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 短篇小说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修捷,1980年生。音乐人、智库研究员、讲师、诗人、马大哲学博士。活跃于动地吟,并曾创办拉曼大学乐塔创作坊(PJ分校)。曾得数届星云文学奖及海鸥文学奖。目前已出版十二部小说。另有一部分文学作品及论文被收录于:马新《新马文学高铁之微型小说》、中国《新世纪东南亚华文诗歌精选》《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时光旅行—马华文学2009》《作家的家》等。
  巴士乘着暮色咽呜进站时,一阵莫名焦躁突然来袭。她僵直背脊,双手反复搓弄着那泛黄且残破的旅行袋提手。仿佛那是从她身体延伸开来的部分,非得要肯定它仍存在,心情才得以稍微平伏下来。
  周遭景观如昔。站内空气混浊,沾满黑色油迹的混凝土地面停泊无数随时开行的巴士。她对车站有莫名恐惧,仿佛那些巴士都通往不同异域,一旦误乘便回不来了。汽笛争鸣中,乞丐在走廊两侧一动不动,显得对她这神经质的穷酸女人毫无兴趣。她倚靠的柱子旁有着干涸的痰印与焦黄烟头。两个孟加拉外劳手牵手从她身旁经过,触目所及是一幅凌乱光景。但她知道这一切混乱表象都不是让她焦躁的原因——有一股阴沉的情绪在内心深处搅动。这车站实着让人不安。白色旅行袋因而被抓得更紧。直至她那像蛇一样弓起的手臂再也无法抗拒引力,才颓然把残破的旅行袋稍微放下。
  记忆里那个黄昏竟也神似此刻。“碰。”崭新的白色旅行袋从她手中摔落。一股糅合了不安、委屈、和当时那个年龄所不能理解的阴暗情绪在胸口郁结,连呼吸都难以舒展。“为什么要把我送得那么远?为什么要抛弃我?”
  父亲始终没能解释上什么。他仅默然从地上捡起那为了这趟远行而特意为女儿购买的白色旅行袋。女儿在郊林木屋里度过十一年的岁月,朝夕渴望着自己能带她和弟弟到隆城走一趟,一窥新村外的城市轮廓。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她梦寐以求的一趟远行,竟落得如此下场。
  巴士乘着暮色咽呜进站。上车后,父亲领她找到位子,嘱咐她坐在靠窗处,顺手替她拉好外套:“那里比较容易看见风景。”她却仍赌气似的默默看着脚尖。当巴士开动以后,她便按捺不住好奇心,开始对窗外那一系列逐渐昏暗的、移动中的城市景观感到好奇。那些沐浴在余晖中的各式建筑物与穿插其中的人群叫她浑然忘记此行目的。
  “爸爸,过大桥了。”街灯从窗外不停掠过,在她脸上明灭。她一扯父亲衣袖,但疲惫的父亲已经沉沉睡去,仅以嘴角一抹苦涩的微笑作回应。那熟悉的神情叫她心头一紧。多少个上午她等着父亲割完胶回家,浑身酸馊的父亲会匆匆踏入家门,简单张罗姐弟俩的午餐,然后像现在一样在客厅藤椅上沉沉睡去。父亲不轻易出门,这趟远行更不是普通的折腾。早上父亲从胶林回来后,风尘仆仆带着她赶了半天巴士,再转搭火车,复由隆城總车站转车,大概早已疲惫不堪。他疲惫的梦境里有些什么事物?是生活里的大小细节,或朝夕相处的那片黑压压胶林?她把视线转回窗外那些神秘且新鲜的城市街景。才一欠身,就发现衣角已被父亲牢牢抓住。她愕然发现父亲眼角有泪。
  她眼角有泪。忙趁别人不察时偷偷拭去。残破的白色旅行袋如今放在身边,她自己则坐在靠窗的位置警惕地监视着鱼贯而入的人们。车厢走廊窄仄使人烦躁,那些不断经过的人们犹叫她不安。一只绿头苍蝇停在窗口前啪啪地拍着手,似在嘲笑着她的神经质。她忽然恼怒起来,伸手扫向玻璃,却扫了自己倒影一掌。错愕间绿头蝇早已往前飞越乘客间的虚无。半晌它又复停下,背对着她继续拍手。
