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异乡客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36亿人次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于这片土地上辗转腾挪,背井离乡,这个稍显伤感和沉重的话题再度触碰很多人的内心。无论是民工,还是北上广的金领白领,以及自异国而返的海归客。
  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平,我们都在背井离乡,都在或欢喜或无奈地做着异乡客。
  被冲淡的乡愁
  “我不爱读乡土文学,也不爱任何一本夸大了乡愁和寻根中国人情愫的小说,他们一古脑儿挖人参一样的‘寻根’热忱甚至让我感到困惑。我可以理解人们对出生地的依恋和对孩提时代天真烂漫童年的眷恋,那非常重要,但你从青年时代开始、在那里生活得最久的那个城市一样重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在故乡谋职?”
  “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很多人去了北上广和香港,美国各州的人去了加利福尼亚、华盛顿和纽约,利兹、谢菲尔德和康沃尔以及约克郡等英格兰各地的年轻人一古脑儿去了伦敦。当他们偶尔以厌倦的口吻谈起使他们疲惫的那个主战场时,并不意味着他们觉得已经离开多年并陌生的家乡在他们心目中更为重要。”
  这是和一个大学同学在春节聚餐时的谈话。她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念研究生,回国工作了两年,然后辞职再次去了美国,在纽约找了份工作。她说纽约的房租颇高,每个月可支配的余钱并不宽裕,但这个城市让她能保持充沛的活力和对万物的好奇心,像是为日常生活注入富氧感。
  “在还没变老前,背井离乡去一个异乡的国际大都市,让我觉得充盈。”她接着说:“没有任何点评别人生活方式的意思,但我想说,和很多小学中学同学聚会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变成一个离少年时的理想十万八千里而面目模糊的中年人。故乡可以很早地买房买车安定结婚,但我不需要这种不属于我的‘安全感’和‘踏实’。所以我一定要背井离乡,事实上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是如此。”
  元代戏曲《汉宫秋》中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在雪霜里睡觉,含着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离开家乡的痛苦意味。然而,在今天,乡愁在很多人心里已经逐渐淡化,只在春节这样符号化的特定时刻里短暂聚拢,但随即散去。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故乡回不去时,所谓乡愁,连承载的物理空间也没了踪影。
  一场跨国讨论
  事实上,这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
  2014年1月19日夜,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慕尼黑室内剧院和歌德学院约翰内斯堡分院三地的嘉宾以及观众,在看过三部纪录片后,围绕着 “工作的世界,世界的工作” 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跨国连线讨论。
  主持人称,现代人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但工作的对象和条件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极高的灵活性 ,很多情况下,为了安身立命,人们甚至不得不同时身兼数职。能在同一个地点维持稳定的工作关系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人们为了工作跨出国门,已经不是新鲜事。
  北京现场的学者汪晖、社会学家严海蓉,与慕尼黑的作家雅格达·玛丽尼克、律师赛兰·阿特斯以及在约翰内斯堡的哲学家阿希尔姆本巴和导演哈罗马塔班连线探讨,而后列席的观众们也都加入进来。
  在看完《归途列车》、《尘土之国》和《眼前的国度》三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后,对于“背井离乡”这一话题,每个人都有话想说。
  “中国有1.3亿外出务工者。他们只在每年的春节返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人口。”这是《归途列车》开头的字幕。这一字幕配着2008年初广州火车站拥挤的人群。
  常年从事经典写实风格电影创作、曾执导过获奖纪录片《沿江而上》的加拿大籍华人导演范立欣,随同一对在回乡路上跋涉了近二十载的夫妇,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与许多民工一样,张昌华和陈素琴将子女留在四川老家,到广州的工厂里打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供两个孩子念好书,将来离开农村,不再像自己这样辛苦打工。但正值叛逆期的女儿张琴不听父亲劝阻,辍学到了广东的另一家成衣厂工作……
