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变色龙——印度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试验
  
  1998年5月11日和5月13日。印度在距巴基斯坦边境仅63英里的拉贾斯坦邦博克兰沙漠地区共进行了5次核试验,震惊了世界。
  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试验核武器。早在1974年5月18日,印度就在同一地区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并称之为“和平核装置试验”。如今,不过是把试验从“地下”转入地上。
  印度今年5月这5次核试验的情况比较简单。第一枚是4.5万吨级的氢弹即热核装置,同日在东部地区试射50公里射程的短程导弹。第二枚是1.5万吨级的裂变装置。第三、四、五枚分别是200吨、500吨和300吨级的低当量装置。
  试验采用了聚变和二次裂变两种引爆方式,氢弹用改进的裂变方式引爆。核爆在100米深的地下进行,引起里氏4.7级地震。所用核材料为印度产,主持试验的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和“原子能局”。经过试验,确认了印度在不同用途、不同运载系统、不同当量的核武器的设计能力方面已有了较大进步并掌握了大量数据,加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新的模拟设计的能力。印度的导弹可装备各类型的核弹头,对导弹性能、体积、重量、振动性、启动和安保系统都作了长期试验,按照《核不扩散条约》第9款规定,印度已是有核国家。这一系列试验也使印度完成了从第一代裂变核武器向第二代聚变核武器的过渡。
  印度核原料钚和铀,可在国内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保障的反应堆中生成并在后处理工厂提纯,现有这类材料400公斤。1945年美国投掷于广岛、长崎的两枚核弹只用8公斤高浓缩铀或5公斤军用钚,据此推算,印度现有的核材料可生产70—100枚核武器。
  印度核武器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飞机和导弹。飞机有虎型、幻影-2000、米格-27、米格-29。导弹为地球导弹(也叫大地导弹)和烈火导弹两种。
  
