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心,诗意飞扬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默写背诵,而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如何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诗意的美、诗歌的魅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浅谈初中诗歌校本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目标、资源开发进行阐述,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特点,重构初中诗歌课程内容,探讨初中诗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唤起对诗的热爱,诗意飞扬。
  【关键词】初中诗歌校本课程;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远古的温情与诗意,抒写过无数传颂不衰的绝妙佳句。中国诗歌作品或磅礴大气,或清丽淡雅,感时伤怀,各有千秋。“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观点。直至今日,中国人依旧从诗歌中汲取着文化的养分,诗是时代精神的标志。如今,随着文化生活与阅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随之大大降低。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的学习多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学生对诗歌难以产生共鸣,更谈不上拥有诗歌鉴赏能力。如何重新唤起孩子对诗歌的兴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所言:“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初中诗歌校本课程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诗歌在人们成长历程中起着滋养人心灵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可把初中诗歌校本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以下6项: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积累历代诗词大家及其经典作品,理解诗词在生活中所体现的文化之美,积累不少于100首经典诗词作品。
  2.了解诗歌常识,学会区分诗词的几种基本形式和基本格律,理解诗词作品中的韵律以及意象的表达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词作品,并能够借助肢体语言、舞台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4.感受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诗歌, 能运用基本技法进行现代诗歌以及古典诗词创作。
  5.培养对历代诗词大家的生活状态和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欣赏历代诗人们丰富的诗意生活,接受他们真诚、正直、热爱生活的品行,领悟诗词创作在作家生活中的地位。
  6.热爱传统古典诗词以及现代诗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致和优美,喜欢阅读诗词和文学作品,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根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选择教学内容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其延伸,具体需要有针对性、有效性以及趣味性。能够结合各年级学生诗歌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话题来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专题内容,切实提高学生感受诗歌、鉴赏诗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初中人教版教材诗歌资源分析
  初中语文人教版(2013年重印)选编现代诗歌(包涵外国诗歌、散文诗、推荐诗歌作品集)共28首,古典诗词共89首,分别约占六册教材总编目的12%和39%。
  现代诗篇目在教材中比例相对较少,八年级上册完全没有现代诗歌,且三年学习欠缺一些现代诗歌鉴赏的引导。诗歌主题也较狭窄,集中为爱国、思乡、生活感悟、自然感悟等,有些漠视了新诗史上的众多流派,以及深受读者喜爱的诗人作品,比如徐志摩、穆木天、冯至、辛笛等诗人作品。由于文质兼美的现代诗篇较少,容易导致教学上的忽视,不利于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独特艺术的形式,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意。
  古诗词在初中比例相对较多,同时诗篇都为经典代表作,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咏物言志、怀古咏史、边塞征战、思乡怀亲、惜别念友等。选文最多的代表诗人有:李白(7篇)、杜甫(7篇)、王维(4篇)、白居易(3篇)、辛弃疾(2篇)、李清照(3 篇)、苏轼(3 篇)、张养浩(2篇)等。所选作品是常见名篇,代表了作者的主要风格,也呈现了一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但同一诗人或同一时期的诗歌篇目分散在初中和高中的各个学段,没有形成一个作家或一个时期完整的体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创作风貌或全面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过程。且在六册书中,篇目偏重唐诗宋词,分布散乱,难以体现中国文学中古诗词发展主线,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发展史。
  同时教材中现代及古代诗歌知识介绍太少。诗歌介绍的知识链接拓展,六册书中仅出现四处,分别是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三“对偶句”的介绍(第184页,八年级下册“借物抒情”(第74页),九年级上册“词的兴起与发展”(第211页)和“怎样读诗”(第253页)。对于“押韵”“意象”等知识没有介绍。
  通过对教材资源情况的分析,可得到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些思路:一方面可寻找教材中出现较少或是没有出现过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如现代诗鉴赏创作等,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拓展,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选择出现频率较多,以专题形式呈现,或以作家个体为主,或以时代创作为主,或以鉴赏方法为主,让学生对作者、诗作进入更深入的阅读赏析,对古诗的整个发展线索有更系统的认识。
  三、课外诗歌资源分析
  除教科书外,丰富的课外读物以及音像资料也为学生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诗词世界。近年来,台湾研究的新诗教学非常成功,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趣味性,比如《萧萧教你写诗为你解诗》《挥动想象的翅膀:一本专为国中生量身打造的现代诗选》《一首诗的诞生》《新诗体操十四招》,从这些书籍中可挑选整合供学生学习。另外还可结合冰心、舒婷、席慕蓉、泰戈尔、徐志摩、余光中等现代诗歌选集拓展增加现代诗歌的知识和阅读量。
  古典诗词方面,包括三类读物,一是名家点评系列丛书,如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二为诗词畅销书,例如安意如的三部诗歌解读作品,李小菊的《诗意春秋伴入眠——唐诗背后的故事》,哈爾滨出版社“走进唐诗、宋词、古典品人生系列”等;三是通俗科普类节目,如《百家讲坛》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增长知识,讲座者的重点不在于对诗词进行深入分析,而在以诗人的生平为线索,介绍诗人的生命历程。其中康震的《唐宋八大家》《诗圣杜甫》《李清照》以及杨雨《端午时节话屈原》《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是非常适合学生选看的栏目。   这些畅销书和科普节目均是对诗词的通俗解读,语言生动唯美,引人入胜。没有诗词赏析的条条框框,流露着最真挚的诗歌情感,读出的是诗人和作品的生命情怀,因而深受学生喜欢。
  四、初中诗歌课程内容的重构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延伸,利用语文课堂、阅读活动课、选修二课堂,补充相关诗歌鉴赏创作的理论知识以及训练,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主线以及代表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作。