  片中,打工者在异地狭窄生存空间里的日常状态,女儿的叛逆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滞留火车站3天、身处40万人潮中等待买票的焦灼、父亲与女儿的激烈对打——在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普通的中国农民工家庭所付出的代价,被一种平静而深刻的忧伤娓娓道来。
  比利时纪录片《尘土之国》是一个欧洲人拍的关于中国人在非洲的小电影,探索了刚果人和中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发生在前比利时殖民地刚果民主共和国,讲述了两位中国中铁工程公司的雇员在修建一条连接刚果两大城市的铁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
  老杨是公司的物流主管,埃迪是他的刚果籍翻译。老杨需要在埃迪的帮助下,与刚果当地企业家打交道,因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建材,整个工程将陷入停顿。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漫长、严酷而又荒唐可笑的拉锯战,讨价还价之间充满了种种误会。
  在讨论“中国梦”和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关系时,主持人作了一个现场调查: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份工作,离开家人走出国门?现场几百人中有几十人举起了手。
  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工作移民的原因和形式都在变得越来越多样。这其中,文化因素与经济、政治因素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在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度南非,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共鸣。在南非,有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名外国人,有流离失所者,有难民,有职业移民、劳工移民,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和中国人到南非做生意。
  约翰内斯堡现场的一位嘉宾说:“我早些时跟一个索马里的女性见过面,她算是一个流离失所者,在跟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对南非的看法和印象。你会发现情况是非常多元化的,这里夹杂着各种语言、文化以及宗教的因素。我们有时候会认为世界在变化,我们自己的家园不会变,但是这是一种错觉,其实在南非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光有来自非洲其他地方的移民,也有巴基斯坦人,有来自东欧的移民,他们都在涌入南非。 ”
  这位嘉宾说:“我们的城市移民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很多年来,在约翰内斯堡这样的城市,你可以看到特别多的移民,这些移民居住的区域有非常国际化的氛围,有一些小区甚至全是某一个国家的移民,他们有自己的社区,有自己的教堂,有自己的组织 ,甚至有信用社。大量移民的涌入在改变着我们城市的面貌,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景观,带来了文化的多元。”
  在讨论前两部跟中国有关的背井离乡的纪录片时,与会者谈起在中国,“家乡”这个曾经有着非常强大的心灵牵引力的所在,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那些无奈的疏离感,甚至和家乡关系的一度切断。
  回到《归途列车》这个选择了春节与春运这一宏大主题却视角细腻的小片子,卑微的命运被平静的口吻讲述着。十五岁的女儿虽然知道父母在外的辛苦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可以更好,但她厌烦了家乡,听不进劝解,一个人坐火车去了东莞,成了一家成衣厂年轻女工中的一员。 两代人的矛盾如此尖锐,却又抱着同样相似的目的——离开,改变。尝尽辛酸的父母离乡外出为的是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年轻的女儿只身离家只是想要和城里女孩子一样拥有支配青春的权利。春节之时,一家三口达成了如同战时圣诞节一样的短暂的妥协。
  影片末尾,导演使用了一曲四川民歌,歌声悠远,充满无尽的苍凉。在社会变革洪流中的艰难挣扎,是这个国家一个永恒而艰涩的命题。上亿民工千辛万苦地走出去,再在一年一度回家的洪流中,听一曲“胡不归”以解乡愁,即便那乐声很快被淹没于沉重的生活中。无论他们对未来的命运确定或是茫然,他们都选择了背井离乡,他们都选择了生活在异乡。
其他文献
我常对喜欢出行的朋友说:没到过西藏就不知道中国有多美,没去过新疆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  美丽和魅力总是牵魂的。  青藏高原上那一列列的冰川和雪岭,在蓝天和白云的掩映下,煜煜地闪耀着。站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面上,海拔七八千米的山峰全无想象中的高耸和仰止。  推动这座广达26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演绎沧海桑田故事的板块,至今还在一刻不停地俯冲和上翘着,只是间或猛然提速,或戛然停顿。  那一道道的山岭和一