  核政策
  
  印度的核政策是动摇多变的。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首先提出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当时印度认为全面禁止核试验和全球停止生产军用核材料具有普遍性、没有歧视性,因而乐于接受。1963年加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规定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的国家为核武器国家,要求其他国放弃核选择。这时印度态度却开始动摇,站在核门槛,犹豫不决。1974年选择了小试牛刀,此后又摆动24年之久。1995年5月178个国家缔约同意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说明该条约具有很大权威性,1996年底,已有187个国家加入该条约。1993年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决定1994年1月起正式开始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1996年9月24日开放签署。印度认为条约是歧视性的,分裂了世界,形成有核无核两类国家,拒绝条约,坚持全面禁试应与消除核武器挂钩。
  日内瓦会议规则规定,重大决议必须一致同意,且核门槛的印、巴、以等44国批准180天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才能生效,因而该约有被否决的危险。经澳大利亚建议,采取了非常措施,将条约全文原封不动转交联合国大会表决,但印度仍以有损主权为名拒签,巴基斯坦认为印度拒签,巴基斯坦别无选择,也只有拒签。这才导致了今年5月的系列核爆事件。在印度核爆结束后15天,巴基斯坦也连续试爆了6个核装置。从此,开始了南亚地区新一轮的核竞赛。
  印度的核政策特点明显。一是动摇性。最早提出全面禁试的是印度,最后一个坚决拒签禁核条约的也是印度。其核武器计划是搞搞停停,停停搞搞。二是冒险性。70年代苏联最强时,印度在苏美间走“核钢丝”,这次又试爆了核武器,极易引发更大一轮南亚军备竞赛和军事对峙,甚至有可能促发俄美之间的核对抗。在全世界一片和平声中,印度逆流而上,极大地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感情。不知什么原因,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在印度核爆前8天就接到了清晰的间谍卫星录像照片,但未对印度可能的行为作出应有的反应。当印度总理宣布核爆时,美国总统克林顿质问情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才感到事态严重,“这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一次最大的失误”。不管是真是假。如不像参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歇尔比所说的发生了“最大失误”,那么,一旦美国强硬警告阻止印度试验,印度又当如何应对?势必面对极大的风险。三是预谋性。在试验前10天,印国防部长、内务部长一直公开宣传“中国威胁论”,边防军连续与巴基斯坦军队交火,在11日试验后,未等世界舆论清醒过来,又于13日再次一连串试验,5次试验在48小时内完成,足见其在组织上是早已精确预谋,速试速决,等压力来临时,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四是讹诈性。不是说其试验本身技术和活动具有公开性,而是指其核政策公开,明目张胆地用其稚嫩的核武器威胁邻国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5月18日宣称印度将在查漠和克什米尔采取主动行动来“坚决、有力地对付巴基斯坦”,公然恐吓说巴应认识到印已是核国家.因此,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应放弃其反对印度的政策”。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甚至公开扬言:“未来任何国家都不能与拥有核武器的印度相抗衡”。
  印度推行核政策有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国际方面,印度想跻身于核大国之列,在亚洲与中、日竞争,压垮巴基斯坦,称霸南亚次大陆,控制印度洋,进而参与主宰世界,因而不惜穷兵黩武。国内方面,人民党刚上台2个月就把印中两国领导人近10年来互访的成果一扫而光,攻击中国为“最大的潜在威胁”,目的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解内部种族、种姓、宗教、阶级矛盾,缓解人民对现政府的不满。印度近年来许多重要国际会均不参加;吸引外资的力度和成效依其国力而言很差;体育已连续几次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一块奖牌也没有,人们生活未达到小康,许多地方缺水缺电,文化出现衰退趋势。在此严峻形势下,印度政府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一片禁试、和平、发展的大潮声中,企图一爆振国威。其效却未必明显,搞得不好,会弄巧成拙,使印度走向更加黑暗的深渊。
  (责任编辑/孙开颜)
其他文献
小提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中的皇后,除了她那优美的外观、演奏时的高超技艺和迷人、纯净如水的音质外,她确实和最辉煌的女高音歌唱家、舞蹈家有着相似之处。她在演奏《梁祝》时表现的凄婉动人,演奏《吉普赛之歌》中表现的狂野奔放,演奏《托赛里小夜曲》中表现出的心的震撼……她跟叮叮咚咚的钢琴不同,小提琴那四根弦变幻出来的声音可柔可刚,能曲能伸,时而悠长缠绵,时而铿锵有力,既有复调之迷离,又有泛音之空旷,人间有这样表现
期刊
盛宣怀,江苏常州人。他是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号称近代中国“实业之父”。曾任清末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的发迹,是因其在科举上屡遭碰壁之后,出于无奈,决意改弦更张,另辟蹊径的结果。这一切,是以其父盛康的中举为发端的。  清朝道光年间,南京贡院江南乡试考场上,只见功名心切的秀才们个个苦思冥想,伏案挥毫。考场一隅,历史的机缘使素昧平生的两个秀才常州的盛康和合肥的李
期刊
美国军事理论家、战地记者欧文·罗伯特。最近出版了一部《神秘的越南丛林》新书,详尽描述了越南丛林中野人的存在。其中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越战故事:  美军深知越共游击队的厉害,派出特种小分队前去营救7名美军军事学家。殊不知。森林中还有更可怕的“敌人”,武艺高超的特种部队居然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1970年,美国五角大楼军事首脑接到情报,参谋部斯蒂芬上校率领的7人军事考察组被越共截获。斯蒂芬上校对美国
期刊
苏轼不但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精于行体、楷体,独创一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传世作品主要有《黄州寒食诗帖》(亦称《寒食帖》)、《前赤壁赋》、《新岁展庆帖》、《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等,其中尤以《黄州寒食诗帖》最为著名,有“苏书第一”之称。  《黄州寒食诗帖》为牙色纸本墨迹卷,横189厘米,纵34.2厘米,上有苏轼所写《黄州寒食二首
期刊
奇女钩弋    汉武帝一生叱咤风云,但到晚年,却一是迷。信鬼神、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二是广选美女。以充后宫。他把从燕、赵(今河北省一带)各地选来的2000名15至20岁的妙龄女子,收入宫中以作嫔御,这时,宫中美女竟达1.8万人。有这么多美女还不满足,还要借出巡之机,广选美女,以供临幸。  公元前95年,年已61岁汉武帝出巡燕赵之间。一天,汉武帝的一位随从向他禀告说,东光县赵霞庄(今属河北省阜城县,
期刊
在我国最大的工商金融中心——大上海的东部,有一片522平方公里的大地。她,就是举世瞩目的浦东。  1990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回到北京后,郑重地对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不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伟大战略决策。    新世纪耀眼的明星    最近,英国有名的经济学家马丁博士在一次讲演中不得不惊呼:
期刊
不怕走“资”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巨富家庭,他的父亲荣毅仁在建国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荣智健是含着银钥匙长大的,他念中学时就拥有一辆自己的英产跑车,他在天津大学求学期间是出名的阔绰公子。“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的父亲成为了专政对象,而荣智健则被发配到凉山的一个小水电站做苦工。他后来曾回忆道:这段生活使我得益匪浅。  1978年,荣智健凭单程签证投奔香港的亲戚,并邀请他
期刊
走长江,漂三峡,江北橙黄桔绿掩映中有一大殿,背依崇山峻岭,前临浩浩大江,远眺江南五老峰、芙蓉峰,如笔架连峙,似碧莲待放,独有一种山川钟灵、江水毓秀的气派。它就是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认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祠堂。  走近三级压顶,六柱触地的屈原祠,但见郭沫若题写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十数米的牌楼式山门正中额题:“清烈公祠”,两侧榜题“孤忠”、“流芳”,表现屈原忠贞高尚
期刊
19世纪初,在澳大利亚布尔纳格城,有一商人从阿根廷带回一株仙人掌。这种植物既可观赏,又可作为防范野兽的“刺墙”。人们竞相引种,很快繁殖起来。到1925年,迅猛繁衍的仙人掌竟占领了28万多公顷的土地,使农民无法种植其他作物。后来,一位生物学家从南美洲带来了一种叫卡克欧拉斯的毛虫。这种毛虫个头大,繁殖率高,经一年多时间,终于把仙人掌吃了个精光。为感谢毛虫,当地居民专门建立了一座铜雕的毛虫纪念碑。  在
期刊
剑术在武术器械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古代以剑术成名的却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她就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技击家越女。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在励精图治、准备伐吴的时候,范蠡给他引荐了一个精于剑术的奇女子。勾践与她交谈后,觉得果然不凡,马上以“越女”之号赐之,并任命她为军队的“武术总教官”,当时无人能敌越女之剑。据史书记载,越女当时从动静、虚实、攻守、快慢、内外、顺逆、呼吸等方面,将剑术及“手战之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