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文化力与教师领导力合力生成与否直接关系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成败。作为一所创造过辉煌业绩、形成过鲜明特色、积淀了丰厚底蕴的区域知名重点高中,江苏省震泽中学如何在新校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延展办学特色、铸造教育品牌,进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学校文化建设者通过以自能文化生態场建设为基点,促进学校文化力全面辐射,以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师领导力优质发展,通过以生态场、共同体映射关系为旨归,促使学校文化力、领导力合力生成三方面的努力尝试,更有效地释放学校文化创新精神,更圆满地实现学校综合目标,带来丰厚社会效益。
关键词: 自能发展文化力领导力生态场共同体
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历经九十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2007年9月,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学校完成了易地新建,整体迁址于松陵镇办学。新校的启用,使我校办学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老校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在了震泽。大量招聘骨干教师,使学校的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师资力量得到增强,但是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如何融入震中团队、新来教师如何继承发扬老震中的优良传统、老震中教师如何与新来教师开展教学合作等一系列关于教师文化重建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我校历史传承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校本管理、特色建设等领域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我校走优质特色之路的重要问题。
一、以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为基点,促进学校文化力全面辐射。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之魂。学校文化是有力量的,而“力”却有能量大小之别。所谓学校文化力就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在文化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之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实态必然会对校内外公众产生程度不同的作用力。
新校启用至今,我校文化建设者着力于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以期通过生态场的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力的全面辐射,不仅对校内成员产生一定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作用,并且对社会公众产生一定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作用。
近几年来,我校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创生了以“诚朴”为核心校训文化、以“探究”为主题的“晓庵天文”文化、“朴实求是”的教师文化、具有“吴头越尾”地域风貌的环境文化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校文化,分别从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这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力。
学校文化力的第一要素便是精神力,即指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我校文化建设者将精神力建设作为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的第一步,号召行政领导与教科成员对学校理念文化重新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追根溯源,引经据典,推出以“容”字为学校气质,以“养诗书大气,育济世英才”为核心理念,包括一训三风、学校精神、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管理理念、质量理念、人才理念、服务理念在内的理念文化,把握核心理念这一学校文化之“魂”,并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为自能文化生态场定“音”,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使我校文化力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其次是自能文化生态场的执行力建设,即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能力建设。我校文化建设者不仅在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教工手册编制、校本仪式,还在学校制度建设、教科研策略、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等多方面把好关,做到制度健全、执行到位,突出自能发展,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核心精神理念。
最后是自能文化生态场形象力建设,即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感性认识程度的建设。我校文化建设者大力推进校园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视听形象等方面建设。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布局、绿化景观、建筑物风格、设施设备等,譬如:尊经阁、思贤桥、听雨轩、专家楼及正在建设中的天文主题公园等都是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再现。人文环境方面,我校的宣传橱窗、网站、标语、建筑物命名等都彰显了团队自能发展的精神。视听形象方面,包括学校的标志、英伦风格学生校服、学校标志音乐、校内电子媒体音乐、育英电视台每月新闻及岁末拍摄的震中大片(大笑震中、幸福震中)等都体现了我校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校文化建设者努力使它们充分传达学校教育的理念、成就和团队的精神风貌,同时使社会公众对我校建立起良好的感性印象。
总体而言,我校在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力全面辐射的过程中,做到了“一体两翼”,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三者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系统。
二、以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师领导力优质发展。
如果说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是为学校文化创生定“音”,那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便是为其定“形”。针对新校启用后的新老教师教学合作、校本管理、特色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者启用了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以期通过行政力量带动非行政力量的领导力模型架构,推动全体教师领导力的优质发展。
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的领导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领导力。传统领导力一般体现在权利上,即教师作为学校行政人员任命的正式角色如部门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尤其是作为管理者等行使管理权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共同体实际上改变传统视域下的教师领导力,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动和执行学校各个项目,使学校文化力整体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教师自主能动的行为。