  她谨慎地回过头环视周遭环境。走廊对面同排穿蓝色牛仔裤的中年人正肆无忌惮的翘着腿,带点好奇地看着她拍打玻璃。她不愿与对方视线接触,却无意中瞧见对方正向她展示着脏兮兮的人字拖鞋。那廉价胶鞋给予她一种低俗观感。已泛黑的鞋面更显得那夹着拖鞋的脚趾龌龊不堪。仿佛只要伸指一揉,便揉出异味与污垢。她顿时觉得恶心,忙将视线拉回,看着自己的鞋子。
  不管生活多苦,她总要求自己要有一双好鞋子。鞋面须由真皮所制,鞋底须厚实,要得包容整双脚,才称得上是一双让人心安的鞋子。她对于皮鞋的偏执,或许始于菲利神父。她还记得第一双皮鞋是菲利神父特地为她而买的。“穿上一双好皮鞋,你心里会好过一点。”
  生活中不乏让人沮丧的细节。那年她十二岁,正忧悒地等待着父亲数月一次的探访。但每次见面总带来更深的怅然。父亲会试着解释她还回不了家,自己则走不开、弟弟需要人照顾。这般辛酸的会面以后,往后便又是长达数个月的等待。而菲利神父总是能说服她相信自己不至于太糟糕。“你留在这里,有我创办的中学,你至少有免费受教育的机会。如果你身在重男轻女的新村胶林,你恐怕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而当她面临三根脚趾不保的窘境时,同样是菲利神父说服了她,使她相信自己不至于太糟。“你看看那些严重的患者。你不觉得你已经很幸运了吗?”
  对方的安慰并非空泛言谈。对此她其实体会颇深。她曾独自闯入疗养院里被禁足的区域,蹑足走在那些神秘所在。回廊尽处能清楚听见病人低沉痛楚的嘶吼,如绝望的野兽。据说得此病者,情况严重时面部有着永不痊愈的糜烂,那是魔鬼一样的印记。“神父,你的圣经里也记载了这种病吗?”“有的。《民数记》记载,带领众人出埃及的摩西先知,其姐姐米利暗,就得了这种病。”“那她后来有痊愈吗?”菲利神父沉默下来。但她仍不懈发问:“如果说神爱世人,那我们为何会得这种病痛呢?”“孩子,这一切或许都是神的考验。”
  或许这一切不只是一个考验。她想起菲利神父所送的皮鞋。坚硬的鞋跟走在水泥地板上会发出像马蹄蹬地一样的踢踏声响。那实在是一个谬思。她不是健马,那双皮鞋更是一个错误。有一回她看见电视频道里有关马匹的节目,当看着山沟里的老马因马蹄过度磨损而再也无法平衡己身,走了数步便倾斜摔跤,绝望地躺倒在那山沟地,她便哀彻的流下眼泪。生命不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耗损的过程吗?一切就像那些病友们所形容的“脚趾被虫吃掉”一样,她的生命早就在起步处百孔千疮了。脚趾头被锯以后,脚底便不再踏实,就连走路都仿佛缺了点存在感。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穿凉鞋,以一双好鞋弥补那个伤口。但多少个夜里,被截断的那头仍然传来一阵阵实在的痛。仿佛有无形的力量拉扯断口那端的虚无;仿佛脚趾们还存在。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折腾不只是对她的考验,这也是对菲利神父的考验。神父设立的福音堂就建于疗养院旁那堆杂乱木屋里,简陋得像一座小拿督公龛。神父任重道远,双溪毛糯那层迭青翠的山坡地上,在被现代人遗忘以前,曾经如火柴盒般陈列着一座座简陋木屋。而那些集饭厅、厨房、卧室于一体的窄仄火柴盒堆里,曾有那么一座小小的建筑物长年透着光。