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认知的心理规律与心理能力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创作者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集中表述和特定时空语境下情绪情感的表达,具有较为强烈的抽象意涵,而艺术认知则关注和研究具体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情绪、心理等层面上的互动机制。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绚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研究其艺术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随着艺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推进,音乐研究领域中的认知这一命题近年来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涌现出了一批质地优良的专业著作,它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为我们持续探究音乐认知这一重要命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这一系列既有研究成果中,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审美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生导师李小诺博士所著的《音乐的认知与心理》(2017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具有完整的研究框架,是一本不可忽略的专业著作。
  事實上,就音乐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活动这一命题而言,它是一个无比宏大的议题,涉及心理学、语言学、音乐艺术表演甚至社会文化等系列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研究要从多处着力,并要实现全方位的积极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系统剖析普遍意义上音乐欣赏过程中观众的认知和心理活动,这对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该书显然是有其“野心”的,作者力图对于音乐认知和心理这一命题做全景式的系统研究,这从著作的整体结构设计就可以看得出来,但同时作者似乎也是胸有成竹的,从著作立意、构思等层面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性的设计,这种自信来源于多年系统研究的持续积累,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文本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具有梳理与整合既有研究、构建学科专业理论框架的意义,作品自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该书共分为四个大的板块,具体细分为十七个章进行阐述和论证。全书实际上以音乐分析为主线,如音乐风格、手法技法等,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音乐的创作、实际表演以及观众的观看等系列实际活动,以心理学、语言学甚至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为辅助进行音乐作品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剖析,最终构建起音乐认知的基础性学科框架。全书的第一个板块即第一篇为“音乐感知觉”,这一篇章通过八章的内容分别阐述了音乐感觉、音乐知觉以及听觉、音乐联觉、音乐错觉等系统内容,重点基于音乐认知相关概念的解析为进一步较为深入的论述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章被设计为“音乐记忆与思维”,重点阐述了音乐记忆的一般分类及特征、音乐构成要素的记忆与培养以及音乐思维三个板块的内容,引导读者了解观众在面对特定的一个音乐作品时进行记忆的整体概况,音乐作品构成要素中什么元素会持续地留在观众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命题,同时在该部分,作者也为我们剖析了中西方音乐思维和音乐观念的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音乐认知和具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第三篇章“音乐与感情”部分中,作者重点剖析了人类情感与音乐或由音乐作品传达出情绪的辩证关系,同时重点研究了在音乐作品刺激之下个体生理结构的反应机制,每一件具体的音乐作品都是附带着自身较为独特的情绪情感的,或悲伤、或兴奋,而这样的作品情绪对于听众的情感世界自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是本部分通过系列案例进行论证的命题。而著作的最后一个篇章则立足于音乐自创作到表演、欣赏等一系列实践环节中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探究,如音乐人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实际上具有较为强烈的前设性创作动机和意图,而最终听众的观赏是作品本身的属性、演唱者的现场诠释以及听众认知、心理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三者只有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才能产生较为完整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音乐认知与心理这一命题本身的复杂性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专业研究活动所具有的挑战性,整体上而言,该书相对理想地完成了对这一命题的系统研究,为学科构建起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全书一定意义上通过分篇论述的方式对于音乐认知和心理进行了既全面又细致的研究工作,结构合理,论述扎实而有说服力,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本质地上乘的专业研究性著作,值得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和借鉴。
  (杜士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成就类纪录片《辉煌中国》和《创新中国》2018年在海内外华人圈获得了高度关注,其创作经验和内容呈现特点值得研究。节目的创作者从素材选择、叙述风格、表现形式和传播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创作特点,认为该类型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以小故事呈现大主题视角,坚持精品化和故事化,素材选择具有贴近性和逻辑性,叙述风格具有平和性和人情味,以及新颖性和可视性的表现形式,传播效应具有号召性和励志感。在视频技
期刊
【摘要】党报在所属传媒集团中是旗舰、是标杆。进入融媒体时代,如何转型升级、拥抱新媒体,全国各大报业集团路径并不统一,有的主攻新媒体客户端,有的单兵突进下属都市报先行先试。党报在整个报业集团中究竟该如何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充分发挥《河南日报》时政报道的优质资源,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重头新闻策划,探索出一条以党报为引领、下属媒体积极互动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党报;新闻策划  进入媒
期刊
高校是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直备受党中央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明程度逐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实施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刘利、潘黔玲编著的《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17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以当下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施路径的探索和改革为中心,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互联网+教育概述、思政课的功能与地位,
期刊
在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财商教育日益受到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视。刘长江编著的《哈佛财商课》(2017年5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详细地介绍和论述了哈佛的财富思想,着力通过思维方式、理财方式、投资模式、财富规律等方面来帮助读者培养“财商”。哈佛大学将“财商”“智商”和“情商”并称为学生最不可缺的“三商教育”,因此编者通过哈佛大学的财商教育模式和训练模式来指导和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相较于省、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媒体融合呈现空心化、边缘化态势。地市级媒体融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融合实践的快速发展,是媒体融合战略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媒介内外部资源协作视角出发,对赣州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不同媒介资源的获取、利用及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结合当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就如何提高主流媒体感知
期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王金凤、柴义江编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4版)》(2017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累总结编著的,它充分分析了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动态,全书一共分为十二个项目,包括心理健康的基础教育、自我意识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探索、人际
期刊
【摘要】通过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创建时期5篇有关新闻宣传的重要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列宁思想的核心特征是革命的现实性。在建立统一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之成为俄国革命坚强领导核心的目标指导下,列宁将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并充分发挥其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将党的日常行动作为革命的契机进行审视。这些新闻论著表现出实际效用性文本的特征,即在方法论层面讨论问题,分析论证建立在高度清晰的语境之上,理论
期刊
互联网时代,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在多元理念的快速发展之下,打破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育模式,并逐步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平台探索新的英语阅读训练模式。付岳梅和应世潮共同编著的《大学英语阅读训练》(2012年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主要总结和运用了大学英语阅读类题型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教材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下,循序渐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在英语应用类考试
期刊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科技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传播学视野也逐渐成为现代跨学科研究中一个常用的研究视角。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型传播活动,它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为传播内容,以教师和学生为传者和受者,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样化的渠道为传播媒介,从而更好地借助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知识来探讨有
期刊
互联网科技时代,创新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发展动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高校的教育正在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创新推动着高校不断更新声乐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并在声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创新探索和尝试。姚青编著的《高师声乐教学及其有效性实践研究》(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