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1月3日,成都市政府发出23号令《成都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放开了成都房地产开发的审批权力。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从28家猛增到300多家,1993年又增加到近700家,迄今已有上千家。2001年,成都房产投资额达到170.76亿元,这一数字是1992年房产起步之初的近10倍;在成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结构中,居住消费所占的比重从1990年的0.8%上升到2001年的10.8%;2001年在成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中,用于住房部分的约为353.35元;2001年成都市全年GDP总值149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就达到了总量的24.3%,而房地产业本身在GDP中所占的直接比重为3.6%;2001年,成都人均住宅居住面积为12平方米。目前,成都的房地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个人购房普遍化。10年前个人购房的数量微不足道,而今90%以上的都是个人购房。成都市个人购房普遍化与成都市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有很大关系。1994年国务院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后,成都市全面推进了城镇房改。1995年,名流花园、交大花园、中央花园在城市西南方位竞相推出,低价位的楼盘让不少居民实现了买房的愿望,创造了3个月卖断近4000万元房子的楼市神话。1998年3月3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该文规定:“1998年12月31日,全市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从1999年1月1日起,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志着成都市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购房方式层次化。199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立了高收入家庭购买或租住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住房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适当放宽了贷款期限。1999年5月1日,成都《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同时实施;2000年1月15日,首批50住房困难户喜获廉租住房,初步建立起成都廉租住房供应体系。199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延长个人住房贷款期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现行的20年延长到30年,利率最高水平由现行年利率6.3315%降为5.58%;1998年,随着福利性分房的取消和银行启动个人购房按揭,很快改变了房地产业开发和购买的结构,以至凡是有正常收入的人,都有可能通过按揭政策,通过金融杠杆而实现自己的购理想房梦。
房地产业商品化。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房地产开发模式由过去的面对单位转向现在的面对个人,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商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1999年开始,成都市政府和房地产交易中心就开始定期、定点举办春秋或春夏两季房交会。建设部、科技部于2001年、2002年分别在成都会展中心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型住交会、住博会,对成都的房地产业商品化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商品房市场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房交会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备受关注,以2001年成都住博会为例,就有6万市民涌向展会自主选房购房。每次房交会,成都市市政府都会不失时机地推出购房优惠政策,在2002年的住博会上,市政府又制定并出台了一套优惠于民的长期普惠政策,同时也借房交会之机向市民展出了成都城市建设的规划蓝图,受到了市民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产业开发市场化。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颁布了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7月1日后,所有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拍卖、招标、挂牌。2002年8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表公告,最新《成都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公布施行。这一新标准按工业、住宅、商业3种用途,对成都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进行大幅度调整,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买卖市场。外商、民营、股份制等各种成分进入房地产业,摆脱了以前单一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了产业开发市场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竞争专业化。10年来,成都的房地产业开发不仅自身迅速地向着商品开发、规模开发、精细开发等多个专业流派延伸,而且还引导着像装饰装修、家具等行业朝着规模化、精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如位于成都北门物流基地中心的富森·美家居综合市场就是一个集专业批发、配送、储存、运输、信息、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的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其占地1000亩,卖场面积达58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由于场内经营户80%以上为生产厂家,直接与厂家见面,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备受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目前,仅成都装饰装修行业一年创造的产值就已超过50个亿。成都房地产业开发也带动了家具业的发展,2002年10月18日,投资上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金府家具城开始营业,这标志着西南地区的家具市场规模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场格局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成都房地产开发还有力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据最新的全国城市调查显示,成都的汽车拥有量已经排到全国第二。
个人购房普遍化。10年前个人购房的数量微不足道,而今90%以上的都是个人购房。成都市个人购房普遍化与成都市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有很大关系。1994年国务院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后,成都市全面推进了城镇房改。1995年,名流花园、交大花园、中央花园在城市西南方位竞相推出,低价位的楼盘让不少居民实现了买房的愿望,创造了3个月卖断近4000万元房子的楼市神话。1998年3月3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该文规定:“1998年12月31日,全市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从1999年1月1日起,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志着成都市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购房方式层次化。199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立了高收入家庭购买或租住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住房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适当放宽了贷款期限。1999年5月1日,成都《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同时实施;2000年1月15日,首批50住房困难户喜获廉租住房,初步建立起成都廉租住房供应体系。199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延长个人住房贷款期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现行的20年延长到30年,利率最高水平由现行年利率6.3315%降为5.58%;1998年,随着福利性分房的取消和银行启动个人购房按揭,很快改变了房地产业开发和购买的结构,以至凡是有正常收入的人,都有可能通过按揭政策,通过金融杠杆而实现自己的购理想房梦。
房地产业商品化。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房地产开发模式由过去的面对单位转向现在的面对个人,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商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1999年开始,成都市政府和房地产交易中心就开始定期、定点举办春秋或春夏两季房交会。建设部、科技部于2001年、2002年分别在成都会展中心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型住交会、住博会,对成都的房地产业商品化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商品房市场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房交会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备受关注,以2001年成都住博会为例,就有6万市民涌向展会自主选房购房。每次房交会,成都市市政府都会不失时机地推出购房优惠政策,在2002年的住博会上,市政府又制定并出台了一套优惠于民的长期普惠政策,同时也借房交会之机向市民展出了成都城市建设的规划蓝图,受到了市民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产业开发市场化。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颁布了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7月1日后,所有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拍卖、招标、挂牌。2002年8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表公告,最新《成都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公布施行。这一新标准按工业、住宅、商业3种用途,对成都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进行大幅度调整,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买卖市场。外商、民营、股份制等各种成分进入房地产业,摆脱了以前单一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了产业开发市场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竞争专业化。10年来,成都的房地产业开发不仅自身迅速地向着商品开发、规模开发、精细开发等多个专业流派延伸,而且还引导着像装饰装修、家具等行业朝着规模化、精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如位于成都北门物流基地中心的富森·美家居综合市场就是一个集专业批发、配送、储存、运输、信息、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的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其占地1000亩,卖场面积达58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由于场内经营户80%以上为生产厂家,直接与厂家见面,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备受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目前,仅成都装饰装修行业一年创造的产值就已超过50个亿。成都房地产业开发也带动了家具业的发展,2002年10月18日,投资上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金府家具城开始营业,这标志着西南地区的家具市场规模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场格局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成都房地产开发还有力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据最新的全国城市调查显示,成都的汽车拥有量已经排到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