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相处的“三招鲜”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本期的话题“做一个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我在心里问自己:我算得上是一个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吗?这个“受欢迎”是如何界定的?如果以期末的同事评议结果来看,我的得分在上百人的学校里排前几名,那应该算是“受欢迎”的人吧,而且我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至今十五载,从职务上来讲,算是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吧。反思自己十五年来的成长,经历过低谷,也收获了一些所谓的风光,历经起伏,所以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到优秀的老师、平庸的老师,甚至不作为的老师之间不同的想法,以他人为镜,进而修正自己。做一个受同事欢迎的班主任,总结起来应该有这样几点:嘴甜、身正、能力强。
  嘴甜
  这里的“嘴甜”并不是满嘴的甜言蜜语,那样的同事不但不会让人喜欢,时间久了甚至会让人受不了,令人生厌。“嘴甜”指真诚地问候,是一种亲和的态度。
  我家楼下的大哥是一位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但是从不见他在我们这些工薪族面前趾高气扬。有时候我们步行,他开车,路上遇到了,他总会停下车子,问我们去哪里,需不需要载我们一段路。有时候在小区内遇到他开车过来,觉得点个头就过去了,他也会摇下车窗跟我们打个招呼再走。简单的几句话,传递的却是温暖,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普通的邻里关系、同事关系,若没有什么更深的交情,平时工作中的“嘴甜”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事有两口子,平时在校园里跟他们见了面,你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往往也是一低头就过去了,甚至连个微笑都不舍得给别人。有一年领导竞聘时,这位老公想竞争年级主任,结果,同事们的投票很不理想。我想,参与竞聘的几位候选人,从能力上来讲并无太大的差距,老师们所投的票多数是给他们的印象分、人情分,而这样的结果,跟他们平时不注重细节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校园里遇到同事,嘴甜一点,招呼一声,说说天气,谈谈热点新闻,和女同事聊聊发型、衣服等。短短的几分钟,联络了感情,也在对方心目中留下个好印象,别因为互相太熟识,或者彼此毫无交情而面无表情地擦肩而过。
  身正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豪猪法则”,讲的是一群豪猪,寒冷的冬天里它们要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但是距离太近他们的毛刺又会扎到对方,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取暖,相互成全。
  几年前,在新组成的办公室里,我跟平时关系还不错的一位同事成了对桌。因为自认为关系不错,所以平时说话时比较随便,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时间一长,便出现了不少的矛盾。因为我们互相是对方班级的任课老师,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谈到班级中的学生问题。有时候当我稍微提及她班级内的学生问题时,她便马上联想到我是在挑刺或者责怪。尽管后来我们都有所自省、有所改进,但是这种小心翼翼的关系毕竟让人难以舒心。第二年,又重新分配了办公室,当我们各处于不同的空间时,奇怪的事情也发生了,我们的关系没有经过特别的修复,竟自然痊愈了。
  后来我反思这一段关系,一是因为彼此的职务特点,同为班主任,同为主科老师,年龄相近,经历相似,不可避免地在工作中相互较劲,取他人之长的同时又有些不甘心的小嫉妒,所以当我们处于一个抬头便能看到对方的小空间里时,便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其实这种情形在办公室里会不可避免地上演,幸运的是,我们双方都选择了合适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假设有一方品行不正,从一些低级无聊的事情上去攻击对方,便很容易演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只要双方是良性的竞争,总有一天,会以相互欣赏、相互成全结尾的。不乱于心,不恼于形,身正方能相互成全。
  在工作中,学会适当地做聋子、做哑巴,不偏听、偏信他人的议论,在言论的漩涡中保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身正方能赢得尊重。
  两位同事因为在群里聊天时,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言语之间产生了冲突。跟我关系较近的刘老师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没有敷衍她,而是开诚布公地跟她讲:“就事论事,我觉得站在另一位老师的立场上,你这样做确实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刘老师听了我的话,了解到第三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主动去修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我,也因为仗义执言的个性,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信赖。
  能力强
  有个段子这样评价现下的班主任:“开得了班会,讲得了优质课,办得了黑板报,写得了好板书,唱得了好歌曲,排得了文艺剧,开得了运动会,整得了好队列,懂得了学生心理,hold得住不良少年。”班主任似乎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教师。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客观地说,凡做班主任者,多数是在学校里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老师,能不能真的成为有“三头六臂”的五好教师因人而异,但班主任必定会有一些其他老师所不具备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各项工作中有条不紊,受到欢迎。
  现在的学校考评中,有一个项目采用捆绑的方式考评,同一个班级的任课老师得分相同。学校开展活动之后的评比结果,有时候任课老师比班主任还关心。他们会主动问我:“咱班怎么样?”假设结果每次都是下游的话,无疑会在任课老师们心里留下个印象,这位班主任不会组织活动,希望明年不要再跟他教同一个班级。或者他们有可能会脱口而出:“怎么又是最后?!”这样的情况多了,可想而知,这样的班主任不会受到同事们的欢迎。
