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公平应是个税改革方向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向公平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的个性化宽免和扣除都应该纳入税制考虑的内容。只有个性化的考虑,才能让我们的制度符合横向公平的原则,即“同等的人”享受“同等的征税待遇”
  
  实践中常常采用支付能力原则来衡量所得税制是否公平。具体来说,支付能力原则包含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的含义。横向公平指的是对于同等的人给予同等征税待遇;而纵向公平指的是对于不同等的人给予不同等征税待遇。纵向公平会涉及累进税率表如何设计等复杂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横向公平。
  征收所得税都能够把我们的税前收入改变成某种不同的税后收入。人们普遍认为,横向公平是保证税收公正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如果我们的情形一样,我们缴纳一样的税收。如果税前我们的情形相同,但是征税让我们变得不一样了,那我们会认为税制不公平。
  一旦赋予横向公平操作性的内容,常常引起争议。实现横向公平的困难既涉及“同等的人”的定义,也涉及“同等征税待遇”的具体内容。
  什么叫“同等的人”?是收入还是福利的同等?一些单位可能货币形式的报酬多些,而另一些单位可能实物福利好一点。“同等”,不能仅仅看他们税前的货币收入,还应该考虑福利的因素。
  是某个纳税年度还是整个生命周期的同等?人们的消费模式不同,一些人偏好年轻时多消费,而另一些人喜欢老了再消费。比如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会接受按揭买房子,买汽车,买很多我们想要买的东西。与这种年轻的时候超前消费不同的是,等我们攒够了钱再买房子,买汽车,买我们想要买的东西。因此,公平有年度公平和终身公平的差异,“同等”还涉及对时期的定义。
  而“同等的征税待遇”的内容又是什么呢?是一样的纳税数额还是相同的纳税数额与应税收入的比率?是相同的绝对数?还是一个相同的纳税与个人收入的一个比例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易回答。要实现横向公平,就需要准确地定义所得,才能对“同等的人”给予“同等的征税待遇”。
  学术上,所得被定义为消费潜力增长的一切财源。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所得定义为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个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所得:任职和受雇,我们得到工资和薪金,提供劳务得到劳务所得,如果写书,我们得到稿费。如果出让一项专利,我们可能会获得特许权使用费,而当我们购买彩票中了500万,这500万被称为偶然所得。不同的所得都会被认定为个人所得税法下的11项所得下的某一个项目。表1反映了2007年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构成,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中,工资薪金占到收入总额55%的水平。
  使用横向公平原则评价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我们会发现违背横向公平原则的问题。表2列举的数据可以说明“所得相同,税负不等”。如果说你获得工资薪金1000元,免征所得税,2000元仍然是免税的,但是如果说收入达到了112000元,则税收负担率则高达30.4%。而如果说你获得的所得是劳务报酬,假设同样得到112000元的报酬,则税负为25.75%。如果说你得到的是股息和红利,则税负为20%,等等。
  即使在综合税制下,横向公平的问题仍然面临挑战。比如,要不要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纳税?之所以考虑家庭而不是个人,是因为收入和支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俩人都工作,跟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工作纳税能力不同;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跟不需要照顾老人或孩子的家庭纳税能力也不一样。如果考虑这样一些个性化的特征,坚持横向公平原则就必须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个人所得税制必须坚持横向公平原则。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收入,我们甚至可以放弃个人所得税,因为完全可以选择通过对个人的支出征收货物和劳务税。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基础,就应该倡导横向公平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的个性化宽免和扣除就应该纳入税制考虑的内容。只有个性化的考虑,才能让我们的制度符合横向公平的原则,即“同等的人”享受“同等的征税待遇”。
  然而,备受推崇的综合税制正面临挑战。在过去10多年以来,人们所观察到的全球资本的流动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这种趋势在今后还可能进一步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放弃综合税制,比如说给予资本利得优惠待遇来应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推行综合税制?因为一旦搞综合税制,我们可能会发现,资本所得享受优惠待遇会使综合税制面临挑战。因为综合税制要求把所有的收入加到一起,而不论它的来源如何。而如果不考虑横向公平原则,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制就可能是能够征得到哪一块收入我们就征哪一块,哪一块好征我们就多征一点。到底我们是应该迎合国际的潮流,还是坚定追求横向公平的原则?
