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珍妮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珍妮姑娘》是他的一部成功之作,生动刻画了珍妮这个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珍妮如何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在实现梦想的同时,成为男权中心社会的牺牲者。
  关键词:珍妮; 自我意识; 男权中心社会;牺牲者
  
  西奥多·德莱塞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作家,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美国文坛自然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继惠特曼、马克·吐温之后的又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先驱时报》、《内务报》等媒体将德莱塞视为美国的左拉。美国评论家将他与海明威、福克纳并称为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德莱塞一八七一年八月二十七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市郊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德国移民家庭,幼年时曾光脚在铁路道轨两旁捡过煤渣,过着相当艰苦的生活。他热爱他终生勤劳、农家出身、原籍捷克的母亲,他怜悯他永远惶惑不安的父亲和因贫困而被迫为娼的姐姐。德莱塞永远都没有忘记他在童年时代贫苦的生活。这些成为他后来接近贫者和同情弱者的思想基础。
  德莱塞的小说在结构、情节安排等方面,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人物和故事情节非常紧凑曲折,扣人心弦,德莱塞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富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他的观察细致犀利和深邃有力。正如作家戴维·卡斯纳曾经概括过的那样,“他一手拿着放大镜,把他另一只手上欢蹦乱跳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富人、穷人、乞丐、偷儿、医生、律师、商人,以及社会上各界领袖人物都照彻得纤毫毕露。”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继《嘉莉妹妹》之后写的第二部小说,这部小说较少受到关注,但这部小说在写作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嘉莉妹妹》,当时的批评家门肯曾说:“《珍妮姑娘》是一部上乘之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棒的小说。”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以自己的一个姐姐为原型撰写的,这是一部哀婉凄恻的情史,一曲悲天悯人的恸歌。德裔贫民格哈特的大女儿珍妮为人帮佣,与参议员布兰德相爱。不久,布兰德不期病故,留下一遗腹女。之后富家公子莱斯特爱上珍妮并与之同居,但在婚事上一直下不了决心,其后得知珍妮身世后更是未能迈过这道坎,并在家族的压力下与珍妮分手,重归上流社会。两情缱绻而劳燕分飞,善良的珍妮未能为上流社会接纳,虽然晚年富庶,但抑郁终生。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论述珍妮如何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在实现梦想的同时,成为男权中心社会的牺牲者。
  珍妮的自我意识:德莱塞刻画珍妮这个女性形象是与当时的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系的。小说取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的美国内战刚刚结束, 北方工业主义获得了胜利。工商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绝对的优势, 美国国力也随之增强。在一切向钱看、疯狂追求财富的过程中, 过去传统的伦理道德被置于不顾, 代之而起的是思想和道德上的一片混乱。随着贫富不均现象的日益严重, 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也收到了质疑。珍妮出生在德国移民、玻璃匠人威廉·葛哈德的家中,兄弟姊妹多,家里时常为生计发愁。母亲“坦率真诚”, 成天忙于照顾子女和做家务,还外出找活干以减轻家庭的重担; 父亲“诚恳老实”,“在家庭中恪守路德教规,因而他的路德派宗教信仰不断加强”。受父母的影响,珍妮从小就认为“青年男女都该堂堂正正地做人,听父母的话”。珍妮是一个性情温和柔顺,容貌秀丽充满着幻想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单纯,充满了仁慈之心,她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女孩。她有着自己的梦想,她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的优美线条和影子令她心动不已,她觉得这就是一首歌曲。”珍妮的美丽和气质与大自然无比和谐,少女时代的她是未经尘世玷染的天使。珍妮有一个很隐性的本性,就是对生存的渴望和热爱。对珍妮来说,生活“是一片神秘的国土”、“一份风光无限的美丽”,珍妮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几乎无可抗拒地感染着他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向往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像布兰德看到的那样,“在她女性温柔的深处,隐藏着对贫穷的蔑视和那种由于自己赤贫而感到的羞愧”,也就是作为女性的那份自我意识和自尊。女性的自我意识是指女性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对自身及其对象世界(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的意识。珍妮的潜意识里不甘于低微贫贱,不甘心一辈子过父母那样贫困潦倒的生活,德莱塞浓彩重墨地刻划了珍妮一家的悲惨生活:“玉米粉作羹,是聊胜于无的吃法,里面要是加点牛奶,那就差不多要当筵席看待了。