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正在广州思考中国Internet的第二版!”
9月17日,在广州好世界广场30楼巨大的玻璃窗前,丁磊身着休闲短裤和白色的背心,面对本刊记者时作如此的独白。在这个被巨大玻璃窗包围的世界里,有网易的核心研发团队。丁磊不辞劳苦,每周末都要搭乘最晚的航班从北京飞回广州。而后,再返回北京。而这一次,在9月11日主动辞去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运营长和董事长之后,他至少要待到19日以后才动身。他的“根”似乎留在了广州,要么就是每次重回这个网易最初崛起的南方重镇,可以找到特殊的灵感或慰藉?要么就是在技术的力量旁再次感觉上升的可能?
在几个月来一连串的打击性事件后,丁磊谈到了联想,谈到了华为,谈到了以前很少提及的管理,也谈到了刘韧的《企业方法》。在这本曾风靡一时的书中,也有丁磊的故事,那时候丁磊28岁!在“网上寻梦”的那个广州故事中,刘韧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传奇……丁磊的故事或许让你重新燃起希望……”
被“浓缩”的两年半
但一切都被无以复加地“浓缩”了!
两年半后,丁磊的故事有了新的版本:虚假财务报告、管理层的“大清洗”、被美国纳斯达克停牌、官司缠身。这些都是最近发生的故事!中间则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三大门户之一的光荣,是惊心动魄地追赶纳斯达克快车,是突然成为中国首富人物,以及面对数亿财富的风光和无措……两年半后,所有的传奇都演变为令人神伤的一幕幕悲情:英雄的光环已然散去,有的人离开了一手创立的品牌,有的人还在剧烈的震荡中煎熬,或陷入法律的大战……与以前那些大段大段的煽情故事相比,依然豪华的办公场所里充满的却是浓浓的苦涩。
刘韧在《企业方法》中竭尽所能记录的是“办企业的方法”,但在网易的“记录”中,更多坦露的是一个技术天才的商业敏感和对美国榜样迅速跟进的学习能力,最后是一个小型的IT公司把握商机的敏捷!1998年,丁磊忙的是推销自己的免费邮箱系统。“丁磊又是老板,又是推销员,四处出差……网易1998年的利润达到400万元……”或许按照这样的模式,丁磊可以建立另一个版本的网易。
但随后,汹涌的Internet 季风将所有的人卷进了大海,丁磊决定离开广州,进军北京。当时,所有的颂歌都献给了北京,那里有大把大把的美金正寻找着中国的.com,那里是通向美国纳斯达克自由财富世界的宝地,而被制造业包围的广州则被描绘成“令人厌恶”的保守的堡垒。当然,现在没有人再提起所谓广州与北京的Internet差距。也许一切回归平静后,那些差距就没有那么致命!
但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北上就意味着丁磊始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自己担当管理一个正在迅速膨胀的IT企业的重任;还是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职业管理层担当此任,而他继续延续一个技术天才与美妙的商业感觉并行的道路?这一直对丁磊都是本质的东西。因为,在广州他还没有时间成长为一个强势的管理者,他也同样没有来得及培养一个班子。而在北京尽管有国际化团队那样时髦的名词,他与职业经理人的实验也才刚刚开始。或许有很多眩目的事件将这个事实包裹起来而不被认真提及,但当一切喧嚣和浮华都成为过眼云烟后,真正决定网易命运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这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远离潮流的冷静。
但时间太短暂了,潮流也太急促了。在更为遥远的美国,互联网资本衰退的风暴已经来临。网易们刚刚来得及将从纳斯达克的“淘金”盘点一二,就被撕去财富外衣的衰退风暴击中。美国榜样的神话破灭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资本市场前,裸露而幼小的中国.com们终于明白了世界的残酷真相。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远远超过中国人温和的想像:新浪“船长”王志东“出局”,而丁磊看到了一个在虚假财务报告基础上的网易,一场与职业经理人失败的实验,在两年半后,他最终没有能够在网易留下一个管理的团队。当他在巨大的事变后,宣布自己兼任首席执行官这些职务时,在某种意义上他又回到了“原点”。
细节是魔鬼!
