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针对传统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倡导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美术欣赏教学。本文着重从“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学习小组,发挥教师作用,构建多元评价”等四个方面写了具体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美术欣赏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使学生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自身潜在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好的开发。相对于传统教学,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选择性、开放性及学习的实践性等等。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资料、图片、影像等),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受教师理论知识枯泛,教学资料缺少,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美术欣赏教学只局限于“作品内容”、“作者生平”、“作品的造型、材料、色彩、构图”等表面层次上。而且,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欣赏课常常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而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审美活动,深层次地感受美术作品的美,失去了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跨时空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通过自主感受、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归纳整理,使这些问题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研究的实际价值,使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取有关该问题的相关信息。如在苏教版美术第九册《非洲雕刻》的欣赏教学中,我首先收集了大量的非洲雕刻图片,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以非洲特有的打击乐旋律为背景音乐的渲染下,逐一演示造型丰富的非洲雕刻作品,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而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非洲雕刻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强烈的视觉效果,个性鲜明的雕刻作品使学生很快总结出“简洁质朴、夸张变形、充满情趣”等非洲雕刻艺术的主要特征。在学生直觉感受的基础上,我则及时地提出“对于非洲雕刻,你还想了解什么呢?”这一设问,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提供了自由表达,大胆质疑的机会。许多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急于想了解的问题。我归纳为“非洲雕刻主要有什么材料?”、“非洲雕刻和非洲音乐有联系吗?”、“非洲雕刻的造型为什么这么夸张?”、“非洲雕刻和非洲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这些问题角度迥异,内容丰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形式。分组的科学性是影响研究性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任学生自由组合,优秀生自然成为一组,而一些学困生则很容易被遗忘,只能自成一组,从而造成各小组学习能力的不平衡,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所以,我在构建学习小组中,比平时多了一分“专制”,尽可能将不同水平、不同特质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组,对一些有想法的优秀生,我也耐心地进行说理,使他们乐于和学困生组合。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学习小组初步构建的基础上,我则指定一名优秀生为组长,主要负责本小组的研究任务。小组长在综合本组成员意见后,选择确立本小组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工,使每位成员都能有目的地搜索处理信息,发表各自的意见。在相互探讨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归纳整理,发表小组观点。如在《非洲雕刻》欣赏教学中,A小组成员(6人)根据本组选择的“非洲雕刻和非洲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这一研究问题,又列出了“非洲雕刻的主要造型”、“非洲地貌”、“非洲气候”等多个小命题,由各成员分别搜集资料,而后把各自获得的信息汇总分析,通过讨论得出本组结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地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率。通过这一形式的活动,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独创的意识更浓了。
  
  三、发挥教师作用,提高学生探究效果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但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面对丰富的网络世界,如果教师任其自由搜索资料,而不及时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探究的效果,甚至沉迷于不健康的内容,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并能有预见性地设想学生在搜索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学生探索的顺利进行。如在《非洲雕刻》欣赏教学中,我首先上网搜索相关信息,选择一些知识丰富、内容健康、贴近教学内容的网站提供给学生(如:www.worldartweb.net,http://www.artcn.org/neirongl/17/170.htm)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
  在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本组研究问题,有目的选择所需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并汇总于教师设置的各小组文件夹中,另一方面及时倾听学生的讨论,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见解,并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研究的问题,对于争论激烈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在各个小组形成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字处理软件(如:Ms word 2000和Wps 2000)与电子简报软件(如:Ms Powerpoint 2000)制作汇报材料,通过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的广播线,将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在各台学生电脑的显示器上,或直接投射在大屏幕上,发表本组观点,各组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了学习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从作品的国度、历史背景、民族风情等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的真实含义,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深入探究
  
  评价也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起到积极作用。我在巡视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的过程中,着重对参与意识、操作技能、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素质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一些弱势学生,我也努力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鼓励。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对配合默契、讨论热烈,有独特观点的小组,我也在班内及时表扬,激发组际间的竞争,营造出了班内更浓厚的探究氛围。在各组交流汇报自己的研究在果之后,我也要求各组成员对本组的研究过程、研究效果进行自信而大胆的评价,如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收集到了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画面漂亮,内容丰富,对非洲雕刻的造型特点作了明确的讲解,已经完成了研究任务。”而有的学生在肯定本组取得成功的同时,还会指出存在不足,甚至提出新的想法,令人十分欣喜。在小组自评的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组际互评活动,各小组的互评,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内容,也使学生意识到了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面。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我也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探究水平,结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及提出指导性意见。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能。
  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理解、思考、分析,在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学生的信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必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写鸟的文章,如《翠鸟》、《鸟的天堂》、《珍珠鸟》等。为了培养学生爱鸟护鸟、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把语文教学、爱鸟活动和主题队会相结合,积累了一些经验,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爱鸟活动可以拓展语文教学    2007年4月12日,我在德阳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讲了《翠鸟》这课。学生被翠鸟的艳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身体、敏捷的捕鱼的动作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翠鸟。看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课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新课标下,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首先符合音乐新课程理念: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本文着重强调了优质的音乐课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发挥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  关键词:能力发展 音乐学科 功能    新课程的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最核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音乐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期刊
摘 要: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各自优势进行有效整合是进行课改的基本出发点。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导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学,使学生会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使学生拓宽视野的引路人。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动”上。学生在拥有大量素材的条件下,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课后,适当安排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供学生继续学习,才能达到知识迁移的根
期刊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在一个组织中更需要加强沟通。沟通在形式上是一种信息的流通,而现实的困境却常常是“沟而不通”,主要原因就是在流通的过程中,信息失真。那么怎样才能确保信息不失真,使沟通的双方能达成彼此的目标呢?  有人曾做过实验,让100个人排成一队,由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一句话,再让第二个人像传口令一样,一个接一个传递到最后一个人。结果,最后一个人所听到的话,居然没有一个字与第一个人说的相
期刊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学校教育应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好机地。在其他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 同时,政治学科也加入到里面来,在用信息技术上政治课时,把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祖国统一这节课时时,我先用投影仪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认识上面两副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学
期刊
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称之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里面,学生一天要上六七节课,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非常主要的环节,当然要把素质教育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我们把这种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称之为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学。    一、 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含义    (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从学生出发,发展学生的潜能,尊重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素享“礼仪之邦”的美誉。孝亲敬长,善事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步入家庭子女独生化和社会成员老龄化的新时期,在全社会进行尊老教育,尤其是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全体小学生中加强孝敬父母尊亲敬长的道德启蒙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品质,而且对继承传统美德、维护家庭和睦、保障社会安定、凝聚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以美德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着课文的阅读同作文训练相脱节的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阅读教学不仅有其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写作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应该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八年级语文教学实验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
期刊
摘 要: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领会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合理组织教材,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新课程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大多爱捣乱、爱逞能、攻击性强;另一类则是性格内向型的孩子,寡言少语,不善于主动结识别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就会交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