多万欧元上升到600万到750万欧元;而在其设计作品的成交排行榜上,前十位的高价拍品中有4件是在2012年成交的。这些数据都表明,设计作品拍卖在欧美行情看涨。   尽管如此,与当代艺术在国际拍卖场上的火爆相比,设计作品的拍卖显然更边缘、更小众。究其原因,设计作品毕竟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其初衷是满足某种功能需求,不像艺术品那样纯粹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这虽然不影响设计作品的“灵感”的价值,但却影响到其收藏价值。因为许多成功的设计因应用极广而价值极高,却因为无限量的大量生产,在收藏家眼里失去了收藏价值。还有许多成功的设计,在诸如珠宝、手表、家具以及当代工艺等特定的领域为特定的品牌服务,早已成为拍卖场上特定的专拍,排除在设计专场之外。
  2012卷土重来
  嘉德保利不约而同
  2012年,设计专场再度现身于中国内地拍场,不过这一次介入这个新领域的是中国拍卖业的两大巨头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北京保利率先在春拍中推出总数为162件拍品的专场。作者的名单包括邵帆、师建民、吕永中、高波、石大宇、刘小康、达利(Sallvador Daalí)、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贝律铭、黑川雅之、伊藤一洋等著名设计师以及艺术家,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国际设计师的精品之作,不乏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欧美设计大师的作品,另外三分之一以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设计师的作品,还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来自国内著名设计师。其设计门类涵盖家居设计、首饰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漆艺设计、陶瓷设计等。另外,专场主持人宋涛还推出其创办的自造社的“中国大师”艺术地毯项目,拍卖谭平、周春芽、李磊、方力均、杨少斌、刘野等6位中国艺术家以地毯这一特殊载体创作的作品。拍卖结果,成交率为60%左右,总成交额达941万元。秋拍再接再厉,推出220多件拍品,尽管成交率降至30%左右,但成交总额则升至1976.2万元。
  2012年秋拍,中国嘉德也推出其第一个设计专场:“灵感——设计艺术专场”。与保利不同,嘉德的专场更强调设计的艺术性,拍品中包括有设计特征的艺术品,如潘公凯、刘丹、史金淞等当代名家的作品;也强调作品的“灵感”特征;此外,拍品增加了专业领域的宽度,如有家具(钢琴)设计、服饰设计等。拍卖结果,33件拍品成交率近60%,总成交近12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拍前受广泛关注的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设计的“龙韵—中国壬辰年特别纪念钢琴”,最终以690万元被电话委托买家竞得。嘉德负责设计专场的专家林琳女士透露,世界著名的钢琴品牌施坦威要做龙年纪念版钢琴,选择了明清家具的专家田家青。田家青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而明清家具的特点则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生活中。田家青的设计保留了钢琴的功能和外形,只是改变了琴凳、谱架的材料和造型元素,特别是改变了品牌标志。施坦威一般不允许改动标志,但这次却因为是龙年纪念而允许变动。对于林琳来说,首场专拍就征得这件拍品可谓天赐良机。结果不负众望。
  上海泓盛也在秋拍再推设计作品拍卖。孙佩韶说,泓盛的设计作品拍卖只是暂停而非放弃,这次再拍就有经验了:首先比较谨慎,以专题的方式而非2010年以专场的方式推出;另外,增加了一部分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她强调,国际设计师作品引入中国国内的拍卖场,对国内设计行业有推动、刺激的作用。她认为,时隔两年后,泓盛再度试水设计拍卖的成交结果比较理想。
  拍卖业突围
  行情调整带来契机
