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训练学生口算的过程中,要注重算理的指导,并重视口算的实践性。
关键词:兴趣 算理 实践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一项必須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尤其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训练形式多样化,培养口算兴趣
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通常训练学生的口算方式有:玩卡片、24点、口算接龙、开火车、小组竞赛等。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我就根据他们的喜好,让他们在玩中算,算中玩。例如,在口算8+9=17这道算式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龙得数是17的算式,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接龙的算式最多就获胜,整个小组的组员都会获得奖励。每一次孩子们课堂上接龙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输了的组员总是心有不甘,他们课后总会聚在一起查找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的接龙比赛做好准备。另外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玩卡片去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比如在卡片的正面先写上得数,然后背面写上计算这个得数的所有算式。每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通过同桌互考的方式,让学生看着得数又快速又准确地把背面的算式复述出来。这样的互考方式既简单又有效,极大的激起了孩子的好胜心理,既激发了他们口算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算思维。
二、让口算成为习惯,重视算法的指导
学生的口算的速度加快了,学习数学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把口算成为学生每日训练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有效地适应以后的数学学习。因为笔算也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所以每次在数学课堂上,我都会给学生玩5分钟24点的游戏。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三个同学一个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一个练习本、一支笔。当第一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扑克牌的时候,另外一个同学就要说出计算这个的数字的算式,第三个同学就充当记录员马上写下这道算式在本子上。五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写出的算式最多就是当天的大赢家。我还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口算进行评价与反馈,我特别强调学生要把自己计算的过程完整地说清楚。如口算11×3时,我不会仅限于满足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正确得数,我会让学生说说他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3=30,3×1=3,30+3=33,即3个10和3个1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1×3是3个11连加。即11+11+11=33,或是11×3,先用1×3=3,10×3=30,然后合起来得33。又如在口算2×2、20×2、200×2,我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的异同,能否根据第一处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运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一句话,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多问个“为什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虽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合理,但只要他们能大胆地质疑,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教师再结合实际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明确口算的特点了。这样的训练既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
三、课外延伸,加强口算的实效性
口算俗称心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计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也会直接影响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除了在课堂这个“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口算,我还应该发动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实地操作,把训练的场地迁移到家庭、市场、商场……每到周六日,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跟着父母到市场买菜、到商场购物等,通过实地心算、口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付的菜钱、货物钱登记在作业本,周一回学校的时候跟大家说说这个购物的经过。比如,有个二年级的同学,本子上写着123元,他跟我们汇报了这个数字的来历:他和弟弟每人买了一双鞋子(50元一双),两双袜子(10元一双),两双鞋垫(1.5元一双)。50+50=100元, 10+10=20元, 1.5+1.5=3元,100+20+3=123,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如此清晰地明白其中的算理,已经是非常的不简单了,这也跟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在家按一定的速度读题,给孩子进行听算也是一个不错的训练方法,家长听完后及时地帮助孩子订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口算速度,也让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口算的能力,一举两得。
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不断地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兴趣 算理 实践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一项必須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尤其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训练形式多样化,培养口算兴趣
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通常训练学生的口算方式有:玩卡片、24点、口算接龙、开火车、小组竞赛等。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我就根据他们的喜好,让他们在玩中算,算中玩。例如,在口算8+9=17这道算式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龙得数是17的算式,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接龙的算式最多就获胜,整个小组的组员都会获得奖励。每一次孩子们课堂上接龙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输了的组员总是心有不甘,他们课后总会聚在一起查找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的接龙比赛做好准备。另外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玩卡片去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比如在卡片的正面先写上得数,然后背面写上计算这个得数的所有算式。每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通过同桌互考的方式,让学生看着得数又快速又准确地把背面的算式复述出来。这样的互考方式既简单又有效,极大的激起了孩子的好胜心理,既激发了他们口算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算思维。
二、让口算成为习惯,重视算法的指导
学生的口算的速度加快了,学习数学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把口算成为学生每日训练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有效地适应以后的数学学习。因为笔算也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所以每次在数学课堂上,我都会给学生玩5分钟24点的游戏。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三个同学一个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一个练习本、一支笔。当第一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扑克牌的时候,另外一个同学就要说出计算这个的数字的算式,第三个同学就充当记录员马上写下这道算式在本子上。五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写出的算式最多就是当天的大赢家。我还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口算进行评价与反馈,我特别强调学生要把自己计算的过程完整地说清楚。如口算11×3时,我不会仅限于满足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正确得数,我会让学生说说他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3=30,3×1=3,30+3=33,即3个10和3个1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1×3是3个11连加。即11+11+11=33,或是11×3,先用1×3=3,10×3=30,然后合起来得33。又如在口算2×2、20×2、200×2,我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的异同,能否根据第一处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运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一句话,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多问个“为什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虽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合理,但只要他们能大胆地质疑,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教师再结合实际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明确口算的特点了。这样的训练既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
三、课外延伸,加强口算的实效性
口算俗称心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计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也会直接影响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除了在课堂这个“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口算,我还应该发动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实地操作,把训练的场地迁移到家庭、市场、商场……每到周六日,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跟着父母到市场买菜、到商场购物等,通过实地心算、口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付的菜钱、货物钱登记在作业本,周一回学校的时候跟大家说说这个购物的经过。比如,有个二年级的同学,本子上写着123元,他跟我们汇报了这个数字的来历:他和弟弟每人买了一双鞋子(50元一双),两双袜子(10元一双),两双鞋垫(1.5元一双)。50+50=100元, 10+10=20元, 1.5+1.5=3元,100+20+3=123,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如此清晰地明白其中的算理,已经是非常的不简单了,这也跟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在家按一定的速度读题,给孩子进行听算也是一个不错的训练方法,家长听完后及时地帮助孩子订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口算速度,也让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口算的能力,一举两得。
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不断地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