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视阈下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改革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研发现,虽然高职化工类专业师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都充分认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应积极探索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的贯通渠道,推进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月活动,并借鉴专业技能竞赛改进学业评价。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改革;职业素质;化工类专业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4年度高校教育学科规划课题“专业技能竞赛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研究——以化工类技能竞赛为例”(项目编号:2014SCG350)
  作者简介:杨伟群,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7-0028-04
  职业素质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人们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性,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竞赛活动。[2]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化工类的技能竞赛有工业分析检验、化工设备维修、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自动化、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类别,其它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各级各类的化工竞赛大多与此类似。当前,技能竞赛已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检验和展示职业技能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载体。
  一、开展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调查
  为了能够有效探讨化工类技能竞赛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贯通渠道,以推动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共同提升,课题组选取用人企业、高职教师、高职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三类群体:(1)企业,即为接受高职化工类学生就业的各类生产型、服务型企业;(2)高职教师,即担任过化工类专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师,接受调研的教师来自浙江省内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职高专院校;(3)高职学生,即来源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药品经营与管理、生化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以三年级毕业生为主体,其中,参加过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约占46%。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现场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针对三类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企业卷、教师卷、学生卷三种类型的调查问卷。其中,企业问卷发放80份,回收76份,有效问卷72份,问卷有效率为90%;教师问卷发放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发放400份,回收362份,有效问卷330份,问卷有效率为91.2%。此外,还对部分参加过化工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大三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了现场访谈。
  (三)调查内容
  问卷和访谈均围绕着专业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而展开的,主要包括化工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估及其提升路径、高专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专业技能竞赛能对职业素质提升的影响度、职业素养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高职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建议或期望,等等。针对企业、高职教师、高职学生三种不同的对象,调研的具体内容既交叉重合、又有所差别,但更多地体现为视角、侧重点、关注度等方面的区分。
  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对专业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关系的认识,用人企业、高职教师及高职学生三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部分差异。
  (一)充分认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调研发现,无论是企业用人单位还是高职教师或学生本人,都充分认同职业素质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高低对未来职业发展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三类调查对象中,认为有决定性作用或显著作用的均超过78%,这一比例在教师认识中更是达到100%。而将自身素质与环境机遇、家庭背景等条件进行对比时,高职学生及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认为,高职毕业生成功就业及未来发展最重要依赖于自身素质的,分别占比为56.3%和72%;而认为环境机遇最为重要的分别占比为35.4%和17%;认为家庭背景最为重要的,则分别占6.3%和1%。这种情形表明,一方面,有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对环境机遇、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立足于自身素质提升仍是高职师生认识的基点。对企业也做了类似的调查,有65%的企业最看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二)专业技能竞赛是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经常性地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效果如何”的调查,教师认为“有显著作用”“有作用”“有一定作用”的比例,分别为30.4%、39.1%、30.4%,无人选择“作用不明显”或“基本没有作用”。学生的统计结果与教师的观点类似。那么,专业技能竞赛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素质提升的效果如何呢?为此,我们将化工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细化为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并设计出20个题目供高职师生选择。题目设计为:“您觉得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下的哪些职业素质能够得以提高”,具体选项如表1所示。
  整体而言,化工类高职师生均认为,专业技能竞赛对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具有较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教师与学生在具体认识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认为,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最能得到提高的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实验观察感知和责任意识与职业行为规范等职业素质,而学生认为,最能得到提高的是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基础知识、遇事保持冷静、职业稳定性等职业素质。   (三)企业与学校对职业素质的侧重要求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若从将来从业的角度考虑,高职师生对具体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此题多可选)。教师认为,实践操作技能、责任意识与职业行为规范、专业基础知识、团队协作精神最为重要,选择率依次分别为83.3%、50%、44.4%、38.9%;而学生认为,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基础知识、责任意识与职业行为规范、团队协作精神最为重要,选择率依次分别为67.5%、60%、47.5%、40%。两者的选项排序及具体选择率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总体上认知的趋同度较高。然而,企业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其对化工类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认知与高职师生迥然不同。企业最看重员工的团队沟通协作(占72.7%),其次,才是实践操作技能(占63.6%)和专业基础知识(占54.5%)。
  (四)高职学生最欠缺的职业素质类型
  对于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心理素质等四种类型的职业素质,高职毕业生哪种最为欠缺?对于这一问题,企业、高职教师、高职学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从表2可以看出,与高职学生担忧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不同,教师和企业都认为他们最欠缺的是职业兴趣。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高职生初次就业率为78.1%,这个数据比本科及研究生都要高,但高职生跳槽频繁。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职业成就感的认同度不高。[3]《光明日报》曾刊文指出,全国高职高专2012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仅为40%,而在13个专业大类中“生化与药品大类”位列倒数第二,吻合度仅为33%。[4]这正是教师和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兴趣担忧的实现印证。
  三、技能竞赛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用人单位及高职师生的认知略有差异,但他们均认为,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无疑会使包括最为欠缺的职业素质在内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好专业技能竞赛这个载体,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
