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乱之境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台摄像机、两个简陋场景、20多分钟的直播,中国第一部电视剧诞生了。
  这件事发生在1958年6月15日。那时,全国电视机拥有量只有数百台。
  56年过去了。2013年,中国电视剧总产量出现了下降,仍达到了15000集。而家庭彩电存量早就已经超过了5亿台,更何况,很多年轻人是通过互联网下载来观看电视剧的。
  本世纪的时光映照下,中国电视剧行业已不可同日而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公司、编剧、导演、演员、经纪人……一系列光鲜的角色,汇成了这个五光十色的名利场。而它的主角,却是观众,以及他们手中的遥控器。
  为了争夺这数以亿计的遥控器,各种角色的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那柄小小的遥控器,如同一根魔术棒,可以瞬间点沙成塔、点石成金。为了吸引到它的注意,或感动,或震撼,或搞笑,或雷人。甚至,抄袭和打架。
  时代之幸,是中国电视剧之幸;时代之限,也是中国电视剧之限。
  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迷乱之境。
  从重到轻
  每个时代的电视剧,都真实地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梦与痛。
  “文革”结束以后,停滞十余年的电视剧行业开始复苏。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反思,“伤痕”题材和改革题材的电视剧成为主流。
  《蹉跎岁月》和《今夜有暴风雪》对准知青生活,令很多观众心有戚戚。《新星》播出后,万人空巷,“李向南式的好干部”成为当时对官员的最高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中国电视剧进入大发展时期。
  1985年,《四世同堂》将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后,四大古典名著均成功改编为电视剧,很大程度上对原著进行了普及。
  1990 年,从《渴望》开始,中国电视连续剧走向大众化、通俗化。其后几年里,《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咱爸咱妈》等与生活、家庭相关的电视剧相继亮相,民生和道德关怀成为主流。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中国电视剧中长篇系列喜剧的先河,风趣、戏谑的语言风格,对社会热点的犀利透视,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现象、时尚风俗的电视百科全书。4年后,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形式新颖、对白幽默,掀起一波喜剧创作热潮。
  1995年,《苍天在上》第一次以电视剧的形式表现了党内高级干部的腐败问题,这种史无前例的尝试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39%的高收视率。其后,《英雄无悔》、《大雪无痕》、《和平年代》等剧也因为紧贴公众诉求而引发收视热潮。
  1999年,《雍正王朝》成为帝王戏中“严肃”一派的翘楚,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第一部正面描写“第三者”的电视剧《牵手》,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人婚恋观的思考,央视播出了三遍,收视仍居高不下。
  这一年,《还珠格格》播出,在内地的平均收视率超过47%。释放的、颠覆的、自由的表达轰动业界,被一些电视台的台长称为挽救电视台的救世之作。此后,戏说历史的形式和清宫剧题材逐渐成为荧屏新宠。《康熙微服私访记》紧跟后尘,火爆一时,电视剧娱乐化进程加快。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剧进入成熟阶段。以《闯关东》、《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代表的年代剧,以《金婚》、《新结婚时代》、《幸福来敲门》为代表的家庭剧,以《奋斗》、《北京青年》为代表的青春偶像剧,以《亮剑》、《雪豹》为代表的战争剧,以《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为代表的谍战剧,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廷剧,市场细分,亮点颇多。
  与往昔多呈现大历史、大场面、主题厚重不同,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开始呈现“轻”的特点。电视剧不再过多表现政治、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而更多地以婚恋、草根和戏剧性古装片,甚至是时尚性古装片,来表达青年人的自由、奋斗、向上,以轻喜剧的风格与过去的苦情戏、宫斗戏、朝廷戏形成了本质上的差异。
  剧荒时代
  从2007年始,中国成为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每一年的产量在15000集左右,2012年更达到17703集。
  但这顶帽子让人尴尬。广电总局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左右,2008、2009、2010三年,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比值为10:1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电视剧未曾活过,即已死去。处于塔尖的,不过一两部戏而已。
  2012年,获得广电总局许可证的17700多集电视剧中,实际播出的只有8558集。而其中,1/3处于半亏损状态。上半年的800部电视剧中,收视率超过1的仅占5%。
  业界公认,缺乏精品成为电视剧生产中的最大问题。
  原创性问题饱受诟病已久。抄袭、跟风、翻拍、续拍,一部剧火了,立刻引来跟风者无数,谍战剧、穿越剧、宫廷剧、家庭剧成为重灾区。
  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的电视剧中,翻拍剧占了50%。这种剧往往走“另类”路线,颠覆剧情、篡改角色,遭遇骂声不断。
  更扭曲的,还有“雷人”剧的出现。2013年,《隋唐英雄》被指颠覆事实,但一边遭骂,一边收视率节节飙升,甚至完胜同期的历史正剧《楚汉传奇》。在电视剧《妈祖》中,“妈祖”刘涛说了两句英语,收视就直接破5。更有众多抗日神剧,屡屡成为笑柄,却屹立荧屏不倒。
  唯收视率的单一评价体系是根源所在。对于编剧、导演、制片人来说,跟风、翻拍是盈利的基本保障,随波逐流至少可以使自己在市场中稳稳分得一块蛋糕。
  一位编剧直言:当前,研究电视剧品质,等于是给木乃伊讲养生。在资本的强大作用下,电视剧创作已经疏离艺术,甚至与艺术无关。
  然而,急功近利的代价已开始显现。2013年,没有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作品。有评论称,剧荒时代不期而至。
  而2014年,荧屏上将仍然是古装剧和翻拍剧当道。翻拍剧包括《新京华烟云》《新金粉世家》《新渴望》《新天龙八部》和《新神雕侠侣》。此外,2字头剧也层出不穷,家庭剧《当婆婆遇上妈》 《今夜天使降临》均已在出第2部。   中国式生长
  2014年年初,美剧《纸牌屋》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汹涌来袭,对照整个2013年没有一部年份剧的现实,中国电视剧颜面尽失。从业界到公众,开始了一场大范围的思考:我们为什么拍不出那样的电视剧?我们到底缺什么?