迄今为止,有关网易虚假的财务报告,有关围绕此进行的管理层斗争,还是一个静静躺在黑暗中的谜。
但当我们尝试跟踪一个典型的中国创业者经历,探询他过了几关,哪些关他没能走过去时,我们就相当需要历史的记录,而这同样需要富有勇气的披露。
“因为可能的伤害,所以不能讲述。”9月17日,丁磊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回答。为什么?联想柳传志与倪光南那样的创痛不是都公布天下了吗?显然,丁磊还不能面对那样的解读。但在北京这急剧“浓缩”的两年半,当网易由一个个人企业迅速演变为一个所谓国际化的公司时,就不能不提到那些曾经来到丁磊身边的人物——前首席执行官黎景辉、前首席财务官何海文、前首席运营长陈素贞。黎是在美国长大的香港人,加入网易前有在美国从事19年广告业的经历;何是大陆人但拥有美国留学的经历,这位30岁左右的女人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资格,也拥有5年以上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陈是台湾人,有MBA的学位,拥有在强生、美国运通这些大公司工作十多年的经历。这似乎构成了一个当时时髦的国际化团队的标准结构:拥有国际经验,拥有管理国外大公司的经验,这难道不是对网易的福音?但当这场实验开始后,结局却并不如人所愿!清醒的观察家早已意识到,网易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单是一个虚假的财务报表,背后实际还有管理层复杂的“人事”。
尽管曾被严密地包裹,但那些魔鬼般的细节实际上部分披露了曾在这里发生的“争斗”。这首先涉及到丁磊与黎景辉。
2001年1月,网易在广州的媒体答谢会,广州的各大媒体云集。当时,中华网总裁叶克勇有关中国门户三条出路的断言正在业内迅速传播:互相并购、出售、不单靠中国市场。大家追逐着丁磊,网易到底要卖给谁?是雅虎还是来科思?这时,有记者便放言:尽管CEO是黎景辉,但大家都知道找丁磊还是最管用!此时,黎正在附近,他完全听到了这样一个相当令人尴尬的对话。黎似乎没有气恼,做出要“掐死”这位记者的架势。但有关“黎景辉无权”的信息似乎就成为传媒心照不宣的秘密。这距离黎进入网易还不足一年。而在2000年4月,这位刚刚就任网易CEO的人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雄心勃勃地说:要带领网易做业界领袖!无论怎样,一个CEO的“无足轻重”是一个不祥的信息!
据说,在2001年5月,丁与黎的争吵时常发生。而在5月中旬的一个早上,一封名为《告网易全体员工书》的公开信摆在了员工们的桌上,这封信的作者是黎景辉,他在信中抱怨丁磊拥有过多的权力,并滥用,令他无法正常工作。半个小时后,几乎所有这封信的副本在丁磊的授意下被收回。
如果说,故事仅仅限于一个拥有50%多股份的丁磊拥有过多的权力,CFO挤压了CEO的权力,似乎还不是一个更糟的版本。但随后由离开网易的内部人士所披露的信息却让人吃惊:在所谓的虚假财务报告被发现前,有相当一段时间,丁磊呆在广州,放任北京。据说,在那一段时间,他们感觉到网易的“失控”。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女人(何海文、陈素贞)和他吵……他便更多呆在广州。”
故事最终以网易自爆“家丑”落幕,虚假财务报告浮出水面。5月1日后,网易的员工就没有再看到陈素贞的身影。6月12日,黎结束了在网易的CEO之旅!熟知内情的内部人士评论:“在10天创造100万美元的销售奇迹后,因为张卜凡的问题,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越陷越深;黎来自盛世长城,网易的广告都是通过盛世长城代理的,这里面出了问题;陈素贞最倒霉,舍弃了那么多,却背了做假账的黑锅回到了台湾;何海文是一个大功臣……”
8月28日,何辞去网易董事会的职务。这位曾在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网易完成三次私人募资和挂牌纳斯达克贡献巨大的女人彻底与网易斩断了牵连。
此时,丁磊似乎占据了整个舞台,在他的身上叠加着一个网络公司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头衔。3个月后,他将这些东西交给了孙德棣,又退回到首席技术官的“座位”上去了。但网易管理层的脆弱依旧“惨不忍睹”,9月19日,卫捷辞去代理财务总监的职务。
“我也很迷惘”
这一场“内斗”无疑是丁磊心中的痛,只是从《商业周刊》看到《雅虎内幕》,看到美国的伟大榜样也不能幸免人事的“角斗”——首席执行官莫西·库格尔与总裁杰弗里·马利特的内斗让雅虎错过了几次改变命运的巨大机会,丁磊才说:他长出了一口气。
“出事出在人身上,”王志东在“出局”后谈到教训曾这样痛心,“我说人事斗争,是针对把我和资本对立起来的说法!资本意志实际是一个很虚的概念,所有资本的利益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但人的认识范围有限,在做判断时,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利益驱动!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出事出在人身上!这个结论与国内所指的人事斗争有概念上的区别。国内更多体现的是人的斗争,派别斗争啊,公报私仇啊。我说的是一个更加通性的,但也包括那些狭义的东西。”丁磊事后也曾放言:网易最大的教训是用人!如果说王志东针对的是新浪董事会的成员,而在丁磊则是对职业经理层的深深失望。或许丁磊的反思应该不止于此!
