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几点疑惑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从教多年,好于推敲教材中的一些字、词、句(观点),滋生了许多疑惑,比如表达前后矛盾、混淆概念范围、点到为止的叙述误导学生等。“尽信书,不如无书”,下面我将疑惑细说出来,以求教于同仁,或许不再有疑惑。
  
  疑惑一:前后矛盾的表达
  如:初二思想政治(下)(2004年11第3次印刷)有两处表达前后矛盾。第一处在P110,内容为:“公民受到非法侵害,除了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还可以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即告状),以便得到法律的救济。”而另一处在P124,内容为:“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怎么办?应该采取的正确办法,是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其中包括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到执法部门控告,必要时到法院起诉,讨回公道,捍卫权益。”前者的表达体现了一种并列关系,后者的表达体现了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很显然,为了表达同一个意思而前后矛盾,让人疑惑不解。我倾向于后者的表达,因为所谓“法律武器”即为维权或维护其他利益、安全而采取的有效的合法的手段或方式,我认为它是一个大概念,理应包含合法的诸如向有关部门投诉、到执法部门控告、到法院起诉等手段在内。对于前者的表达,我曾经自圆其说过,就是把“法律武器”局限于“论法,论理”这种方式,虽然这样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心里面总是犯难,所以我总觉得,把“除了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改为“除了论法,论理外,……”似乎更合乎情理。
  
  疑惑二:概念范围的混淆
  疑惑一中所举的这个例子既是前后矛盾的表达,也是要概念范围的混淆。我再举一例。如:初二《思想政治》(下)(2004年11月第3次印刷),P102的第一目的目名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观点,使用的效率比较高,老师和学生经常念惑读这句话,已经达到了朗朗上口的程度,也很少有人去怀疑这句话,但我认为这句话混淆了概念的范围;因为把“违法”与“犯罪”并列在一起进行表述很容易使学生误解为“违法”是“违法”,“犯罪”是“犯罪”,很可能会把“违法”与“犯罪”看成是毫无联系的两个概念。其实,“违法”与“犯罪”何止有联系,而且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其中严重违法行为才是犯罪行为。为了突出同“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性,未尝不可,但我认为不能以牺牲或混淆概念范围为代价。完全可以采取比较合适的表达,如“同违法尤其是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疑惑三:点到为止的叙述误导学生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无论是初二还是初三的教材,都作了较大的浓缩,我们很理解,但是有此观点过于精炼、简洁,让老师和学生理解起来,都很费力。比如:初二《思想政治》(上)P9小楷体字中有一句:“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初三《思想政治》(2003年4月第1次印刷,人教版)P95第一段正文的第三、四行有一句:“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也是它的经常性工作。”这两处,我提出的意思,既不是说明前后矛盾的表达,也不是概念范围的混淆,而是点到为止的叙述容易误导老师,从而误导学生。有的行家可能会责问:“这不是易懂吗?”表面的意思是非常容易理解。试想想,把“法律”、“法规”、“立法权”,仅仅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联系起来,是否会犯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固然没有错,那么请问:“行使国家的立法权是不是仅仅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学生和老师会不也这样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行政规章”是怎么一回事?“地方性法规”又是怎么一回事?请看图例:《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初二《思想政治》(下)P38。
  


  以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出台是否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包干?我想充其量“①②③”这三个级别的法律是它们的责任,其他可能就得由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政府,根据部门特点和省情来具体制定和落实。由此看来,立法权并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利。我的建议就是教材的编纂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该简的就简,该明了的就得明了,或课本上体现出来,或教参里面体现出来,在以后的编纂工作中,要不断地改进,体现常编常新,与时俱进。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继续积累疑点——学贵有疑。“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人,张载)
  (作者单位:331600 江西省吉水三中)
其他文献
初三思想政治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及其内在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情国策也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一些热点问题突出反映了国情、国策,把热点问题引入政治课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热点问题在中考试题中的含量不断增加,分值日益增大,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了解热点问题,也为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势打下基础。因此,政治教师应积极探索热点问题的教学策略。本人总结多年教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则大多数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因此,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则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向的形势下,通过加强实验复习来培养创新能力显得更有现实意义。以下是我们指导化学实验复习的一些做法,供各位参考。    一、重视实验“双基”,奠定创新的基础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存在着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满堂灌现象,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被动地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热情。因此,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期刊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以及所有饱受二战灾难的国家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纪念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时刻警示全人类,要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我没有看到有关日本国方面的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但却又一次看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逆世界人民和平之愿望,在今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于10月17日再一次参拜供奉着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灵位
期刊
众所周知,感受首先离不开观察。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就产生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的不同特点。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仪器(如显微镜、放大镜)排除错觉,以避免虚假的观察成果。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光外,还得有自己的眼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动态过程,因此,只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来调节其本身的行为,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观察交谈、提高分析、课内巡视、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措施了解教学结果,并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的有力措施,这种措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里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谈几点看法。    一、备课
期刊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讲评,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功能,吸收广泛的信息。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者享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信息
期刊
高中政治教学应该坚持为社会服务与时俱进,面向学生实际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过程中最关键、最基本的基础阶段,它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关系国家的将来是兴盛还是衰落。高中政治教学又是高中整个教育的关键学科教育,它直接关系着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人生理想的树立。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必须冲破纯升学应试的圈子,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从大处着眼,注重政治教
期刊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正人必先正己”,“教人者自教”。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这里,我就自己的想法,初步探讨一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作为历史教师,应该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教学也不断地改进优化,已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向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发展,现在,无论是大型的教学比武,还是学校的公开课,几乎都在多媒体教育中进行,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它那五彩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以及新奇的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动态的视觉效应,更会激起他们的兴奋,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