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用户文化需求多样化,博物馆在传播文化方面倍感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展览急需运用数字化手段来设计布展,对传统模式进行革新。文章从数字化展示的概念界定、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展示建设的原因和数字化展示的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为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数字化展示;交互性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是研究和展示日军侵占淮南大通煤矿时期,从维持战争需要出发,不惜以人换煤,大肆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公共平台。馆内目前有“日军侵占淮南煤矿罪证陈列”和“淮南早期煤矿史料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是公众了解淮南早期煤矿情况、日占时期大通矿区情况以及对矿工压迫政策的社会公共机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应用于博物馆展览,以丰富展陈内容,提升观展体验。而目前,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的展示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走出一条数字化展示的新道路。
1 数字化展示的概念界定
1.1 数字化展示的定义
数字化是指将具体事物信息抽象化处理后,演变为有规律的二进制代码,形成比特,即数字0和1。以比特这一数字化信息基本单位为基础,实现信息加工、存储、处理、展示和传播。数字化展示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将馆内展览进行数字化处理,参观者可以在数字化管理空间根据个人参展需求自主选择观看内容和方式,旨在为参观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的目的。
1.2 数字化展示的特点
数字化展示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展览突破时空界限。如中国淮南漕运博物馆在展示古代漕运盛况时采用环幕电影展示,180度巨幅投影营造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艺术沙盘则用来打造空间感觉效果,展厅音乐烘托听觉效果,创造出似实似虚的体验场景。二是展览互动性增强。如南京博物院在数字展厅设置的“文物仿制”环节,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物的理解以及多个文物之间的联系,借助多媒体互动屏幕创造出自己的专属文物。作品完成后,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下载。三是展览体验感提升。如故宫博物馆的数字多宝阁,18块高清屏幕组成展示墙,展出的数字模型均为博物馆内真实陈列的文物,观众可以点击数字文物,用手触摸放大或缩小文物来欣赏细节,增强观展体验。
2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展示建设的必要性
2.1 以用户为主导的数字化时代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用户个性化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技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体验的服务产品为宗旨,满足用户的求异心理。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时代,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单一的信息传播变为传播—反馈双向循环,更加强调参与感知和权利意识。因此,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在布展时要以参观者的主体需求为考量,努力提升观众的参展感受。
2.2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现实需求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成立于1968年,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园艺路,是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不仅是日占时期文物的馆藏、陈列和研究场所,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于2018年至2020年不断完善场馆主体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占地面积8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展室面积2400平方米。場馆建设完成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3 展览现代化发展趋势
传统展览模式受空间及文物自身属性限制,参观者只能透过展柜观看,缺少了与文物建立感情的机会,难以引起共鸣,从而造成客流量减少;传统博物馆缺少计算机应答系统,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和应急疏散管理存在问题;馆藏文物中的书籍、凭证等易损文物保存压力较大,这些都造成了文物保护和大众参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持续发展。因此,展览的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
3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化展示的方式:以“日军侵占淮南煤矿罪证陈列”为例
3.1 多媒体放映
多媒体放映是指将馆藏的各类文物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利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其具有投入资金少、操作简单、制作周期短的特点。第一,在第一展厅“日军入侵”布置日军侵占淮南时期大通煤矿的沙盘模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制作数字沙盘。第二,可以将尾厅原来的演播厅改造为数字电影播放厅和多媒体互动区。数字放映厅采用环形巨幕,播放日占时期大通煤矿纪实片。多媒体互动区配备计算机、高清数字播放设备,设置“早期淮南煤矿知识知多少”“传统故事大讲堂”“制作专属文物”等模块,直观地传达实物信息,强化参观效果。
3.2 虚拟现实展示
3.2.1 VR展示技术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其依托现代科技在特定范围内创造具有真实视觉、听觉、触觉的虚拟体验环境,具有展示直观、趣味性强的优点。可以在第三展厅“以人换煤”设置虚拟现实体验区,让参观者虚拟体验作品《日占时期矿工的劳动生活》,以矿工下矿经历的道道关卡为题材,在背景音乐下,利用声音、灯光、电子影像和互动装置复原大通煤矿主体建筑和场景设施,参观者带上虚拟现实装置,通过控制手中的遥控器便可以漫游在虚拟时空,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日军殖民统治下矿工的悲惨生活,而且可以看到那时的大通煤矿情况。
