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个体差别,共享面向个体的教育的阳光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们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我们去区别对待。 接下来告诉大家面对如此众多截然不同的个体,李希贵校长是怎么做的,而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我,以我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鲜活例子,告诉读者们我面对了哪些困惑,又是如何通过无数次的教育实践渐渐从困惑中走出来的。
  【关键词】教育;教学;个体;选择;孩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面向个体教育的观点
  在学习的轨道上,需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自我成长,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是实现面向个体的教育。以我的观点,疼爱孩子是应该的,我都恨不得为孩子把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 在父母的眼里,他或她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作为孩子的教师,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这一点我们却忘记了。 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喜欢的与不喜欢的,对于知识,有着掌握方法、生长速度,我们却用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时间、一样的课表……去考评、评价、定义不同的孩子,升学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是一个小学教师所不能改变,我们要给孩子最实惠最实用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唯有: 学习和反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孩子。
  上面这些教育理论都来自全国名校——北京第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是一所“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没有班干部,4000多张课桌,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4000多名孩子,4000多张课桌,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的学校。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长,让读者在阅读时无压力地轻松读完一篇, 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会不禁停下来细细的思考。 我十分认同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所说的一段话:“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学生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我不禁想,“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孩子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啥教?怎样教?”这个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就需要各位教师用尽毕生去思考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和行动,教师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
  二、个体教育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以我为例,一个从事了25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年教育工作者,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种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洗礼,各种不同教育环境的奔波与辗转,见多了在各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弄潮儿和静观者。人到中年,同一项工作从事了二十多年,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鄙人私下鼓足勇气地认为,应该在原来“教什么、为啥教、怎样教”的基础上加上“啥为教”。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是很艰难的,阅读必不可少。不读书不行啊,全民族要一起读书。现在很多家长一直主观地认为孩子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们认为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还是萦绕在在很多人心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致使众多孩子也在慢慢失去阅读的感觉,只会去进行与分数有关的机械阅读和学习,只是泛泛的阅读,对建设学生健康的完美的人格,养成终生的学习人格没有太大的意义。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并不只在经济的发展与财富的拥有。你只要去看看一个国家的图书馆,审视一个社会对读书的态度,看一个人看了什么书,便可以知道这个人、这个社会和这个国家的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在本人看来,助力孩子找到适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不能推卸的教育责任。教学方式(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个性化独立存在的。让受教育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那可真是善莫大焉。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适合所有孩子,只有适合个体的才是有效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阶段性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及时完善,找到适合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孩子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一种爱、一种教育,我们应该明白可能是放手。 充分尊重并相信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多的空间、时间,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孩子指导。要相信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事情去做,各种滋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激发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发孩子的潜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动手动脑,更能加深记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当然,放手并不是为所欲为,什么也不管,而是教給孩子以方法,使其参照这种方法自己去做。
  北国的清晨估计已经有些寒意袭人,而南粤大地的清晨才刚刚感觉到秋意轻扬。走在体育中心旁边的小山包上的弯曲不平的石板小道上,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一边若有所思,灵感就这样不期而至,对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突然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在2015年9月接手了这一届学生。 接手伊始,浏览了一下班级的构成:26名帅哥,26名美眉,黄金分割啊!真正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这帮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也着实让我高兴:绝大部分孩子的作业每次都按时完成,书写工工整整;要背诵、要默写、要听写的作业,孩子会主动与家长合作,自觉完成;每次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检测(特别是第一学期)优秀生都在40人以上。这种“好日子”一直伴我走完了整个二年级。
  进入三年级,一切都还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中,没有任何的先兆(其实问题早就存在)。第一单元检测结果出来,学生看傻眼了!接下来家长也蒙了!还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啊!试卷上一些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问题,孩子都不会做或做错! 而且是大面积地出现!这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简单啊!我倒是比较平静,只是觉得成绩下降的幅度有点大。办公室上一年教三年级的同事过来看了看成绩、翻了翻考卷,淡淡地说了句“看上去嘛,正常,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第一个转型期”。其实,对这样的一次平常单元测试,对这样的一次测试成绩不理想,我并未太放在心上,认为并无太大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的几次测试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我就感觉问题有点严重了,这就不仅仅是转型的问题了!虽然说一个仅仅三年级孩子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是比较少,但是,如果一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知道和该掌握的知识和常识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话, 那就太不应该了。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和探究两个问题:这帮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家长究竟怎么了?我发现,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明白,当今社会各个不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同行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岗位的竞争就更不用说了。将来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將来拿什么跟别人竞争?所以,我们的家长在上幼儿园伊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在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逼着孩子做各种卷子:综合练习题、专项练习题,一心想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并没有去考虑孩子实际情况、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选择,而是潜意识地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替身,成就家长自己这辈子未能达成的各种愿望。