在校领导的牵头带领下,在整合全校资源的基础上,六个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应运而生,即“绿色型”、“书香型”、“晓庵天文研究”、“专业型”、“科研型”、“网络型”教师发展共同体,由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教科组核心成员汇成一股合力,分别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品位提升、天文基地建设、专业能力提升、课题研究推进、继续教育交流六方面的工作。第一,“绿色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主要由我校全体行政、班主任组成,在学习心理专家钟志农老师、心理督导师陶新华博士、市心理协会陈维麟会长开展的心理讲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课程活动。第二,我校坚持走“教师发展学校”的道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了“书香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在完善图书馆藏书(八万余册)的同时,鼓励教师借阅图书,撰写、发表读书心得,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第三,“晓庵天文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由全体地理教师和行政,课程基地建设相关人员组成,围绕课程基地建设开展相关推进会,结合科技节、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日偏食及“金星凌日”观测活动,全面体现学校天文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第四,“专业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辐射面广,主要分为德育技能与学科技能专业提升,充分发挥榜样教师的引领作用,成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新载体。其中,在德育技能专业提升方面,主要以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与工作论坛为抓手,《德育月报》为宣传阵地,通过“道德讲堂”及“一帮一”爱生行动,不断整合德育力量,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在学科技能专业提升方面,主要在政治、音乐、历史名师共同体“名师高徒”教学展示活动的引领之下,开展教学讲座、教研活动、备课组交流、青年教师解题大赛、评优课大赛。第五,“科研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由教科中心组、协作组、研究性学习中心组、协作组构成,坚持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邀请教授开展“课题管理”及“课程基地建设”学术报告会,与高级中学联合举行“课堂转型”主题教科沙龙,教科中心组赴浙江考察学习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教科课题研讨会、报刊征订,如《放飞翅膀》、《育英》、《教科简报》编写等常规工作,走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第六,“网络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有序推动教师技能成长,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内部教师共同体、学科交互式教师共同体,帮助教师参加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震泽中学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了教师团队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聚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形成一股共谋发展之策、聚力提升质量、开创和谐局面的强大合力,全面带动震泽中学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与教师领导力优质发展。
三、以生态场、共同体映射关系为旨归,促使文化力、领导力合力生成。
学校文化力与领导力的打造,必须建立在“音”、“形”相融的基础上,必须对校园文化生态场、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执行。在“时空意识”的指引下,即在审视学校的历史底蕴、现实形态和未来规划,审视教育团队关系、学校个性和内外部生态场的前提下,加强文化战略纲领整合,促成生态场、共同体相互映射、相互作用。
1.通过制定共同体相关章程,包括宗旨、目标、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义务与权利、活动形势与内容,用模式概念促成其文化力與领导力合力生成。
2.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家报告、名师指导、专题研讨、听课观摩、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共同体互动互学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开阔学校管理者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强学校文化生态场的辐射效果,实现办学的互惠、共赢。
3.通过六大共同体常规项目建设上推出特色明星项目,挖掘共同体深层含义。“绿色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共同体教师利用寒暑假编写震泽中学高一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在学校的协调组织下开设校本课程。“书香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书香节系列活动,即在读书节期间,发动教师推荐五本好书并作精彩点评;教师节期间,学校工会向全体教师赠书,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养,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出人文和谐的学习型、学术型校园。“晓庵天文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在共同体及各科工作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自主研发的“晓庵天文”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共九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正式出版发行。“专业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中德育技能专业提升的明星项目为全员德育导师制,邀请苏州市教育局监察室陈琳主任对全体老师进行德育导师培训;学科技能专业提升的明星项目为“自能·探究”课堂文化研讨活动,我校骨干教师与省内外26所重点高中知名教师分学科“同题异构”,共献上37节高水准的公开课。“科研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项目”,92位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在一学期内须完成“三个一”(一个微型课题一堂课题研究课一篇研究论文)的科研任务。“网络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校内讨论区或博客构建,如教师自能共同体研究、震中教育科研等近20个QQ群及相关博客。
学校文化力、领导力合力生成与否直接关系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成败。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思维定势,更多地用文化力及领导力作为战略武器,在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领导实质的前提下,从学校优质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重新对整体办学思想进行战略化、个性化、非线性的定位,并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我校文化建设者以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契机,大力提高校园文化生态场效能,促成文化生态场与自能发展共同体之间相互映射,形成合力,更有效地释放学校文化创新精神,更圆满地实现学校综合目标,带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然,编著.学校文化管理新思维[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孙鹤娟,著.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
