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引领下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的内容特点,以数控大赛为引领,结合企业需求,将大赛的知识点、创新意识、训练过程、团队精神引入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了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CAD/CAM;教学改革;数控大赛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赛引领下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XM13145)
  作者简介:王彬,男,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CAD/CAM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8-0023-02
  “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数控技术专业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取代了原“CAD/CAM(Mastercam)”和“CAD/CAM实习”。通过对常见形状的机械产品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和数控加工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进行介绍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运用三维软件设计制造产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加工工作的环境和职业道德,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职场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大赛引领”、“理实一体”的课程开发理念,以数控大赛为引领,结合企业需求,将数控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渗透到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加强CAD/CAM课程的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实践。
  一、简明适用的知识提炼
  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点、技能要求与职业岗位的一致性,在知识点上深入浅出,取舍有度。
  对于知识点的选取,坚持按照简明、适用的原则。所谓“简明”,就是知识“必需、够用”即可;所谓“适用”,就是为学生着想,在方便教学的同时,更方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
  以大赛为引领,打破传统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以项目教学为指导,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的理念,将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纳入各个项目教学环节,使学生学完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后,即可独立完成该项目任务。在课程改革中,形成了以5个教学模块共计16个学习项目的教学内容体系。从学生就业状况与麦克斯调查信息反馈来看,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目标。
  数控技能大赛的内容设计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是数控企业急需的人才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工作能力。因此,在项目的选取上,以典型的企业实例和竞赛案例进行设计与制作,以数控大赛为引领,把实践内容、大赛的前沿要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等结合起来,通过工艺分析、工艺编制、程序编制、实践练习等,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企业、贴近生活,并且将新工艺、新技术融于项目实例,增加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融入,体现行业发展要求。
  二、循序渐进的项目讲练
  数控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把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受条件的限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模式,采用“项目讲解+讨论练习+产品制作”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大赛为引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进行课程教学。[1]为每个项目创设相应的情境,把知识点结合到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演示讲解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讨论练习,学生运用知识完成任务,总结提高,最后分组在实训中心将训练项目完成产品制作。
  在产品制作中,把数控技能大赛的过程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让所有学生感受技能大赛的紧张氛围,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集体意识,体会小组合作的集体力量,让学生在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抗压及应变的能力,把高效率、高精度和低成本的企业理念贯穿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理实一体的能力培养
  在实际应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涉及到机床的选择、毛坯及加工参数的设置、刀具的选用等工艺方面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2]
  因此,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3]将CAD/CAM实训室和数控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起来,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将最新的国赛、省市赛项目引入课堂,以教师的项目讲解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讨论练习为理论提升,以分组产品制作为技能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突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建设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优质课程网站和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录制教学视频,构建电子教学资源,建立对应的习题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到及时更新、及时回复、在线交流等,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另外,还组织有学习兴趣的同学开设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CAD/CAM实训室和数控实训中心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设计选题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鼓励学生使用CAD/CAM软件进行设计和造型,然后编制工艺卡,模拟加工并生成后置处理程序,进而联机进行产品的制作。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
  传统考核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其中平时成绩为30%,期末考试成绩为70%,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考核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一到期末就搞突击或复制同学的机考试卷以通过考试,这就导致整个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氛围不够浓厚。[4]
  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大赛为引领,注重学生在每个项目讨论练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考核;在产品制作过程中,以技能实践为主,注重实操考核;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引入到课程中,做到以职业能力为主,注重职业认证;在每个环节,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环节,最后由教师评议并给定环节评分。这种注重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明.大赛引领下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21):70-71.
  [2]尹玲,张进春,李庆.《机械CAD/CAM》课程及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99-100.
  [3]王颖.高职《机械CAD/CAM》课程改革初探[J].电子测试,2013(23):178-190.
  [4]王沁军,杨高宏,闫波.高职机械CAD/CAM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79-81.
  [责任编辑陈国平]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常州地区3所本科高校牵头的“中本衔接”试点项目达到9个,合作中职学校4所,合作专业12个,招生规模425人次。试点项目在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有序进行,合作双方修订了面向职业需求的“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技术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转段条件,提出了更加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机制,制定了《试点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大学生创业比率低和成功率低却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三方四地五段”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大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提供创业扶持和引导,最终能够协同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比率和成功
期刊
摘要: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阐述了特长生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将企业机制引入杰出人才培养,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最后给出了杰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案例和运行实施机制。  关键词: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企业机制;工作室;特长生  作者简介:聂章龙,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
期刊
摘 要:新西兰理工学院是新西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是:主要从事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工作技能;从事应用性研究并支持职业(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转移;帮助那些成人学习者或持有较低资格证书的学习者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其对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办学的启示在于: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认知不必囿于“姓普还是姓职”的属性争论中;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
期刊
摘 要:培养本土的、具备过硬专业素养与较强外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在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中进行校企合作双语教育改革,依据职业岗位群能力主线,引入经典控制理论的负反馈原理,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国际培养目标、构建双语课程体系及单元体系。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对培养目标的把握、双语使用比例和师资培训三个关键问题,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条件的实际采取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制专业;双语教育改
期刊
摘 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广东省其他高职院校、乃至全国高校,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专业服务模式。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考评体系是重要方法。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并从诸多方面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依托企业办学,创新通常架构下的高职院校考评体系,通过考评理念更新、转变考评目标、深化教师考评四维度、力促考评方法更合理等措施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办学;高职教师;考评体系;思考与实践  作者简介:宋士福,男,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摘 要:调研发现,虽然高职化工类专业师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都充分认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应积极探索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的贯通渠道,推进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月活动,并借鉴专业技能竞赛改进学业评价。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微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具有成本小、见效快、时间灵活等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尝试创业的首选。课题组通过对江苏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微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从三个方面创建多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微创业模式,即构建微创业实践体系,提升微创业项目的运行质量;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素质;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高职学生微创业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 微创业模式;常州高职
期刊
摘 要:如要帮助学生实现从机械经验到系统知识的跨越,从静态文本到立体知识的建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中探索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以知识内在逻辑组织内容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中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基于此,以机电类专业“液压传动”为例,探索职业教育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及其学习评价的建构。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评价;机电类专业  基金项目: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