3.2.2 AR展示技术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其通过高科技仿真技术使影像、声音等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被参观者感知并互动,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目前有11处国家级文物,但是分布不集中,可以利用AR技术来展示文物原迹。参观者用手机AR功能扫描这些遗址图片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11处文物遗址的三维全景图;也可以通过手机AR功能扫描展出文物周围的触发物,手机端会呈现它的三维立体图及详细的文字介绍。
3.2.3 MR展示技术
MR展示技术是通过穿戴设备扫描周围的环境创造一个3D情景,搭建起音效、场景和环境统一的虚拟世界混合于真实环境的技术,同时可以在混合时空中进行多种互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以开辟一个战争体验区,参观者佩戴混合现实头盔可以看到向自己冲来的敌人,甚至可以感受到对方发射武器,子弹冲自己飞来,逼真的体验将给参观者带来一种神奇的感觉。
3.3 人机互动
人机互动是指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展示场景与声音、光线等结合,让参观者如同身临其境,体验人机互动的展示方式。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在第六展厅“铭记历史”设置“话谈矿工”互动区装置,参观者用手机小程序扫描二维码进行体验。在手机上自主选择要谈话的人物或者点击手机上的谈话主题,随机发问,会出现相应的人物来回答观众的问题,和观众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还能帮助参观者了解日军侵华的相关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建设是博物馆自身建设的关键所在。数字化和博物馆展览的结合将是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博物馆由单一功能变得多元化,社交和社会教育功能也在逐渐强化。所以博物馆展览设计不应墨守成规,要融入数字化展示技术,增强展览的交互性、趣味性以及智能化,满足参观者多样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斌.科技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力路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
[2]白雪.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3]赵阳阳.数字化博物馆展览设计新构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108-109.
[4]王明迪.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许派彬.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与展示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653.
[6]黄忻.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与展示技术浅析[J].科技传播,2017(9):74-75.
[7]巴哈古丽.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有效运用[J].赤子,2018(4):79.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数字化展示;交互性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是研究和展示日军侵占淮南大通煤矿时期,从维持战争需要出发,不惜以人换煤,大肆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公共平台。馆内目前有“日军侵占淮南煤矿罪证陈列”和“淮南早期煤矿史料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是公众了解淮南早期煤矿情况、日占时期大通矿区情况以及对矿工压迫政策的社会公共机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应用于博物馆展览,以丰富展陈内容,提升观展体验。而目前,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的展示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走出一条数字化展示的新道路。
1 数字化展示的概念界定
1.1 数字化展示的定义
数字化是指将具体事物信息抽象化处理后,演变为有规律的二进制代码,形成比特,即数字0和1。以比特这一数字化信息基本单位为基础,实现信息加工、存储、处理、展示和传播。数字化展示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将馆内展览进行数字化处理,参观者可以在数字化管理空间根据个人参展需求自主选择观看内容和方式,旨在为参观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的目的。
1.2 数字化展示的特点
数字化展示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展览突破时空界限。如中国淮南漕运博物馆在展示古代漕运盛况时采用环幕电影展示,180度巨幅投影营造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艺术沙盘则用来打造空间感觉效果,展厅音乐烘托听觉效果,创造出似实似虚的体验场景。二是展览互动性增强。如南京博物院在数字展厅设置的“文物仿制”环节,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物的理解以及多个文物之间的联系,借助多媒体互动屏幕创造出自己的专属文物。作品完成后,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下载。三是展览体验感提升。如故宫博物馆的数字多宝阁,18块高清屏幕组成展示墙,展出的数字模型均为博物馆内真实陈列的文物,观众可以点击数字文物,用手触摸放大或缩小文物来欣赏细节,增强观展体验。
2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展示建设的必要性
2.1 以用户为主导的数字化时代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对用户个性化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技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体验的服务产品为宗旨,满足用户的求异心理。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时代,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单一的信息传播变为传播—反馈双向循环,更加强调参与感知和权利意识。因此,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在布展时要以参观者的主体需求为考量,努力提升观众的参展感受。