神父一直屈就在那个充满庙宇色彩的小小福音堂里。他就跟她,或其他病人一样,终其一生,都没再回去原生地。风声鹤唳那段岁月里,神父赶在骚乱发生期间匆匆外出助人,不料却出了一趟没有归期的远门。那一夜,趁着夜色来了数辆大卡车,将一包包沾满黑油的黑色事物拖上山顶。隔天她沿着一行血迹及一行黑迹偷偷跑上山窥探,山坡上凭空多出一个乱葬岗,许多刻上同样死亡日期的简陋石碑插秧一样布满坡地。她体悟到,大概很久以后都不会有人知道这群消失的死者,就像许多人不曾关心她们这群消失的活人一样。村民都说外头出了大事,她却震慑于山顶那死亡一般的安静,以及卡车们绝尘远去之前那些轰隆声响。
  轰隆声响中,巴士突然减速停下。一个跋扈青年趁着暮色拦路上车,透过窄仄走廊逆光走来。“我需要这个位。请拿开你的旅行袋。”
  “这是我的位。”她警惕地望着对方,一手按在旅行袋上。“我的。”
  两人沉默的对峙着。随着巴士开动速度越来越快,青年显得越发烦躁。“你这是干什么?一个人坐两个位!”他伸手想拿起对方行李,不料她竟发疯似的尖叫起来。“我的!”
  “这是我的,给回我。”她在胶林边缘,看着弟弟从自己的大玻璃瓶罐里抓出一只色彩斑斓的蝶。晨光照耀下,那细腻翠黄图纹双翼被柔顺的挟起。“你说这是你的?”弟弟突然松开手。蝴蝶顺着风势跌跌撞撞远离他们俩,不断往前飞行。弟弟不再理会呆立的她,径自走开。
  青年不再与她纠缠,径自走开。这起小骚乱并没有引起乘客间太大反应,仅同排的中年人若有所思的瞟她一眼。她紧紧按着旅行袋,低头望着自己鞋子发呆。漆黑的鞋面使她分神。她想起她的男人,与他那该死的虚荣。
  男人也有着一双体面的鞋子。每个晚上他总仔细的在他那狭小的、木板盒一样的空间里仔细涂抹着鞋油。刺鼻的味道遁入凝滞的空气里,变成长年挥之不去的酸馊。屋里一如既往的闷热,唯一那扇窗户永远紧紧闭着,严防白粉仔趁夜伸手探进这个不大的空间,狎玩每一件可变卖的物品。夜里她起身到屋后简陋厕所小解,总央求男人在后门守着。但男人时时会彻夜不归。那次她像贼一样静悄悄打开后门蹑脚躲进厕所,不待她解手完毕,屋内传来哐啷一声。已无甚物可偷的白粉仔们正费力的从狭小空间里拖动着屋内的煤气桶。“哐啷”。她躲在厕所门后发抖。
  “哐啷”。穿凉鞋的中年人掏出手机时把铁制烟盒也连带掏了出来。他狼狈的俯身捡拾,没料烟盒滚到了她脚边。她触电似的蜷缩起双脚。中年人咧嘴一笑,一长身将烟盒抓起,塞进上衣口袋。中年人的举止惊动了身边的妻,他凑近身在对方耳边柔声耳语,似是安抚对方。
  男人也曾经温柔。他们的命运同出一辙:年轻时被政府揪出隔离,从此离开家,再也没回去故乡。麻疯病在那个灰黯年代里是一个被忌讳的名词。病人被政府强制送到城市边荒,在坡地上与世隔绝的疗养。尽管当中有病得较轻的人得以被医治,却无法阻止乡人们的恐惧与歧视,只好遁迹于边城周匝,等待身上印记被世人淡忘。男人曾经的桀骜与虚荣,因病沦落成一股难言的不忿。生活磨人,豢养对方不易。他们经自由恋爱结合后,她也曾努力为彼此探寻生活的可能性。在她的档口倒闭以前,每个夜晚她总烧开一大锅开水,默默烫着百结的猪肠,洗涤着那些污秽,在那些褶皱与肌理条纹之间寻找着生存的隙缝。生活越发艰难时,她咬着牙,总不期然想起孩提时期常隔着一段距离俯瞰那群在水里洗琉琅的女人们。“你别去干这种活。”父亲当时那样说。那神态如斯温柔。
