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的提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我觉得简单概括就是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几个“联系”,一是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联系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联系素质,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最终要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本着这样的认识,在讲授《归园田居》时,我确定教学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充分领悟田园生活的美好,努力做到对作者的选择感同身受,进而深入思考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及对我们的启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注重拓展学生视野的广度,培养学生感情的浓度,引领学生思考的深度。
  一、培养感情的浓度
  设计一:个性的预习作业: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去体会你所理解的田园生活并展示给大家。学生的预习作业做的丰富多彩,有的选择音乐;有的选择绘画;有的选择改写为散文;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现代诗歌;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词。在音乐、美术、文学中展示着学生对于田园生活的理解与体会,更展示着学生的才艺。在看过学生的预习作业后,我挑出了精彩的作业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于诗人的选择。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这既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
  设计二:视觉听觉感染: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进入到田园生活的情境中,我特别注意视觉听觉的感染。在课文学习之前,我选择了十几张精心挑选的田园生活的唯美图片,挑选了体现乡村风情的音乐,配着音乐展现田园生活画面,全力营造感性的田园生活。用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感情世界,带领他们在精神上走进田园生活。既而用古筝伴奏乐作背景为学生朗诵《归园田居》,并让学生在古曲的背景下自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
  设计三:教师动情讲述: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童年真实的田园生活经历,那些逮蜻蜓、捉泥鳅的场面,那些夕阳下坐在牛车上看炊烟的记忆,那些月下围着大人追逐嬉戏的快乐,动情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感受中再次领略田园生活的魅力。
  认识一种情感容易,理解一种情感有难度,对一种情感感同身受很难,但是人类本就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类感情本就是丰富的,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情趣、追求品位的人必须有感性的一面,而语文课就是培养感性的最佳途径。一种浓厚的情趣,浓浓的感情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产生,这种浓浓的感情就会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种情感素质,丰富着他们的生命体验,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二、拓展视野的广度
  设计一:作者同类作品的欣赏:作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用大量的诗文表达着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帮助学生认识陶渊明,认识田园诗歌,仅一首诗远远不够,还应筛选补充。
  设计二:同类作家的了解:田园诗派除陶渊明外还有谁?他们又写了什么呢?在对更多田园诗人的认识中再次体味田园诗歌。
  课文从来就只是一个例子,或者说只是一个点,有点到面,认识一种方法,体会一种情感,完成一次思考,这才是语文课所要达成的。由一首诗出发,了解一组诗,认识一类作家群体,体验一种情感,解读一群人,这才是广度拓展的真正意义。这样的广度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更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进而增加感性体验的浓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引领思考的深度
  设计一:问题引发讨论: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后,进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
  思考一:陶渊明其人其事其诗带给你哪些思考?此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让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他自己的思考及感悟,在这个交流中,无所谓对与错,尊重每一个思考所得,在交流分享中又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学生会想到:当理想受挫时该如何选择?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间的关系?出世的心态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些思考都展现着学生头脑的智慧,表明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
  思考二:从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哪些特质?如果说思考一是开放式的,发散式的,那么思考二是深入式的,一放一收,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认知。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获得宝贵的认识,例如中国知识分子很注重精神追求;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人气质浓等。
  设计二:思考转化文字:说与写是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并不相同,写有时可以让思考更充分。为了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留了一项课后练笔作业: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可以说这项作业是对课堂思考的进一步思考,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诗人已逝,但其精神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传承的一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知识分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固守。
  语文课绝不能停留在课文本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但不是唯一要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每一篇文章中懂得思考,收获领悟,这会对他一生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影响。当然深入的思考是多样性的,包括对作品对作家本身的深度挖掘,包括对作品对作家的拓展挖掘。深度的引领影响着学生智慧的生成,思考的力度,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深度不断累积,就是在帮助学生铸就成功的力量。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培养感情的浓度,拓展视野的广度,引领思考的深度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经过如此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见识,有情趣,有能力,懂感情,爱思考,可以说感性与理性兼具,魅力与能力皆有。一句话,语文课就是用浓度、广度、深度熔铸成高度,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做到理性与感性的提升。
其他文献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学生学习历史也一样。要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成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因,使学生对写历史拥有一定的兴趣,并积极、愉悦地去学习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让学生动起来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做好课前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尽快地把学生引入本节课
期刊
一、研究目的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一年级的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能否扎实,对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针对低年级的特点及教学情况,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问题探索  (一)如何一进教室学生能够安静坐好  让教师感到头疼的是,课堂纪律比较差的班级在上课铃响后,坐不下来,坐下后也是叽叽喳喳,安静不下来,把
期刊
信息技术的课堂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课堂,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彰显。学生往往在学习的开始就被计算机的神秘魅力所深深的吸引,而恰恰是这种魅力,不断地激发学生想要学习和继续探索。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亲自动手实践,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其他类型的课程无法比拟的。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大量计算机术语的引入,仅仅局限于“多媒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这种单一模式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
期刊
一、宁明县学前教育现状  2015年全县共有幼儿园7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70所。县城办的幼儿园共20所,乡(镇)办的幼儿园共29所,村办的幼儿园共25所。学前三年3—5周岁学龄前幼儿共15740人,入幼儿园人数11598人,毛入园率为73.6% ;全县学前教育以民办幼儿园为主。  民办幼儿园中:独立建园的有5所,使用民房改造的有65所。各民办幼儿园在业务上接受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
期刊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段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受生理素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年龄段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学”正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而采用的教学方式。本文试从自身实践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对“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些探讨、总结和反思。  一、差异分析  第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今年我教二年级,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除了做到以读为主,还应做到八个结合:(即读与看相结合,边读边看课文插图,借助图画理解内容;读与思相结合,在阅读中质疑,发现问题;读与说相结合,说说对课文的理解;读与演相结合,
期刊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主体,隔代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形式。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相对来说较差,教育的整合,学生上学的路程明显增长。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做为农村小学班主任,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如何做好工作呢?在这里,我切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具体的措施。  一、用心关爱学生,增强学生幸福感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班级管理中,
期刊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的依据。中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我在这里主要是和大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评价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
期刊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段话高度地概括诗教的意义,阐述了诗词在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诗词大步走进校园,必将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对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优化校本课程,发挥古诗词的育人功能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坚持以中
期刊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这些诗词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踏进经典诗歌的殿堂,忘情于它的唯美,折服于它的光辉,关键还在于课堂中教师的引领。在古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学活古诗。  一、注重人文情感教育,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