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亲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好人;在留守孩子们的眼中,他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在同事们的眼中,他不仅是一位校长,还是一位园林工人,更是一位粉刷匠、大厨。他就是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一位朴实的农村小学校长毛著祥。
坚守源自对教育的责任与爱
早晨的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霞光洒满校园,凉风习习,校园里的树木、小草吐露绿意,白墙灰瓦的教室整齐地矗立在小路的两旁,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打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校园散发着一片勃勃生机。
毛著祥在这个校园里已经度过了他20多年的执教生涯,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他带领着乡亲们和师生们一点一点的栽种经营起来的,无不渗透着他的努力与汗水。
谁也想不到以前的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能变成现在的模样。红山窑乡地处永昌县西北端和山丹县的交界处,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乡里各小学的硬件条件很差。以前永胜小学的教学条件更是排在全乡的末尾:教室总共是五六幢瓦房,外墙上的砖全都因年久失修已斑驳脱落;校园内的十几棵白杨树,翘着光秃秃的枯枝,没有一点生机;操场上没有像样的体育设备,地几乎全部是坑坑洼洼,没有一块完整的;校园里的小路上长满了杂草,到处滚着碎石,用“荒凉”一词来形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为过。
刚调来这里任教时,毛著祥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心。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尽管这里“漏洞百出”,但真的不用担心,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这个“补洞”的人。他说:“育人首先要有个像样的环境,虽然这里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但我想尽最大可能让学校的环境变好,慢慢营造出一种‘人文气息’。”
想法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诸多困难。首先,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并不多,要改善办学条件谈何容易?其次,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村民,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而其他一些村民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他们对于学校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孩子有个念书的地方就行。
面对很现实的困境,毛著祥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他意识到,如果学校的办学环境再得不到改善,生源会继续流失,教学质量还会进一步下滑,他必须把这个担子担起来!他把自己的担忧和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沟通,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在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毛著祥协调村委会领导召集了全体家长召开了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他对家长们说:“种庄稼首先要让土地肥沃起来,才能让种子生根发芽,没有好的土壤,就不能孕育出茁壮的禾苗。学校也是这样,良好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大道理,简单的几句话就打动了朴实的村民,大家自愿出工出料,帮助学校美化校园。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改进,学校告别了脏、乱、差,有了很大的变化:杂草拔掉了,碎石铲掉了,残破的教室墙壁补上了,老师们脸上的笑容舒展了,孩子们的笑声也爽朗了,校园一下子变得干净整齐漂亮了很多。
改善了校园环境,学校还面临着别的问题。自永胜小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一直饮用的是水窖水,水质较差,长期饮用水窖水给师生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为此,毛著祥下定决心要让这个问题在自己手上终结。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自己挤出3000多元,找人打了一口水井,师生用水问题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当地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很大,冬春两季水井干枯,用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决心已下的毛著祥不甘心,他铁了心要解决学校的生活用水问题。2008年,他想方设法通过和村上领导多次协调,并上门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几经波折筹集了2万多元,花了20多天时间,从1公里以外的村子里引来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永胜小学的饮水难问题。
到了冬天,毛著祥又开始犯难了。红山窑乡的冬季漫长又寒冷。永胜小学原来的炉子老化、散热效果差,最冷的时候,教室地上洒的水都能结成冰,老师们冻得站不住,不少学生手上都长了冻疮。毛著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大家暖和地过冬,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个采暖供销商,软磨硬泡地说服了对方免费给学校赠送了13套大铁炉子。这位校长的真心真情不仅让教室和宿舍暖和了,也让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心里热乎了。
奋斗是为了山村孩子美好的明天
学校的环境改善了,教学质量也不能落后,毛著祥说,他想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身为一校之长,同时又是一名小学教师,就算学校还剩下一个学生,我也要让这个学生能得到保质保量的教育!”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年改变,许多家庭条件好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子女转进了城里的学校,导致了永胜小学的生源逐年下降,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再加上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很多家长对永胜小学的教育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照看,学生中有80%的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得不到父母的照顾,长期的亲情缺失使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及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这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该怎么办呢?毛著祥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发动起了全校所有的老师进行家访,进行入户调查。在了解了学校留守儿童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后,毛著祥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指定一名老师帮扶几名学生,要求老师要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跟进辅导,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还让家里吃不上饭的孩子,免费到教师灶上吃饭,费用就从他自己的工资中扣除。
三年级的学生张平(化名),家庭十分困难。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患有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只能依靠祖父母抚养。长期的营养缺乏使他发育不良:比同龄人瘦小,头发也黄黄的。毛著祥对这个学生格外爱护,每次发了工资,他总是给小平买文具、书籍,还给他买营养品。张平的祖父母每次提起孙子的学校就说:“毛校长那是一个好人啊!”
解决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就该回到改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最主要的问题上了。他说:“我想在学校老师们的一起努力下,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地留住每一个当地的孩子!”
面对学校的低质量教学,毛著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首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他告诉老师们,教书育人不是培养“书呆子”,而应该是激活学生的生命力和能动力,要想法设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教学上,他严格要求老师,督促老师们努力钻研教学,告诫老师们“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而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学校目前的教育质量状况。再次,他要求老师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求老师经常关心爱护学生,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永胜村小学的陈会文老师回忆说,他对毛校长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毛校长说他要的是葫芦。”葫芦即成绩。毛著祥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守与认真,让村民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为此感动,并受到感染。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他淳朴善良、无私奉献,让一个破旧的小学美丽起来,让一个个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温暖,他用坚强和奉献为师生们撑起了一方晴空,他用大爱守住了偏远农村孩子的教育梦!