2.2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现实需求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成立于1968年,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园艺路,是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不仅是日占时期文物的馆藏、陈列和研究场所,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于2018年至2020年不断完善场馆主体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占地面积8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展室面积2400平方米。場馆建设完成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3 展览现代化发展趋势
传统展览模式受空间及文物自身属性限制,参观者只能透过展柜观看,缺少了与文物建立感情的机会,难以引起共鸣,从而造成客流量减少;传统博物馆缺少计算机应答系统,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和应急疏散管理存在问题;馆藏文物中的书籍、凭证等易损文物保存压力较大,这些都造成了文物保护和大众参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持续发展。因此,展览的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
3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化展示的方式:以“日军侵占淮南煤矿罪证陈列”为例
3.1 多媒体放映
多媒体放映是指将馆藏的各类文物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利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其具有投入资金少、操作简单、制作周期短的特点。第一,在第一展厅“日军入侵”布置日军侵占淮南时期大通煤矿的沙盘模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制作数字沙盘。第二,可以将尾厅原来的演播厅改造为数字电影播放厅和多媒体互动区。数字放映厅采用环形巨幕,播放日占时期大通煤矿纪实片。多媒体互动区配备计算机、高清数字播放设备,设置“早期淮南煤矿知识知多少”“传统故事大讲堂”“制作专属文物”等模块,直观地传达实物信息,强化参观效果。
3.2 虚拟现实展示
3.2.1 VR展示技术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其依托现代科技在特定范围内创造具有真实视觉、听觉、触觉的虚拟体验环境,具有展示直观、趣味性强的优点。可以在第三展厅“以人换煤”设置虚拟现实体验区,让参观者虚拟体验作品《日占时期矿工的劳动生活》,以矿工下矿经历的道道关卡为题材,在背景音乐下,利用声音、灯光、电子影像和互动装置复原大通煤矿主体建筑和场景设施,参观者带上虚拟现实装置,通过控制手中的遥控器便可以漫游在虚拟时空,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日军殖民统治下矿工的悲惨生活,而且可以看到那时的大通煤矿情况。
3.2.2 AR展示技术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其通过高科技仿真技术使影像、声音等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被参观者感知并互动,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目前有11处国家级文物,但是分布不集中,可以利用AR技术来展示文物原迹。参观者用手机AR功能扫描这些遗址图片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11处文物遗址的三维全景图;也可以通过手机AR功能扫描展出文物周围的触发物,手机端会呈现它的三维立体图及详细的文字介绍。
3.2.3 MR展示技术
MR展示技术是通过穿戴设备扫描周围的环境创造一个3D情景,搭建起音效、场景和环境统一的虚拟世界混合于真实环境的技术,同时可以在混合时空中进行多种互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以开辟一个战争体验区,参观者佩戴混合现实头盔可以看到向自己冲来的敌人,甚至可以感受到对方发射武器,子弹冲自己飞来,逼真的体验将给参观者带来一种神奇的感觉。
3.3 人机互动
人机互动是指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展示场景与声音、光线等结合,让参观者如同身临其境,体验人机互动的展示方式。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可在第六展厅“铭记历史”设置“话谈矿工”互动区装置,参观者用手机小程序扫描二维码进行体验。在手机上自主选择要谈话的人物或者点击手机上的谈话主题,随机发问,会出现相应的人物来回答观众的问题,和观众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还能帮助参观者了解日军侵华的相关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建设是博物馆自身建设的关键所在。数字化和博物馆展览的结合将是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博物馆由单一功能变得多元化,社交和社会教育功能也在逐渐强化。所以博物馆展览设计不应墨守成规,要融入数字化展示技术,增强展览的交互性、趣味性以及智能化,满足参观者多样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斌.科技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力路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
[2]白雪.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3]赵阳阳.数字化博物馆展览设计新构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108-109.
[4]王明迪.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许派彬.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与展示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653.
[6]黄忻.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与展示技术浅析[J].科技传播,2017(9):74-75.
[7]巴哈古丽.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有效运用[J].赤子,201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