  但她的男人也曾经那样温柔过。烫洗着猪肠的那段新婚岁月,他也曾无比内疚轻握她细嫩的十指,轻轻将手指探进她发根抚慰着她,探进她衣服底下、探进她不肯示人的生命皱褶里。也只有在赤裸相对中,她才得以了解,他们不会歧视对方。就像夏娃身上藏有那根亚当的肋骨:他所失去的右脚趾们,仍完好无缺的长在她身上。而她所失去的那些肉身记忆,却已在他身上被保留。只可惜好景不长。多少个夜里她烫着猪肠,烧开一大锅肉骨茶汤,渴望着生活会变得好轉,相信他终究会带她离开那间木屋。但这火柴盒般的木屋群里,原欲比瘟疫更难防。那夜她从白粉仔入侵的木屋里仓皇逃出,却看见男人与那个工厂女工鬼祟走进对方的小屋。她像窃贼一样被拒绝于屋外,心里燃烧着莫名的愤恨。手上只需一把火,便可以将一切都烧光,脑里闪过早前的对白:“我们搬走吧。我一定要离开这地方了。”“搬走?为什么要搬走?”男人曾对她斩钉截铁地说。“这里有什么不好?政府免费供水电,还配发木板屋。你若是不喜欢,就搬回去跟你弟弟住。”那夜她站在屋外,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就此绝望的打住。
  行驶中的巴士突然紧急刹车,将许多人从梦境里抽扯出来。有人因而清醒,有的人咕哝了数句,继续重返梦乡。她朝挡风镜处望了一眼。司机正低声咒骂着前面低速驾驶的油槽车,他拼命催油槽车朝右边车道超车。逐渐攀升的车速里,她看见迎面而来的对头车灯,在记忆里迅速扩大。
  车里异常安静。车厢里扶着棺木的弟弟不发一言。“我知道你不喜欢我回家,但你至少得让我办好父亲的丧事。 ”她低语,一手按着白色旅行袋。“你有病。为什么回来?”弟弟冷冷说完以后,车厢里旋即恢复寂静。她想起弟弟那双放走蝴蝶的手,想起弟弟童年里对她的肆意欺凌。后来那只蝴蝶终究还是死了。当它被发现时,翠黄蝶翼仍然随着微风轻微抖动。一群火红色的蚂蚁围拢在它僵硬的尸身旁舞动触须交谈,笨拙的搬运着它。她特别注意到蝶翼上有数个穿口,大概它垂死前早被虫吃穿了。她想起自己那被虫吃掉的脚趾。生命脆弱,而死亡随时来袭。
  死亡随时来袭。猝死在家中躺椅的父亲,临终前是否也曾晃动着手,试图呼唤她?她望着相框般的棺盖前段那一   方小小的玻璃。关于父亲死亡的全盘内容,如今唯一能展示的就只有父亲的面孔了。父亲就像睡着了似的,表情退化成一幅被裱的素描。她突然对弟弟感到莫名愤恨。他占有他们的家,占有关于父亲的所有细节,需索他一切的注意力,甚至独霸他的死亡。而她对父亲的贫乏想象就只剩下十二岁前的那些拥抱。他身上总有种劳动后混合着某种药膏的汗味,与一股挥之不去,制胶片后所残留的酸馊。如今一板相隔,一阵棺板光面漆的味道混淆了她的回忆。她想握一握父亲带她远行时那只紧抓她衣袖的左手。但一切都已被无情关进那个狭长的木箱子里头了。
  “爸爸,过桥了。”她轻声道。想起那一次远赴隆城的远行,仿佛还是昨天,但所有人在这趟远行里都已回不去了。她与男人回不去、神父回不去、就连父亲也已回不去了。生命荒凉。命运里一个未知的转折,彼此便岔开老远。
  火在她眼中舞跃。棺木即将透过底部钢制滚轮被推进窑炉般的旧式火葬塔入口。她将父亲遗物从袋里一件件掏出。身旁的弟弟有点不耐烦地将衣物数件数件地粗鲁投入,她却感伤的看着那些童年记忆里的破碎光影被烧毁。她握着父亲的汗衫,及那鞋底已被彻底磨穿的皮鞋。恍惚间,火在她眼中舞跃。
  火在她眼中舞跃。“嗒”的一声轻响,火把摔落的声音便消失在坡地那浓厚的夜色里,就连蛰伏的猫头鹰都没有被她惊起。她是多么希望虫鸣声可以掩盖一切罪行,但透过板屋隙缝,她清楚听见里面传来男人的喘息声,和女人带点痛苦的呻吟。男人多年来的桀驁究竟没因病减退,被世人唾弃的才情终究需要更多女人的空洞来供他恣意填平。疲悲交煎下,屋外吹着寒风的她精神有点恍惚。这堆见鬼的火柴盒堆,仿佛正在里边喘息的人其实是自己被铐的肉身。可是站在外面这无依无靠,幽灵般的暗影却又是谁?她僵硬的转身缓缓走开,浑忘了火把烧脚那股痛楚。结束吧。让一切都结束吧。
