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豆浆记忆怎样练成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大高校里,“豆浆记忆”绝对是一个传奇。这家仅15平米的小店,只有1个店员,从清晨到晚上,只卖豆类粗粮产品,一月营收竟有10万元之多。
  现在,“豆浆记忆”主立足于重庆,已经有50多家店,再加上没有营业和开在四川、贵州的店,已经有70家店,今年的预计新增店面200家,营业额冲刺4000万。它是怎么做到的?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早餐饮品店,相比校内其他饮品店。虽然位置比较偏,但是却更为拉风惹眼。成立不到一年的高校小店竟把时尚潮流的奶茶店和甜品店的风头抢了大半,2元“屌丝”豆浆产品逆袭“高富帅”。
  说起豆浆记忆,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幕后运作者”——刘斌。
  这个1981年出生的重庆小伙子长得敦厚老实,不善言谈,却是重庆的活地图。用他的说法,“让学生喝到品质豆浆是他毕生追求”。2006年,不满1周岁的儿子对牛奶过敏。他为了让儿子营养均衡,有一天早上,家里刚好打了豆浆,抱着试试的心态,喂了儿子豆浆。第二天,他又换了几种谷物,发现儿子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豆浆。原来儿子又想喝豆浆了。经过这样几次反复地尝试,儿子真的爱上了豆浆,也没有再出现过敏的症状,悬在心中的问题,一杯小小的豆浆便帮他解决了。
  凭借经商的直觉,当时刘斌就想,既然不满周岁的儿子都爱喝,应该有市场。现在回头看看,或许这就是他想要创业的初衷。
  放眼全国,尤其是高校细分市场,学生们更需要营养的早餐,加上豆浆平价的属性,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另一层意义,豆浆也是他与儿子甜蜜回忆的载体。每次一想到儿子,他更坚信,一定要做好豆浆的品质,所以取名叫“豆浆记忆”。
  所谓的商业之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自然与物质的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让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
  品质:打造老干妈式豆浆
  众所周知,老干妈成名前,有个小故事。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开了个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凭借风味独特的辣椒酱,闻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取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品作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一天中午,因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也没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她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觉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原来这些人的麻辣酱作料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
  思来想去,陶华碧下定决心,关掉凉粉店,开办了一家辣椒酱的工厂,“老干妈诞生了。现在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名副其实走出去的民族品牌。
  与老干妈成名之路不同的是,刘斌一开始就想到为其他店家供货,既节约成本又能了解顾客对豆浆的喜爱程度,这种经营方式适合初创企业用来打磨产品。因为刚创业那段时间他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豆浆的原材料、设备上,实在没有更多开店资金。在他看来,只要将产品做到极致,顾客自然会爱不释手。
  刘斌至今还记得那个场景,当时他给第一家店供货豆浆,没想到一天下来只卖出了一杯豆浆,满心失落。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此放弃。一月过后,他供应的豆浆成为了招牌。“甚至有食客来了只是为了点杯豆浆。”刘斌说,当时自己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五千元了。
其他文献
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工作。  1971年加入手塚治虫成立的““虫Production动画部”。1982年开始独立创作漫画。  1984年执导《风之谷》,该片获得罗马奇幻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等4项大奖。  1985年与高畑勋、铃木敏夫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1986年执导《天空之城》,该片获得第41回每日电影奖大藤信郎赏等6项大奖。  1988年执导《龙猫》,该片荣获第13回报知电
期刊
在日本漫画及动画的草创期,作为主要代表和推进人的手塚治虫,如今看来,人们更愿意将他称之为日本动画界的“爱迪生”。因其像爱迪生一样,不仅发明了大量日本现代动画、漫画的表现方式和新技法,还为之能够进行工业化量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格制度,奠定了日本工业动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手塚治虫的年代,做动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无数的人重复劳动——设计、绘制、上色、摄影、校对等。按照一般电影胶片摄影机的做
期刊
作为一家同城物流公司,风先生把旗下的配送员打扮得就像超人,而且每人一个智能手表,独立运作,实时连接到整个系统。他们甚至还编了一首主题曲——《风》,拍了个MV。  没错,风先生的创始人郑飞科是超人迷,而配送员的这套装备大部分都是按照郑飞科的风格打造的——当然也是这位霸道总裁调研过的,适合配送员使用和穿戴。他的产品部不仅有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还有服装设计师。  郑飞科说,他其实不想管这么多细节,因
期刊
风先生的技术都由郑飞科亲自掌舵,而1986年出生的郑飞科自称“不是懂技术,而是非常懂技术”。  上小学三年级的郑飞科第一次接触到的电脑,是学校的一台486,基本靠程序语言控制。  这台486成了郑飞科的启蒙老师,让他狂热地爱上了编程。初一,郑飞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从此开始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同学们用计算机来打游戏,他用来学习怎么做网页、做动画和做音乐,然后订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IT类杂志。上高中
期刊
李慧的梦想是让中国无线通信技术及IT技术真正强大起来,走到世界同行的前面,真正打造中国品牌。“有人说我这是痴人说梦,但我不这么认为,梦想绝不是梦。”  梦想对于李慧来说,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她说,只要有梦想,我们就有美好的明天。  从未来看,无线通信技术显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容量更是难以估量。李慧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与判断,更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  3G技术早已推广使用,4G
期刊
虫制作公司(日语:虫プロダクション),简称虫制作(日语:虫プロ),其实是两家与手塚治虫有关的动画制作公司。一家,曾为历史上存在过的“株式会社虫制作”(即“旧虫社”),由手塚治虫亲自创办。另一家,是“虫制作株式会社”即“新虫社”,是株式会社虫制作(旧虫社)破产之后,原遗留的员工重新成立的公司,是“旧虫社”的历史延续,负责处理“旧虫社”旗下的动画作品的版权及运营事项。新虫社除了名字出自手塚治虫之外,在
期刊
对于漫画,一般的解释如下: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也曾提及:“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这一种画,在中国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  这可以说是对于漫画的早期定义。“Karikatur”是德语,英语为
期刊
一杯2元现榨豆浆,卖进50多所高校,年入1500万元,它为什么这么赚钱?理由很简单,定位、品质与模式是它成功的关键。
期刊
2008年,邓锋给了我两千万美金。直到今天我都觉得他当年真是疯狂,敢给我那么多钱。但还好,我们总体是成了。在2009年、2010年,蓝港做得并不好,邓锋有时会找我聊天,问我状态怎么样。  很多人说“VC我懂,就是投人”。但这个话是个大话,随便一个做天使的都会说。如果你具体问他,怎么个投人法?他说得投产品经理——那就讲投产品经理好了,别讲“投人”了,这话逻辑混乱。早期天使、A轮投资,你知道有多少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