  2010年的尝试,好比一首序曲。在其始作俑者孙佩韶看来,上海泓盛在国内首推设计专场有一条脉络:作为南方的拍卖行,上海泓盛身处上海,公司的宗旨是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有责任把美的东西推介给买家;而上海是国际都市,其当代艺术与设计都是与国际接轨的,也是与上海作为国际都市的城市特质相吻合的。他们选择拍卖项目就是针对上海的特质。其实,作为世界近现代史上远东的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在设计上与欧美亦步亦趋。如上世纪20年代风靡欧美的装饰主义设计潮流,在上海当时的建筑、家具、服饰乃至图书报刊的装饰上都一一体现出来。如今,中国已进入全球化的进程,上海在设计文化的推广上再显神威:2006年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超设计”,2010年更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由此可见,中国第一个设计专场在上海推出绝非偶然。
  不过在2010年,中国拍卖市场正经历“亿元时代“的天价纪录爆发期,拍卖公司、买家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的是时刻变幻的成交额,设计专场作为新的尝试注定会夭折。2012年行情调整,拍卖数据大幅缩水,迫使拍卖公司抛弃了数字拜物教,才把目光再次聚焦到设计领域。
  有趣的是,保利和嘉德呈现了不同的方向:保利的设计专场主持人宋涛身为设计师,是自造社的创办者,自我定位为设计展的策展人,以设计师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推广为己任。他为保利的拍卖注入了核心的概念:以家居空间设计为主,把生活方式、生活品味整体打包,具体的做法,是把设计作品与雕塑、绘画、摄影乃至艺术衍生品整体呈现与拍卖;甚至让设计师在拍后根据买家要求跟进做整体设计。这使保利的设计专场立足于消费导向的服务功能,不失为拍卖业务的创新。
  而中国嘉德设计专场的主持人林琳,作为资深的当代艺术专家,则更强调作为设计文化灵魂的艺术性,亦即专场的主题——“灵感”。在她看来,这种灵感来自两个线索:一种是时间线索:像艺术家刘丹的作品《云飞岫》,描绘陈设在他个人生活空间里供石,反映中国文人特有的“怀古”情怀;另一种是空间线索:来自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如专场所推出的奇胡利的玻璃艺术、布拉克的首饰设计以及彼得·冯·德洛克特的雕塑。她尝试在专场中用模型推介建筑设计师的作品;而在服装设计板块作则试图围绕服装的时代潮流与历史记忆,探索身体、材料与沟通之间的关系。她对笔者表示,设计作品的收藏价值,当然和这些作品本身是否具备收藏的条件有关,因此再好的设计也不能是零售的商品,批量生产的产品。不过那只是最浅显的尺度。专场的主题“叫灵感”,因为艺术是设计的灵魂,灵感贯穿这一切。设计作品不光是消费品,也是一门文化,一段历史,作品也有其历史文献价值、有其特有的物性。更重要的是,拍卖场作为设计文化的推广平台,将成为流行文化的引领者。
  今天,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当地已经成为设计师的聚居地;设计广泛渗透到社会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城市规划、建筑等公共领域,到家居、服饰、日用品等私人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更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方向,背负着让“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为此,2011年9月北京市政府主办了“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上海与深圳也都分别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的称号。在这个背景下,不管是嗅觉灵敏的专业设计师,那些灵感如电光火石的艺术家,还是那些聪明伶俐悟性十足的消费者,都有可能在一种设计文化的氛围中创造新的成果。中国两大拍卖公司的参与,无疑是这个新的设计文化渐露端倪的信号!