  体制问题成为一个重点话题。在我国,电视剧首先需要提供故事大纲、拍摄集数等内容进行立项,获得制作许可证后才能开始拍摄。拍摄完毕,还需要把电视剧完整的正片内容制作成DVD送广电部门审批,得到发行许可证后,才可以公开发行播放。
  这一制度使得中国电视剧题材受限,不可能建立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剧本内容的周播剧模式。
  由于电视剧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电视台主导着电视剧价格,“压价”成为必然结果。赚钱越来越难的制片方只能节约成本,而带来的后果,一是粗制滥造,生产“超速”行驶,剧本未完成就可以开机,两三天拍一集戏成为效率的典范;二是侵害创作人员的权益,编剧成为利益生态链中可怜的“虾米”。
  有评论称,这个行业“每一环都充满怨气”:编剧抱怨“挣得少、改我剧本、署名不对”,导演抱怨“演员事多、片方太傻、宣传太烂、电视台乱剪、观众欣赏水平太低”,演员抱怨“剧本烂、宣传烂、档期烂,可惜我了”,制片抱怨“导演贵、演员贵、编剧贵、电视台不靠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文化价值观的混乱问题。导演康洪雷曾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在流行历史题材电视剧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桥段,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腰悬三尺宝剑,动辄怒剑出鞘,人头落地。“生命蓦然消失,剧中人却毫无恻隐之心,残暴、复仇、杀戮、权谋,难道这是我们要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吗?”
  美剧的快,韩剧的慢
  与中国电视剧的无序不同,当下,美剧与韩剧已形成完备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有人评论,优秀的美剧作品就像一部苹果手机,能够兼具硬件配置、软件操控和设计美感,最终呈现出顶尖的“用户体验”。
  数据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电视剧。
  美剧为什么能这么火?在美国,电视剧的主流模式是周播,电视台则按季订购。首季播出后,电视台和广告商对其收视率、社会反响、政治立场等各方面做出综合评估,合格者才有可能进入第二季的拍摄和播出。
  播出机制是鞭策导演、编剧提高制作质量的一种方式。正是源于这种播出制度的严格要求,美剧成为各类题材电视剧的佼佼者。
  机制之外,美剧中包含着强烈的美国价值观,也具有共同人性和普遍的道德观念,而后者是它得以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在美剧产业中,编剧的流程、模式和地位甚至超过好莱坞电影业。美剧的创作态度相当严谨,很多作品在故事的背景细节上都经得起严格推敲,《绝命毒师》《广告狂人》等名剧备受相关领域专家的肯定。
  美剧更直观的“好看”,还在于其外在的画面和视觉效果。主流的美剧基本都是用电影胶片拍摄完成的,其品质的高标准可见一斑。
  《来自星星的你》令很多中国观众对韩剧刮目相看。传承民族文化是韩剧的立剧之本,同时关注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通过对道德的肯定来发现美,安抚受伤心灵,这一气质令人着迷。
  与美剧的快节奏相比,韩剧的节奏慢了很多。剧集长、战线长,不会因几天错过收看而导致剧情中断。这种收看方式更符合当下“慢生活”的生活理念。
  当下,韩国电视剧制作程序已经实现了时代的接替,从过去电视台下单子、按部就班制作电视剧的第一代,转变为从计划制作时就考虑海外发行的第二代。比如《继承者们》一开始就瞄准海外市场,进行有计划的制作,把新媒体的主流观众放在首位,最终大获成功。
  这些他山之石告诉我们,改革是中国电视剧走向未来的必然之路。
  而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影子。模糊一点儿的,是十年前就已提起但一直限于纸上谈兵的制播分离,最近又在萌动。更清晰一点儿,则是刚刚下发的“一剧两星”新政。
其他文献
英俊的眉眼,胖胖的身材,如弥勒佛般的大耳朵……记者第一眼见到刘江,顿觉亲和友善。  在海清、黄海波的眼中,由刘江做导演的剧组是最让他们觉得放松的。  “海清、黄海波都说我随和?确实是。我做导演的时候,可能不会给大家带来压力。我会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伙儿放松,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他说。  事实上,刘江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也都显得很现实,很放松。  当同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接戏的
期刊
我确实不方便公开讲这些话,如果是正式采访,我一定会说另外一番话。所以实在不好意思,不能提我的名字和单位,也不能录音录像,拍照当然也得免了。只有这样我才能跟你们说说。  倒不是什么保密问题,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别乱猜!  转基因技术本身没有问题,谈不上危害。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比如医疗领域,甚至军事领域,都可能带来突飞猛进。这就像是电的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全面的大幅进步。  作为一项新兴技