  初一为入门阶段。现代诗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且初一语文课本共有10首现代诗篇,以现代诗歌鉴赏与创作为切入点,适合学生诗歌入门学习。本学年补充第一章“诗心何处寻”、第二章“现代诗歌鉴赏”以及第三章“现代诗创作”等课程内容。初二为延伸拓展阶段。随着课本古典诗词篇目的增加,开设专题和选修二针对古典诗歌发展历程进行拓展。此学年完成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课程内容,内容涉及诗歌起源、汉魏晋作品、盛唐诗篇以及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创作。初三为巩固提升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时根据课本古诗篇目特点,学生进入宋词元曲的学习课程。突出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同时通过“诗与文化”专题,整合复习学过的诗词,意在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初三学年的课程内容安排如下:第十二章“唐宋边塞诗词对比”、第十三章“词的兴起与鼎盛”、第十四章“东坡词的生命情怀”、第十五章“不让须眉的唐宋女诗人”、第十六章“独树一帜的元散曲”、第十七章“明清哲理诗选读”、第十八章“古典诗词与中国文化”。
  课程设计目录如下:
  第一章 诗心何处寻
  第二章 现代诗歌鉴赏与朗诵
  第三章 现代诗的创作
  第四章 来自远古的歌声——中国诗歌源头
  第五章 汉乐府民歌
  第六章 魏晋是一种风度
  第七章 唐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第八章 诗佛王维的诗情与禅趣
  第九章 李白的诗、酒、剑与月光
  第一零章 用诗书写历史社会的杜陵布衣与白居易
  第一一章 古代诗词鉴赏吟诵与创作
  第一二章 书生倚剑歌激烈——唐宋边塞诗词对比
  第一三章 词的源起于鼎盛
  第一四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词的生命情怀
  第一五章 不让须眉的唐宋女诗人
  第一六章 独树一帜的元散曲
  第一七章 明清哲理诗选读
  第一八章 古典诗词与中国文化
  从古至今,诗歌从繁盛到式微,诗心不应该随着诗歌繁荣时代的消亡而一同被埋葬。诗歌教学,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读诗、爱诗。如今,初中诗歌教学还在摸索试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有富.诗歌十二讲[M].长沙:岳麓出版社,2012.
  [3]殷鉴. 新诗创作十五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苏静. 中华儿童诗意课[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叶嘉莹.古典诗歌吟诵九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白灵.一首诗的诞生[M].台北:九歌出版社,2007.
  [7]萧萧.教你写诗为你解诗[M].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
  [8]徐國能.写在课本留白处[M].台北:九歌出版社,2015.
  [9]王学东.还语文知识教学以应有的地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4(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对生字生词的认识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更侧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积累更多来自课外读物,例如像文学名著、新闻杂志等。另外,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来自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对名胜古迹的阅览、对民俗民情的体会等,虽然课外读物和户外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就语文大纲要求而言,文本资源教育意
【摘要】长期以来,技工院校语文课教学内容相对封闭,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审视过去,我们领悟“开放式”,注重“人文性”;精心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贴近生活、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气息,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立足课堂,突破课堂,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开放”,教学方式方法“开放”。  【关键词】技工特色;开放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技工院校语文课
【摘要】古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学习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思路,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是当前探索的新的教学方案,把情境再现、意境体验,融入古诗词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时如果只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的话,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十分不利,教师需要适当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材料;渗透;方法;优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材料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语言特色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才竞争越发激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肩负起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使命,现阶段社会各界普遍给予高职院校更多关注及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学指标的优化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思想,打破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针对学生作文空话连篇、缺乏个性的现状,作者采取了下列方法:一是做有心人,留心身边发生的事;二是创设情境,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点;三是写日记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四是大胆写作,长期坚持,读写结合。  【关键词】兴趣;观察;情境;日记;素材;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手脚发麻,心里发怵。这是为什么 呢?作文与生活分离,学生作文闭门造车只是完成老
【摘要】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2 年2 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激励与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
【摘要】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头戏,两者缺一不可。小练笔训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中的读学会写,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读写联动;语文课堂 ; 绽放光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头戏,两者缺一不可。小练笔训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中的读学会写,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因此如何使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而学习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连接起“学的活动”和“教的活动”,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本文仅以诗歌教学为例,以设计学习任务为突破点,力求让语文核心素养能在诗歌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诗歌教学;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是中国首次面临这样的情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疏导策略,提升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出身心健康且人格独立的人才。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独生子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