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后习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学内容的重建与提升的过程。但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处理时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后习题成了课文的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独特价值。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认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根据习题指导有效预习,摸清学生认知起点,制订学习目标,避免放任自由的尴尬;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导入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进行有效拓展链接,以摆脱孤立脱节的乏味;教学时,要兼顾到认知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通过多元设计,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习题中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语文能力,同时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和实效。使课后习题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语文课后习题 现状 对策
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般练习题所没有的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后习题为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但是,目前由于各种教学参考、教辅用书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剖,加上学生配有多种同步练习,在处理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在备教时较少关注课后练习题,甚至置之不理。课后习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要针对语文课后练习题使用现状,努力探索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摆正位置——避免放任自由的尴尬
(1)课后习题是开启有效预习的钥匙。课后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有读,有背,有写,还有理解与交流。它提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启发了学生自学的思路,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因此,教学时把课后练习题直接拿来作为预习导航,为学生的预习指引方向或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2)课后习题是摸清认知起点的拐杖。“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敏锐地关注“学情”,学生预习后要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把握好教育方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课后习题是制订学习目标的指南。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都是教材编写者对教学目标、学情预计、文本核心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要精心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情外,还应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习题所蕴藏的目标指向,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
二、合理利用——摆脱孤立脱节的乏味
(1)巧借课后习题,导入课堂教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导入设计得如何,有时能影响整节课的质量,为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而课后习题往往是我们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巧借课后练习设计简洁明了的导入环节,为课堂学习指名方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憑借课后习题,优化教学过程。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如《迷人的张家界》课后习题“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家界是迷人的人间仙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紧扣重点词“迷人”“人间仙境”辐射全篇课文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潜心会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整合课后习题,有效拓展链接。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课内到课外浑然一体的“大语文”境界。课后练习最后一题大多是在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一盏指明灯,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落到实处,设计拓展延伸练习,以丰富学生的收获,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
三、多元设计——弥补标准划一的不足
(1)后进生:阶梯式练习——夯实基础。大部分的后进生之所以无法取得进步,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由于他们语文的基础不够扎实,使得他们在完成练习题时,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给后进生的练习题应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生字、词语、朗读、背诵等方面的巩固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练习的设计忌机械重复的抄写,比如词语的积累,就可以设计为:“读了这篇课文,看到了好多喜欢的词语,我要把它们摘录下来,并推荐给我的好朋友。”这道题目要求有趣,一下拉近了练习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了自信。
(2)中等生:辅助式练习——习得方法。中等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和被动之间徘徊,属于思维的边缘地带,拉一把就上,需要老师的督促中培养自觉意识。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加强分析指导,通过课后习题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努力向优生靠拢。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领会文章独特的魅力,再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中等生习得解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
(3)优等生:迁移式练习——学用融通。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语言积累丰富。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运用语言等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练习中的拓展延伸题正可以作为我们充分利用的契机,在设计上要固化旧知,迁移新知,使语言积累与运用得到有机的整合。
总之,课后练习是课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根深才会叶茂,只有根植于课后习题这座优美的后花园中,才会使语文素养不断完善,才会使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才会使语文教学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居利锋.利用课后习题 提升课堂质量.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03期
[2]韩小琴.用好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9期
[3]黄卫东 靖书霞.用好课后题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年Z1期
[4]吴玲.有效使用课后练习题.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09期
关键词:语文课后习题 现状 对策
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般练习题所没有的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后习题为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但是,目前由于各种教学参考、教辅用书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剖,加上学生配有多种同步练习,在处理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在备教时较少关注课后练习题,甚至置之不理。课后习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要针对语文课后练习题使用现状,努力探索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摆正位置——避免放任自由的尴尬
(1)课后习题是开启有效预习的钥匙。课后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有读,有背,有写,还有理解与交流。它提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启发了学生自学的思路,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因此,教学时把课后练习题直接拿来作为预习导航,为学生的预习指引方向或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2)课后习题是摸清认知起点的拐杖。“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敏锐地关注“学情”,学生预习后要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把握好教育方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课后习题是制订学习目标的指南。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都是教材编写者对教学目标、学情预计、文本核心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要精心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情外,还应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习题所蕴藏的目标指向,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
二、合理利用——摆脱孤立脱节的乏味
(1)巧借课后习题,导入课堂教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导入设计得如何,有时能影响整节课的质量,为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而课后习题往往是我们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巧借课后练习设计简洁明了的导入环节,为课堂学习指名方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憑借课后习题,优化教学过程。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如《迷人的张家界》课后习题“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家界是迷人的人间仙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紧扣重点词“迷人”“人间仙境”辐射全篇课文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潜心会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整合课后习题,有效拓展链接。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课内到课外浑然一体的“大语文”境界。课后练习最后一题大多是在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一盏指明灯,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落到实处,设计拓展延伸练习,以丰富学生的收获,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
三、多元设计——弥补标准划一的不足
(1)后进生:阶梯式练习——夯实基础。大部分的后进生之所以无法取得进步,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由于他们语文的基础不够扎实,使得他们在完成练习题时,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给后进生的练习题应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生字、词语、朗读、背诵等方面的巩固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练习的设计忌机械重复的抄写,比如词语的积累,就可以设计为:“读了这篇课文,看到了好多喜欢的词语,我要把它们摘录下来,并推荐给我的好朋友。”这道题目要求有趣,一下拉近了练习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了自信。
(2)中等生:辅助式练习——习得方法。中等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和被动之间徘徊,属于思维的边缘地带,拉一把就上,需要老师的督促中培养自觉意识。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加强分析指导,通过课后习题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努力向优生靠拢。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领会文章独特的魅力,再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中等生习得解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
(3)优等生:迁移式练习——学用融通。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语言积累丰富。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运用语言等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练习中的拓展延伸题正可以作为我们充分利用的契机,在设计上要固化旧知,迁移新知,使语言积累与运用得到有机的整合。
总之,课后练习是课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根深才会叶茂,只有根植于课后习题这座优美的后花园中,才会使语文素养不断完善,才会使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才会使语文教学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居利锋.利用课后习题 提升课堂质量.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03期
[2]韩小琴.用好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9期
[3]黄卫东 靖书霞.用好课后题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年Z1期
[4]吴玲.有效使用课后练习题.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