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通过明确大类培养的教学理念、借助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弘扬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在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为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人才
  一、引言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①但是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始发生巨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国家对影视专业的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创办艺术学院或影视学院,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类高校的垄断局面。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中的影视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的艺术类高校形成了互补,对提升我国影视艺术人才的整体水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重庆大学创立于1929年,建校伊始就提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这十六个字反映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基本任务和社会对大学的根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和师生价值追求的和谐统一。”②2000年,重庆大学与香港美视电力集团合作,共同创建了直属二级学院——美视电影学院,这一举措在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开风气之先。经过多年的耕耘,美视电影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西部地区跻身第一集团,这个结果也是对美视电影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肯定。
  二、明确大类培养的教学理念
  “大类招生和培养有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③这一理念在欧美高校的本科教育阶段早已经是共识,即使在我国,“大类培养”也不是新鲜概念。抗战时期偏居昆明的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正是得益于以梅贻琦为首的教育家们对“大类培养”的坚持。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最大的目的原在培植通才,因此,从事大学教育者“诚能执通才之一原则……才不通则身不得出”④。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才不得不转向专业细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必然要求各项事业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发展,只有专业没有素质的人才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大类培养”理念的回归也是理所当然。就影视专业而言,当前行业急需的正是那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眼界开阔、创意丰富的通识型复合人才。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建院之初几乎是照搬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整套建制,本科专业区分非常细致,招生时也严格限定考生的志愿,不允许在专业之间随意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简单模仿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学院的整体实力与北京电影学院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入校之初对专业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知,大部分学生需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才能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但是当学生厘清自身的发展方向时,学院却没有给他们提供再次选择的机会,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成才率,因此,从2012年开始,美视电影学院开始着手进行教学改革。经过不断摸索,目前已经在本科阶段建立起全新的“大类培养”模式。在高考时取消专业细分,按照编导类、表演类和制作类三個大的方向招生。入学第一年只根据三个大的方向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强化学生的通识课环节,并鼓励学生跨学院选修全校的非限制性选修课。这样一来,学生在大一期间既可以进行知识的全面积累,还能对专业的基本情况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在第二学期末,学院会以学生的综合成绩和个人兴趣为参考,进行专业细分。编导类分为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三个方向;表演类分为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两个方向;制作类分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人物造型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三个方向。然后再用三年的时间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通过这种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为创新型人才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三、借助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以影像媒体为中心重整空间表现的时代,电影不再单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是综合所有影像媒体的中心。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其他媒体的自由融合使得电影得到了新生命与发展的可能。”⑤影视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这必然要求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技术,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够创作出与这个时代的特点相符合的影视作品。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创新型人才,仅仅将视野聚焦在艺术学科是远远不够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目前影视专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传统的艺术类高校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单一的学科体系的制约,很难在学校层面进行有效的学科交叉。与此相反,综合性大学中的影视专业虽然普遍相对起步较晚,但是学校母体文、理、工等学科建制齐全,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种优势,近年来国内多所综合性大学中的影视专业的进步都非常明显。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几经思考,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坚定不移地依托重庆大学的整体优势,通过学科交叉弥补自身成立时间短、专业基础薄的劣势。随着数字技术在国内影视制作领域的迅速普及,业内大量需要既懂艺术、又有技术的新型影视人才。传统的艺术类高校很难在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实现突破,但是重庆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因此这就为影视学科和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交叉提供了契机。经过多年的培育,2013年,由美视电影学院和软件学院牵头组建的重庆大学数字影视艺术理论与技术实验室经重庆市科委认定,正式升级成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这是重庆大学第一个省部级的文科与工科交叉的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影视实验美学、数字影视特效与数字表演、数字娱乐交互技术,研究团队由美视电影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等校内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实验室运行管理办公室设在美视电影学院。2013年至今,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由实验室主任、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吉象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别委托重大项目“3D电影:新技术与新美学”在3D电影研究方面作出了前沿探索,实验室每年承接的“中国高校科学夏令营”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高中生的参与。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科交叉的优势以及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创新型影视艺术人才方面的学术优势。   四、弘扬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当前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电影电视以及网络视频等作为广大群众最熟悉、使用率最高的媒介形式,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要想达到用影视媒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必须培养出既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又能够熟练掌握媒介运行规律的高层次创新型影视艺术人才,因此,高等院校的影视专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换言之,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是高等院校影视专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的应尽之责。
  一般而言,综合性大学由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往往居于枢纽地位,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气质,常常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精神的浓缩与精炼,因此相对于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重庆大学作为重庆本地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历史上就是重庆市的文化中心之一。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后,对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重庆大学的文化影响力也随之日益提升。但是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无论是重庆市还是重庆大学的整体竞争力都仍然有限。这一现状如何改变?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区域文化的特色,用文化的力量改变形象、提升自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美视电影学院作为重庆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文科学院,在弘扬区域文化特色方面自然责无旁贷。2016年,学院联合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创建了川剧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16个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之一。由于有了川剧基地的支撑,美视电影学院积极展开教学创新,通过编排川剧戏操、制作川剧动画片和纪录片、举办川剧舞台美术展览、排演川剧经典唱段等方式,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将影视与川剧相结合,还将国家战略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实现了培养影视艺术人才与弘扬传承区域文化的双赢互补。