  而这种做法就是父母对孩子身上所有的事情实行大包大揽,大到孩子的前途,小到孩子的吃喝拉撒,都实行了“大包干”。 孩子们平时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的前途。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没有一点儿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自小就被剥夺了参与家庭事务、社会事务乃至国家事务的权利和义务,以至于让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在自己周边这个世界生存的基本常识,甚至与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家庭的人情冷暖都懵懂不知或漠然处之。很多父母自小就已经把孩子与这个社会隔离了。
  父母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爱、一种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尊重并相信孩子,给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面对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我想把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段话更换几个字赠予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上各领风骚,但永远也不可能让每一家的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民主、充满选择的家园。
  什么是教育质量呢?通俗的说,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但走到社会上,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升学率就是质量,没有成绩就没有质量,这是让人无语的。这样做我们是要误人子弟的。 人们现在的观念不改变,教育哪就难了。说穿了,这也太现实了啊。 如果凡事以本身的利益为准,不拿孩子当回事,这是教育本身的病源,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什么是好孩子、优等生?不是按国家教育方针来要求,不是按创新人才来要求,而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是按考试成绩、你不听话我就给你成绩不及格。这种可恶的评价观来评价孩子,这种评价观埋没了大批有胆识、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孩子怎样成长的关键。我国传统教育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学习的选择权。这样的孩子必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结语
  只有在教育中承认个体差别,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真正面向个体教育的阳光。
  参考文献
  [1]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春.父母培养孩子的60个好习惯[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京武,1973年生,广东珠海,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才竞争越发激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肩负起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使命,现阶段社会各界普遍给予高职院校更多关注及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学指标的优化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思想,打破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针对学生作文空话连篇、缺乏个性的现状,作者采取了下列方法:一是做有心人,留心身边发生的事;二是创设情境,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点;三是写日记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四是大胆写作,长期坚持,读写结合。  【关键词】兴趣;观察;情境;日记;素材;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手脚发麻,心里发怵。这是为什么 呢?作文与生活分离,学生作文闭门造车只是完成老
【摘要】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2 年2 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激励与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
【摘要】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头戏,两者缺一不可。小练笔训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中的读学会写,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读写联动;语文课堂 ; 绽放光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头戏,两者缺一不可。小练笔训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中的读学会写,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因此如何使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而学习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连接起“学的活动”和“教的活动”,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本文仅以诗歌教学为例,以设计学习任务为突破点,力求让语文核心素养能在诗歌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诗歌教学;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是中国首次面临这样的情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疏导策略,提升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出身心健康且人格独立的人才。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独生子女人
【摘要】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默写背诵,而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如何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诗意的美、诗歌的魅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浅谈初中诗歌校本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目标、资源开发进行阐述,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特点,重构初中诗歌课程内容,探讨初中诗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唤起对诗的热爱,诗意飞扬。  【关键词】初中诗歌校本课程;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围绕“‘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怎么一起读”等问题,本文拟从栏目的实施现状、编排意图及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期达到栏目开展效果。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温儒敏教授强调
【摘要】寒假期间,有不少初中生在参加着各种学科或者兴趣培训班,部分学生则以刷微信、打游戏或看电视电影等方式来打发时  间,愿意花时间阅读整本名著的人却越来越少。但是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中考考试也越来越重视对课外阅读的考查,此外,部分课内现代文还推荐群文阅读的书目。因此,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假期时间,预先阅读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下学期的学习负担,也增加了阅读量。  【关键词】初
【摘要】苹果的成功是建立在深入解读人性的基础上的。消费者饥饿购买的动机有求实、求安、求廉、求同、求新、求美、求名七种动机。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前三项动机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后四项属于高层次的需要。能应用于“饥饿营销”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动机来自于高层次的求同、求新、求美、求名这四个动机。恰当利用这四种消费者心理,在引领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