油炸马铃薯是他们最近似奢侈的食品,咖啡就属于难得尝到的珍品了。煤是他们拿着桶子和篮子从附近铁路站场的轨道网里捡来的。木柴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从附近的木料场里拾来。” 珍妮内心深处具有反叛精神,珍妮的梦想是要摆脱贫穷,她意识到贫困的自己没有自尊,她不满足于只得到怜悯和同情,她向往富有体面的生活。尤其是接触到布兰德之后,这种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了,珍妮被布兰德及其奢华的生活迷住了,她迷恋他的金头手杖,迷人风采;看到参议员使用的高档物品,羡慕不已,感受着、猜想着“做个有名的人一定是舒服的。”她平生见过的人,白兰德要算最有吸引力。他所有的东西样样都是好的,他所做的事情样样都是文雅的、出色的、周到的。因为他是珍妮见到的最有魅力的人。后来,珍妮在布雷斯布里奇夫人府上帮佣的日子里,向往富贵生活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强化,她不仅学会了穿着打扮和繁文缛节,还渐渐悟出一套做人的道理,并开始对权力和地位有了些朦胧的认识。这时珍妮遇到了富家公子莱斯特,莱斯特“是一个精力旺盛,富于进取精神和心理健康的男人”,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都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方向,是人们认同和景仰的对象。珍妮为了不让自己“重蹈覆辙,再一次滑向罪孽的深渊”,尽管情感上认同对方,起初还是想要拒绝,但由于父亲受伤,为了避免家庭的经济陷入窘境,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珍妮接受了莱斯特同居的要求,成为了莱斯特的情妇。虽然珍妮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富有的生活,但她成为了男权中心社会的牺牲者。
  男权中心社会的牺牲者:在珍妮的人生经历中,父亲是第一个支配并改变了她命运的男性。老葛哈德是一个在家庭中行使绝对支配权的家长,妻子女儿都得听命于他。他没有让女儿进学校受教育,造成了珍妮生活空间的狭窄,生活的局限让珍妮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当老葛哈德得知珍妮与布兰德的恋情之后,他异常痛苦和愤怒,感到珍妮辱没了家门,不顾珍妮已有身孕,坚决把珍妮赶出了家门。 如果葛哈德不过分注重布兰德和珍妮的年龄差异,当初就同意他们的结合,珍妮或许就会有一个好的归宿,就会有幸福的人生生活。由此可见,父权制的家庭是造成珍妮人生悲剧的原因之一。布兰德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曾三次当选众议员,两次当选参议员,他虽是读法律的,在律师界却毫无卓绩可言,他虽廉洁自律,却也难免徇私枉法,他不算是一个好人,但更不能算是一个坏人,他对穷苦人有很大的同情心。他对自己孑然一身有些顾影自怜。天真、纯洁、无私秀丽动人的珍妮把布兰德吸引住了。布兰德意识到“生命和名利场上的变幻无常”,“政治生活上也是徒劳无获”, 珍妮“生就乐观豁达,对一切充满希望”,很容易把她的轻松愉快带进“布兰德的郁郁寡欢里”。她的美貌和青春逼人的活力满足了已经五十多岁但仍有抱负的布兰德的欲望的需要,白兰德叹赏珍妮的嘴和腮帮,尤其是她那圆浑婀娜的体态,只是“因为那其中充满着青春的健康,以及中年人认为最值得向造物主祈求的那种幸福”。他的这种“幸福”其实就是情欲,就是玩弄女性。珍妮最初不过是作为性的存在引起布兰德的情欲。她的“千娇百媚”让他非常感兴趣。他认为“贫穷与美丽的结合的确能够编撰出感人至深的情愫”,由此他决定帮助他们。实际上,这种爱包含着男性对女性实施保护时所生的满足感,这是父权社会的一种话语;其次,可以认识到布兰德的爱是自私的,珍妮的经历和狭窄的生活空间使她对世界、对两性关系的理解仅处于感性阶段,处于情窦初开的阶段,而布兰德经历了政治生涯的变幻,成熟老练,“体面、高贵,但却孑然一身”。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年头可活了”。他是为了“不必带着遗憾”来生活而任凭自己受情欲牵引与珍妮交往。另外,布兰德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慷慨姿态”,“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大程度上是同情关系”。在布兰德给珍妮家人的恩惠中,“无不交织着慈悲精神和由此而生的自我满足感”。珍妮与布兰德的关系中,布兰德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珍妮是被动的,在这种力量失衡的关系中,作为男性的占有欲、表现欲和支配欲布兰德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男权中心社会里,意志几乎完全属于男性所有,男与女处于一种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之中。布兰德对珍妮的占有是冲动不负责任的,布兰德根本没有诚意要跟珍妮结婚,“假使他公开的要她,天下人会怎么说呢”? 如果布兰德真的爱珍妮,他就不会在占有她之后独自去华盛顿,应该带珍妮一同去,这样,布兰德就不会给珍妮带来终生的痛苦,珍妮也不会在后来的生活中忍辱负重,养育着未婚先孕的女儿。经历了和布兰德的悲剧后珍妮成熟了,但她的纯朴善良和坦率仍无多大改变,引起了莱斯特对她的爱意。莱斯特·凯恩,一位汽车制造商的儿子,家里非常富有,三十多岁,面目清秀,魁梧挺拔。珍妮的美貌吸引了莱斯特·凯恩,雷斯脱是个在资产上、地位上都比珍妮优越的男子。人品具有磁石般的魔力,这深深地吸引珍妮,而莱斯特这个富家子弟对珍妮温柔、卓异的女性更觉有兴趣,于是向珍妮求爱。但是,莱斯特·凯恩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是想占有珍妮。与莱斯特同居后,珍妮一心一意依附于他,全心全意操持家务并竭力维持社交礼仪方面的事情。 这体现出女性的客体地位的形成的社会现实,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依附,使女性为了生存必得取悦于男性,并因之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文化价值取向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安于男人指派给她们的地位,不去争取自由。对尽管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而且“莱斯特并没打算与她结婚,使她的地位合法化”,还有媒体对他们的无聊追踪。处于这样一个尴尬境地,珍妮隐藏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她想得更多的是莱斯特。