  五、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当前,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支柱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产业形态,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⑦中国作为新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高等院校由于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储备优势、思想理论优势和信息集散优势,在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务院以及教育部也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高校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政策的鼓励下,许多中东部的综合性大学都纷纷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甚至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自身的综合优势与产业的发展潮流紧密结合,促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高校、学生和地方的三方共赢。
  重庆虽然地处西部,但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具有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体现综合性大学的价值,重庆大学于2016年7月创建了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这既是重庆大学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重慶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全新尝试。该研究院的秘书处常驻于美视电影学院。以此为契机,美视电影学院大力推进影视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努力开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首先,学院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开展广泛的横向合作,通过深入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协助重庆市的多个区县量身定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其次,学院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为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开展多层次、多方向的影视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本地文化创意人才缺口严重的问题;再次,学院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为平台,联合校内多个学院和部门,共同承担校外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项目,如剧本、短片、舞台剧、展览等,为一直以来困扰着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成果转化难题找到了解决之道。总之,虽然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却为美视电影学院和重庆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也对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⑧而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就在于能否持续不断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机构,综合性大学是高校中的领军力量,因此综合性大学必然应当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骨干和中坚。影视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当在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文艺的繁荣都离不开影视媒介,而媒介运行的众多环节中,最核心的因素永远是人。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加强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对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作的探索虽然仍不全面,但是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注释:
  ①朱崇实:《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1期。
  ②林建华:《守正创新 引领未来——关于北京大学办学使命的几点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7期。
  ③李晓红:《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5期。
  ④梅贻琦:《中国的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⑤〔韩〕崔祯仁:《数字时代的电影教育——韩国电影教育的经验与思考》,范小青译,《现代传播》2015年第3期。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
  ⑦金元浦:《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日。
  ⑧秦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7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主持人、“朗读者”、活动空间、节目模式等四个方面的“思无定检”对《朗读者》进行解读,提出了妥善处理好“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朗读“客体”(文章)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一次传播有力”与“多次传播不足”之间的关系等建议。  【关键词】思无定检;朗读者;解读  一、引言  南北朝时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指出:“物有恒姿
期刊
【内容摘要】《朗读者》突破了流俗的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娱乐性,而侧重于寻求情感与人文的结合,值得肯定。但是,在节目的安排上,平等交流的环节未能凸显;从文学的角度看,由于电视文学阅读能够达到感情的直接实现,摧毁了文字阅读所带来的距离,从而使得反思与想象难以成为可能。以感情与人文的结合为标准,会系统性排斥那些疏离感情的文学经典,但是20世纪以来,拒斥感性愉悦、旨在导向追求真理的文学,构成了精英文学的主要方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吉林教育電视台《独家访谈》栏目为例,从访谈+现场纪实、访谈+热点聚焦、访谈+线上互动、访谈+线下活动等方面,探索了教育类访谈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模式,提出应将多元创作元素与访谈融为一体,既发挥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又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而提升访谈类节目的表现力、传播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访谈;多元化;制作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是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尤
期刊
2017年8月10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在京举办了以“跨行业携手·聚媒体力量”为主题的“2017全国家风主题纪录片展评展播活动”以及“发现中国,关注未来——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主题视频作品公益征集活动”同步启动仪式暨《发现·中国》栏目上线仪式发布会。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崔祖瑛,中国教育电视
期刊
【内容摘要】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会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流行语往往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随波逐流”和“张扬小我”是一部分当代青年的两种社会心态,反映了一部分当代青年的不安和身份焦虑,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并妥善应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年;社会心态;身份焦虑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人们日渐进入一个“娱乐至死”、技术垄断的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
期刊
2017年5月27-2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新闻学博士生学术年会”在北京如期举办,50余位来自两岸三地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海外知名院校的新闻学者、学生参加了学术讲座、分组论坛以及媒体交流等環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长江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相关学者对公交移动电视所作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城市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状况及传播效果,寻求其值得借鉴的发展之道,探究福州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方向。就福州公交移动电视而言,已有人对其广告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其基础上研究了福州公交移动电视的整体传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公交移动电视在福州的发展状况,从受众、传播环境和技术层面等角度分析其传播效果,找出其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所
期刊
【内容摘要】反法西斯,是除了反恐之外,当前全球范围屈指可数的具有普遍共识的世界性文化主题。如何呈现作为法西斯形象化身的侵略者形象,是所有反法西斯题材影片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侵略者形象的全面、系统识别,是直面新世纪以来中国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困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反法西斯;后冷战;侵略者形象;人性论;民族主义  反法西斯,恐怕是除了反恐之外,当前全球范围屈指可数的具有普遍共识的世界性主题。然而,
期刊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福建省广播电视系统,原以为会在广播电视系统“奋斗终身”。但后来由于工作变动,还是离开了福建广播电视系统,来到了高校工作,没想到后来又和高校宣传、高校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我先到了南开大学,在南开大学有线电视台工作。1999年底,不满36岁的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电视台工作,一晃,近20年了。這20年,是北师大改
期刊
【内容摘要】“精准化”乃是各类营销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文化旅游精准营销”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将包括但不限于“泸定桥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等问题,指出要促进泸定桥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有效对接,搭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传播平台,开展红色旅游大数据精准营销等。  【关键词】泸定桥;精神;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引言  2018年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3周年,我们不仅要铭记“飞夺泸定桥”精神,更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