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的怀念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海安曲塘镇,流传着一种独特的祭祀形式—祭树:祭一株古老的银杏树。
  这棵银杏生长在曲塘镇东郊的都天庙前。都天庙是唐代为纪念平定安史之乱的张巡将军建造的,庙前的银杏相传是一个化缘的和尚“麻儿僧”栽种的。从此,这棵银杏成为平安的象征,成为曲塘民众祈祷和平、安宁的祭物。上世纪40年代,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在苏中抗击日本侵略军,设立了海安县,陈毅曾先后三次到曲塘镇,曲塘祭树就增添了新的内涵。我的生命也在这种特殊的民俗氛围中成长、成熟。
  不过,文化大革命中,都天庙已被毁,但银杏树还在。站在银杏树下,曲塘人就会想起当年的新四军,想起陈毅军长。
  1940年10月6日,陈毅同志指挥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胜利后,即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接受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陈泰运等建议,在曲塘组建了一支联合抗日的武装,全称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司令部”,简称“联抗”,任命黄逸峰为司令。开始,黄逸峰觉得自己一介书生,不会打仗,怕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陈毅鼓励他说:“怕啥子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新四军、李明扬、陈泰运三方面支持你,说明是有建军条件的。至于不会打仗,这不成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可以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嘛。谁也不是从娘肚子里一出来就会打仗的!我们已经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况,李俊民任副司令之外,再派周至堃做你的副司令兼参谋长,他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家。”陈毅的一番话打消了黄逸峰的顾虑,1940年10月10日,联抗司令部在曲塘正式成立。陈毅亲自到曲塘农民押栈广场“联抗”成立大会上讲话,并宣读任命书,司令部就设在曲塘西头罗尔柏公馆。陈毅初次到曲塘即为组建“联抗”而来,是抗战时期在苏北统战工作中投下的一只“活棋子”!
  陈毅第二次到曲塘,是1940年10月31日,参加在曲塘王葆芝草庐举行的苏北和平抗敌会议。黄逸峰作为东道主出席并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新四军代表陈毅、管文蔚、朱克靖,南下的八路军代表吴法宪,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税警团的林叙彝和一部分保安旅的代表,联抗副司令李俊民,地方民主人士、原国民政府江苏省省长韩国钧的代表和朱履先先生,以及部分开明士绅共30多人。会议强烈谴责韩德勤制造摩擦、进攻新四军的罪行,通过了苏北各部队要求联合抗日的通电。
  会上代表们对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出尔反尔,先说亲自赴会,后又说派代表参加,最后又变卦,连代表都不来了,表示强烈义愤。
  陈毅在会上说:“韩德勤不当抗战志士要当摩擦专家,不打鬼子专打新四军,我们奉陪到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定要报。只要他敢来,那就打他个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最后四个字带出浓重川音,引得参会人员发出会心大笑。
  周至堃、宋生发、龚茂荣率领联抗四大队担任会议保卫任务。
  会后,韩国钧、李明扬联名发表了团结抗日的文电。
  陈毅这次曲塘之行,进一步推动了苏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陈毅第三次到曲塘,是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941年1月下旬,在曲塘都天庙广场,他站在高高的银杏树下,以新四军代军长的身份,向联抗部队作形势报告,介绍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经过:国民党顾祝同悍然在皖南茂林地区向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陈毅阐明了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严正立场,号召联抗指战员不忘国耻,英勇杀敌。
  联抗部队是一支由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以外围军形式出现的、执行统战任务的特殊抗日武装,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历经大小几百次战斗,在日伪统治的兴化、东台、泰县交界地区打出一片抗日阵地。1943年1月23日,经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批准,建立了以抗日爱国老人韩国钧字号命名的民主政权—紫石县。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一直至今。1944年10月10日,联抗完成历史使命,所属两个团分别编为苏中军区特务五团和紫石县独立团。黄逸峰调任苏中一分区司令员。陈毅同志抄录了1940年10月写的一首诗,派人送来。诗曰:
  十年征战几人回,
  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曲塘的石板街,罗尔柏公馆,古老的银杏树下,王葆芝草庐,曲塘农民押栈广场,留下了陈老总的串串光辉足迹。陈毅元帅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到过太多太多的地方。不过,能三次到弹丸之地曲塘,实乃曲塘人民之荣幸。
  可惜的是,由于兵燹、文革等诸多原因,罗尔柏公馆,王葆芝草庐,曲塘农民押栈,都天庙等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遭受雷击火烧的古银杏,见证了那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所幸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银杏树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银杏树长出了新枝,冒出了新芽。相信古银杏这一名胜佳迹,将随着陈老总的光辉业绩永远在曲塘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留存下来。