  优良的税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让所有人达成共识。我们无法在13亿人的脑子里装进一个同样的标准,让所有人认可一个完全相同的制度。对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心中公平的标准。让我们都拿出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争论并达成共识,选择我们最推崇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其他文献
地产泡沫的陷阱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持续引发着社会的关注。美国杂志《福布斯》日前评出了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其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位居第二,其理由是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的虚高。  刚刚过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击地产泡沫只做出了温吞的表态,这显然不足以与现实的调控需求对接。随后,政府宣布营业税优惠即将中止。紧接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
期刊
度过难关的中国经济,让人在新的一年里充满期待。后经济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变数,低碳经济的挑战,房价的居高不下,股指期货的“初来乍到”,这一切在新一年都成为搭建中国经济图景的基本要素,但最终如何却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2010年2月2日,我刊携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财经五连发》栏目共同举办“万科·2010中国经济新春论坛”。  我们期待着,来自政
期刊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系密切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
期刊
美国政府主导研发的ARPANET,早在1968年已经建成。中国建设互联网的努力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着诸多封锁和技术进口限制,发展互联网并非一件易事。所幸的是,在国际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使中国成功地接人世界互联网。本文主要对中国进入互联网的那段历史做一简要回顾。    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美国对中国禁售计算机与中德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80年代
期刊
“我不是第一个想要推进这项事业的总统,但我一定要成为最后一个。”  2009年9月9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就医疗改革问题向国会进行演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些话泄露了隐藏在他的呼吁背后的秘密,以及他执政初年便遭受挫败的原因。  奥巴马推进医改的呼吁,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日常政治。在通常意义上,政治就是党派政治,而要超越它便意味着要成为“无党派人士”或者,按智者们的说法,“后党派人士”。与已故的爱德华·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经济活动的激励。如果我们想要对汇率政策进行更大的国际监督,我认为我们应该如此,那么我们将需要大幅放宽对工业补贴的严格限制。    刚刚走出危机的世界经济,现在又面临两个显然相互冲突的需求。一方面,实现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这要求我们避免经常账户大规模失衡,而这也正是世界经济在危机的前夕往往遭遇的典型现象。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重返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正致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期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轮以启动对外开放为核心。1980年中央将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进而推动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再到以加入WTO为标志的全方位开放,实施的是梯度推进式的区域开放战略。差别性政策待遇、地缘优势及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带
期刊
如果美联储选择接受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供应,应该说有相当机会市场在经历调整之后会重新将资产泡沫吹起来    新年伊始,对2010年整体经济走势的判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潜在通胀的担心和对于政府退市的忧虑之间的拉锯,这两者之间角力也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市场的短期起伏走势。  经过2009年的先熊后牛,不少市场投资者一方面颇有劫后余生的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对后市走势多少有
期刊
“新政”措施是欠缺的。对此,我们提供的治理方案是,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或大部分上缴中央财政,然后中央再根据各地情况统一调配这笔资金    中央近期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密集调控,几乎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五次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从12月9日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规定,到2009年12月14日的“国四条”,从12月17日五部委发布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通知,到财政部、国税总局12月23日的营业税实施细
期刊
当前房价如脱缰野马,越调控越疯狂。一般认为,目前房价高涨局面的一个重要成因既然在于地方的“土地财政”。  不过,如果将土地财政的兴起完全归咎于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将地方政府的行为比附为公司行为,过于简化了2003年以来发展模式转型进程的高度复杂性。土地财政的兴起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几乎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近年来中国在三农、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频频出手,企图缩小社会差距,缓解社会矛盾,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