  一切都已经结束。她在一列北上的巴士里逐渐蜷缩起来。像火灾现场里被烧得逐渐卷起了边的火红锌板。那数根消失的脚趾头又开始莫名的抽痛起来。虫子吃掉的原来不只是她的脚趾,而是一整个人生轨迹。她紧紧抱着那唯一的行李。这该死的、漫无边际的远行。
  “你不下车?”中年人离开车厢前善意地道。“巴士要驶回总行泊好了。”“这里是哪里?”她紧紧抓住自己唯一的行李。又来了,那股打结的思绪使她茫然。人群鱼贯而出,她身子却如磐石般僵硬。“到底你要去哪里?”司机不耐烦地问。“我要回双溪毛糯疗养院。”“疗养院不早就被拆光了?”“那我要到哪里下站?”
  “爸爸,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她低声道。那时身上病菌已如雪片漫延开来。父亲替她拉好外衣。那最后仅存的美丽回忆,特别鲜明地是那温柔的暮霭,和暮色里替她提着行李的父亲。
  “只是带你出一趟远门。”当时父亲柔声说。责任编辑 田冯太
其他文献
吴娱:两篇小说都有一种“彷徨”感。《云伴》里的年轻人都想离开家,到外面去看一看。可外面的世界真的会更好么,离开家会不会变成把魂丢在风中的孩子,会不会再也回不来。他们是彷徨的。《明月照人来》中的主人公吴南幼时想象自己是一只鸟从高处跳下来摔断了手臂,他也想要飞,离家后却四处漂泊,即便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去往G城,他仍觉得自己无家可归,无岸可泊。他也是彷徨的。你怎么看待作品中的彷徨感?  丁东亚:我更愿意把
期刊
陪母亲坐飞机  从昆明到北京,母亲第一次坐飞机  她向空姐连要了三杯咖啡,对儿子说  太好看了,她要提提神,好好看看  两个多小时,她腮帮紧紧贴着舷窗  张大嘴巴,傻傻盯着外面  是的母亲,她应该好好看看  看看自己无数的前世 永恒的农民  如何匍匐在大地的方寸之处  像一只鼹鼠,或者一只虫子  在土壤里折腾,又消逝于土壤  每一次昂首问天,超不过一株玉米的  高度。无数次仰望天空,不为星辰  
期刊
孤单  母親去世后,我的心一直肿着  世界空空荡荡,安静得吓人  我只有在一面大鼓上不停狂奔  才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我的隐痛呈闪电状,会在一刹那  照亮往昔所有的幸福  妈妈,我今天回老房子去  遇到你照料过的那只流浪猫  她又瘦又脏,她孤孤单单  她蹭我的脚,她孤孤单单  她跟我走了很远很远,她孤孤单单  她一直在叫,一直在叫啊,她孤孤单单  故乡  我的故乡在书架上  在一本沉默的字典里  
期刊
海的深处  你坠入到幽深的海底  这双重的黑暗,  这沉重的夜,  碎裂的时间  别害怕,有发光的鱼  会游向你,  你将被托举着  在轻软的沙床上着陆。  它们会用柔软的嘴唇亲吻你,  直到向你吐出  结着翠绿的为人喜爱的石头。  现在的,和永远的。  窗前雨  窗前的雨,  是无节制的逗号、  句号、感叹号和  省略号。墙上的牵牛花  开了吧?皱缩得像团灰。  如果人不寻找希望,  又用什么来
期刊
在楼下  每天早上8点,我去楼下吃一碗  红烧牛肉面  农民工,熬夜打完电子游戏的未成年人  小服务员,协管大爹,  洗脚店的女人,邻居,小区保安  三个瘦子和四个胖子  带大金毛身份不明职业不详穿双仿款耐克  没有头发的中年老男人  也在这里甩一碗  红烧牛肉面  或者是,红烧牛肉米线  多加薄荷,多加韭菜,多加葱花  少整点辣子和盐巴  抹着嘴巴上的牛油  动作变成一样  味道也变成一样  踩