  在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哪位班主任的方法更科学、更艺术,更关注到学生的成长,这位班主任便更容易受到其他任课老师的欢迎。同时,在工作中,要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多阅读,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嘴甜、身正、能力强,在熙熙攘攘的学校小社会中,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忘初衷,才能不人云亦云,不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保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以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必定赢得同事们的尊重和欢迎。
  (山东乳山乳山寨初中 于 波)
其他文献
为了那一次美好的相会  自从与《班主任之友》相识,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在学刊、投稿的过程中,我深感编辑工作的不容易,细心、耐心、精心是我与班刊的编辑接触后最深的感触。一切缘于编辑对我投稿的回复。  待编辑初审评语:“印象中这是修改后的稿子,对最后一则故事有印象……推荐给二审编辑看看,感觉可用,让我们了解一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也未尝不好。”关于小凡的故事,我曾经投过一次,当时自己就感觉内容太单薄(投
期刊
获赠一本《如果我当教师》,内容是叶圣陶先生著作的精选,选编者是苏州一中(叶圣陶先生母校)的一位特级教师杨斌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给我们学习和借鉴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带来很大方便,因为要把《叶圣陶教育文集》全读下来,太费时间了。  读这本《如果我当教师》,首先吸引我的是叶先生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论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叶先生关于“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教育界有
期刊
谜题一:小学生为什么喜欢告状,无休止地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打架?  (A)有一个叫作约翰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房间里,被叫出来吃饭,他走进了餐室。但是,在餐室的门后,有一只椅子,椅面上放着一个盛有十五只杯子的盘子。约翰不知道门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板碰到了盘子,十五只杯子乒琳乓琅地跌落在地,全都摔破了。  (B)以前,有一个小孩,名字叫作亨利。有一天,在他母亲外出的时候,他想要从食橱里拿些果酱。他爬
期刊
几乎每一届学生中,总会出现几个动作特别拖沓的,做作业的时候,他们或者发呆,或者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管闲事……别人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一个小时还完不成。提醒、批评、诱哄都是浮云,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自岿然不动。这一届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开学初两周,每次作业到了尾声,总是那几张老面孔,一副“我就是这么慢,你能拿我怎么办”的小嚣张!  若是曾经,也许我早已勃然大怒、横眉冷斥;可如今我也算是从
期刊
2015年5月4日,“上海一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路“豪杰”对师生关系的热议,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滚滚而来之势。  看到报道后,我在揣摩着:那个打伞的小男孩,陪着老师走了一段路后,或许他的小手已经开始酸了,腿脚也可能不听使唤了,但他应该一点都不会抱怨。  因为他是在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打着伞,就像一个小小的男子汉,正在为自己的妈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  为自己
期刊
“班服”可以有,但仅仅为了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而组织集体购买统一的服装我不很赞同。因为这样的操作太过简单,缺少对其育人价值的挖掘,也与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缺少关联。  参加学校庆“六一”合唱比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大事,也是班级生活的节点事件,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  1.唱什么歌?  如果可以自选,唱什么歌?肯定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需要启动班级议事程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一
期刊
我班雷人雷语录  一  我对学生说:“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老子……”一生突然问道:“那傻子呢?”我瞬间无语!  二  生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意思?”一生立刻答道:“小孩子不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会很伤心。”我瞪大双眼,做惊恐状。立刻有学生纠正道:“老大不是指爸爸妈妈,是爷爷奶奶。”我眼睛又瞪大了一圈。立马又有学生纠正:“不对,老大是指哥哥姐姐。”我的眼
期刊
前几天下午上品德课《夏天的小虫》,说了许多小虫子的生活习性。当说到虫子分害虫、益虫时,正打算问一问孩子是愿意做害虫还是益虫,还没等问,就有小朋友插嘴了,“老师,什么是害虫?”我一看是小T,心里乐了,你不就是我们班的“小害虫”吗?小T是个挺聪明的小女孩,就是老爱插嘴讲话,前两天才被我调到前面来,好生看管。我给了她一个“怒目”的眼神,接着她的话说:“会伤害我们人类的就是害虫,比如蚊子会咬你,比如蝗虫要
期刊
认识一位优秀班主任——李老师,并有幸与他成为同事。  学生一时冲动,出言不逊,顶撞了李老师,让他很没面子,李老师却“大人不计小人过”,从未把该生打入另册。有学生,给班集体抹了黑;还有学生在清洁、纪律方面行为习惯差……李老师始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是受教育的未成年人,能改正缺点和错误,能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每届学生到了毕业时,都对李老师留恋不已,甚至参加工作以后,还和他频频联系。这些都源于李老
期刊
放学前,天下起了小雨,子钦的妈妈担心儿子没有带伞,便在班级家长群里请我通知一下子钦,放学后她会开车来学校门口接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大都担心孩子没带伞,所以纷纷向我喊话。而那时,我正忙于当日小结,没有搭话。见我没回话,家长们便自行在群里相互结对,子钦妈妈一人便答应了六位同学的家长,晚上把他们的孩子一起载回家,然而她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车子已经满员。其他家长也纷纷组队,相邻小区的孩子都被家长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