  (一)推进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不仅要考虑到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职业兴趣、职业心理素质、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契合社会的需求。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5]而以实践能力考察为核心的专业技能竞赛,则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和检验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既不能“为了竞赛而竞赛”,也不能强化“应赛教育”,而是把专业技能竞赛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等人才培养过程有机地融合,从提升“职业素质”这个根本着手,让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6],必将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是专业培养目标所针对的职业岗位要求。现有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定位要求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应该把专业技能竞赛相关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技能竞赛开展常态化、学生参与广泛化。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将技能竞赛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将设备操作、仪器维护、数据分析、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等可以在技能竞赛提升的职业素质要求,直接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里;(2)将专业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当中,如开设“化工安全”“环境监测”“化工职业技能实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化工废水检测与处理”等与技能竞赛密切相关的课程;(3)将技能竞赛作为专业选修课或素质拓展课独立开课,如可开设“有机合成工竞赛”“化学检验工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课程供学生选修;(4)将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方案“双证制”毕业标准相结合,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合作,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取得“化学合成制药工”“有机合成工”“化学检验工”等相应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月第二课堂活动
  在校内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不仅使教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日常培养,而且学生参加校外专业技能竞赛的自信心大大增强,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在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主体的广泛性。校内竞赛项目应覆盖所有专业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有条件的二级教学单位组织教师(含兼职教师)开展竞赛活动,同时,在竞赛的命题、训练、实施、评价各个环节,积极吸纳校外相关企业参与其中;(2)内容的职业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有关职业岗位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和命题,甚至如果条件允许可到企业现场组织实施技能竞赛活动,同时,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成本意识等化工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融入到竞赛的评价方案中;(3)形式的激励性。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如设置最佳表现奖、鼓励参赛队吸引企业冠名、制作竞赛视频放到学校微信公众号、举办技能竞赛作品展;(4)活动的持续性,不仅要注重技能竞赛月的赛前准备和竞赛实施,还要注重赛后总结和改进,更要对接专业设置、国赛省赛项目组建专业技能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并对兴趣小组的活动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和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借鉴专业技能竞赛改进学业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课程的学业评价,都是以最后的笔试成绩为主,以平时的出勤、提问、作业等考核为辅。然而,实验观察感知、责任意识与职业行为规范、遇事保持冷静等职业素质,则是在实践操作的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结合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业评价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借鉴专业技能竞赛的做法。在内容上应增加专业技能测试的比重,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可进行以下四项测试:(1)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技能,包括取样、称量、溶解、稀释等步骤;(2)化学分析基本技能,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终点的判断,等等;(3)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等;(4)数据分析处理技能,包括数据的计算、误差判断、结果分析等。在考核形式上,也根据参照专业技能竞赛进行某些改进,如在可采用分组考核、现场抢答、仿真软件等技能竞赛的形式,甚至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结果直接折算成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何国宁.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性培养[J].教育导刊,2011(1):78.
  [2] 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教育蓝皮书.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4] 王焕君.过半数大学毕业生职业与期待不吻合[N].光明日报,2013-8-21(14).
  [5] 杨伟群,奚立民.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8(5):16.
  [6] 刘明玺,姚芳芳.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3):4.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要:选取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酒店管理专业,作为研究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载体,围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校企合作良性互动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互动机制,以期为相关专业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孙嘉希,男,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
期刊
摘要:“项目导向式”教学有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对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实践,在坚持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前提下,探索基于项目导向式的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项目导向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项目;金肯职业技术学院201
期刊
摘要:中国大妈的广场舞跳到了天涯海角,广场舞成为大妈们健美、健心、健脑和健体的流行活动。对比中职生广播操的尴尬现状,分析盛行广场舞的创编特点,并基于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征,在潜能教育理念的导向下,创编校园集体舞,是突破中职校园广播操活动的教育瓶颈,提升活动教育效果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中职生;广播操;校园集体舞;创编;潜能教育  作者简介:林红明,男,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期刊
摘要:2014年,常州地区3所本科高校牵头的“中本衔接”试点项目达到9个,合作中职学校4所,合作专业12个,招生规模425人次。试点项目在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有序进行,合作双方修订了面向职业需求的“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了技术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转段条件,提出了更加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机制,制定了《试点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大学生创业比率低和成功率低却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三方四地五段”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大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提供创业扶持和引导,最终能够协同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比率和成功
期刊
摘要: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阐述了特长生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将企业机制引入杰出人才培养,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最后给出了杰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案例和运行实施机制。  关键词: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企业机制;工作室;特长生  作者简介:聂章龙,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
期刊
摘 要:新西兰理工学院是新西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是:主要从事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工作技能;从事应用性研究并支持职业(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转移;帮助那些成人学习者或持有较低资格证书的学习者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其对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办学的启示在于: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认知不必囿于“姓普还是姓职”的属性争论中;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
期刊
摘 要:培养本土的、具备过硬专业素养与较强外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在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中进行校企合作双语教育改革,依据职业岗位群能力主线,引入经典控制理论的负反馈原理,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国际培养目标、构建双语课程体系及单元体系。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对培养目标的把握、双语使用比例和师资培训三个关键问题,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条件的实际采取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制专业;双语教育改
期刊
摘 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广东省其他高职院校、乃至全国高校,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专业服务模式。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考评体系是重要方法。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并从诸多方面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依托企业办学,创新通常架构下的高职院校考评体系,通过考评理念更新、转变考评目标、深化教师考评四维度、力促考评方法更合理等措施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办学;高职教师;考评体系;思考与实践  作者简介:宋士福,男,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