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主宰美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ng_h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坚信:一旦遇到危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会出手相援,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以色列。
  据外电报道,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情报机构逮捕了60多名以色列间谍,这些间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美国的政府官员从事间谍活动。在对他们的审问中发现,其中许多人事前已经掌握了恐怖分子将对美国世贸大楼发动袭击的情报,但并没有将此通报给美国。
  这使美国和世界的公众都大吃一惊:美国的铁杆兄弟以色列竟然这样!但美国情报人员却说,他们不会透露以色列在9.11事件中卷入有多深,因为以色列与美国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美国像是"以色列的子民"
  
  的确,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看,以美关系都称得上是"特殊关系",因为它已远远超过一般的盟国关系。随便举两个例子。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两军突袭,情势十分危急。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请求美国人鼎力相助。美国人答应了,拿出了秘密武器--SR-71型"黑鸟"式侦察机,飞到炮火连天的中东战场上空,拍完照片后又飞了回来,1.9万公里的来回仅用了半天时间。第二天一大早,战区形势照片已摆到了以军总参谋长的桌子上,在那之后,才有以军偷渡苏伊士运河的惊人之举。新闻界把功劳全算到以军骁将沙龙头上,其实,美国充当了不值得羡慕的幕后英雄。
  1996年7月10日,新当选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到美国国会讲演(以色列每位新上台的总理总要先去美国"报到"),参众两院议员纷纷前去捧场,内氏对美国议员解释自己的政治纲领,在谈到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时他提高了嗓音:"我今天在这里再次宣布,耶路撒冷永远不会被重新分割,永远不会!"此时全场沸腾了,美国议员们纷纷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位心细的记者统计了一下,在内氏30分钟演讲中美国议员为他鼓了14次掌,超过任何一位来访的外国首脑。
  当然,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决不止于此。以色列前几年的人均收入已达到1.6万美元,但美国每年仍要塞给它30亿美元,使之成为世界上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美国还允许以色列大部分商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这等于又给了它一笔钱,再加上其它援助和捐献,以色列每年能从美国那里弄到50亿美元。在政治上,美国一再拍着胸脯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明确无误地告诉阿拉伯人,不允许他们打垮以色列人;美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都袒护着以色列,在联大和安理会中几乎否决了一切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甚至推翻了联大做出的犹太复国主义是种族主义的决议。美国警告国际社会说,要是人们一定要跟以色列过不去的话,它宁肯跟以色列一道退出联合国。
  一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向另外一个国家转移资产,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是绝无仅有的。用尼克松总统的话来说:"美国与以色列不是正式的盟友,但是,我们对它有超乎任何安全协定的道义上的义务。自从45年前我们承认以色列以来,美国已经向它提供了400多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相当于我们在马歇尔计划下提供援助总额的两倍多。"外电评论讥讽道,美国表现得像"以色列的子民",一个中东小国竟然主宰着美国的中东政策和外援数量,这可真有点神奇的味道。
  
  以色列可以为美国做什么
  
  那么,以色列与美国为什么能结成特殊关系呢?
  第一,美国公众对以色列的普遍同情与支持,是以美结成特殊关系的根本原因。依靠选票上台的美国总统必须重视公众的这种看法。
  第二,美国认为以色列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以色列位于欧亚非的陆路通道上,在未来战争中它可以监控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和地中海中的海军活动。以色列还能向美国提供良好的军用设施、战略物资储备仓库和转运站。一旦苏伊士运河交通受阻,美国可以通过以色列的海法、特拉维夫和埃拉特港,继续保持地中海到红海间的交通的畅通。
  第三,美国认为以色列在政治上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国家。它认为,以色列是中东惟一的西式民主国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亲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甚至认为:一旦美国遇到危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会出手相援,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以色列。
  第四,以色列在军事上是一支可依赖的力量。以军能征善战表现不凡,以军成员的文化素养很高,能熟炼使用各种精密的美式武器,而且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一点是,以色列多次表示愿意用这个军事力量为美国利益服务。尼克松曾感激地说:"美国为在中东有像以色列这样的盟国而感到幸运。"以色列人趁势"启发"美国人说:"对美国来说,这是一笔很好的投资,这样比把美国军队派到这个地区强得多。"
  以色列人在坦克战和空战,特别是战斗机的空中格斗方面,具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技艺,它还发展了在沙漠地区作战的特殊战术。美国从中受益匪浅。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指出:"以色列不仅仅是一个财富,实际上只有以军才是中东地区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
  第五,以色列能在研制和改进尖端武器方面帮助美国。以色列教育水平甚至比美国还高,它拥有大批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在研制和改进武器方面有极高水平,美国希望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美国对以色列"箭式"反导弹系统、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导弹快艇很感兴趣。1986年5月,以色列国防部长拉宾和美国国防部长温伯克签署了以色列参加星球大战计划的备忘录,这是美国对以色列政治可靠性和科技先进水平的认可。美国负责星球大战计划的詹姆斯·艾布拉姆将军在特拉维夫对以色列人说:"我们依靠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知识和你们的潜力。你们可以为我们的战略防御计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六,以色列能帮美国在不断爆发的阿以冲突中测试新式武器并提出改进意见。以色列总是最早使用美国最新武器的非北约国家,实际上以军比美军更熟悉美式武器的操纵和性能。而且,以色列人又为美国各种新武器做了免费广告,以军辉煌战绩烘托出美式武器的先进,每年为美国赚数百亿美元。
  第七,以色列能在情报搜集上帮美国人的忙。在情报合作方面,以色列人表现得尤为出色,西方获得的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就是以色列情报人员提供的。以色列情报组织还帮美国窃取苏联在中东的最新式武器装备及有关情报。当年,苏制米格21战机刚投入使用不久,以色列就从伊拉克"偷到"一架带着飞行员的这种飞机。经详细研究后,以色列又把它交给美国剖析。1969年,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一种新式雷达,安置在靠近苏伊士运河西岸的一个小岛上。以色列人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把整座雷达站拆运到以色列,然后与美国共享这一情报。据估计,以色列提供的这类有关苏式武器的情报,使美国至少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研制费用,并使美国军方洞悉了这种武器的性能。
  
