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先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后,再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探究出正确的答案,使认识得以升华。
而“分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的教学过程,分组合作,化整为零,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统一管理下,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唤醒、教师被唤起、课堂被激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探究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 注重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过程,不可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多数将这个环节放在课前预习中,如:课前布置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主旨等等。深入检查时,发现学生往往为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这项预习作业一般是敷衍了事,效果不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自主学习环节,教师会因怕耽误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未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为此,我们在探究中,着重编写设计了每篇课文的“导学案”,布置学生按“导学案”有计划地完成,为节省时间,避免影响学生完成其他的晚课作业,可以根据问题,答案在课文或各类参考书上圈圈画画,做旁注,高效快速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二、 重视合作交流
在小组合作交流是重要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合作交流中图个新鲜、热闹,负责的同学起不到引领作用,聚在一起毫无章法说一通就完成,达不到任何效果,还浪费时间。还有些小组长只让组员轮着把“导学案”中的答案读一遍就了事。气氛看似热闹非凡,实质效果一般。在集体交流时,老师为好掌控课堂,也点名由小组汇报交流结果,然后在课件中出示标准答案让学生读读。这样的合作交流着实让人怀疑它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研究方式,是使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目标定位,需要在评价中予以体现,真正做到"六个重视",即: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②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③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④重视方法和技能;⑤重视交流与合作;⑥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归根结蒂是重视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冯恩洪校长提出了“三分教育”,即“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教学实践管理模式,并在全国各省市基地学校进行了实践与探究。“三分教育”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释放学生潜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三、 具体要把握分组原则
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载体和单位,“如何分组”影响深远,我认为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小组成员在性格、能力、学业水平、家庭背景等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减少差异性,使各方面情况相当,尽可能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使每个小组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不可能力差异过大,这样为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奠定相对稳定的基础。
小组人数因需而定,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因需而定”中的“需”指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可以二人组完成的不用四人组,需要六人组的坚持六人组。如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两人组快捷高效,而无必要采用多人组;而对于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个任务时,两人组过于单薄,很难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更宜采用四人组或六人组。实验证明三人至六人组,合作效率最高。“稳定性”指“组内异质”要坚持,小组成员相对稳定;“灵活性”指小组组织形式、汇报形式可相对灵活,能有效避免学习疲劳,兼顾二者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提升。
“分组合作”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两个”维度、“四个”要素和“一个”课堂价值取向。“两个”维度: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素养(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教师导学能力素养。“四个”要素: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前置预习是基础;合作是课堂的核心;展示是生成的关键。“一个”课堂价值取向:在课堂评价中,一是要考察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状态和整体的合作学习效果;二是要评判教师的导学能力及效果;三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导学效果;四是要检测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角色。“分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重点考察的是教师的导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模式的变革。
小组合作与分组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既克服了各自的不足,又能发挥各自优势!
而“分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的教学过程,分组合作,化整为零,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统一管理下,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唤醒、教师被唤起、课堂被激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探究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 注重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过程,不可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多数将这个环节放在课前预习中,如:课前布置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主旨等等。深入检查时,发现学生往往为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这项预习作业一般是敷衍了事,效果不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自主学习环节,教师会因怕耽误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未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为此,我们在探究中,着重编写设计了每篇课文的“导学案”,布置学生按“导学案”有计划地完成,为节省时间,避免影响学生完成其他的晚课作业,可以根据问题,答案在课文或各类参考书上圈圈画画,做旁注,高效快速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二、 重视合作交流
在小组合作交流是重要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合作交流中图个新鲜、热闹,负责的同学起不到引领作用,聚在一起毫无章法说一通就完成,达不到任何效果,还浪费时间。还有些小组长只让组员轮着把“导学案”中的答案读一遍就了事。气氛看似热闹非凡,实质效果一般。在集体交流时,老师为好掌控课堂,也点名由小组汇报交流结果,然后在课件中出示标准答案让学生读读。这样的合作交流着实让人怀疑它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研究方式,是使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目标定位,需要在评价中予以体现,真正做到"六个重视",即: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②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③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④重视方法和技能;⑤重视交流与合作;⑥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归根结蒂是重视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冯恩洪校长提出了“三分教育”,即“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教学实践管理模式,并在全国各省市基地学校进行了实践与探究。“三分教育”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释放学生潜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三、 具体要把握分组原则
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载体和单位,“如何分组”影响深远,我认为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小组成员在性格、能力、学业水平、家庭背景等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减少差异性,使各方面情况相当,尽可能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使每个小组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不可能力差异过大,这样为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奠定相对稳定的基础。
小组人数因需而定,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因需而定”中的“需”指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可以二人组完成的不用四人组,需要六人组的坚持六人组。如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两人组快捷高效,而无必要采用多人组;而对于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个任务时,两人组过于单薄,很难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更宜采用四人组或六人组。实验证明三人至六人组,合作效率最高。“稳定性”指“组内异质”要坚持,小组成员相对稳定;“灵活性”指小组组织形式、汇报形式可相对灵活,能有效避免学习疲劳,兼顾二者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提升。
“分组合作”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两个”维度、“四个”要素和“一个”课堂价值取向。“两个”维度: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素养(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教师导学能力素养。“四个”要素: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前置预习是基础;合作是课堂的核心;展示是生成的关键。“一个”课堂价值取向:在课堂评价中,一是要考察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状态和整体的合作学习效果;二是要评判教师的导学能力及效果;三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导学效果;四是要检测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角色。“分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重点考察的是教师的导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模式的变革。
小组合作与分组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既克服了各自的不足,又能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