期刊
对于震来说,“人艺”是他青春的首席代言词。2001年,初出茅庐的他,拿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通知书。之后的几年里,除了话剧,他的记忆里几乎找不到其它东西。  “那个时候,通常一个话剧会排练很多遍,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好的作品都需要精雕细琢。”他说。  踏足演艺圈之前,于震售过洋酒,开过车行,舞台和光环离他都很遥远。  “是人艺教会了我什么是表演。”说起这些,于震的微笑戛然而止,“可惜,话剧的这些
期刊
“培根不才,何以奉献?赤诚,干净,我的身心,我的灵魂!”2005年3月,李培根就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说的这句话,至今犹在耳畔。9年后的今天,积极倡导高校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倡导“让学生自由发展,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根叔”,在19个遗憾中,带着些许不甘与孤独卸任。  这些遗憾,不仅属于“根叔”,也不仅属于华中科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先贤时期的大学学术语境,在当下高校中已难觅踪迹
期刊
在中国知识分子遭受重大挫折的年代,昔日的法学界泰斗钱端生也“消失”了,当他可以重新发出自己声音时,已经80岁高龄。  “二十世纪是老百姓的时代!”  1949年10月1日,近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开国大典。49岁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钱端升,以社会科学界代表的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当他看到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不禁热血沸腾。“我意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和自立于世界民
期刊
所有的禁锢,终会在岁月的风尘中慢慢化去,露出天成的绮丽光华,照亮本真。  对于《郑风》里的爱情诗歌,孔子的看法是:“郑声淫”。  此语见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为孔子向弟子颜渊所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但是,对于美好的三月三的向往,老夫子也未能免俗。《论语· 先进》记载孔子弟子曾皙的志向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月
期刊
近期,俞敏洪遭遇到很多质疑,以至于他不得不发微博回应:“最近谈论在线教育不断升温,有些媒体和公司把新东方描述得好像已经分崩离析,恨不得马上唱衰新东方,迫不及待到了不惜编造谣言。而实际上新东方一直健康成长。我认同在线教育对于传统面授是一种挑战,但我更认为是对传统教育的互补而不是取代。另外,做教育要把教育精神和互联网精神结合才能真正做好。”  一年前,在新东方20周年庆典上,俞敏洪发表了《坚信理想的力
期刊
“中央第四巡视组/纪检监察组进驻济南……有冤的报冤,无冤的转发。”3月31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李山(根据受访人要求,此为化名)一睁眼就看到了这样一条微信。  李山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就考上了山东某省直部门的公务员。虽然只是一个副科级,仍让老家的人们十分艳羡,感觉是“当省厅的官了。”  堂哥2012年见了他,拍着他渐渐突起的肚子说:能捞点儿就多捞点儿。  前不久又见面,堂哥换了说法:注意着点儿,风头
期刊
学医出身的苏荷又想改行了。这次她想当编剧。  想当初,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经过多年的刻苦自修,改行当了教师,任教于国内某著名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类英语研究和教学,干得风生水起。去年国庆节之前,一位编剧朋友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让她帮忙以此为主线写一个剧本大纲和分集提纲。苏荷从小就“最会写作文”,“当玩似的”就写出来了。万没想到,居然挣了十万元钱。  原来这一行挣钱如此容易,自由度还高,这叫苏荷如何不动
期刊
面前的女孩,白T恤,牛仔裤,俏皮的棒球帽,一双大眼睛眨呀眨,望向旁边的经纪人。  这一刻,她不是《我爱男闺蜜》中的奇葩妹妹方依依,不是《民国往事》中勇敢贞烈的梅绍真,也不是《苏东坡》里贤淑典雅的王昭云。  她就是王晓晨。  三岁学舞蹈,九岁学京剧,二十岁出道,这样光鲜的经历,让人好生羡慕。  而王晓晨却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在济南学京剧的日子:“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练晨功,手洗比自己还高的床单。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