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最初阶段,培养小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围绕提高整体感知能力、音乐与动作结合、在音乐中想象等多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欣赏能力;培养策略;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13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students’ life growth.It is one of the goals of teachers’teaching to train pupils to form the discipline core quality.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appreciation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usical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and then discusses variou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usic appreciation,such as improving the overall perception ability,combining music with movement,and imagining in music.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Ability to appreciate;Cultivation strategy;Music teaching
  欣赏音乐是在聆听的过程中领悟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引导及生动的讲解感悟音乐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阶段,让学生欣赏音乐,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大千世界中的音乐之声;用眼睛去捕捉生活中一些音乐素材;用小手去描绘心中音乐的梦想。欣赏音乐,可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1.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不重视音乐欣赏课。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由于认识有误区,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听听就可以了,他们没有理解“欣赏”的真正含义。有的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随意性很大;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很是薄弱。有的音乐教师把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及唱歌作为教学重点,忽视欣赏音乐教学,缺失了欣赏的本真。
  (2)学生被动地听。有的教师教学音乐欣赏时,学生在重复听中渡过,致使他们无法领悟音乐之美。学生“被动”聆听有两方面的原因:学生情感阅历不丰富,不能理解教师讲解乐曲中的情感因素;音乐这一艺术形式需要“欣赏者”懂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并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抽象思维亟需提高;有的欣赏课设计不合理,教师没对学生合理引导。
  (3)忽视音乐本体。有的教师注重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创作背景及有关知识的讲解,而忽视音乐的欣赏价值,导致学生对欣赏的乐曲一知半解。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乐理”,以歌唱为手段,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掌握技能。在欣赏歌曲时,有的教师过分的注重“听音乐”,师生间没有互动,学生出现厌烦情绪,音乐欣赏课演变成“听音乐”。学生被动地听,不能感知音乐本身的魅力。
  2.通过整体感知音乐,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1)感知节奏。音乐中的节奏是传递信息、情感的要素之一。节奏是乐曲的灵魂,缺失了节奏的音乐就不能称之为音乐。小学生欣赏音乐时,会随着节奏不自觉地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渗透节奏知识。可利用儿歌、童谣及节奏感较强的歌曲用拍手、击打乐器等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节奏、节拍。
  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到不同时值节奏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时,学生先掌握乐曲的主题旋律,可采用拍肩、踩地、拍手等方式让他们感知节奏。在律动实践中,学生准确掌握乐曲节奏,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知,深化他们对乐曲主题的理解。学生对乐曲节奏的整体感知,为欣赏作品奠定基础。
  (2)感知音高。音高是训练学生听觉的,学生只有整体把握乐曲的音高旋律,为深层次的欣赏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感知乐曲音高时,教师要选音高有明显对比的作品,学生欣赏过程中更易理解乐曲。想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知音高,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訓练方式:选用不同音高的乐曲;吹奏乐器感知八度音高;利用打击乐器区分音的高低;可以跟着教师学习科尔手势并模唱等。
  (3)感知强弱。小学生欣赏乐曲时,要聆听并感知其作品的强弱。教师要选用各种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音乐旋律及节奏的强弱及发展变化,以此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示范表演、语言描述或让学生亲自练习等方式识别音的强弱,还可选取强弱不同歌曲对比演唱进行区分。欣赏《內依巴河》时,教师为了学生深入体验乐曲的强弱、音高、节奏等,学生聆听乐曲时,用拳头的符号标出音强部分,用旋律线标出音弱部分。欣赏乐曲时,用手势呈现音的强弱,并打出乐曲的节奏。学生掌握乐曲的强弱后,引导他们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强弱部分。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动作,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3.把音乐与动作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1)音乐与舞蹈结合。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把舞蹈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学生用身体与心灵去诠释跳动的音符,感悟音乐之美。欣赏的乐曲加入舞蹈元素,使音乐教学更具有活力,艺术表现形式更开放,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体验到乐趣。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其音乐与舞蹈也有明显的区域性,教师应把代表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结合起来。欣赏民族乐曲时,教师引导学生提炼乐曲作品中的舞蹈元素,并引导学生“动”起来,深化学生对欣赏乐曲的理解,对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融入音乐剧。音乐剧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剧本以音乐为主。音乐剧通过歌唱、神态、动作及背景音乐来烘托人们的生活。音乐剧对学生学习音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深远的影响。把音乐剧与欣赏乐曲结合在一起,可深化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知、理解。
  小学生在欣赏音乐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的同时,还进行表演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身体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加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将表演音乐剧与欣赏乐曲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的积极性,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表演,放飞自己的情感,把音乐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聆听音乐转化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深入理解,提升其艺术修为。