这一年丁磊30岁了。在经历这些暴风骤雨后,他依然要面对那些本质性的问题,也要面对同样艰难的生存之战。
9月17日,在广州网易,本刊与丁磊的对话,尽管有些艰涩,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努力思考的丁磊,甚至他还不乏有承认自己“迷惘”的勇气。但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后,还是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南风窗》:据说,你每周都要回广州,与研发队伍在一起,似乎你的根还是在广州。那么,从早期在广州创业,到为了在中国互联网浪潮中迎头赶上,离开广州,北上北京,到今天回过头来,你最终是如何看待这两个城市与你自己这一段经历的关系的?
丁磊:从1999年正式到北京,两年半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浓缩,从国际化、人力资源、企业的方向都是这样。我们做赢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版,但在面对第二版时开始进入迷惘的状态。不否认网易要么盲目随从雅虎,要么迷惘。我在广州正在思考下一版的中国互联网怎样?门路在哪里?在于无线互联和在线游戏。新浪与TOM是一致的,都是做跨媒体,我直觉跨媒体不一定成功。网易走的是互联网模式延伸的路。
《南风窗》:从CEO到CTO,从CTO到CEO,再从CEO到CTO,你经历了管理层角色反复的变化,这是不是表现了网易一直未能在管理层实现稳定?你是如何考虑管理层的结构的?
丁磊:在中国创业很难。尤其是创业者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关键是你要把企业带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放到一个国际比较领域,有很大难度。从1999年到200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代表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也就那么几家企业,这是一个成功!但有一堂课比较重要:对我而言,再做一个创业者比较容易,再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经历和时间。
《南风窗》:你是一个典型——从一个技术的天才向一个国际化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转变,的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目前的遭遇来看,你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些失败?
丁磊:失败与不失败,关键是衡量的标准。
《南风窗》:从原始的创业到一个国际化的上市公司,你周围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而且在网易的发展中,也扮演了各自的角色,这有最初的两个同伴,直到后来的何海文、黎景辉、陈素贞;那么,站在今天这个比较超脱的时间点上,你是如何评价他们?一度业内有这样的评价,认为你在股权上的绝对比例,妨碍了网易闯过管理的大关,比如黎景辉的微妙处境,你是如何理解的?
丁磊:何海文带领公司上市,掌管财务,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问题?黎景辉也是职业经理人。差别在于:联想做得不错,方正在犯和我们一样的错误。你应该听说过李汉生的“空降”。中国的企业要中国人来管。但在中国找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没有合适的人选。
有不少搭档一起创业但后来又分开的,商务通的张征宇和孙陶然、新浪的王志东和汪延,张朝阳不是也在不断换人吗?这不单是网易的问题。我看到《商业周刊》上雅虎的故事,长出一口气,原来雅虎也是这么复杂。
《南风窗》:你是如何把握你与管理团队的关系?
丁磊:人格魅力。
《南风窗》:对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网易、新浪、搜狐们实际上经历了比内地绝大多数企业更为严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所遭受的磨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丁磊:哪一个行业都没有这么快留下如此值得探索的东西。我们学到了很多。中国的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到美国上市?中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可能更好!日本、韩国、台湾的电子信息行业比中国大陆先进,但在美国上市的也很少。今天的压力来自美国的压力。不能把中国企业往美国股市上引导!应该在中国境内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创造投资的机会!
《南风窗》:逆推一下,网易的停牌是因为虚假的财务报告,而虚假的财务报告又来自管理层的操作,显然你实际面对的还是一个重建管理层的本质问题,要么就是你出来担当,但你现在又选择了技术官。你将如何避免以前的遭遇?