期刊
赵正胜 1951年生于昆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东门往事》《旧街96号》《嫂嫂》《随想录》《旧城往事》等。  童谣  五六十年前的昆明,旧街上的孩子善编童谣,尽管编的都是些简单的顺口溜之类,但这些童谣却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童谣是既有时代性并融合着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儿童口头语,虽简单,甚至有的词不达意,带有戏谑性,但都是孩子用简单朴实的语言编撰的,既充满童趣,又
期刊
彭水三叠  一  都说人往高处走  我却偏要学阿依河水  往低处流  载一叶扁舟 或竹筏  还有多情的娇阿依和  放浪的山歌  以及 爽爽朗朗的心境  朦朦胧胧的爱情  然后 一个猛子  扎进乌江的怀中  二  都说是炎黄的子孙  我却固执地以为  我 是蚩尤的后裔  虽然没有旌帜招展胜利荣光  虽然没有传说相处流传骄傲  但我珍藏了带血的箭镞 和先祖永恒的伤口  壮士志向未酬的遗骨  
期刊
龚万辉,197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曾就读于吉隆坡美术学院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字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作品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海鸥文学奖等。着有小说集《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间》,散文集《清晨校车》和图文集《如光如影》《比寂寞更轻》。曾获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并获台湾《联合文学》杂志评选为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之一。  车子开上高速公路,就迎着相同的风景,像一
期刊
偶尔行走  蜷缩在石阶上的老汉,伸开  破损的手掌,颤抖的手仿佛在  低声呓语。卖生姜的胖女人  一边奶孩,一边挥拳赶走两条  呜咽的流浪狗。糕点房的小女工  笑魇如花,青春是拿来绽放的。  墙根下,五个叼劣质香烟的农夫  议论今年玛卡的行情,面露不安  水果铺摆出两筐新摘的橘子  多么鲜亮啊!小姑娘在路边踢毽子  雪山趴在眼前,天空蓝得要死  我一会儿走在屋墙的阴影中  一会儿走在久违的阳光里 
期刊
在盘龙江边看白鹭  伏着栏杆看江水,翩然飞过的白鹭  仿佛孤傲的骨感美人  双腿站立,伸着细长的脖颈盯着水面  我猜想,它只会来自仙风道骨的古籍  八月,盘龙江浅草招摇  白鹭在露出水面的管道上  排成长列。依然双腿站立  悄然移步,或者飞起追逐  更多则在等待。泥鳅吐着泡泡浮出  为一次新颖的水面呼吸?  被神秘召唤?还是任性的狂放杂耍?  再迅捷的游者,也逃不脱白鹭的  长喙,那闪电般的出击 
期刊