  写至此,不觉心潮澎湃,遂赋诗一首:
  银杏树高傲苍穹,
  枝繁叶茂更向荣。
  曲塘人民重情义,
  犹忆当年陈老总。
  (编辑:毕 铭)
其他文献
“小豆腐”,是徐泉根的绰号。他本是个孤儿,从小到白马涧一家豆腐坊做童养女婿。抗战时期,太湖游击队经常到白马涧一带活动,徐泉根便主动要求参加了游击队。由于徐泉根个子小,皮肤白,又在豆腐坊做过小女婿,大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豆腐”。此人比较灵活机警,起先工作表现尚好,因此组织上把他作为一个骨干使用。新四军北撤时,派他留在太湖苏西地区,担任武工组长,在阳山东面一带活动,由周志敏具体指导。  但是,徐
期刊
马淑和怀着国仇家恨,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新四军A师情报人员,代号是“卒子”  给马小姐安排休息的何妈,是一位农村模样的大嫂。虽是乡下人,一身蓝印花布格子衣服,却很合身。看上去也和平日里常见的乡下人不同,一副干干净净精明能干的样子。  “瞧小姐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从大城市过来的。”大嫂领着马淑和来到住处,边收拾边聊着,“不过,听小姐的口音,像是通城北边30里的刘桥人吧。”  “大姐看人倒挺准的。”马淑
期刊
在开国上将中,洪学智年纪轻,但革命资历却不浅,1929年,16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的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洪学智涉猎的工作领域遍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教育乃至国民经济领域。他战斗的脚步,从大别山到四川到陕北,从冀中到苏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中国鸭绿江到朝鲜三八线。所到之处,无役不功,可谓战绩累累,功勋卓著。  红军时期,洪学智主要担任政治领导职务。从1932年10月起,到抗战前夕,他先
期刊
父亲曾如清,老红军,开国少将,1967年7月7日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之命,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江苏省委常委、省军区第二政委岗位,调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同年10月任兵团党委副书记。同期调到新疆兵团的还有:六十七军副军长孔瑞云,任兵团副司令员,开国少将;十六军副军长杜海林,任兵团副司令员,开国少将;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朱铁谷,任兵团副参谋长。他们被兵团干部群众称为“四位新领导”。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分管
期刊
★ 一进泰州  陈毅一进泰州,李长江接待。当李明扬看过毛、朱的问候信后,对避而不见追悔莫及  在与颜秀五建立关系后,陈毅希望能当面向李明扬和李长江表明,新四军与他们团结合作的愿望。于是,他问管文蔚和惠浴宇:“能否让颜秀五向李明扬提议,邀请我们去泰州?” 管文蔚听了,心里颇费踌躇:陈司令亲自出马,去做二李的工作,当然最好不过了。但是,怎么保证安全呢?那李长江、陈才福都不是稳妥之辈,万一韩德勤从中挑拨
期刊
斗胆直陈“建议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  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原有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战略优势地位,但是在数量上和技术上仍然处于劣势。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凭借其优势兵力,还可进行攻势防御,中原战局呈现拉锯形势。  1948年4月,鉴于战略反攻的形势,毛泽东在河北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
期刊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规模浩大的支前民工倾尽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担架如林,车轮滚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但用火车运输后勤物资则鲜为人知。淮海战役中,中原军区后勤部门首次采用了!  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前,中央军委三令五申,统筹后勤支援,后勤工作准备(粮食、弹药等)及政治工作准备,力求比较完备周到。淮
期刊
世人对于朱生豪的了解,是因为那部中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他是译者;  世人对于朱生豪的不了解,也是因为那部中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了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他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生命。  1944年的4月,已是重病在身的朱生豪,提前为这部即将完工的译著,写下了一篇《自序》: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笔不辍。凡
期刊
作为一名年轻的职业革命者,他风华正茂,激情四射。他是首批“红色麦加”的中国朝圣者,却在残酷的党内斗争中铩羽而归。他背着沉重的枷锁,成为刀尖上的舞者,开启了“孤岛”抗战文化的时代。一次行程的阻断,他选择了那片湛蓝的天空,让“宋亮”的名字在苏北根据地传颂。在抗战热土中的实践与积淀,也成为他一代经济学大家的发轫。有鉴于他对中国经济学的杰出贡献,经济学界形成共识,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经济科学奖,其他人不再享
期刊
1917年,我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杰村乡的一个小山村里。1928年的春天,家乡开始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到处敲锣打鼓,红旗招展。父亲的养子当上了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也被群众推荐当上了贫协代表。我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只有16岁。  血染湘江  我的家乡兴国县。在红军时期,兴国被称作是“模范县”,毛泽东同志曾在兴国做过《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