耕耘终有收获。毛著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山窑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实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如今的永胜小学已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书画作品、文艺汇演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好评。
编辑:陈富祥
坚守源自对教育的责任与爱
早晨的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霞光洒满校园,凉风习习,校园里的树木、小草吐露绿意,白墙灰瓦的教室整齐地矗立在小路的两旁,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打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校园散发着一片勃勃生机。
毛著祥在这个校园里已经度过了他20多年的执教生涯,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他带领着乡亲们和师生们一点一点的栽种经营起来的,无不渗透着他的努力与汗水。
谁也想不到以前的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能变成现在的模样。红山窑乡地处永昌县西北端和山丹县的交界处,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乡里各小学的硬件条件很差。以前永胜小学的教学条件更是排在全乡的末尾:教室总共是五六幢瓦房,外墙上的砖全都因年久失修已斑驳脱落;校园内的十几棵白杨树,翘着光秃秃的枯枝,没有一点生机;操场上没有像样的体育设备,地几乎全部是坑坑洼洼,没有一块完整的;校园里的小路上长满了杂草,到处滚着碎石,用“荒凉”一词来形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为过。
刚调来这里任教时,毛著祥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心。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尽管这里“漏洞百出”,但真的不用担心,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这个“补洞”的人。他说:“育人首先要有个像样的环境,虽然这里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但我想尽最大可能让学校的环境变好,慢慢营造出一种‘人文气息’。”
想法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诸多困难。首先,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并不多,要改善办学条件谈何容易?其次,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村民,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而其他一些村民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他们对于学校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孩子有个念书的地方就行。
面对很现实的困境,毛著祥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他意识到,如果学校的办学环境再得不到改善,生源会继续流失,教学质量还会进一步下滑,他必须把这个担子担起来!他把自己的担忧和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沟通,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在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毛著祥协调村委会领导召集了全体家长召开了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他对家长们说:“种庄稼首先要让土地肥沃起来,才能让种子生根发芽,没有好的土壤,就不能孕育出茁壮的禾苗。学校也是这样,良好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大道理,简单的几句话就打动了朴实的村民,大家自愿出工出料,帮助学校美化校园。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改进,学校告别了脏、乱、差,有了很大的变化:杂草拔掉了,碎石铲掉了,残破的教室墙壁补上了,老师们脸上的笑容舒展了,孩子们的笑声也爽朗了,校园一下子变得干净整齐漂亮了很多。
改善了校园环境,学校还面临着别的问题。自永胜小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一直饮用的是水窖水,水质较差,长期饮用水窖水给师生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为此,毛著祥下定决心要让这个问题在自己手上终结。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自己挤出3000多元,找人打了一口水井,师生用水问题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当地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很大,冬春两季水井干枯,用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决心已下的毛著祥不甘心,他铁了心要解决学校的生活用水问题。2008年,他想方设法通过和村上领导多次协调,并上门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几经波折筹集了2万多元,花了20多天时间,从1公里以外的村子里引来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永胜小学的饮水难问题。
到了冬天,毛著祥又开始犯难了。红山窑乡的冬季漫长又寒冷。永胜小学原来的炉子老化、散热效果差,最冷的时候,教室地上洒的水都能结成冰,老师们冻得站不住,不少学生手上都长了冻疮。毛著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大家暖和地过冬,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个采暖供销商,软磨硬泡地说服了对方免费给学校赠送了13套大铁炉子。这位校长的真心真情不仅让教室和宿舍暖和了,也让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心里热乎了。
奋斗是为了山村孩子美好的明天
学校的环境改善了,教学质量也不能落后,毛著祥说,他想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身为一校之长,同时又是一名小学教师,就算学校还剩下一个学生,我也要让这个学生能得到保质保量的教育!”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年改变,许多家庭条件好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子女转进了城里的学校,导致了永胜小学的生源逐年下降,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再加上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很多家长对永胜小学的教育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照看,学生中有80%的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得不到父母的照顾,长期的亲情缺失使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及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这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该怎么办呢?毛著祥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发动起了全校所有的老师进行家访,进行入户调查。在了解了学校留守儿童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后,毛著祥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指定一名老师帮扶几名学生,要求老师要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跟进辅导,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还让家里吃不上饭的孩子,免费到教师灶上吃饭,费用就从他自己的工资中扣除。
三年级的学生张平(化名),家庭十分困难。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患有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只能依靠祖父母抚养。长期的营养缺乏使他发育不良:比同龄人瘦小,头发也黄黄的。毛著祥对这个学生格外爱护,每次发了工资,他总是给小平买文具、书籍,还给他买营养品。张平的祖父母每次提起孙子的学校就说:“毛校长那是一个好人啊!”
解决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就该回到改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最主要的问题上了。他说:“我想在学校老师们的一起努力下,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地留住每一个当地的孩子!”
面对学校的低质量教学,毛著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首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他告诉老师们,教书育人不是培养“书呆子”,而应该是激活学生的生命力和能动力,要想法设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教学上,他严格要求老师,督促老师们努力钻研教学,告诫老师们“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而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学校目前的教育质量状况。再次,他要求老师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求老师经常关心爱护学生,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永胜村小学的陈会文老师回忆说,他对毛校长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毛校长说他要的是葫芦。”葫芦即成绩。毛著祥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守与认真,让村民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为此感动,并受到感染。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他淳朴善良、无私奉献,让一个破旧的小学美丽起来,让一个个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温暖,他用坚强和奉献为师生们撑起了一方晴空,他用大爱守住了偏远农村孩子的教育梦!
耕耘终有收获。毛著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山窑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实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如今的永胜小学已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书画作品、文艺汇演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好评。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