丁磊:我还没有想清楚!我也很迷惘!华为和联想管理做得不错,但联想有十多年的沉淀。姜是老的辣。
9月17日,在广州好世界广场30楼巨大的玻璃窗前,丁磊身着休闲短裤和白色的背心,面对本刊记者时作如此的独白。在这个被巨大玻璃窗包围的世界里,有网易的核心研发团队。丁磊不辞劳苦,每周末都要搭乘最晚的航班从北京飞回广州。而后,再返回北京。而这一次,在9月11日主动辞去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运营长和董事长之后,他至少要待到19日以后才动身。他的“根”似乎留在了广州,要么就是每次重回这个网易最初崛起的南方重镇,可以找到特殊的灵感或慰藉?要么就是在技术的力量旁再次感觉上升的可能?
在几个月来一连串的打击性事件后,丁磊谈到了联想,谈到了华为,谈到了以前很少提及的管理,也谈到了刘韧的《企业方法》。在这本曾风靡一时的书中,也有丁磊的故事,那时候丁磊28岁!在“网上寻梦”的那个广州故事中,刘韧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传奇……丁磊的故事或许让你重新燃起希望……”
被“浓缩”的两年半
但一切都被无以复加地“浓缩”了!
两年半后,丁磊的故事有了新的版本:虚假财务报告、管理层的“大清洗”、被美国纳斯达克停牌、官司缠身。这些都是最近发生的故事!中间则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三大门户之一的光荣,是惊心动魄地追赶纳斯达克快车,是突然成为中国首富人物,以及面对数亿财富的风光和无措……两年半后,所有的传奇都演变为令人神伤的一幕幕悲情:英雄的光环已然散去,有的人离开了一手创立的品牌,有的人还在剧烈的震荡中煎熬,或陷入法律的大战……与以前那些大段大段的煽情故事相比,依然豪华的办公场所里充满的却是浓浓的苦涩。
刘韧在《企业方法》中竭尽所能记录的是“办企业的方法”,但在网易的“记录”中,更多坦露的是一个技术天才的商业敏感和对美国榜样迅速跟进的学习能力,最后是一个小型的IT公司把握商机的敏捷!1998年,丁磊忙的是推销自己的免费邮箱系统。“丁磊又是老板,又是推销员,四处出差……网易1998年的利润达到400万元……”或许按照这样的模式,丁磊可以建立另一个版本的网易。
但随后,汹涌的Internet 季风将所有的人卷进了大海,丁磊决定离开广州,进军北京。当时,所有的颂歌都献给了北京,那里有大把大把的美金正寻找着中国的.com,那里是通向美国纳斯达克自由财富世界的宝地,而被制造业包围的广州则被描绘成“令人厌恶”的保守的堡垒。当然,现在没有人再提起所谓广州与北京的Internet差距。也许一切回归平静后,那些差距就没有那么致命!
但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北上就意味着丁磊始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自己担当管理一个正在迅速膨胀的IT企业的重任;还是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职业管理层担当此任,而他继续延续一个技术天才与美妙的商业感觉并行的道路?这一直对丁磊都是本质的东西。因为,在广州他还没有时间成长为一个强势的管理者,他也同样没有来得及培养一个班子。而在北京尽管有国际化团队那样时髦的名词,他与职业经理人的实验也才刚刚开始。或许有很多眩目的事件将这个事实包裹起来而不被认真提及,但当一切喧嚣和浮华都成为过眼云烟后,真正决定网易命运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这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远离潮流的冷静。
但时间太短暂了,潮流也太急促了。在更为遥远的美国,互联网资本衰退的风暴已经来临。网易们刚刚来得及将从纳斯达克的“淘金”盘点一二,就被撕去财富外衣的衰退风暴击中。美国榜样的神话破灭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资本市场前,裸露而幼小的中国.com们终于明白了世界的残酷真相。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远远超过中国人温和的想像:新浪“船长”王志东“出局”,而丁磊看到了一个在虚假财务报告基础上的网易,一场与职业经理人失败的实验,在两年半后,他最终没有能够在网易留下一个管理的团队。当他在巨大的事变后,宣布自己兼任首席执行官这些职务时,在某种意义上他又回到了“原点”。
细节是魔鬼!