期刊
东莞事件也许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整个社会变革开始分化为改革与转型两个进程。而东莞事件表明的是,改革进程正在遭遇转型逻辑。  这个遭遇,首先是两个隐喻性象征的遭遇。这两个象征,一个是央视,代表着权力或体制。一个是失足少女,隐喻着底层或社会。前者,占据着体制位置赋予的道德制高点;而后者,在主流的道德观念中,则一直是道德堕落的象征。  当央视高调曝光东莞扫黄的时候,两个隐喻性的象征相遇了。这种
期刊
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闻说什么地方发现了“日军侵华新证据”,在济南,有一个巨大的古老的老证据却在渐渐被淡忘。  济南西郊试验机厂院里一块土地,曾是日军侵华期间制造的万人坑,院里两块石碑是唯一标示那段历史的实物。  近一二十年,每年都有日本各界人士来此上香祭拜。今年清明前后,在即将开发房地产的舆论氛围中,其中一块石碑莫名消失。媒体报道后,石碑又神奇复位。  不管石碑在不在,让人有些尴尬的是:多年来,对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银川只有一条主要马路。从贺兰山下一直延伸到银川的东门,贯穿了银川市的三个地方:新市区,新城,银川。当时有个顺口溜,新市区是战场,新城是赌场,银川是情场。  我就住在战场的第一大“城市”:同心路。  星期天同心路上走来走去的人,无外乎是周围三个大厂子的人:西北轴承厂和长城机床厂的东北话,水泥厂和平吉堡的宁夏话,宁夏化工厂的宁大话,氮肥厂的南腔北调。  89年到90年的时候,黄军
期刊
20世纪以来中国画艺术思潮波澜起伏,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虽有一些文化界先驱大力提倡以西画的写实方法改造国画,以促进国画的革新,并得到不少负笈海外学习绘画的学子们的拥护,但传统文人画的文脉仍连绵不绝。陈师曾为文人画所作的辩护文字,影响深远。1949年之前,传统文人画与“中西融合”型的国画两种格体并存,后者在舆论上略占优势。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传统文人画的艺术
期刊
52年前的这一天,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21年后,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年后,中国的普通消费者们开始知道这一天和自己的特殊关系。  而直到5年后,也就是23年前,当这个日子被搬到了电视荧屏上,以晚会的形式予以彰显,围绕着这一天的江湖才真正风起云涌起来。  这一天,只为了一个权益——
期刊
2013年5月8日。北京。  一场联想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智利、加拿大的蓝莓协会主席们,讲述了他们对中国蓝莓行业的看法,“中国现有三亿人能消费得起蓝莓,这是巨大的商机!”“这个产业我们发展了一百年,今日仍在高速成长,这让中国蓝莓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  一旁客串主持人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频频点头,微笑。这当然是他最想听到的。他在联想已近20年,如今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控股
期刊
博士,最早在战国年代为“博通古今”之人,今为学术性高级人才,象征着智慧和能力,让人景仰。  但是与西方不同,在中国,博士被细分为男博士和女博士,并赋予其不同的意味。前者受人羡慕,其标签是:才子、博学、智慧;后者令人“同情”,标签是丑女、死板、怪异,更被称为除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  这样的划分显然是中国独创。而这样的创造还在继续进行中。最新的调调由广东省政协委员罗必良发出:“女孩子是一个产
期刊
2013年7月18日,是纳尔逊·曼德拉95岁生日,也是联合国2009年创设的“曼德拉国际日”。  在这一天,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从事至少67分钟公益活动,以纪念曼德拉献身反种族隔离事业的67年政治生涯。  世上只有一个曼德拉。  就像社科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对我们所说:“南非施行了三百年种族隔离制度,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把他关到牢里27年,放出来后当选第一任黑人总统,这种传奇也
期刊
今年夏天,上海的天气像极了小姑娘的心情,忽冷乍热。  天气再多变,骆新也不需要太多考虑穿着:西装里衬衣扣子扣到倒数第二颗,黑色西裤配上锃亮的皮鞋。他已经习惯平时也穿标准“工作装”方便赶演播厅,也开始慢慢接受,上台前让工作人员简单化一下妆。  骆新说自己是在《百里挑一》后才被观众所熟识,“如果一直做新闻,还未必有多少人认得我。”  荧屏之外,骆新根本不想做名人,他喜欢身边的人称呼他“骆总”。  “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