[5]周楠丁,郭祖生,曹承明,杨传向.教师自能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09)子课题七“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111302503)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自能发展文化力领导力生态场共同体
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历经九十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2007年9月,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学校完成了易地新建,整体迁址于松陵镇办学。新校的启用,使我校办学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老校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在了震泽。大量招聘骨干教师,使学校的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师资力量得到增强,但是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如何融入震中团队、新来教师如何继承发扬老震中的优良传统、老震中教师如何与新来教师开展教学合作等一系列关于教师文化重建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我校历史传承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校本管理、特色建设等领域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我校走优质特色之路的重要问题。
一、以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为基点,促进学校文化力全面辐射。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之魂。学校文化是有力量的,而“力”却有能量大小之别。所谓学校文化力就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在文化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之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实态必然会对校内外公众产生程度不同的作用力。
新校启用至今,我校文化建设者着力于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以期通过生态场的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力的全面辐射,不仅对校内成员产生一定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作用,并且对社会公众产生一定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作用。
近几年来,我校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创生了以“诚朴”为核心校训文化、以“探究”为主题的“晓庵天文”文化、“朴实求是”的教师文化、具有“吴头越尾”地域风貌的环境文化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校文化,分别从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这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力。
学校文化力的第一要素便是精神力,即指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我校文化建设者将精神力建设作为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的第一步,号召行政领导与教科成员对学校理念文化重新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追根溯源,引经据典,推出以“容”字为学校气质,以“养诗书大气,育济世英才”为核心理念,包括一训三风、学校精神、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管理理念、质量理念、人才理念、服务理念在内的理念文化,把握核心理念这一学校文化之“魂”,并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为自能文化生态场定“音”,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使我校文化力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其次是自能文化生态场的执行力建设,即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能力建设。我校文化建设者不仅在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教工手册编制、校本仪式,还在学校制度建设、教科研策略、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等多方面把好关,做到制度健全、执行到位,突出自能发展,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核心精神理念。
最后是自能文化生态场形象力建设,即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感性认识程度的建设。我校文化建设者大力推进校园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视听形象等方面建设。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布局、绿化景观、建筑物风格、设施设备等,譬如:尊经阁、思贤桥、听雨轩、专家楼及正在建设中的天文主题公园等都是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再现。人文环境方面,我校的宣传橱窗、网站、标语、建筑物命名等都彰显了团队自能发展的精神。视听形象方面,包括学校的标志、英伦风格学生校服、学校标志音乐、校内电子媒体音乐、育英电视台每月新闻及岁末拍摄的震中大片(大笑震中、幸福震中)等都体现了我校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校文化建设者努力使它们充分传达学校教育的理念、成就和团队的精神风貌,同时使社会公众对我校建立起良好的感性印象。
总体而言,我校在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力全面辐射的过程中,做到了“一体两翼”,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三者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系统。
二、以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师领导力优质发展。
如果说自能文化生态场建设是为学校文化创生定“音”,那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便是为其定“形”。针对新校启用后的新老教师教学合作、校本管理、特色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者启用了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以期通过行政力量带动非行政力量的领导力模型架构,推动全体教师领导力的优质发展。
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的领导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领导力。传统领导力一般体现在权利上,即教师作为学校行政人员任命的正式角色如部门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尤其是作为管理者等行使管理权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共同体实际上改变传统视域下的教师领导力,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动和执行学校各个项目,使学校文化力整体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教师自主能动的行为。