在看了对他俩的无聊报道后,她对莱斯特说道:“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对不住你。” 他欣赏她的美丽、善良,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她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为满足他自己的要求。珍妮这种出生和经历的女子永远不要奢望能嫁给他,更不可能要求他始终如一。如果这样的话,被遗弃的时间更快,社会自然也不会欣赏她。同样,在莱斯特与珍妮的力量极不均衡的关系中,珍妮的位置是极不稳定的。首先,珍妮是能够满足莱斯特“本性中最大需要的一个女人”,“最初他接近她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他自己。”“如果他能满足自己心灵和本能的需要,仍然能够无拘无束,不受羁绊的话,那么决不会给自己套上社会传统的枷锁。”他的目的只是要占有珍妮,要和她同居;其次,莱斯特和哥哥罗伯特一样,想在父亲的企业中能够占有更多的业绩和股份,不可能与珍妮终其一生。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莱斯特对珍妮的爱逐渐发自内心,珍妮对莱斯特的爱也是真实的、无条件的,这种生活的确给莱斯特带来了安闲舒适的感觉,让他常常沉醉在家庭的快乐之中,但莱斯特摆脱不了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他在父亲的企业里担任着秘书和物质司库的职务,年薪15000美元。获取世俗认可的成就致使莱斯特想到了要结束那种游荡的生活,想到了要不要抛弃珍妮。另外,莱斯特处于上流社会的家族也不可能接纳珍妮。他父亲在遗嘱中写下了苛刻的条款。莱斯特既想跟珍妮保持原有的关系又不愿放弃与上流社会的密切联系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他也不可能和整个家庭、整个社会习俗抗衡到底,最后在强大的阻力下舍弃了与珍妮的感情,回到了他所属的社会阶层。“两性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的一种作用。”透过两性关系的深刻内涵,我们看到,“男性特权”实际上是经济特权。波伏娃说过:“不论男人征服和占有了什么,他都渴望能表现出他自己的尊严”。莱斯特为了保持男子汉的尊严就最必需保证财产和社会地位,他终究要回到上流社会。而珍妮的悲剧根本在于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作为女性,她经济上毫无保障,只能永远处在被动地不断适应男性的需求的位置上, 布兰德虽然那么温文尔雅,道貌岸然,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他还是个伪君子。莱斯特从本质上说,自然跟他的整个家族一样,因为这个凯恩家族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爱财如命的罪恶之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爱情。莱斯特和他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具有共同的特性,但另一方面,在德莱塞笔下,莱斯特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显然有别于其他资产阶级人物。简单地说,他追求个性自由,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崇尚所谓的美国民主传统,反对贫富贵贱对立,主张爱情至上,甚至不顾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直至与他断绝关系的威胁,爱上了社会地位悬殊的工人女儿珍妮,企图同当时社会习俗进行较量。小说中对莱斯特同珍妮之间一度相亲相爱的情节描写,德莱塞的确花了很多的笔墨,应该说是相当精彩而且吸引人的。但是,当亿万富翁的父亲遗嘱中取消他的那份遗产继承权,整个上流社会对他实行抵制时,莱斯特立刻处于极端矛盾的内心斗争之中,感到自己寡不敌众,于是产生了犹豫、彷徨、动摇、退却的心理。莱斯特始终不敢——而且事实证明——也根本不可能冲破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这一樊笼,到最后还是被偌大的财产所俘获了。珍妮相对于布兰德首先是存在巨大的年龄差距,相对于莱斯特则更体现出巨大的地位差距,而与他们共同的差距是财富上的差距。 即使珍妮获得了布兰德和莱斯特的真正的爱情,可惜的是,布兰德不幸去世,而莱斯特则因为家族的压力和内心的自私而始终不与珍妮成婚,最后还抛弃了珍妮而与富孀莱蒂结婚。珍妮的爱情悲剧,似乎并不在于缺少爱情,不在于爱情是财富或金钱的奴隶而非真诚的爱情,而是由于社会意识的压力造成的,这是父权社会和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强势对女性的禁锢和迫害,这样的社会意识强调男权社会、夫权社会中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势与女性在这些方面的弱势和依附地位,珍妮在男权中心社会的社会意识的压力下,不可避免成为了牺牲者。
  珍妮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甘愿成为布兰德和莱斯特的情妇,这似乎是一种堕落,然而,珍妮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处在邪恶冷酷的男权社会,不得不运用自己原始的资本来依附男性实现梦想,。“所以人的堕落,尤其是女人的堕落,社会要负很大的责任。” ① 女人现实中的低下地位以及她们的种种弱点,常成为男性轻视她们的理由,事实上,是男性为主宰的父权制文化体制压抑着妇女,使妇女变得地位低下,而不是因为妇女地位低下而应受支配和压迫。著名评论家詹姆斯·胡尼克称《珍妮姑娘》是部伟大的小说,令他想起俄国的最伟大的作品,并称此小说有力地表现了人性。德莱塞是一个天才,他善于用记者的眼光来注意捕捉题材,把社会题材转化为文学题材。辛克莱·刘易斯说:“他扫清了道路,使美国小说从维多利亚时代豪威尔斯那种谨小慎微、温文尔雅的风格转到了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活激情的风格。假使没有他的倡导,我怀疑我们当中如果不是情愿坐牢,有谁敢去表现生活,表现美,表现恐怖。” 德莱塞不愧为美国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小说家。
  
  注释:
  ① 梁实秋.英国文学史(2)[M]. 台湾:协志工业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5,P884.
  
  参考文献:
  [1]范文美译.珍妮姑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
