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血清中N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的水平,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N-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NI)的关系,探讨N-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门诊、急诊就诊和入院治疗的心衰患者86例,健康对照组90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级。采用罗氏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N-proBNP浓度。
  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国内报道基本一致,患者组血清N-proBNP水平与分级呈正相关,与LVET呈负相关。在心力衰竭组各种心肌酶(CK、CK-MB、AST、LDH、α-HBD等)和肌钙蛋白(TNI)的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用血清N-proBNP评价心力衰竭状态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对早期诊断心衰有帮助,应成为临床应用的常用指标。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 心力衰竭 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5-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和诱因引起的心肌功能不全的综合症,表现为心肌排血量长期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常常受到病人和医生的主观影响,这都为我们早期正确的做出心力衰竭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98年Richards等[1]首先报告了用脑钠尿肽(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作为标志物,早期诊断和评价心衰。N-pro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循环激素,是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评价疗效的重要标志物[2],可评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我们通过观察CHF患者的心功能与射血分数及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关系,探讨N-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临床无任何心脏症状并且超声心电图检查无任何异常的心脏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50±12.2岁。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病房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心衰组;其中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61±12.4岁。这些心衰患者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在采血检查前均未进行相关药物治疗。按NYHA分级标准分级,一级16例,二级20例,三级24例,四级26例。
  根据NYHA分级及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作出综合诊断。LVEF>50%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1.2 方法:在对照组和心衰组人员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用罗氏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分析,测定血清中N-proBNP的浓度。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水平,其中每一种指标的测定方法都不一样。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s2分析及其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N-proBNP浓度和LVEF值测定结果见表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血清N-proBNP浓度明显升高,LVEF值明显降低(P<0.017)。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见表2。可见随着心力衰竭等级的递增,N-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
  2.3 N-proBNP与心肌酶(AST、CK、CK-MB、LDH)和肌钙蛋白TNI在不同等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异常率比较见表3。N-proBNP与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异常率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不管是何种等级的心衰,在这些实验室指标中,N-proBNP的异常率最高,TNI的异常率最低。
  表3 N-proBNP与心肌酶、TNI在不同等级心衰组之间异常率比较
  3 讨论
  N-proBNP是脑钠肽(BNP)的前体物质,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具有排钠、排水、抑制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抑制心肌重塑等作用。与BNP相比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好,检测方法统一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均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的专利检测N-proBNP)[4,5];因此,N-proBNP在临床应用中更加普遍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更加受到重视。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故早期准确地诊断心力衰竭对及时正确的采取治疗措施十分重要。对于未能接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更能提供预后判断方面的有用的信息[6]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清中N-proBNP的浓度平均为3590±21.00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0.66±17.21ng/L,且它的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LVEF值随着分级的递增而减少。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7,8]。具有某些病因(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当受到各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输液过多或不恰当的停用降压药物、情绪激动或过度的体力劳动等时,心力衰竭发生,此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心肌细胞受到牵拉而刺激心房、心室钠尿肽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血清中脑钠肽的水平升高。N-proBNP作为前体物质,半衰期长,升高幅度更加明显,因此可以作为判断心室功能以及心功能不全程度的敏感指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异常率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各种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正常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衰发生时,这些物质被释放,在血清中的浓度增加,心肌细胞破坏越多,这些指标的值越大。结果还发现不管是何种等级的心衰,在这些实验室指标中,N-proBNP的异常率最高;这也证明N-proBNP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应该成为临床应用的常用指标。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AM,Nicholls MG,Yandle TG,et alPlasm 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adrenomedull in new neurohormonal predic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8;97(19): 1921-9
  [2] Tang WH.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 critical review[J].Congest Heart Fail,2007,13(1):48-52
  [3] Ko c M,Bozkurt A,Yildiray-Sahin D,et al. Cutoff values of NT-proBNP for the prediction of low functional capacity,de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 Cardiol J,2009,16(1):43-49
  [4] Azzazyhm,Christenson RH.DUH SH·Stab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in whole blood and plasma stored under diff erent conditions when measured with the Biosite Triage or Beckman-Coulter Access Systems[J].Clin Chim Acta,2007 384(1-2):176-178
  [5] Ordonez-Llanos J,Collinson P O,Christenson R H.Aminotermina 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nalytic considerations[J].Am JCardiol,2008,101(3A):9-15
  [6] M acGowanGA, N eely D, Peaston R, et a.l Evaluation of NTProBNP to predict outcomes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J].Int JClin Pract, 2010, 64( 7): 892-899
  [7] Emdin M,Passino C,Prontera C,et a1.Comparis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amio-terminal proBNP for early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J].Clin Chemistry,2007,53(7):1289-1297
  [8] 葛正中,吴永华,王晓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实用老年医学,2010,24(6):463-4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和运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溶栓术后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名脑梗塞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发现问题,查找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静脉有效选择、观察出血的及时率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减少。  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案用于脑梗塞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脑组织PPAR-γ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取缺血后12h、24h和48h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用RT-PCR方法及Westem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PAR-γ1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PPAR-γ1mRNA和蛋白
期刊
摘要:现代根管治疗术将根管清理、成形、消毒合为一体,主张加强根管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实现最大限度去除感染,通过借助具有缓慢而持久消毒作用的根充材料完成根管严密三维充填,来达到杜绝再感染、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的目的,并不强调根管内封药,鼓励在有效控制根管内感染的前提下一次完成根管治疗。根管治疗一次法省略了根管封药消毒这一步,减少了复诊次数,缩短疗程,此外,减少了发生再感染和根管内污染的机会,同时避免了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且分析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热毒宁静脉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特点,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以及不良症状的缓解时间。  结果:全部1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催乳素含量测定。检测同时评定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值(BPRS)表示。  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在治疗后检测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  1.2 治疗方法。入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起始剂量为0.5mg/L,隔日加量,根据病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科胃管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降低拔管发生率。  方法:通过院内网“不良事件上报”,统计非计划拔管例数,并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非计划拔管主要有患者、医护人员两个方面的因素。  结论:护理人员应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施,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关键词:胃管 非计划拔管 原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与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及相关问题。  方法:回顾性对85例显微镜下和96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微镜下髓核摘除与髓核摘除术中失血和术后引流以及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椎间盘镜下手术时间略长。  结论:显微镜下与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均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显微镜下成像清晰,更容易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30例,先与患者签订自愿诊疗协议后,对3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24-33岁,平均年龄29.14±1.34岁;对照组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22-30岁,平均年龄为26.32±1.45岁。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  方法:选取进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的2364例体检者,分析平板试验阳性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分析在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结果:运动平板试验女性中阳性发生率21.68%,男性中发生率12.59%(P2min;②原有ST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0mV,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