  美国犹太人的"两张票"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促成以美结成特殊关系呢?有,美国犹太人和亲以的院外集团。
  美国犹太人在这个国家扎的根很早也很深。早在美国独立前的1654年,备受歧视的欧洲犹太人便开始移居此地,美国独立时整个国家大约有2500名犹太人,到美国内战时犹太移民已达15万人。目前,美国约有600万犹太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占全世界犹太人总数的38%,居世界首位。
  美国犹太人的势力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作用极大。在诺贝尔获奖者中,有近1/3是犹太人;把美国带入核时代的是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泰勒、纽曼等人。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犹太人控制了25%的钢铁业,90%的皮毛业,60%的食品加工业,50%的屠宰场、餐馆、酒吧和娱乐业,40%的电影业。1985年,有1/4的美国百万富翁是犹太人。此外,东部名牌大学的1/3的教授是犹太人,5个律师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和叮当作响的金钱,彻底驯服了美国绝大多数政客,他们亲犹亲以是必然的。
  美国犹太人的能量主要表现在"两张票"上,一张是选票,一张是钞票。
  拿选票来说,犹太人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在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大城市,他们往往住在一个选区,因此选票的命中率奇高。他们一般只占选民的5%,但这5%意向性很强的选票常起决定性作用,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能。因此,美国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极其重视他们的选票。
  从钞票上来看,别看犹太人平时用钱很"抠",但他们很舍得对两党进行感情投资。1974年,他们为民主党提供了60%的竞选经费,为共和党提供了40%的竞选经费。据说,尼克松的私人捐助者中有25%是犹太人,卡特的私人捐助者中有40%是犹太人。1994年两党在参议员的竞选上就各花了5000万美元,不讨犹太人喜欢就休想当上议员和总统。
  美国犹太人竭力打进美国上层社会。据统计,在中等收入阶层中,犹太人平均要比一般白人多收入1~1.2万美元;有3/4的犹太人是大学毕业生,比一般白人高2倍;1/4的犹太人有硕士以上的学位,比一般白人高3倍。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拼搏和成功,才保证了犹太人在法律、医学和媒体行业中处于主宰者地位,从而影响了美国社会亲犹和亲以的动向。近来当上大使、主席、部长和国务卿的犹太人已很多,他们上任后毫无例外地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为影响政府决策,美国犹太人和亲以势力组成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对美国政策施加强大的影响。
  犹太院外集团还与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保持着密切联系,直接通过使馆领会以色列领导集团的意图,在影响美国对以政策、保护以色列利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事实足以表明,美国犹太人和亲以势力是以色列在美国有力的代言人,是两国结成和维系特殊关系的坚韧纽带。拉宾在任驻美大使期间,遇到实在跨不过去的障碍时,便找美国犹太社团领导人帮忙。在他的记忆里,只要是找到他们,以色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有一些"小"问题
  