  [2]蒋道超.重读德莱塞的<珍妮姑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41-44.
  [3]龙文佩,庄海骅 德莱塞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9.
  [4]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一、高校后勤主要内容    高校后勤主要负责管理全校师生的食、住、行、水、电、暖等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十几个行业,工作量庞大且繁琐。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但它又不同于常规社会后勤服务。首先,高校后勤服务于学生和教职员工,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且必须要保证教学、科研有序进行;其次,在服务过程中,先服务,后算账,或根本无法算账。如相关部门领导检查、兄弟院校访问考察等突发性或临时性活动
期刊
摘要:本文对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基于局域网的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上的教学模式。并讨论了网络教学具有的特点及网络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网络教学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Internet则成为计算机逐步普及之后最令人激动人心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脚步已经临近,一个崭新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 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
期刊
摘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县区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农村村镇建设务必要规划先行。  关键词:小城镇; 规划建设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
期刊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由此,普通中学的任务,就是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还要注意培养大批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这就要求中学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科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身体
期刊
摘要:“艺考热”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缓解“艺考热”系列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美术高校的共同努力。美术高校坚定正确的培养方向不盲目扩招,注重提高生源质量,是提高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质量的重心工作。  关键词:“艺考热”现象;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 艺术统考    “艺考热”在最近几年越来越突出,而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目前社会上对艺术尤其是美术人才需求量的渐趋饱和,美术高校的盲目扩招仍在不断
期刊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本文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思考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着眼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期刊
摘要:2004年7月1日修订后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与1988年11月30日缅甸政府颁布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在宗旨、体系等方面有若干相同之处,同时又在性质、起点、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充分对比以上两部法律以后,我们可以看出:对外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以完善而又深入的对外贸易法作为基础的,缅甸对外贸易法的不完善、不公平性是导致缅甸对外经济长期发展不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中华人
期刊
摘要:总结了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方面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以协助检索、解答资讯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繁多的网上信息资源和各类数据库的开发及
期刊
我们身边的书籍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各个学科的书籍中囊括了前人总结的诸多知识。通过书籍我们获取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不少趣味和哲理,但本文不是推销书的广告文章,而是想讨论一下读书学习与“知识型人才”的关系。  我们先说一下“知识型人才”的有关话题,大学毕业的生身学子都是“知识型人才”吗?该问题恐怕难以用是与不是来回答。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是书本,可以说校园里离不开书籍,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每年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