  (3)音乐与游戏结合。小学生爱玩,教师应将音乐与“玩”融合起来,会显著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效率。游戏可调节课堂气氛,缩短音乐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音乐游戏,让他们由单纯地聆听过渡到理解乐曲最后评价乐曲。音乐游戏的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把听与运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感知音乐中的美。
  4.在音樂中想象,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1)寻找音乐中的故事素材。小学生爱想象。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寻找故事的影踪,借助生动、形象的故事,把他们带入音乐情境中,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如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学生聆听着乐曲,教师引导他们想象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想象画面之后,组织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在自己想象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感悟音乐的独特魅力。
  (2)把音乐与绘画结合起来。一首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因此,教师应将音乐中的美术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去。美术是视觉艺术,而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音乐中的感知借助美术表现出来,把乐曲中画面、情景及思想具象化,通过美术这一媒介诠释音乐、理解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呈现音乐中隐形的元素及想象的生活画面及故事情景,他们可借助不同的色彩、线条等把从音乐中获得的一些信息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借助绘画感知作品、诠释音乐的本真。
  (3)引导学生编创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借助游戏、演唱、舞蹈、演奏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音曲进行再创造,可促进其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学生在掌握乐曲节奏及旋律、情感的前提下,创设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对其进行改编,他们以绘画、音乐剧、合奏、舞蹈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通过各种编创形式表现艺术,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莉.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4):125
  [2]王晓琴.浅谈小学音乐的欣赏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12):22-24+29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当中所发挥的战略指导作用十分突出。在初中阶段,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化落实,数学学科的教育目标有了全新的调整。作为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在学科范围内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学习品质的综合性建设。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理念支撑下,积极探寻全新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学生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载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生产水平的极大提高,伴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上层建筑也会跟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中学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所有孩子家长的重视。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将学生引导至一个正确的方向,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之法。而教师错误的提问方式可能会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导致课堂出现冷场的情况。所以,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并以实例论证了如何进行有效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应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不断鼓励初中生展开自主学习。文章主要分析了政治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121-02  【Abstract】Th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目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煅炼学生形成自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能够从自我角度剖析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模式是当前在教育领域中比较受到推崇的一种新方式。相对于传统阅读方式而言,群文阅读更侧重多篇文章之间的组合对照,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本次研究对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围绕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培养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高中是一个人积蓄能量的重要阶段,地理学科是高中一门重要学科,区域的认知是存在大脑内部的一种意识,区域地理整体的知识结构,由地理的区间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区域的地理特征代表一个地区的特点、区域的地理间的差异与其它联系等基本模块组成。是将知识通过大脑的感知,想象思维,整体构造,从思维的角度形成一个模型,进而更好的了解地理形态的一种区域认知的形式。核心素养目前已经是所有学科重点的培育主体,多数学科都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物理过程分析不透,表述不清,综合性不强的现象,教学成绩不能显著提高。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高中物理情景教学概述、高中物理情景教学实施过程、构建实验型的物理情景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景;物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124-02  【Ab
期刊
摘要:中学作文,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是初中语文教师当下重点研究课题。在新课标中指出应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扩展学生思维从而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对此,文章对其有关培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
期刊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和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很大的转变和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将阅读教学和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对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实现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这一新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科教学的目标如今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知识教学,更需要全面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为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为提升初中化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合理地进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更好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奠定基础。而经过教学经验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