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摆弄教具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做” 数学中学习数学。
  一、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着眼,选取学具操作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心灵而手巧,手巧则心灵,在双手动作时,由手到脑,存在着高速信息双向传输途径,使手脑同时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则促进操作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为了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是为了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因此,指导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着眼,不能为操作而操作。
  要从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着眼,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就必须选择好操作的内容,为此要注意下面几点:
  1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强化学具操作活动,把教材中静态知识化为动态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但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2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搞堂堂操作、题题操作的形式主义,致使教学时间耗费,学生兴趣低落,学生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3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有计划地安排学具操作。例如我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口算方法,就要运用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看到计算过程。在进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时,要通过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凭借感知形象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从调动学生思维兴趣考虑,把握学具操作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只有把握恰好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动手是一种乐趣,动手过程是思维和认识的过程。寓数学思维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之中,既能使学生活跃了思维,又掌握了知识。我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摆弄学具,比一比,量一量,强化了认识过程。我要求同桌的学生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两人合作量一量身边的物品有多长,有多宽。最后,我拿出一条比刻度尺长的红纸条,让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想一想你有几种方法量出它的长度。这样,激起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尝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学生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消除了课中学生的精神疲倦。
  三、从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入手,设计学具操作程序
  在指导学生学具操作时,我们必须从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入手,精心设计学具操作程序,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智力缺陷的学生,操作前不善于选择和取出学具,也不善于倾听,领会指导语后再动手,操作后不善于保留结果,讨论完把学具推向一边待课后收拾等,一说动手操作,就乱抓一气,因此在进行学具操作时,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要分步定向指导,逐步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另外,思考,是学生感知表象,进而组织内部语言,认识事物的基础。这个认识是否正确,还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并表述出来。因此,在学生每一次动手操作后,必须让他们说出认识过程,请同学们评议,然后教师适当点拨纠正,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既能把外部知识化成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教师要把自己的付出看作是一种内心的收获,没必要太在意外界的关注。至于学生,他们只是孩子,他们会和你耍脾气,因为他们知道你人好,可以容忍小脾气,如果你真大气,就一笑置之,如果你也会生气,就用你的大脾气收拾他的小脾气,千万不要一个人生闷气。放下老师的“架势”,我们的工作,不奢求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这样就会做得轻松自如。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要怎样才能练就一颗“平常心”呢?  一、自信洒脱,感染学生  性格拘
期刊
一、设交际情景,进行说话训练  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为学生巧设交际情况,使学生乐于投入说话训练中去,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比如:数学《打电话》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说了一条谜语,让学生猜谜底,谜面是:丁铃铃,丁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见。同学们听后异口同声地说:“电话”。引出新课题,让学生阅读书上打电话内容。接着拿出两部真的电话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
期刊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越多。”而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直观  比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期刊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出打工和劳务的人员外涌,农村的学生数明显减少,实施小班化教学是适当形势要求的一种改革的举措,符合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了社会的变化。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互动性强,在小班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操练频率和效率都有所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有了更近一步的加强。  首先,有利于教师改进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英语教学也应不断做出改进。《标准》指出:小学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那么,以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就达不到新课程的标准。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
期刊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需要阅读者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但由于对语言缺乏敏锐的感受能力,大大制约了他们语文阅读的深入,所以培养语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
期刊
一、借助单元话题,抓住课前5分钟  是从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设置不同话题进行口语训练。话题哪里来的呢?怎样实施的呢?  1结合教材口语交际课内容,分化难点。对朝鲜族学生来讲,想要上好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容易的事。那就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以三年级汉语教材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小小发明家,利用假期布置的学生交上来的小制作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小制作。再出示学生的作品,由学生
期刊
1. 有利于大量信息的整合与展示。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CD-ROM),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再现在你的
期刊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还是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