迄今为止,有关网易虚假的财务报告,有关围绕此进行的管理层斗争,还是一个静静躺在黑暗中的谜。
但当我们尝试跟踪一个典型的中国创业者经历,探询他过了几关,哪些关他没能走过去时,我们就相当需要历史的记录,而这同样需要富有勇气的披露。
“因为可能的伤害,所以不能讲述。”9月17日,丁磊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回答。为什么?联想柳传志与倪光南那样的创痛不是都公布天下了吗?显然,丁磊还不能面对那样的解读。但在北京这急剧“浓缩”的两年半,当网易由一个个人企业迅速演变为一个所谓国际化的公司时,就不能不提到那些曾经来到丁磊身边的人物——前首席执行官黎景辉、前首席财务官何海文、前首席运营长陈素贞。黎是在美国长大的香港人,加入网易前有在美国从事19年广告业的经历;何是大陆人但拥有美国留学的经历,这位30岁左右的女人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资格,也拥有5年以上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陈是台湾人,有MBA的学位,拥有在强生、美国运通这些大公司工作十多年的经历。这似乎构成了一个当时时髦的国际化团队的标准结构:拥有国际经验,拥有管理国外大公司的经验,这难道不是对网易的福音?但当这场实验开始后,结局却并不如人所愿!清醒的观察家早已意识到,网易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单是一个虚假的财务报表,背后实际还有管理层复杂的“人事”。
尽管曾被严密地包裹,但那些魔鬼般的细节实际上部分披露了曾在这里发生的“争斗”。这首先涉及到丁磊与黎景辉。
2001年1月,网易在广州的媒体答谢会,广州的各大媒体云集。当时,中华网总裁叶克勇有关中国门户三条出路的断言正在业内迅速传播:互相并购、出售、不单靠中国市场。大家追逐着丁磊,网易到底要卖给谁?是雅虎还是来科思?这时,有记者便放言:尽管CEO是黎景辉,但大家都知道找丁磊还是最管用!此时,黎正在附近,他完全听到了这样一个相当令人尴尬的对话。黎似乎没有气恼,做出要“掐死”这位记者的架势。但有关“黎景辉无权”的信息似乎就成为传媒心照不宣的秘密。这距离黎进入网易还不足一年。而在2000年4月,这位刚刚就任网易CEO的人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雄心勃勃地说:要带领网易做业界领袖!无论怎样,一个CEO的“无足轻重”是一个不祥的信息!
据说,在2001年5月,丁与黎的争吵时常发生。而在5月中旬的一个早上,一封名为《告网易全体员工书》的公开信摆在了员工们的桌上,这封信的作者是黎景辉,他在信中抱怨丁磊拥有过多的权力,并滥用,令他无法正常工作。半个小时后,几乎所有这封信的副本在丁磊的授意下被收回。
如果说,故事仅仅限于一个拥有50%多股份的丁磊拥有过多的权力,CFO挤压了CEO的权力,似乎还不是一个更糟的版本。但随后由离开网易的内部人士所披露的信息却让人吃惊:在所谓的虚假财务报告被发现前,有相当一段时间,丁磊呆在广州,放任北京。据说,在那一段时间,他们感觉到网易的“失控”。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女人(何海文、陈素贞)和他吵……他便更多呆在广州。”
故事最终以网易自爆“家丑”落幕,虚假财务报告浮出水面。5月1日后,网易的员工就没有再看到陈素贞的身影。6月12日,黎结束了在网易的CEO之旅!熟知内情的内部人士评论:“在10天创造100万美元的销售奇迹后,因为张卜凡的问题,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越陷越深;黎来自盛世长城,网易的广告都是通过盛世长城代理的,这里面出了问题;陈素贞最倒霉,舍弃了那么多,却背了做假账的黑锅回到了台湾;何海文是一个大功臣……”
8月28日,何辞去网易董事会的职务。这位曾在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网易完成三次私人募资和挂牌纳斯达克贡献巨大的女人彻底与网易斩断了牵连。
此时,丁磊似乎占据了整个舞台,在他的身上叠加着一个网络公司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头衔。3个月后,他将这些东西交给了孙德棣,又退回到首席技术官的“座位”上去了。但网易管理层的脆弱依旧“惨不忍睹”,9月19日,卫捷辞去代理财务总监的职务。
“我也很迷惘”
这一场“内斗”无疑是丁磊心中的痛,只是从《商业周刊》看到《雅虎内幕》,看到美国的伟大榜样也不能幸免人事的“角斗”——首席执行官莫西·库格尔与总裁杰弗里·马利特的内斗让雅虎错过了几次改变命运的巨大机会,丁磊才说:他长出了一口气。
“出事出在人身上,”王志东在“出局”后谈到教训曾这样痛心,“我说人事斗争,是针对把我和资本对立起来的说法!资本意志实际是一个很虚的概念,所有资本的利益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但人的认识范围有限,在做判断时,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利益驱动!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出事出在人身上!这个结论与国内所指的人事斗争有概念上的区别。国内更多体现的是人的斗争,派别斗争啊,公报私仇啊。我说的是一个更加通性的,但也包括那些狭义的东西。”丁磊事后也曾放言:网易最大的教训是用人!如果说王志东针对的是新浪董事会的成员,而在丁磊则是对职业经理层的深深失望。或许丁磊的反思应该不止于此!