在校领导的牵头带领下,在整合全校资源的基础上,六个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应运而生,即“绿色型”、“书香型”、“晓庵天文研究”、“专业型”、“科研型”、“网络型”教师发展共同体,由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教科组核心成员汇成一股合力,分别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品位提升、天文基地建设、专业能力提升、课题研究推进、继续教育交流六方面的工作。第一,“绿色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主要由我校全体行政、班主任组成,在学习心理专家钟志农老师、心理督导师陶新华博士、市心理协会陈维麟会长开展的心理讲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课程活动。第二,我校坚持走“教师发展学校”的道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了“书香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在完善图书馆藏书(八万余册)的同时,鼓励教师借阅图书,撰写、发表读书心得,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第三,“晓庵天文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由全体地理教师和行政,课程基地建设相关人员组成,围绕课程基地建设开展相关推进会,结合科技节、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日偏食及“金星凌日”观测活动,全面体现学校天文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第四,“专业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辐射面广,主要分为德育技能与学科技能专业提升,充分发挥榜样教师的引领作用,成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新载体。其中,在德育技能专业提升方面,主要以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与工作论坛为抓手,《德育月报》为宣传阵地,通过“道德讲堂”及“一帮一”爱生行动,不断整合德育力量,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在学科技能专业提升方面,主要在政治、音乐、历史名师共同体“名师高徒”教学展示活动的引领之下,开展教学讲座、教研活动、备课组交流、青年教师解题大赛、评优课大赛。第五,“科研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由教科中心组、协作组、研究性学习中心组、协作组构成,坚持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邀请教授开展“课题管理”及“课程基地建设”学术报告会,与高级中学联合举行“课堂转型”主题教科沙龙,教科中心组赴浙江考察学习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教科课题研讨会、报刊征订,如《放飞翅膀》、《育英》、《教科简报》编写等常规工作,走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第六,“网络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有序推动教师技能成长,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内部教师共同体、学科交互式教师共同体,帮助教师参加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震泽中学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了教师团队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聚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形成一股共谋发展之策、聚力提升质量、开创和谐局面的强大合力,全面带动震泽中学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与教师领导力优质发展。
三、以生态场、共同体映射关系为旨归,促使文化力、领导力合力生成。
学校文化力与领导力的打造,必须建立在“音”、“形”相融的基础上,必须对校园文化生态场、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执行。在“时空意识”的指引下,即在审视学校的历史底蕴、现实形态和未来规划,审视教育团队关系、学校个性和内外部生态场的前提下,加强文化战略纲领整合,促成生态场、共同体相互映射、相互作用。
1.通过制定共同体相关章程,包括宗旨、目标、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义务与权利、活动形势与内容,用模式概念促成其文化力與领导力合力生成。
2.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家报告、名师指导、专题研讨、听课观摩、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共同体互动互学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开阔学校管理者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强学校文化生态场的辐射效果,实现办学的互惠、共赢。
3.通过六大共同体常规项目建设上推出特色明星项目,挖掘共同体深层含义。“绿色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共同体教师利用寒暑假编写震泽中学高一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在学校的协调组织下开设校本课程。“书香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书香节系列活动,即在读书节期间,发动教师推荐五本好书并作精彩点评;教师节期间,学校工会向全体教师赠书,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养,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出人文和谐的学习型、学术型校园。“晓庵天文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在共同体及各科工作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自主研发的“晓庵天文”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共九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正式出版发行。“专业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中德育技能专业提升的明星项目为全员德育导师制,邀请苏州市教育局监察室陈琳主任对全体老师进行德育导师培训;学科技能专业提升的明星项目为“自能·探究”课堂文化研讨活动,我校骨干教师与省内外26所重点高中知名教师分学科“同题异构”,共献上37节高水准的公开课。“科研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项目”,92位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在一学期内须完成“三个一”(一个微型课题一堂课题研究课一篇研究论文)的科研任务。“网络型”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明星项目为校内讨论区或博客构建,如教师自能共同体研究、震中教育科研等近20个QQ群及相关博客。
学校文化力、领导力合力生成与否直接关系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成败。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思维定势,更多地用文化力及领导力作为战略武器,在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领导实质的前提下,从学校优质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重新对整体办学思想进行战略化、个性化、非线性的定位,并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我校文化建设者以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契机,大力提高校园文化生态场效能,促成文化生态场与自能发展共同体之间相互映射,形成合力,更有效地释放学校文化创新精神,更圆满地实现学校综合目标,带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然,编著.学校文化管理新思维[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孙鹤娟,著.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
[5]周楠丁,郭祖生,曹承明,杨传向.教师自能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09)子课题七“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1113025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