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及原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及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自然通风机理效益地域建筑设计
   [正文]
   长久以来,自然通风作为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建筑、特别是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湿热地区,人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质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素观念。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最原始、最简练的手段。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1、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壓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2、采用自然通风的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3、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
   传统建筑对自然通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而在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积极地考虑自然通风,并注意与地域建筑的有效结合,对于自然通风的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2)维护结构开口的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4)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竖井空间,来加速气流流动,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竖井空间主要形式有:
   1)纯开放空间——目前,大量的建筑中设计有中庭,主要是平面过大的建筑出于采光的考虑。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我们可利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由福斯特主持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利用中庭进行自然通风的成功案例。在这一案例中,设计者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对60层高的中庭空间的通风进行分析研究。为了避免中庭内部过大的紊流,每12层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各自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取得良好的效果。
   2)“烟囱”空间,又叫风塔——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该系统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例如在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中,设计了可以随风向转动的风斗,配合其他措施,利用自然风压实现了建筑内部的通风。
   (5)屋顶的自然通风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1)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
   2)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6)双层玻璃幕墙维护结构
   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7)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上三种结构可以单独设置来强化通风,但是,为了在夏季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常将这些做法与其他建筑结构组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
   4、结语
   通风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
   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一些建筑的更新如新民居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自然通风技术,更要注意把这一传统的技术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等相结合,提出多层次的、全面的、适宜的建筑技术,体现“气候决定建筑”的设计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提出的背景和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环保 节能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少,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中还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或技术导则,建筑节能现行法规标准基本上偏重于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由于建筑能源的消费是建筑
期刊
明代学者胡洵有句名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师傅;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三者在学校。”管子曰:“为政之要,顺天应人,以民为本,”学校作为专职的育人场所,肩负着承前启后继,继往开来,为国育才的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担当着更加艰巨的使命,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贯彻“科学兴国”的根本国策,完成这一时代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竖向设计的概念和设计原则,广场竖向设计的特点及各种设计方法的评述,重点介绍等高线法在广场竖向设计时的整体性、科学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广场、竖向设计、汇水面积、径流系数及等高线  1概述  广场是一个城市内具有开放性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在城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广场热遍大江南北,形式多样,类型不一,主题丰
期刊
内容提要:由于中职学生生源差,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偏低,许多学校实施分层次教学法,颇见成效,有关分层次教学法的文章也常见报端,但有关分层次教学管理的研究偏少,本文就中职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管理稍加探讨。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特殊时期,社会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职业教育,毋庸置疑的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
期刊
摘要:从完善考核制度、改变统计系统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与执法力度、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统计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信息;提高;措施      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党和政府认识国情、国力、决定国策、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统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   当前,绝大多数地区
期刊
【摘要】:作为向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单位,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社会职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其指导思想就是“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博物馆实施社会教育的对象、内容以及方式的最好诠释。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及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已成为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供点以及落脚点,在这
期刊
摘要: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给市场营销领域带来一场大的革命,网络的图书营销也作为一种新颖的方式为整个图书营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网络媒介较之其它出版传播媒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出版传播的营销阶段也因为拥有网络传播媒介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营销方式和细节。由此可以看到,网络媒介也为生机勃勃出版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网络媒介 电子出版 出版传播 图书
期刊
关键词:课件、教师、插图、《穷人》、小学语文。  内容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结合共性,发展异同,是每个年级应有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本篇结合实际,从三方面来说明这种固有的本质区别和共性特征,以求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教法中固有的一种最具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提炼和深化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和途径,更是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些,我根据这
期刊
关键词:教师、技能、小学语文、组织能力。  主要内容摘要:本篇通过对“了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途径。”以及“遵循语文教学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热爱语文内容。”等方面论证《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成因极其对策》。  语文教学是一个众生收益的教学,精准的语句不仅能提炼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好地传达其授课内容;而且能够在密集的教学过程里,通过丰富的语文功底索取成果的喜悦。因此,语文知识的应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注重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本文主要简单探讨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学生 体育 意识 培养 力度 层次  引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