这一年丁磊30岁了。在经历这些暴风骤雨后,他依然要面对那些本质性的问题,也要面对同样艰难的生存之战。
9月17日,在广州网易,本刊与丁磊的对话,尽管有些艰涩,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努力思考的丁磊,甚至他还不乏有承认自己“迷惘”的勇气。但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后,还是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南风窗》:据说,你每周都要回广州,与研发队伍在一起,似乎你的根还是在广州。那么,从早期在广州创业,到为了在中国互联网浪潮中迎头赶上,离开广州,北上北京,到今天回过头来,你最终是如何看待这两个城市与你自己这一段经历的关系的?
丁磊:从1999年正式到北京,两年半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浓缩,从国际化、人力资源、企业的方向都是这样。我们做赢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版,但在面对第二版时开始进入迷惘的状态。不否认网易要么盲目随从雅虎,要么迷惘。我在广州正在思考下一版的中国互联网怎样?门路在哪里?在于无线互联和在线游戏。新浪与TOM是一致的,都是做跨媒体,我直觉跨媒体不一定成功。网易走的是互联网模式延伸的路。
《南风窗》:从CEO到CTO,从CTO到CEO,再从CEO到CTO,你经历了管理层角色反复的变化,这是不是表现了网易一直未能在管理层实现稳定?你是如何考虑管理层的结构的?
丁磊:在中国创业很难。尤其是创业者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关键是你要把企业带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放到一个国际比较领域,有很大难度。从1999年到200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代表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也就那么几家企业,这是一个成功!但有一堂课比较重要:对我而言,再做一个创业者比较容易,再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经历和时间。
《南风窗》:你是一个典型——从一个技术的天才向一个国际化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转变,的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目前的遭遇来看,你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些失败?
丁磊:失败与不失败,关键是衡量的标准。
《南风窗》:从原始的创业到一个国际化的上市公司,你周围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而且在网易的发展中,也扮演了各自的角色,这有最初的两个同伴,直到后来的何海文、黎景辉、陈素贞;那么,站在今天这个比较超脱的时间点上,你是如何评价他们?一度业内有这样的评价,认为你在股权上的绝对比例,妨碍了网易闯过管理的大关,比如黎景辉的微妙处境,你是如何理解的?
丁磊:何海文带领公司上市,掌管财务,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问题?黎景辉也是职业经理人。差别在于:联想做得不错,方正在犯和我们一样的错误。你应该听说过李汉生的“空降”。中国的企业要中国人来管。但在中国找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没有合适的人选。
有不少搭档一起创业但后来又分开的,商务通的张征宇和孙陶然、新浪的王志东和汪延,张朝阳不是也在不断换人吗?这不单是网易的问题。我看到《商业周刊》上雅虎的故事,长出一口气,原来雅虎也是这么复杂。
《南风窗》:你是如何把握你与管理团队的关系?
丁磊:人格魅力。
《南风窗》:对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网易、新浪、搜狐们实际上经历了比内地绝大多数企业更为严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所遭受的磨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丁磊:哪一个行业都没有这么快留下如此值得探索的东西。我们学到了很多。中国的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到美国上市?中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可能更好!日本、韩国、台湾的电子信息行业比中国大陆先进,但在美国上市的也很少。今天的压力来自美国的压力。不能把中国企业往美国股市上引导!应该在中国境内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创造投资的机会!
《南风窗》:逆推一下,网易的停牌是因为虚假的财务报告,而虚假的财务报告又来自管理层的操作,显然你实际面对的还是一个重建管理层的本质问题,要么就是你出来担当,但你现在又选择了技术官。你将如何避免以前的遭遇?
丁磊:我还没有想清楚!我也很迷惘!华为和联想管理做得不错,但联想有十多年的沉淀。姜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