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偶像没颜值?走心的国产正剧才过瘾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震撼特效,没有漂亮脸蛋的大特写,仅靠极为普通的开场就能吸引各年龄段观众的影视作品,那一定不普通。这种不普通的剧,今年当属《人民的名义》了。在影视作品泛滥的今天,全家人追一部剧的情况已不多见,然而像《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不靠偶像不靠炒作只拼精良制作和演技的正剧,却让很多人都惊呼:全家都爱看,连95后也不例外!这部号称“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开播首日就冲入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前三,豆瓣的评分高达9.1。原来,当国产正剧开始走心的时候,颜值、人气统统不再是救命草,这才叫真实力。
  有诚意,才更“解渴”
  为了吸引更多关注,知名偶像、颜值担当、热点IP、话题炒作,这些成了近几年来影视剧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演变成一个华丽的空壳,让年轻人的审美变得愈发空洞。而《人民的名义》则是一匹黑马,原本以为这种题材的作品会被年轻人嫌弃,很难走进各年龄段观众的视野,而且剧中演员也绝不是自带光环——侯勇、陆毅、张丰毅、许亚军、张志坚、吴刚、李光复……除了陆毅是大概二十年前出道的“小鲜肉”,看到其他人的名字时你大概都对不上他们的样貌。可它真的就这样火了,姿态并不傲娇,却耿直而充满诚意。
  是的,这份诚意首先体现在演员们脸上那一道道褶子背后的演技里,演技就在眉眼之间。侯勇光吃面条就吃了大半集,每一筷子面条捞起时,咀嚼的快慢、捞起的姿态都带着不刻意为之的戏;而吴刚扮演的达康书记在很多时候脸上是没有表情的,但这比“面瘫”高级得多,是为了符合剧中人的身份——身居高位的官员往往不能喜形于色,无论内心是如何崩溃。看惯了千人一面的零演技偶像,再看《人民的名义》会觉得超级解渴,因为你终于可以享受看剧,而不是边看边挑刺儿。
  另一个关键词是“耿直”,《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火,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真实,针砭时弊,针针见血,甚至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从演技到题材,它都把握住了当下观众的痛点,才成为爆款的网红。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这部作品太耿直了,但它的意义不仅是让观众看到一部好戏,也应该让更多的创作者看到他们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在“小鲜肉”受追捧的年代,观众也会为真正走心的文艺创作、真正的演员留有不止一席之地。
  腐败,一个社会所恒定痛恨的名词。近年来,反腐工作深入人心,但公众只能通过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来还原腐败,人们自然对真实的腐败感到好奇。本剧通过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大尺度地突破,让艺术与普通观众关心的现实结合。用社会共识来为剧目宣传,用群众对反腐与法治的热切期待来作为影视剧创作的“燃料”。它没有用华丽的外表去吸引观众,但仍任性地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我们只接受真实的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十年里,国产剧似乎甚少有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90、95后观众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个类型的影视作品,但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没有人相信他们会仅仅满足于绿布棚里的虚幻仙界、剧情毫无逻辑全靠颜值堆积的某些国产劣质影视剧。
  在韩剧、美剧的饱和轰炸下,也许我们已经意识到,在某些唯美画面背后,实际是空洞的价值观,我们的年轻人以追逐外来文化为时尚,却把吐槽统统留给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或者你已经有所察觉,甚至有些许审美疲劳。这时候,以《人民的名義》为代表的精良国产剧便成了一剂足以令我们兴奋的强心针。
  从网上搜集到的反馈看得出,“阅片无数”的年轻人竟成为了《人民的名义》这部正剧最有力的粉丝群。这不算意外惊喜,据主创人员说:“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很多负责制作的‘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他们说看了以后完全是重塑三观。而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没想到年轻人会这么喜欢,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也曾担心年轻人不爱看。但事实证明,无论是90后、95后,好质量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没错,在用心制作的精品面前,谁都能感受到它的品质,这种品质比所谓“巨资投入”来得实在很多。
  那些本以为并不会受年轻人热捧的“正能量”作品能受到如此追捧,忽然让我们明白了,并不是我们不喜欢正剧,只是过去几年的诸如雷人抗日剧的“现实”作品比魔幻还假,而我们需要和欣赏的,自始至终都是诚意之作。
  接下来,期待更多“走心剧”
  除了《人民的名义》,上半年热播的《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等历史正剧同样好评不断。这其中,年轻人依然是追剧的主力军。甚至有网友说,国内要是以后能多些这种良心剧,谁还看韩剧?因为有了《人民的名义》《大秦帝国》这样的好剧,现在追剧不仅仅成为了一种消遣,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在剧中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了解社会百态、中国过去的历史,这些“根正苗红”的好剧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这些剧带来的意义远远大于各种虚构的浪漫爱情、玄幻修仙等早前极为风靡的影视剧。
  而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呢?收视率当然并不能说明一切。但若经过时间的沉淀,回头依然能看到其内涵,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大明王朝1566》时隔多年后复播仍能创下佳绩便证明:一部好的作品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给观众精神上的震撼,才是真正人民所需要的好剧。
  没有人气偶像和华美视效的国产正剧能打败那些跟风之作成为影视界的黑马,这背后代表着,我们正在从浮华影视剧中逐渐找回迷失的自我,同时,也激励着更多影视人用心去创作更多这样的良心作品: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能让一家人再重新围在电视机前,一起去品味一个故事。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都说‘人民的名义’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而我认为还有更多含义,以‘人民的名义’拍摄人民喜爱的作品,以‘人民的名义’还人民一个文化阵地……这些含义,才是真正的弦外之音。”
