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感到非常吃力,学得头昏脑胀,但效果极差。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许慎的六书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实践当中,突破汉语教学瓶颈,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
关键词:汉字教学 六书理论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发现汉字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把这些规律加以总结归纳提出来的文字学理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是唯一最早的解释。 以下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对汉字教学的辅助作用加以阐述。
象形, 顾名思义,就是模仿事物的形态而构造出的汉字。《说文解字·叙》中记载:“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一种表形法,古代象形字有的像事物的整体轮廓,如“木”, “火”, “目”等;有的像事物的局部特征。“牛”和“羊”的头角很突出,所以造字时就只描绘牛和羊的头角来代替。并通过角的不同画法来区别。如:“牛”像牛角向上弯;“羊”像羊角向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地附带部分,如“瓜”,“果”“叶”“眉”等。这些象形字大多比较易懂,所以在课堂讲解时我们可以拿些真实的图片和古文字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方法我们可以命名为形象直观展示法。
指事,《说文解字·叙》中对其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即一眼就能识别是个什么事物,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指事分为三类:(1)纯符号指事字:如“上”“下” “一”“二”“三”。(2)在相信基础上增加指事的符号:“本”“末”“朱”“刃” “亦”。(3)象形字略加变形来指事:“乏”“交”“夭”。所以在教授时,如可以拿刀的图片和刃对比,让学生理解刃就是刀上的锋利部位;再如“本”字,先在黑板上画出树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理解“本”就是“木”字在下面加了一横,用来突出树的根。
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指事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一个,见而知其新义。会意分为两大类。
同体会意字:如:从,众,林,森,晶,焱
异体会意字:如:析,相,采,祭,休,寒,获,及
举例来说:学生学习过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的会意字字例后,当写下“木”时,学生就能知道这样一个汉字构造:木-林-森,由一棵树变到很多树最后就成为了森林的森。再如:家是个会意字,如果我们告诉学生“宀”表示房子,豕本义是猪,表示财富。整个“家”字就表示一个稳固的家不能徒有四壁,还应有一定的财富。那么给学生一个新字“安”时,他们便会自行分析其意义,即房子里有女的,这样表示安全。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因为形声字的造字原理在于:用表示事物类别的字作形符,再取一个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符,形声相配组合成一个新字。形声字在汉字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最能产的汉字构成条例。当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从汉字的表意特色切入。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字。如形旁“木”,在通用字中就有“朴、根、杠、杖、村、材、杨、”等大量的意义同木有联系的形声字。有时也有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的字,其读音相似且意义有一定的关联,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这些字都以“戋”为意义,同时“戋”也是他们的读音。
再如,告诉学生 “阝”(左阜右邑)这一形旁的含义。即“左耳旁”表示山陵或高地,右耳旁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学生便可知“阶”是一级高一级的台坡;“郑”表示一个国家,郑国。这样一来学生很有兴趣,增强了他们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联的字放在一起,学习一个字,可以把相关的字也列出来,让学生比较分析。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触类旁通,在阅读的时尽管有些字不认识,但是可以通过他们的形旁或声旁来推测其意思。此种方法叫做归纳法。
另外借助篆书字形进行比较直观形象的讲解,不但能提高学习者认读汉字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识记、辨别汉字。日-目,本-末,根-跟……尽管字形相似,但是讲清楚来龙去脉,学习者还是可以准确识别、区分的。如“日”,属于象形字,是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目”,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末”,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跟”,形声。从足,艮(g€鑞)声。本义:足后为跟。“根”,形声。从木,艮(g€鑞)声。本义:草木之根。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带领学生用“六书”分析字形,稍有积累,学生就会尝试运用“六书”的知识猜测字义或字形,尝试一种与其母语不同的新鲜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六书理论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便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理解音形义的关系,达到最佳的汉字识记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工商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宁,石定果,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彭增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关键词:汉字教学 六书理论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发现汉字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把这些规律加以总结归纳提出来的文字学理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是唯一最早的解释。 以下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对汉字教学的辅助作用加以阐述。
象形, 顾名思义,就是模仿事物的形态而构造出的汉字。《说文解字·叙》中记载:“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一种表形法,古代象形字有的像事物的整体轮廓,如“木”, “火”, “目”等;有的像事物的局部特征。“牛”和“羊”的头角很突出,所以造字时就只描绘牛和羊的头角来代替。并通过角的不同画法来区别。如:“牛”像牛角向上弯;“羊”像羊角向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地附带部分,如“瓜”,“果”“叶”“眉”等。这些象形字大多比较易懂,所以在课堂讲解时我们可以拿些真实的图片和古文字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方法我们可以命名为形象直观展示法。
指事,《说文解字·叙》中对其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即一眼就能识别是个什么事物,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指事分为三类:(1)纯符号指事字:如“上”“下” “一”“二”“三”。(2)在相信基础上增加指事的符号:“本”“末”“朱”“刃” “亦”。(3)象形字略加变形来指事:“乏”“交”“夭”。所以在教授时,如可以拿刀的图片和刃对比,让学生理解刃就是刀上的锋利部位;再如“本”字,先在黑板上画出树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理解“本”就是“木”字在下面加了一横,用来突出树的根。
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指事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一个,见而知其新义。会意分为两大类。
同体会意字:如:从,众,林,森,晶,焱
异体会意字:如:析,相,采,祭,休,寒,获,及
举例来说:学生学习过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的会意字字例后,当写下“木”时,学生就能知道这样一个汉字构造:木-林-森,由一棵树变到很多树最后就成为了森林的森。再如:家是个会意字,如果我们告诉学生“宀”表示房子,豕本义是猪,表示财富。整个“家”字就表示一个稳固的家不能徒有四壁,还应有一定的财富。那么给学生一个新字“安”时,他们便会自行分析其意义,即房子里有女的,这样表示安全。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因为形声字的造字原理在于:用表示事物类别的字作形符,再取一个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符,形声相配组合成一个新字。形声字在汉字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最能产的汉字构成条例。当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从汉字的表意特色切入。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字。如形旁“木”,在通用字中就有“朴、根、杠、杖、村、材、杨、”等大量的意义同木有联系的形声字。有时也有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的字,其读音相似且意义有一定的关联,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这些字都以“戋”为意义,同时“戋”也是他们的读音。
再如,告诉学生 “阝”(左阜右邑)这一形旁的含义。即“左耳旁”表示山陵或高地,右耳旁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学生便可知“阶”是一级高一级的台坡;“郑”表示一个国家,郑国。这样一来学生很有兴趣,增强了他们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联的字放在一起,学习一个字,可以把相关的字也列出来,让学生比较分析。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触类旁通,在阅读的时尽管有些字不认识,但是可以通过他们的形旁或声旁来推测其意思。此种方法叫做归纳法。
另外借助篆书字形进行比较直观形象的讲解,不但能提高学习者认读汉字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识记、辨别汉字。日-目,本-末,根-跟……尽管字形相似,但是讲清楚来龙去脉,学习者还是可以准确识别、区分的。如“日”,属于象形字,是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目”,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末”,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跟”,形声。从足,艮(g€鑞)声。本义:足后为跟。“根”,形声。从木,艮(g€鑞)声。本义:草木之根。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带领学生用“六书”分析字形,稍有积累,学生就会尝试运用“六书”的知识猜测字义或字形,尝试一种与其母语不同的新鲜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六书理论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便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理解音形义的关系,达到最佳的汉字识记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工商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宁,石定果,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彭增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