其他文献
作为书法家,唐校笙很不一般。比如,在书画市场兴盛的现今,他不贩售自己的作品,而是每日临帖、练习,通宵达旦;各自为家的状况下,他集结各省市美协主席,自掏腰包办展办活动;多数人追随名门正派和名人字画,他却跑去市井坊间,发掘了一批扎根在民间的人才。看似不务正业,他的作品却多次获奖,并先后在日本、韩国、奥地利、捷克、瑞士等国进行现场书法表演。  唐校笙是北京三唐书画院院长,至今有1000余名书画家签约该院
期刊
我在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厅里,在一个疑似精神病人的世界里盘桓,眼前的一幅幅色彩强烈、构图简洁而有力的油画,向我们敞开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世界,传递出画中人物内心的焦虑、惆怅、哀伤和卑微的渴望,这纤弱而强大的感觉,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奥地利著名画家维尔纳·贝格作品展——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旋即来到上海,在这个阴冷的寒冬,让我们稍感暖意。这份暖意并非来自画面本身,而是
期刊
很难想象,位于上海黄陂南路374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会承办什么样的艺术家个展。一进门,就见“九天揽月”狂草条幅,那四个大字如凭虚御风一般。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曾填过一阕《水调歌头》,并亲自手书。不过,眼前的这幅字迹几可乱真的《九天揽月》,署名却是——周鹏飞。  这位1970年3月出生于青岛莱西的艺术家,现就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系中国毛泽东书法
期刊
在台北李山个展上看到的“蜻蜓人”,意外地让我的思绪同时钻进了志怪小说、当代艺术、科幻电影三个不太相干的领域,沉迷在文学意象、艺术观念、科幻哲思的遐想中。  几个月前,我有幸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参加了艺术家李山的最新个展“粉红微笑之后”,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李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思考和创作的“生物艺术”,李山用“蜻蜓”这一符号贯穿此次展览所有作品始终。比如艺术馆的外墙,就被李山用20万只独立编号的仿真蜻蜓
期刊
第一次见到刘小康是在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荣念曾先生的漫画个展上,留着小胡子穿着西装的刘小康前来捧场。转眼,他并不高挑的个子就为汹涌的人潮所淹没,就像他的为人,多少有点低调,作为亚洲顶级设计师,他从事设计30多年,获奖超过300项,许多公共艺术作品及雕塑创作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却极少在公众视线中出现。  天窗文化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日在内地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从设计到产业——刘小康的C
期刊
近期,《新华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名“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注册公司,打着香港盛世拍卖公司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在上海征集文物艺术品,准备“赴港拍卖”,并向众多藏家收取了前期高价策划费,最终大家发现:所谓“赴港拍卖”不过是这名“80后”自导自演的骗钱伎俩。  北京、上海几年来出现过无数起类似的案例,包括央视在内的新闻媒体已经报道过多次,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会上当受骗?分析起来或许有这
期刊
这是个玩“跨界”的时代。  明星演着电影唱着歌,一边跑去写作绘画不算稀罕事;绘画艺术家去给大品牌设计服装的也大有人在;富人翘楚行有余力做慈善家的更是越来越多;而操持着近20年以来最佳行业的房地产企业家里,施施然地建个艺术中心的也不在少数。凌菲菲女士,正是这样一位“跨界”房地产企业家。  作为明园集团的总裁,她的名字总与“明园”连在一起,在人们看来,凌菲菲成熟干练、做事雷厉风行。但褪去凌总的光环,这
期刊
本来,“天人合一”与“上帝饿了”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个话题,怎么也不可能把它们扯在一起。可是2013年春节前,太和空间应邀参加2013美国迈阿密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我也顺便在美国“云游”了个把月。尽管走马观花,未见得能深入了解,但就这么草草壁上观,所见所闻亦感触良多。  尤其从大洋彼岸回到此岸,我在首都机场一下飞机,那一刻真的像从一个阳光明媚的天上,一下子撞到雾霾缭绕的地上,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心理落
期刊
一直到5月中旬,美国亚特兰大市高等艺术博物馆与安大略省美术馆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弗里达和迭戈:激情、政治与绘画”大型展览。  弗里达我们已经很熟了,可是我们在谈论弗里达的时候,对于她的丈夫,前墨西哥共产党总书记里维拉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借由这些展出的作品,进入他们的婚姻——他们惊世骇俗的爱情和相互伤害。  弗里达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她和迭戈·里维拉分分合合,几度欢喜几度愁。里维拉
期刊
我与你,在指间,在耳边,在若即若离处。  “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是只有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这是玛丽莲·梦露在影片《嫁给百万富翁》中的经典唱词,后来妮可·基德曼在电影《红磨坊》中艳光照人地出场,高声唱出的也是这一句。女人,最逃不过珠宝的诱惑。  说到欧米茄,这个始创于1848年的世界名牌,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它的手表。可事实上,早在1963年,欧米茄就已开始致力于珠宝精品技术的研发。19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