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重点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国战略性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海外收购案超过175起,总价值超过700亿美元,交易数量和总交易价值均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些数字本身就很引人注目,如果联想到35年前的情形,则更令人感叹—那时中国没有私人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寥寥无几,商业管理和公司金融方面的本土专业人士凤毛麟角。
  技术领域收购对中国科技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对外投资大部分流向“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这类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近65%,不过,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也在不断积极寻找知识产权方面具有吸引力的资产,附带销售渠道的资产也是内地企业物色的目标。中国对全球产品及交通运输设施的收购,占同类资产全球并购总额的20%以上。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毕竟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出口拉动型转向国内消费拉动型。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层面,中国力图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与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平起平坐的待遇,而并购战略对于实现这一目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规模投资海外资产,将为建设科学、技术、能源和供应链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当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都蕴含着巨大的买进商机。欧洲问题资产数量猛增,促成2011年中国投资者在西欧收购宗数激增30%。但北美依然是中国投资者钟爱有加的地区。2012年全球第四大并购案就是中海油以1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


  外界历来把关注点放在中国的能源交易上,但未来技术领域的收购将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兴建了一批科学园区,旨在促进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如今这类园区的产值占到中国GDP的7%,研发支出几乎占中国研发支出总额的一半。现如今本土研发能力已趋成熟,要继续取得发展,下一步就是寻找商业性资产,加强研发环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海外中小型科技企业。
  在这方面,中国对外收购领域新近兴起的趋势,是收购目标公司的大额少数股权采用这一策略。企业既可降低风险,又能熟悉一个特定的市场,还能降低政治反对的风险。
  风险投资圈子方兴未艾
  一直以来,中国内地买家实施的战略性收购计划展示了雄厚的中国买方实力,但在“后危机”时期,主要来自香港的财务投资者在海外的收购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者采用新的手段,以实现自身在海外并购的目标。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中非发展基金”,这家官方机构成立于2009年末,确立的宗旨就是促进中国对非洲的投资。
  考虑到内地和香港经济规模的悬殊差别,以及亚洲地区的长期增长前景,未来多数海外并购仍将由内地企业发起。不过,内地和香港经济融合程度日益提高,在商业、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关联不断加深,将来区别香港和内地想必意义不大。
  私人性质、专门从事收购的海外机构也会携手中国本土基金,联袂发起收购。凯雷亚洲增长基金(CAGP)和摩根士丹利亚洲私募股权基金(MSPEA)是两家较为著名的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均在香港落户,其投资范围辐射整个亚太地区。仅就它们退出所投资的公司案例而言,2012年全年就有5起,这些交易的总价值为6.8亿美元。
  然而,在中短期内,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仍将是跨境并购主体。虽然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有收购意愿,但在贷款方面,银行明显偏向青睐国有企业。在这种状况改变以前,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能都将处于次要地位,无论交易额,还是其对并购对象所能支付的价格倍数均如此。
  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真正的、从事海内外投资的风险投资圈子在中国的兴起应该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不久前,中国风险投资还被视为政府资助国有企业的一种新形式。但现在人们开始更多地把风险投资公司看作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支持技术商业化、充满活力的资本机构。目前,仅中国内地就有1000多家私募和风投公司。
  非常规能源将成中国海外收购新宠
  中国“十二五规划”阐明了把国内消费作为GDP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迫切性。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以加剧通胀压力为代价,从目前看,通胀压力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最大威胁。通过实施并购交易,把现金以及由巨额国际收支盈余所产生的外汇储备配置到海外,似乎有望成为一套制胜策略。
  传统油气并购交易仍将是中国海外收购的基石,但绿色能源领域的新宠—非常规能源交易—将迅速增多,这一趋势符合最新“五年规划”的目标。美国和西欧技术含量较高的资产,特别是价值在1亿美元以下者,将是首要目标。
  自从35年前中国开启经济自由化进程以来,中国企业在交易撮合和经纪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聘用专业人士、国际顾问以及高端专业服务公司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今这已被视为中国对外并购活动中的重要因素。这不只发生在大型企业,二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进步,它们延揽国际顾问加盟,组建专业财务团队开展交易—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变成了更有经验的买家。
其他文献
由于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全球人口状况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社会中的年轻人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数量相对增多。二者结合在一起,正导致全球人口的急剧老化。即将到来的全球人口剧变,通常被人们称为全球老龄化。在未来数十年,它将对全球经济表现、社会和政治稳定以及投资的风险和机遇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龄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  无疑,率先步入老年社会的是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
期刊
内容摘要 目前,建筑装饰装修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如油漆、废水、噪声等,带来了很多建筑污染问题,文章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绿色施工管理 应用  1 引言  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引进了一系列绿色、环保和节能技术,推动了各项生产和建设活动的顺利实施,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
期刊
2007年以来,笼罩欧盟(EU)的金融危机一直挥之不去,而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是迄今为止最根本的对策之一。银行业联盟远未建成,但目前的进展已给欧洲金融体系架构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也为全球金融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借鉴。  “银行业联盟”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表述,对它的理解见仁见智,但其核心意义是:制定银行业政策的职责,从国家转移到欧盟层面。该政策职责转移的提出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1991年之前
期刊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经用“从直升机上往下撒钱”来形容央行在对抗通缩时的表现,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因引用这种说法,而获得了“直升机本”(Helicopter Ben)的绰号。如今,他找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副驾”—日本央行新任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  通过推出一系列被称之为“定量及定性宽松”(Quantita
期刊
新加坡地处亚洲中心,作为推行开放经济政策的小国,它必须不断跟进全球发展趋势,了解国际动态。由于规模小、无法对全球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新加坡难以主导市场,而往往是价格接受者。新加坡的策略是:自我调整、面对可预见的大趋势,但同时保有灵活性,应对短期波动。本文点出未来势必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大趋势,并说明新加坡如何顺势而为,给自己定位。  亚洲市场日愈重要、经济趋向一体化  首先,在强劲消费增长的带动
期刊
创建一家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银行的构想引起了各界的浓厚兴趣。在3月27日发表的金砖国家德班峰会声明中,这一新机构被定位成一家为基础设施提供融资的开发银行。然而,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在提供基础设施融资。在这个拥挤的市场上,多边融资机构以及大型国家性、区域性和国际性官方开发和融资机构都在发挥着作用。因此有必要问一个问题:金砖国家银行将发挥何种有益的作用?然而,巨大的差距无疑仍然存在
期刊
由资本主义所推动的人类进步和现代性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它与环境、平等和幸福产生的冲突。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突出了人的福祉当中非物质、非消费的因素,采取一项多维度的度量指标,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考察与评估,具有一系列政策上的指导意义。2010年的GNH调查覆盖了7100人的超大样本量,数据显示40.8%的不丹人极为幸福,其余59%的人被认为相对幸福。 
期刊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中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原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成为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人们对中职体育教学的关注度。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 体育 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全方面的贯彻与落实,尤其在中职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
期刊
过去20年,南非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变。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首次民主选举,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选举中当选为国家领袖,南非在那一天获得重生。显然,我们必须向世界讲述这一新的故事—一个关于成功和成就的故事,一个关于态度不断改善和环境变得越发友好的故事。由于拥有稳定且良治的体系,国际公司愿意前来南非投资,并与非洲其他国家开展贸易。  南非的故事讲述也许并不一致,主要
期刊
内容摘要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单一组网的智能建筑时代必将向综合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建筑发展,智慧建筑的标准化、市场化成为一种趋势。智慧建筑通过大数据检索、智能AI、人脸识别、光电感测、语音识别等智能终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计算、模糊控制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