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
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二、现状
(一)中国现在的孩子一是没有好书可读,二是没有时间读书
对此,笔者在校内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大致有四类:很少看书的占41%,看文学名著的占7%,看言情小说的占28%,看生活类杂志的占24%。
(二)学生语文素养低,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缺乏写作的兴趣。
(三)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指导流于形式
目前的语文教材都有名著导读内容,各类考试也都加大了名著考查的分值。但是,这也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人物、情节等考试内容,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阅读缩写版的课文或者是从电视剧中了解,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名著,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有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但学生无非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看似读书不少,但真正从书籍中得益的却微乎其微。
三、措施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效果,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还可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所以,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我采取的是如下的方式。
(一)开展读书活动,推进课外阅读
1.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七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和示范活动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八九年级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活动了。
2.开展有效的读书竞赛和读书征文评比活动。我校办有校刊《青春潮》和“新绿”文学社,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3.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推荐好书给其他同学阅读。因为是同学间的互相推荐,他们对文学作品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会不断地创造条件去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二)营造阅读氛围,促进课外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学校,94%的学生都来自周边村屯。农村孩子的个性和家长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此,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校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走出课堂,走进阅读,开阔视野。
(三)确定阅读时间,保证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我规定每周五的第六节课为阅读课,每月末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学生每个假期要读一本书,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并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我特别向学生推荐了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其幽默风趣的点评,在学生大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原文的兴趣。我还鼓励学生拿起笔,自己对作品进行批注,这样,阅读的深度就有了,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交换阅读资源,人人参与阅读
农村的孩子很少买书,有的不外乎是一两本作文选,学生家里订阅报纸杂志的没有一个,家庭阅读资源很少,学生回到家只有看电视,父母忙于生计,也没有能力指导他们阅读。我征求学生意见后,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拿出一点儿压岁钱来购买一本书,书籍类别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最好不要重复。这样,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就有五十本书,每个学生每年读五十本书,这是怎样的一种资源和优势啊!而且“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学生对阅读也就更主动、更自觉了。
学校是快乐的,读书是快活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产生兴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经历“要我读”到“我要读”再到“我会读”的心理转变过程。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二、现状
(一)中国现在的孩子一是没有好书可读,二是没有时间读书
对此,笔者在校内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大致有四类:很少看书的占41%,看文学名著的占7%,看言情小说的占28%,看生活类杂志的占24%。
(二)学生语文素养低,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缺乏写作的兴趣。
(三)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指导流于形式
目前的语文教材都有名著导读内容,各类考试也都加大了名著考查的分值。但是,这也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人物、情节等考试内容,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阅读缩写版的课文或者是从电视剧中了解,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名著,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有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但学生无非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看似读书不少,但真正从书籍中得益的却微乎其微。
三、措施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效果,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还可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所以,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我采取的是如下的方式。
(一)开展读书活动,推进课外阅读
1.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七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和示范活动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八九年级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活动了。
2.开展有效的读书竞赛和读书征文评比活动。我校办有校刊《青春潮》和“新绿”文学社,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3.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推荐好书给其他同学阅读。因为是同学间的互相推荐,他们对文学作品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会不断地创造条件去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二)营造阅读氛围,促进课外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学校,94%的学生都来自周边村屯。农村孩子的个性和家长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此,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校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走出课堂,走进阅读,开阔视野。
(三)确定阅读时间,保证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我规定每周五的第六节课为阅读课,每月末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学生每个假期要读一本书,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并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我特别向学生推荐了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其幽默风趣的点评,在学生大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原文的兴趣。我还鼓励学生拿起笔,自己对作品进行批注,这样,阅读的深度就有了,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交换阅读资源,人人参与阅读
农村的孩子很少买书,有的不外乎是一两本作文选,学生家里订阅报纸杂志的没有一个,家庭阅读资源很少,学生回到家只有看电视,父母忙于生计,也没有能力指导他们阅读。我征求学生意见后,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拿出一点儿压岁钱来购买一本书,书籍类别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最好不要重复。这样,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就有五十本书,每个学生每年读五十本书,这是怎样的一种资源和优势啊!而且“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学生对阅读也就更主动、更自觉了。
学校是快乐的,读书是快活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产生兴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经历“要我读”到“我要读”再到“我会读”的心理转变过程。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