  当然两国间也不是毫无问题。在联合国242号决议、被占领土、犹太定居点和以巴和谈等问题上,它们都有矛盾,只不过双方都不想把事情闹大而已。
  “波拉德案"一直困扰着以美关系。1985年11月2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在以驻美使馆前逮捕了以色列间谍乔纳森·波拉德夫妇。乔纳森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工作,具体从事文字资料的分析工作,向以色列提供了50万页绝密资料。事后美国人沮丧地承认,他们对以色列人已没有秘密可言,好在以色列还不是美国的敌对国。为使波拉德获释,以色列在游说上已花了200万美元,每位来访的以色列领导人,从拉宾到巴拉克,都恳求美国放了他,甚至宣布他已经加入了以色列国籍。但这些举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据说,还有比波拉德更可怕的以色列间谍--"米加"潜伏在白宫中。《纽约时报》一则消息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已录制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长达30个小时的"性谈话",以此要挟克林顿放弃对这只以色列"鼹鼠"的追查。披露这则消息的英国记者说,美国安全局截获了以色列驻美使馆一位"官员"给其情报机构上司的电话通话,确信白宫里有这么一只鼹鼠。以色列和美国都极力否认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报道。▲
其他文献
以前曾有观点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史实证明:同样是专制制度,在生产力水平甚至更为原始的俄罗斯产生了近代科学,而在同期相对先进、文明的中国却没有产生。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制度与近代科学的产生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这里拟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说明,两位几乎处于相同时代、同样英明的国君,由于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治国战略,给国家带来的却是百年后不
期刊
海德尔、勒庞、福图恩......,布什、小泉、贝卢斯科尼......右翼思潮的兴盛是西方政治向右转的前提,也是极右翼得势的社会基础,极右翼的得势又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向右倾斜。西方世界为什么全面右倾?右翼思潮为什么盛行于世?极右翼为什么扶摇直上?它们将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为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变数?  --编者  主旨发言:阎学通  教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王缉思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
期刊
长久以来,在西方,哲学家们一直面临知识分子角色的诱惑,把自己变成权威的代表。  --利奥塔《没有讲台的讲台》  现代知识分子神话把现代知识分子放置在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承担着超越自身专业以外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职责,用利奥塔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被等同于一种普遍主体(universalsubject):“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更像是这样的思想家,他们把自己置于人类、人性、民族、人民、无产阶级、创造
期刊
秦伯益:军事医学科学院前任院长  张明国: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  鲍鸥: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4月1日~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倡议书中写道:去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刊登一篇题目为《中国能否第一?》的文章,以"李约瑟之谜"为引子,指出:在公元15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领先于欧洲,但在其后几百年间,中国闭关自守,工商业未能自由发展,
期刊
不是个公正的调解人    美国一直在调解中东和谈,而且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如何看待美国的作用呢?美国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美国的调解促成了阿以之间的和解,推动了和平进程,因为中东人民渴望和平,阿以之间的深刻矛盾在客观上需要外因的推动和中间人的调解、斡旋;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调解和推动和平进程中,往往带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是从自己的全球战略出发考虑问题的,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美国也难
期刊
去年12月3日,以色列沙龙政府下令将阿拉法特"软禁"在西岸城市拉马拉他的办公楼内,成为巴以争端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此后,阿拉法特再未走出大门一步。阿拉法特这次被围,与1982年他被以军包围在贝鲁特那次经历虽然境况和细节迥异,但它所反映的巴以斗争实质却是一样的,或许是历史的巧合,较量双方仍然是在沙龙和阿拉法特之间,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首。阿拉法特当年在贝鲁特与以军展开巷战,辗转于建筑物与战壕之间,硬是
期刊
没的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先进与后进    近代中日两国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以两国在认识与处理外国与本国科技文化关系上持有的不同的对外文化价值观为前提的,而这种差异又是以两国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为基础的。  从历史上看,当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日本列岛才组合成最初的群落;当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时,日本才开始滋生出奴隶制的萌芽;当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各登文坛,竞相争
期刊
3月16日,中国副外长李肇星的对美交涉,让人感觉回肠荡气,十分痛快。李肇星在关于台湾问题上的三个发问,铿锵有力,令美方无以作答。李肇星指出:中美关系从来就是双向、互利的,而不是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予或恩赐。这一说法很得要害。有了这一判断,我们就不必担心美国当局在对华关系上走边缘。  现在中美关系麻烦很多,又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头。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小动作太多,欺我太甚,同它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
期刊
曾有学者著文指出:"俄国知识分子是从俄国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普希金、莱蒙托夫以及他们以前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出身于贵族阶级。这使他们自然地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于自己的民族,对于俄国社会具有几乎是原发性的责任感。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是俄国的支配阶级,这个阶级对俄国有支配权,同时,它也要为俄国社会负责。"俄国知识分子"从支配社会的贵族阶级的感觉中获得俄国知识分子的那种人格魅力"。  的确,俄国的第一
期刊
自然灾害产生的强大破坏力引起军事家们的注意,他们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研究,试图把这种自然的能量变成人类可以控制的力量,从而制造出骇人听闻的环境武器。  3月份以来,阿富汗北部连续发生强烈地震。在短短的20余天内接连发生范围如此之广、损失如此之大、震级如此之强烈的地震,这对于阿富汗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于地震如此频繁发生的原因,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国际主流媒体甚至引用了莫斯科一家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心专家的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