其他文献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使得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而我今天要为大家展示的就是西北大学的“文物医生”——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子们的学习和实践。  西北大学是我國最早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高校,去年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显示,西北大学位列2016~2017年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排名第一。那么,拥有深厚历史的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如何培养这些“文物医生”的呢?他们在专业学
期刊
小午是我年幼记忆中唯一的影子。我记得那年的夏天他把脸贴在窗子上看我,也许很多人都不肯相信——不满一岁的我记得他的样子。那时候,他是个大眼睛小胖子,整张脸贴在玻璃上面,鼻子扁扁的,像一只小狗。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午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记得他蹲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面背课文,他记性不好,总是反反复复地背一句话,“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小午的妈妈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没什么文化,
期刊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在这样一个周围没有几户人家的小农村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出晚归,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体验着为期一个月的考古专业实习。那么,考古学到底是怎樣一个专业呢?当然,介绍这个专业的学术渊源、学科背景可能会有点无聊,所以不如让我来说一说我的考古生活吧,相信这样可以让你更加真切地了解这个专业。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考古学教学科研机构的高等学府,最早可以
期刊
一提到世界史,你或许会想到古希腊线条流畅、充满力量的雕塑,想到埃及、尼罗河,还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史呢?关于世界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的历史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存在,但是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早期的世界史不可能记述人类文明之外的历史,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必须是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才可能逐
期刊
说起历史老师,你想到的是乱七八糟的头发、不修边幅的着装,还是满脸的络腮胡呢?No!No!No!历史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在历史的武林江湖中练就的“独门绝技”。他们中间有的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非要靠才华称霸历史教学界;有的人虽然整天与看似枯燥的历史课本打交道,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成为学生心目中思想很潮的贴心老师……  人气老师:张嘉豪  形象素描:变着花样讲历史的90后追剧达人。 
期刊
立冬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分孟冬、仲冬、季冬,即夏历的十、十一、十二3个月,统称为“三冬”,3个月90天,故又称为“九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冬”的解释是:“立,建始也。”又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到了冬天,天地万物都到了修养生息的时节,动物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人们也应该提前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养精蓄锐、以待来春。  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善始善终的传
期刊
传说中北宋东京城中有“八十万”禁军,是赵匡胤打天下的底子:又传说禁军中人才辈出,金枪将徐宁、豹子头林冲,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还有人说禁军还不如边军,战斗力低下,以致北宋在对外战争中连连败北。北宋禁军究竟什么样,他们在大宋朝的盛世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支只属于皇帝的军队  翻开《宋史·兵志》,有这么一条记载:“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日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日厢军。选于户籍或
期刊
在美国,我有一点特别不适应——以为自己在逛着老少咸宜的户外用品市场呢,一转身,眼前赫然是齐刷刷的好几排猎枪。  不过观察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枪支,其实也颇有意思。要是看新闻,我来美不过8个月,与形形色色的枪击案“擦肩而过”已经不止一回了:我所租住的公寓楼下自助加油站在某一天凌晨两点发生过一起持枪抢劫案,几个小贼抢了一辆英菲尼迪汽车;去年亚特兰大郊外发生过一起还挺有名的抢劫案,三个毛贼想去一户华裔商人
期刊
7月的天蒙蒙亮,16岁的江夏和很多孩子一起上了一辆大巴,從老家苏北丰县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朝爸妈所在的苏州的“迁徙”之旅。因为这样的迁徙,江夏他们被称为“小候鸟”。  班车上大多是10岁以下的孩子。江夏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只“小候鸟”,也是一只“新候鸟”。那些孩子大多都熟悉了这条漫长的路途,常常“迁徙”,只有江夏是第一次出远门。  江夏3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开家去了苏州,把他留给了奶奶。这些年他对爸妈
期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重地在漫长的时光中几易其名。那么让我们开展这项“地名改动”的大盘点,欢乐吐槽历史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地名改动吧!  一、忍无可忍级  1.汝南-驻马店  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汝南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试想一下改名之后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真是毫无气魄感!  2.常山-石家庄  赵云的故乡,常山赵子龙以后介绍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